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高一數學新教改的教學反思

高一數學新教改的教學反思

高一數學新教改的教學反思

高一數學新教改的教學反思

轉眼間,20xx-20xx學年度的教育教學工作已順利結束,即北京市新教材改革高中一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已圓滿結束,回顧這一年的教學,感受頗深,現反思如下:

新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將知識合理的分配於高一高二高三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不似過去力求於知識的一步到位,而是注重於知識的螺旋上升,譬如説立體幾何部分必修部分先進行簡單的幾何體及點線面的學習,為後面選修的繼續深入學習做必要的知識準備,從而體現知識的螺旋上升,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必修3中加入了算法框圖以及概率中的古典概型等,這些知識不但與大學知識相接軌,又能為計算機的學習打下相應基礎,還能從另一角度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新教改在多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知識的螺旋上升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但在高一的一年教育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疑惑和問題,具體如下:

其中最明顯的是有一種沉重的感覺,學生的數學學習呈下降的趨勢,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在逐漸失去興趣,問數學問題的同學在逐漸減少。針對這一問題我仔細分析了願因,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間的跨度過大

我參加了昌平區關於初高中銜接的課題研究,初步認為初中教材偏重於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數知識,緊接着就是函數的問題(在函數中,又分二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圖象)。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又是一個難點,向量對空間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於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數學成績大面積下降的客觀原因。(二).高一學生的學習方法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高中就不同了,高一一年要學習必修四本教材,內容幾乎覆蓋了函數,三角函數,向量,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知識覆蓋面如此之大,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能力,僅憑上課聽,完成作業是無法取得理想成績的,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叫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

我們在這學年為了解學習情況共三次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況調查,同學們普遍反映數學課能聽懂但作業不會做。不少學生説,平時自認為學得不錯,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帶着問題我去聽了一些初、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發現初中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老師每講完一道例題後,都要佈置相應的練習,學生到黑板表演的機會相當多。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師把題型分類,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重點題目反覆做多次。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加上課時比較緊,銜接的知識點沒有很好的去落實,也沒有時間去落實,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二、改進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要想大面積提高高一數學成績,應採取如下措施:

(一)、高一教師要鑽研初中大綱和教材

高中教師應聽初中數學課,瞭解初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開學初,要通過摸底測驗和開學生座談會,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在摸清三個底(初中知識體系,初中教師授課特點,學生狀況)的前提下,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確定應採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校也應該組織初高中老師座談,交流教法,以便找準知識與方法的銜接點。

(二)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根據我一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三).嚴格要求,打好基礎

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為學

生的習慣。開展每日一練,落實所學知識。

(四).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受益終生。教師講題不能夠就題論題,而是要交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其能夠應用所學解決一類問題,進而培養學習能力。

(五)、教師要精心備課,改變教學觀念

新教材對於我來説是全然陌生的,教過一輪老教材及高中時養成的習慣,有些題型方法在我的腦海裏可説是根深蒂固,因而新課改下我必須精心備課,改變教學觀念.新教材為了更加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因而知識結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而造成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要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統一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於無高三教學經驗的教師那可是“水過地皮濕”,因為對舊教材沒有先入為主的原因,使得他們基本上就不補充,也沒什麼可補充的。因而教得快,但會造成容量不夠,無東西可教,而對於有高三經驗的教師,因為前面知識的積累,經常會憑藉自己的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進行補充,這就會造成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等問題,面對諸多問題,我個人認為兩種處理方法都不恰當,應根據實際情況出發,折中處理,先打好基礎,循序漸近地補充適當內容。

以上是本人通過一年的新教材教學的一些方面的感受與反思,新高二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我在總結高一的各項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教學工作中,使自己儘快的成長,力創佳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0dxw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