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語文《夏》樑衡教案(通用5篇)

語文《夏》樑衡教案(通用5篇)

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夏》樑衡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夏》樑衡教案(通用5篇)

語文《夏》樑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2.學習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強化誦讀,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看畫面,你是否想到了一首詩?這首詩中描繪的正式盛夏的景物。你還學過哪些描繪了夏天景物的詩嗎?不是很多。你們喜歡夏天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作家樑衡先生的《夏》,在冬日回憶夏這一的季節,必然會有不同的感受。

二、預習檢查:你會讀嗎?你會寫嗎?(默在默寫本上)兩人上黑板

三、初讀感知:聽錄音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思考問題: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麼特點?(緊張 熱烈 急促)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具體描寫夏天的?

3.(過渡)“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夏天怎樣的感情?

—— 喜愛、讚美 “ 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四、品讀夏天

(過渡)作家樑衡用多情的筆調、精美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莽莽秦川之夏的藝術畫卷。欣賞三幅“夏之景”。

1.第二段描繪了夏天哪些景物,分別從哪些感官角度描寫的?表現了夏天怎樣的特點

2.品讀第2段,劃出文中你認為表現夏的特點最精彩的句子,試從詞語使用(動詞或形容詞)、提示:修辭手法角度品味佳句的方法。

賞析步驟

①指出修辭類型

②分解

a.該修辭的總作用

b.賞析描寫對象的特點

c.作者表達的感情(深層含義)

示例:我喜歡“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 ”,因為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由春到夏的醖釀過程。“沸騰”一詞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

下面就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示範品讀課文,圈畫出相關詞句,在空白處寫寫你喜歡的理由。

過渡:很多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下面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相信在思維的碰撞中我們能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①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

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草生長的繁茂。表現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②“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

比喻,直觀的表現了林帶的顏色由淺變深的過程突出了林木生長的繁茂,表現了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③“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象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賞析修辭、“烘烤”能否改為“照射”)

修辭:比喻,把“麥浪撲打汽車”比喻成“海浪湧艦船”,形象地寫出麥子的多,氣勢雄壯,體現了“春天的靈秀之氣在夏天已釀成了磅礴之勢”

烘烤:突出夏天太陽照射下温度高的特點。而“照射”是指光線射在物體上,不能表現出夏日的特點。

撲打、湧:描寫了田野裏麥浪翻滾的動態特徵,突出了麥子的多而旺盛。

④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多感官角度賞析)

“金色”從視覺角度寫,“熱風浮動”從觸覺角度寫,“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從嗅覺角度寫,這句話從多種感覺角度傳達出夏的成熟和熱烈,充滿了對夏的讚美之情。

五、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學會了找出文章中心句品讀文章的方法,學習了鑑賞語句的一般方法。讓我們在朗讀中再次感受夏之熱烈。

六、佈置作業:

仿寫第二段,描寫冬天之景,注意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3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複習上節課賞析的方法。今天我們繼續用學過的方法學習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二、“夏之色”整體感知:

1.春、秋、夏三季的特點是什麼?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運用了什麼手法寫作的?

2.夏天時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文中扣住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哪些動詞來表現農作物蓬勃的生命力的?

三、賞析有表現力的語句

1、“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

“挑”讓讀者感覺到嫩壯棉苗的力量;“舉” 字讓讀者感到了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歡悦;“匍匐”讓讀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樣子。三個動詞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農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2、“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品析: 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裏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細滋慢長”“蓬蓬勃發”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長的蓬勃有力,能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四、朗讀品味

朗讀的最終目標——情感,而要讀出情感,需要注意重讀和節奏等。

1、解決重讀,給出了三個含修飾語的句子:

A、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

B、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

C、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

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找出句子中的重讀詞語。

總結規律——突出景物特點的修飾語一般需要重讀。

2、其次是節奏,練習朗讀情感遞進的句子,同樣給出三個句子:

A、彎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C、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

