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3的倍數的特徵”教學反思

【初次實踐】

課始,讓學生任意報數,師生比賽誰先判斷出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正當我沉浸在遊戲的情境之中,幾個“不識時務者”打亂了課前的預想。“老師,我知道其中的祕密,只要把各個數位上的數加起來,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就行了!”“對!在數學書上就有這句話。”……又有幾個學生偷偷地打開了數學書。“怎麼辦?”謎底都被學生揭開了。面對這一生成,我沒有死守教案,而是果斷地調整了預設,變“探索”為“驗證”,將結論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然後組織學生將百數表中3的倍數圈出來,驗證是不是具有這樣的特徵,最後進行一系列鞏固練習……

[反思]

課堂上經常會出現類似上述案例中的“超前行為”,即有些學生提前把要探究的新知識和盤托出。我們的習慣做法就是變“探索”為“驗證”,當然有些知識的教學採用這種方式是有效的,然而本課中“驗證”的過程真能取代“探究發現”的過程嗎?僅僅舉幾個例子試一試,驗證方法單一,思維含量低,學生充其量只能算是執行操作命令的“計算器”,又能獲得哪些有益的發展?如果經常進行這樣的教學,還容易使學生形成浮躁淺薄,不求甚解,甚至只要結論的不良學習風氣。怎麼辦,置之不理嗎?如果這樣,不僅沒有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且在已經揭開“謎底”的情況下,再試圖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實驗、發現,體驗遭受挫折後取得成功的那種激動,也只能是一種奢望。那麼又該如何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呢?

【再次實踐】

(與第一次教學情況基本相同,有些學生能夠正確地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這時一些學生卻依然感到困惑,我設法將這一困惑激發出來。)

師:同學們真能幹,這麼快就知道了3的倍數的特徵,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徵只和什麼有關?

生:只和一個數的個位有關。

師:與今天學習的知識比較一下,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1:為什麼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不行?

生2:為什麼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的倍數只看個位,而判斷是不是3的倍數要看各位上數的和?

……

師:同學們思考問題確實比較深入,提出了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那我們先來研究一下2、5的倍數為什麼只和它的個位有關。

(學生嘗試探索,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簡單數開始研究,藉助小棒或其他方法進行解釋。)

生1:我在擺小棒時發現,十位上擺幾就是幾十,它肯定是2、5的倍數,因此只要看個位擺幾就可以了。

生2:其實不用擺小棒也可以,我們組發現每個數都可以拆成一個整十數加個位數,整十數當然都是2、5的倍數,所以這個數的個位是幾就決定了它是否是2、5的倍數。

師:同學們想到用“拆數”的方法來研究,是個好辦法。

生3:是否是3的倍數只看個位就不行了。比如13,雖然個位上是3的倍數,但10卻不是3的倍數;12雖然個位不是3的倍數,但12 = 10 + 2 = 9 + 1 + 2 = 9 + 3,因此只要看十位上餘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是不是3的倍數就行了。

生4:我也是這樣想的,我還發現十位上餘下的數正好和十位上的數字一樣。

生5:(面帶困惑)起初,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在試三十幾、四十幾時就不行了。餘下的數和十位上的數不一樣了,比如40除以3只餘1,餘下的數就和十位數字不同。

生(部分):對。

生4:其實40不要拆成39和1,你拆成36和4,餘下的數不就和十位數字相同了嗎?

生6:也就是説整十數都可以拆成十位上的數字和一個3的倍數的數。這樣只要看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確實很厲害!那三位數、四位數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呢?

學生用“拆數”的方法繼續研究三、四位數,發現和兩位數一樣,只不過千位、百位上餘下的數要依次加到下一位上進行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在學生頭腦中越來越清晰。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你們不僅發現了3的倍數的特徵,還弄清了為什麼有這樣的特徵。現在你還有哪些新的探索想法呢?

生1:我想知道4的倍數有什麼特徵?

生2:我知道,應該只要看末兩位就行了,因為整百、整千數一定都是4的倍數。

師:你能把學到的方法及時應用,非常棒!

生3:7或9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

師:同學們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非常有價值的問題,課後可以繼續進行探索。

[反思]

1. 找準知識間的衝突,激發探究的願望。學生剛剛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徵,知道只要看一個數的個位,因此在學習3的倍數的特徵時,自然會把“看個位”這一方法遷移過來。而實際上,3的倍數的特徵,卻要把各個位上的數加起來研究。於是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衝突使學生產生了困惑,“為什麼2或5的倍數只看個位?”“為什麼3的倍數要把各個位上的數加起來研究?”……學生急於想了解這些為什麼,便會自覺地進入到自主探究的狀態之中。知識不是孤立的,新舊知識有時會存在矛盾衝突,教師如能找準知識間的衝突並巧妙激發出來,就能激起學生探究的願望。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有效地將新知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2. 激活學習中的困惑,讓探究走向深入。創造和發現往往是由驚訝和困惑開始。對比兩次教學,第一次教學由於忽視了學習中的困惑,學生對於3的倍數的特徵理解並不透徹,探索的體驗也並不深刻。第二次教學留給學生質疑的時空,巧設衝突,讓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將困惑激發出來,通過學生間相互啟發、相互質疑,對問題的思考漸漸完整而清晰。學生不但經歷由困惑到明瞭的過程,而且思維不斷走向深入,獲得了更有價值的發現,探究能力也得到切實提高。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產生困惑,這種困惑有時是學生希望理解更全面、更深刻的表現。面對這些有價值的思考,我們要有敏鋭的洞察力,採取恰當的方法將其激活,促使探究活動走向深入,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當然,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產生怎樣的困惑,面對這一困惑又該如何恰當引導,尚需要教師課前精心預設。

3. 溝通知識間的聯繫,讓學生不斷探究。顯然,2、5的倍數的特徵與3的倍數的特徵是相互聯繫的,其研究方法是相通的(都可以通過“拆數”進行觀察),特徵的本質也是相同的。這種研究方法和特徵本質的及時溝通,激發了學生繼續研究4、7、9……的倍數的特徵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不斷探究,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並在探究過程中建構起對數的倍數特徵的整體認識,感悟數學其實就是以一馭萬,以簡馭繁。課堂不是句號,學生的發展始終是教學的落腳點。我們的教學絕不能僅僅侷限於學生對於一堂課知識的掌握,而應着眼於學生對於解決問題方法的感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4y7o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