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觀刈麥》教案推薦

《觀刈麥》教案推薦

《觀刈麥》教案推薦

《觀刈麥》教案推薦

 1.朗讀《觀刈麥》。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世稱白香山。其詩善於敍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後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敍事詩,是他成就的一個方面。

3.解題。

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諷喻詩。詩歌描寫了農民冒着暑熱辛勤割麥的情景,並借婦人的訴説,反映了當時租税剝削的慘重和農民生活的困苦。並對自己的“不事農桑”而“吏祿三百石”深感慚愧,表達了他對農民的同情。

 4.賞析。

(1)開頭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麥收的季節。接着寫婦女領着小孩往田裏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後就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低着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是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這裏,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

(2)接下來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抱着孩子,手裏提着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穗。為什麼要來拾麥穗呢?因為她的田地已經“輸税盡”——為繳納官税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拾麥穗充飢。

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税的繁重。

(3)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最後的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小結

《觀刈麥》表現了農家生活的艱難,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7gn2x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