方法:①自由讀,找出需要連讀的地方,學生在反覆練習之後,能找出每句最後的部分連讀可以讀出句子應有的力量和“火熱”的情感。

總結規律——連讀有時可突出情感。 快 慢……

聽讀錄音(找出相似的詞語和句子進行重讀及節奏的朗讀訓練:劃出重音和節奏的快慢,

過渡:中央電視台的趙忠祥老師説:“朗讀時,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兒,還必須運用豐富的內心現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繪的各種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繪景色也展現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繪的情節發展也如同你親身經歷。”

五、感悟夏天的旋律

(過渡)從同學們的品讀中,我們對夏的景緻有了更深切的體悟。那麼,是誰點染了夏的色彩,是誰撥響了夏的旋律?對,是人(勞動者)

下面請同學自由朗讀第4段,思考:

1.夏天的人們處於怎樣的狀態?(人忙)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如:“繃緊”、“快割,快割”、“快打,快打”、

請一位同學來讀,讀出緊張、急促的旋律。

連用四個“快”,突出了農活的繁忙和農民勞動的緊張。

2.作者寫夏,為什麼還要寫夏天的人?

——夏天,雖然人們浸在苦澀的汗水裏,但那是在創造生命的價值。

3.讓我們帶着這種讚美之情齊讀文章的最後一句話。

(1)如何理解“黃金的夏季”?(屏幕出示問題)

(明確:金黃:指色彩。 黃金:既有金黃的色彩,還有金子般沉甸甸的分量和價值,突出夏的重要性)

(2)請同學們從第三段中找出直接表明夏的價值的句子。(或作者讚美夏天的原因)

明確: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是啊,夏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季節,它承接着春的希望,藴含着秋的成熟。如果沒有了夏日的勞動,春的希望便會落空,秋的喜悦也會成為鏡花水月,只有有了夏日的苦澀汗水,才能迎來秋的碩果。這正是夏的價值所在。

所以,作者大聲讚美這個金色的世界,生命的旺季,就是在歌頌勞動,讚美勞動者,這就是作者對夏季的感情,夏季的感受。

(全班讀最後一句話。 重讀“卻”、“讚美”、“黃金”)

下面再讓我們一起用飽滿的熱情、集體朗誦《夏》的最後一段。(齊讀)

4.創意朗讀

學習瞭如何朗讀,下面我們就來展示自己精美並富有創意的朗讀吧!

師:同學們的朗讀聲情並茂、精彩紛呈,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熱和生命的激情。

六、學以致用

樑衡説“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今天就讓我們來填補這個遺憾吧。樑衡眼中的夏是緊張、熱烈、急促的,我們同學們眼中也一定有自己獨特的夏天。

(投影:請以“夏天是 的。”開頭,自選畫面,寫出自己對夏天的獨特感受。)

示例:

1.夏天是喧鬧的。青蛙的歌聲一朵一朵開在寧靜的夏夜,和着浮動的稻花香,在鄉村的田野上升騰。

2.夏天是聖潔的。亭亭玉立的荷花,在微風中搖擺着挺拔的身姿,水面泛起點點漣漪,日光浮在水面上,如夢如幻,如詩如畫,令人如痴如醉。

七、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抓住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描繪了夏天金黃的大地上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勞動人民的深情讚美。

八、寫作特點:

1、修辭:比喻、擬人、

2、動詞的運用

3、 各種感官的運用

九、佈置作業: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十、教師寄語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同學們也正是金子般的年齡,願你們在這人生的黃金季節,激情飛揚,英姿勃發,和着這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寫輝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華章!

語文《夏》樑衡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書寫並掌握的生字及詞語積累。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4、感受夏的美麗,體味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書寫並掌握的生字及詞語積累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3、感受夏的美麗,體味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3、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課型:誦讀、品味賞析

學法指導: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提綱導學

1、把生字注音

芊芊黛色匍匐主宰磅礴澹澹春華苦澀

2、你積累了那些詞語?

3、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要求讀出輕重緩急並與作品的內容相適應,讀出感情。

4、朗讀時,你捕捉到了那些畫面?這些畫面突出了夏的什麼特點?

