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夾竹桃》教學總結與反思   

《夾竹桃》教學總結與反思   

《夾竹桃》教學總結與反思   

《夾竹桃》教學總結與反思   

《夾竹桃》一文是我國被譽為學界泰斗的季羨林先生的作品,作為當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東方文化研究專家,他的作品,一向以文質兼美而著稱。本文語言質樸而不失典雅,文章結構嚴謹。開篇直抒胸臆雖然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卻是作者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接着作者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裏,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長、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最後一自然段,總結全文,與開篇形成呼應之勢。袁向東曾評季羨林的散文《夾竹桃》一絲不苟地表達自己。

學習這篇文章,就要理解季老寫作的背景。季老1962年10月訪問緬甸時,在異國他鄉巧遇自小於故鄉常見的夾竹桃,從而引起他無限思緒,激發了創作熱情,寫下這篇散文,並發表在1963年1月號的《人民文學》雜誌上。原文的第二自然段是這樣的:不知道由於什麼緣故,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故鄉的那個城市裏,幾乎家家都種上幾盆夾竹桃,而且都擺在大門內影壁牆下,正對着大門口。客人走進大門,撲鼻的是一陣幽香,入目的是綠蠟似的葉子和紅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彷彿走進自己的家門,大有賓至如歸之感了。聯繫季老的生活經歷,這篇文章描寫了故鄉的夾竹桃,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但同時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鄉情懷的寄託,在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載了沉甸甸的鄉情。

學習這篇文章,還要真正地理解季老的人生情懷。季羨林和温總理總理曾經饒有興趣地探討了和諧這個話題。他認為人類自從成為人類以來,最重要的是要處理好三個關係:一,人與自然的關係;二,人與人的關係,也就是社會關係;三,個人內心思想、感情的平衡與不平衡的關係。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我們中華文化在哲學上表現為天人合一,具體講就是人和大自然不是敵人而是朋友。理解了這一點才會理解文中的兩盆夾竹桃的融洽。出身於農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電視台《人物》欄目專訪時這麼説的:我非常平凡,沒什麼了不起的。如果我有優點的話,我只講勤奮。一個人幹什麼事都要有一點堅忍不拔,鍥而不捨,沒有這個勁,我看是一事無成。夾竹桃美麗又謙遜,動人又具韌性。季羨林老先生也是一個淡泊明志、默默奉獻、誠以待人的學者。他有着波瀾不驚的性格,有着始終如一的追求,才會對夾竹桃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並借筆抒懷,所以在季羨林寫夾竹桃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讚揚夾竹桃而寫夾竹桃,而在陳述自己喜愛夾竹桃的同時,也在含蓄地表達着自己要做夾竹桃一樣普通的但是卻有韌性的人。

本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於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等基本理念為依託,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紮紮實實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穫,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薰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課始,我和孩子們回顧本單元課文主題是詠物抒情,還讓孩子們閲讀書後作家卡片,為下文理解夾竹桃的花色融洽即為季老心目中的人與人的融洽打下伏筆。當然作為高年級的閲讀教學還應該重視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課前我讓學生蒐集了夾竹桃的資料,自學生字詞,通讀課文,在課堂上的交流中,學生彙報夾竹桃的資料時,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夾竹桃的特點,老師的簡單點評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記憶。依據多年的六年級教學經驗,我知道本課的生字認讀、理解都很簡單,因而在課堂上沒有作過多的講解,只是提醒了學生薰字的筆順。根據學生的學情淡化了本課的生字詞教學,給學生朗讀課文留下了更多的時間。

在初步感知課文的教學環節中,我感覺非常成功的是在學生自由讀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總起段(第一自然段)和總結段(第六自然段)進行了指導性的朗讀,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明白了這兩個段落之間的聯繫首尾呼應,還明白了文章的結構總分總,還讓學生作質疑性的閲讀,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了研究文本的興趣。這一篇文章的結構特點很鮮明,教師有必要讓學生首先理清文章的結構,有助於學生清晰、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的檢查朗讀環節,若是一個段落一個段落地讓學生朗讀,必會讓學生索然無味,為此我讓學生按照夾竹桃花色、韌性、引起幻想三方面一一去讀,在這一次讀書的過程中,我變換了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得興趣盎然,有讀整段文字的,有讀自己喜歡的語句的,有指導朗讀反問句的,有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句式特殊的短語排列的句子的,還有帶着問題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的,在一個個不經意朗讀訓練中,學生既進一步熟悉了課文,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在朗讀展示完成以後,我讓學生對照板書回顧了全文,至此,從整體入手,整體感知,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思路、主要內容有了較清楚的認識,教學重、難點已經落實。因為夾竹桃的韌性可貴,又能引起我的許多幻想,所以作者愛上了夾竹桃。孩子們也通過文字與文學大師產生共鳴,以同樣的感情愛上了夾竹桃。在這個環節中,我還引領學生質疑問難學習寫法。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後,有的孩子會發現,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寫了迎春花、桃花等14種花,而絲毫沒有提到夾竹桃。這也是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我將問題拋給學生,他們經過思考便會得到答案: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更能突出夾竹桃的美。這樣的設計,不但理解了課文,而且還教會了學生立足全篇,學習領悟。

在教學理解花色這部分內容時,深度解讀教材為這裏的教學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語文課堂應注重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形成獨特的閲讀體驗。作者在文中寫道:火與雪是不相容的,又寫道兩盆如火似雪的夾竹桃融洽地開在一起,這引起了學生的疑惑。在幫學生突破難點時,我做了深層次的思考,不能僅侷限於文字表面的理解,應與生活聯繫樹立一種大語文的觀念。為此我讓學生再次讀作家卡片,讀那一句話: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同伴和睦。學生很快理解了季老借花的融洽寄託希望人的融洽的情懷。教師的深情吟誦人看花,人到花裏去;花看人,花到人裏去。引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最後,學生再帶着這樣的感悟去讀文章第二自然段,讀得深情無比,此時課堂上學生、教師與文本融洽而美麗。

在教學理解花色這一部分時,更大的收穫是:學生居然提出我們家的大門內也有兩盆夾竹桃中的也字應該拿掉,因為前面根本就沒有提到別的人家有夾竹桃。這樣的問題唯有讀書字字用心的孩子才能發現,可以看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入情入境,令人感動!有學生立即回答,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到過夾竹桃,因而第二自然段就可以使用這個也字。幸好本次教學我研讀教材十分深入,在課堂上即興背誦了原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很快明白了這個也字的用意。因此我告誡自己,教師的備課只有來源於文本,高於文本,才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

當然這堂課中也有一些讓我遺憾的地方,例如當一個學生緩慢而有條理地用之所以,是因為關聯詞説清楚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的關係時,這是非常難得的,我評價他的表達很有條理,其實這樣的鼓勵還遠遠不夠,我應該給他一個熱情的擁抱,告訴他:孩子,你有這樣的發現真了不起!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讚賞,也許這一個擁抱會讓他永遠愛上語文!還有就是學生通過聯繫第四自然段明白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對比襯托出夾竹桃的韌性可貴,我還應該引導學生回顧《15 天遊峯的掃路人》中的對遊客爬山難的描寫,是對掃路人自強不息精神的襯托讚美,這樣學生就知道還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課文作對照揣摩,同樣能解決這個問題。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才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着我們挖掘,才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着我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標籤: 教學 反思 夾竹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0e4lz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