你的疑問:

教學過程

一提綱導學

(一)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1、導入語: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的不同點,像春的和煦温柔,夏的熱烈蓬勃,秋的金黃收穫,冬的冰清玉潔,韻味各不相同但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多見的是對春秋季節的`歌頌,對夏季更多卻是埋怨斥責,那麼當代作家樑衡又是怎樣看待夏的呢?今天一起隨當代作家樑衡的《夏》去看看吧。

2、簡介作者

3、出示導綱

4、自學設疑

二、合作互動

1、小組討論

2、展示

出示展示分工表

題號展示組展示方式組

1、2一書寫二

3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同學

4二書寫三

5三口述四

6四口述一

書寫展示標準:書寫內容正確、規範、美觀、佈局合理。

口述展示標準:站姿端正,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內容正確,語言通順規範。

特別是第三題從儀態、情感、語氣語調、語速等方面評點朗讀。

3、質疑解難

導綱的問題解決完了,針對這一課你還有那些疑問嗎?

三、導學歸納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友情提示:可從知識積累、感悟、方法等方面談)。

四、拓展訓練

1、拓展運用

積累《夏》的古詩,體會作者的夏的感情。

2、編題自練

(1)、下列加橫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主宰(zǎi)

B磅礴(pó)春華(huá)匍匐(púfú)

(2)、下列詞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輕飛漫舞蓬蓬勃發承前啟後

B春華秋實閒情逸致秋波澹澹

(3)、作者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的真正意圖是什麼?

板書設計:

景美人勤

緊張熱烈急促

熱愛夏天、歌頌勞動、讚美勞動者

語文《夏》樑衡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閲讀課文的過程中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感情與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二、教學方法:

本文文質兼美,適於朗讀,因此在教學中我採取以下兩種方式:

(1)、首先用本地夏天的炎熱,大家對夏天的反感與樑衡對夏天的感情設疑來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賞析課文,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品味本文雋永的語言。

(2)、採用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在朗讀的過程中穿插圖片,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使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和直觀性原則。

學法:

(1)主體思維法:

(2)小組討論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統復備

導入: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學願意説説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較喜歡哪個季節?不喜歡哪個季節?(學生説,並簡述理由)你們知道老師最不喜歡哪個季節嗎?夏天!對,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對夏天的氣温實在是受不了!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文章,作者是喜歡夏天還是不喜歡夏天呢?學完課文,我們一定能夠了解。不過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要大家很投入很專注地去讀去體會才能對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

誦讀:

(一)、疏通文意:

1、過渡:請同學們仔細閲讀文章,劃出不懂的或有疑問的語句,並反覆閲讀思考,先嚐試着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就與同桌討論交流。等會全班討論交流。

2、學生活動:學生按閲讀要求閲讀課文。(老師巡視,提供支持和幫助。)

3、全班討論:提出疑問,對疑問發表見解。【在這個環節穿入生字詞教學,由學生自己講】

(師:剛才大家的閲讀很認真,討論也很投入。現在我們全班交流、討論,內容有兩個:1、已經解決的疑問,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把你解決的過程和現在認識與大家交流;2、還有的疑問不能解決的,提出來,請別人幫助。)

4、師對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進行隨機的點撥和評價。

(二)、理清結構:

1、過渡: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礎上,來理清文章的結構。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並且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思考問題:本文作者對夏的感情是喜歡還是反感呢?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作者眼中的夏有什麼特點?

2、學生活動:

(1)學生獨立閲讀。

(2)五分鐘後,小組合作討論剛才提出的三個問題。

(學生自行選擇分組並選出組長。組長負責督促每個組員有順序地發言,總結組員意見並推出一名代表準備在全班發言。)

注:老師巡視、參與、對話。

3、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參與,理清文章結構。

板書 讚美 景 美

人 勤

緊張 熱烈 急促

品味

1、過渡:剛才大家對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感情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同學們再次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並選出一句或一段你認為最能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準備在全班發言。(提示:可對生動傳神的動詞、富有表現力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運用了對比的、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仔細品味和揣摩)

2、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師巡視、參與、對話。

3、學生髮言。學生朗讀到佳句後可讓全班齊讀一起來感受一下。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要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課文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

質疑:

1、過渡:同學們對這篇課文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不知道大家對文章本身有沒有什麼可質疑的地方?(1、作者説“夏天的顏色是金黃的。”難道夏天的顏色只是金黃的嗎?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2、作者認為“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説説你的理解。)

拓展

1、過渡:在這篇文章裏,作者 “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熱烈,但是不同的人對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現在我們另外兩位詩作者對夏天是什麼感覺呢?

山 亭 夏 日

高 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學生活動:讀讀、想想、説説(煩躁/閒適/熱烈……如説不出來可讓學生選擇一項)

【在比較閲讀中提高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2、過渡:不同的人對夏天的感受不同,學習本課之前,我們大家也談到了對夏天的感受,大部分同學從氣温上考慮都不太喜歡夏天,可是樑衡卻從另一個角度寫出他對夏天的喜愛,現在你們是不是還是一味地反感夏天呢?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心目中的夏天是什麼樣的,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

【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説。目的是將閲讀所得轉化為寫作所能,是閲讀的遷移與深化。】

語文《夏》樑衡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3、感受夏的美麗,培養學生熱愛夏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體味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朗誦詩句,同學們判斷是描寫哪個季節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同學們,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像春的嫵媚,夏的妖嬈,秋的豐盈,冬的純潔,韻味各異。你們喜歡四季的哪個季節呢?

喜歡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論你喜歡哪個季節,今天,老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樑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樑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張、熱烈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夏。(板書課題《夏》)

二、檢查預習,積累基礎知識。

1、全體同學朗誦課文。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輕飛曼舞春日溶溶,秋波澹澹閒情逸致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找生朗讀後再默寫,注意規範美觀】

(2)樑衡簡介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體味作者思想感情。

1、作者對"夏"充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歡和讚美。"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麼樣的結構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全班回答,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烈、緊張、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後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讚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第二課時

一、精讀體味語言:

雖然我們不曾到過作者的家鄉,可是朗讀完文章之後卻彷彿身臨其境,能感覺到夏天的陣陣熱浪,聞到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甚至還隱約聽到夏天奏起的旋律,教案《《夏》教案》。作者的文字功底多麼深厚,筆下的文章具有非常的表現力,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其中的句子。

(一)下面先請大家再次走進課文,仔細地默讀,邊讀邊在書上圈點勾畫,找出富於表現力的句子,找出用得貼切,傳神的詞語,找出形象生動的修辭,並做簡單的評註.。

(學生默讀課文,作好圈點勾畫評註)

找好的同學,可以與同桌交流一下。

(二)學生交流評説

(相信大家一定有了許多的發現,我們就來分享一下。要求,用下面的句式開頭:我找的句子在第*段,有感情的朗讀它,點評…)

1,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裏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同時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2,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宛如一組鏡頭的畫外音樂。這兒的"煩",顯示着夏的熱力,卻絕沒有沉悶的心跡;傳達着夏的喧鬧,卻毫無燥亂的蹤影。"曼舞"擬人手法,想象其優美的舞姿,生動形象。)

3,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象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4,"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裏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小結:大家用自己求知若渴的眼睛,發現了作者筆端那富於表現力的語句,同時用敏而善感的心靈表述了自己欣賞的觀點。從剛剛的發言中,我們也可以瞭解到,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以讓所描寫的事物更加地生動形象,富於情趣:而對人物的細節描寫呢,可以讓所要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同學們在以後的寫作中,也要多運用這樣的方法,讓自己的文章活起來!

二:再讀情感領悟

(過渡:我們知道"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的筆端能流露出如此優美的語言,是因為他包含着感情,那麼在這篇文章中藴涵着作者對夏怎樣的情感呢?)

1、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個句子,向我們宣告着作者的情感?

("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我有一個疑問,作者之間講到了,夏的色彩是金黃的,為什麼在文章的末尾要寫是黃金的夏季呢,寫金黃的夏季不會更加好些嗎?同學們能否幫我解除這個疑惑?

2、探究"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小結:夏是積蓄沉澱釀成磅礴之勢的季節,是承上啟下的季節;夏是托起金秋的臂膀;夏在四季更迭中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夏,春之萌發便墜入虛無;沒有夏,秋之喜悦便水月鏡花。擁抱熱愛夏吧,擁抱這個春與秋這間的黃金的夏季!

三、拓展遷移

(過渡:至此,我不禁要感歎,作者不僅語言精妙,構思也精巧,我們同學們是不是也想有作者這樣一支生花妙筆,寫出讓人驚歎的美文呢?)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對夏天的感受也會不同。你心中的夏怎樣?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特點,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描寫一個片段。

四:課堂小結:學生暢談自己的收穫。

板書設計:

緊張景色景美

熱烈色彩讚美

急促旋律人勤

語文《夏》樑衡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

2、把握精妙的構思,品位富有魅力的語言。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把握精妙的構思,品位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設想:

學生預習課文,由學生就內容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提問,組織教學。教師緊緊圍繞學生的提問,抓住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的精彩構思,品味語言的魅力。不求面面俱到,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精要之處的同時,發揮默讀、朗讀、誦讀的功用。根據學生提問情況,設置一些小問題,學生帶着問題讀書、討論、發表見解,然後教師通過辨析,幫助學生去粗取精、得到啟發,掌握知識,並能將能力遷移,解決更新的問題。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師跟着學生的提問教,學生跟着老師的提問學,在提問解惑中提升學生的閲讀和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一)讀課文三遍。要求:讀準字音,看準字形,解清詞義。

(二)檢查:

1、給下面加點的字詞注音:

芊芊細草( qiān ) 磅礴之勢(pánɡbó) 輕飛曼舞(àn) 黛色(dài)

春華秋實( huá ) 匍匐前進(púfú ) 秋波澹澹(dàn ) 迸發(bènɡ)

2、改正錯別字:

春華秋實 輕飛蔓舞 閒情逸至 春日溶溶

芊芊細草 承前起後 細茲慢長 氣勢磅礴

3、解釋詞語:

主宰 靈秀 磅礴 匍匐 澹澹 閒情逸致 春華秋實

二、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單元我們已經領略了兩位文學大師創作的散文,從《春》展示的美景中我們感受到了春……,從《濟南的冬天》的小山上,我們體會到了濟南冬天的……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當代作家樑衡寫的一篇散文《夏》。那麼從樑衡的筆下,我們可以領略到夏的什麼特徵呢……,帶着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聽老師朗讀《夏》。

(二)整體感知:

1、從傳遞給的信息中,我們知道,樑衡筆下的夏是……特徵。

凡是構思精巧的'詩文都有的“眼”的設置,這個“眼”就是在中有着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

2、圍繞着“緊張、熱烈、急促”我們自然就領會了作者寫作的緣由……

表達了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讚美。

3、作者所表達的這種情感其實就是貫穿始終的——線索。

(三)研讀課文:

1、我們知道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緻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才能寄寓豐富的內涵,這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抓住了哪些“形”並表現出了他們的什麼特點來體現“神”呢? 表現手法:用詞精美

景:提示:從植物的生命力來看……氣勢磅礴 對比

從色彩上來看 ……承前啟後 熱烈 修辭

從農作物的長勢來看……活力旺盛 對稱的短語短句

(語言的形式和表達的內容是一致的。)

人:辛勤忙碌 緊張 急促

注:一邊分析寫作內容,一邊提煉寫作技巧。

2、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再一次領悟到,學習一篇散文,既要抓住的“神”,且要分析是通過哪些具體的“形”來凸顯“神”的。

3、其實,同學們在課前的預習提問中就已經關注到了這些問題,那麼,下面就請同學自己來説説,你的提問是針對哪一方面展開的……

(四)能力提升:

1、到現在,我們已經學過有關春夏冬三季的,下面就讓我們來讀一篇有關秋的,請同學共同來探討一下,就散文分析方面而言,我們可以提出哪些問題,,談談你這樣提問的理由。

2、朗讀《秋日的私語》 (播放鋼琴曲)

3、小結:通過剛才的提問,我們大家都可以看到一些同學所提的問題針對性很強,質量很高,從這些提問中,我們可以看到同學對散文閲讀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把握。同時也讓我從同學們的身上學習到了敢於探究的精神。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030l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