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哲理作文 >修養作文 >

有關素養的作文:讀書與氣質

有關素養的作文:讀書與氣質

讀書會讓人的行為、談吐優雅,我們在讀書中形成自己的氣質。

有關素養的作文:讀書與氣質

  讀書與氣質作文

女人愛美,講究氣質。在一般人的觀念裏,總認為只有通過保養、裝扮、訓練等才可以提升女性的魅力。甚至認為這些才是女性魅力之本。其實,這些只是塑造魅力的手段和方法。事實上,任何魅力女性,必定是內秀的。女人的內秀需要日久天長的可以培養。女人有時分美麗,但如果不讀書,將失掉七分內涵。書是修煉魅力之路上最值得依賴的夥伴,有了好書籍相伴左右,女人就能擁有一顆屬於自己的心靈,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不再畏懼年齡,不會因額頭上幾條皺紋而苦惱。所以説,愛讀書的女人最美。容顏易老,但氣質不會老去,因為氣質時時有補給,愛讀書的女性就像天使一樣,不但自己美,也能影響和温暖她的周圍。如果胸無點墨,任何有華麗的衣服裝飾,會給人以膚淺的感覺。女人的氣質美,是女人美的全部表現。氣質美,會使男士們忽視其貌而永存其美。氣質美的女性,即使長相差點也會很有女人味。

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現。氣質與生俱來,難以改變。曾國藩曾對兒子曾紀澤説:“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可以變換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可見,讀書的作用不只是能獲取知識,還在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讀書,日積月累就會使人脱離低級趣味,養成高雅、脱俗的氣質。清代學者樑章鉅説:“人無書氣,即為粗俗氣,市井氣,而不可列於士大夫之林。”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對不相同的。

宋人黃山谷曾説:“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面目可憎,對人語言無味。”這不是説,讀書多了,便會成美女俊男。而是説不讀書,即使是美女俊男,與他(她)交談,眼前的俊美,也變得風韻全失,索然無味,也覺得辜負了一張好臉,並且覺得面目可憎。

讀書是一種精神的跋涉,能造就一種文氣,這種文氣是靠平時讀書滋潤出來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指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氣可以理解為“氣質”或“精神風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強調了華美的'氣質是飽讀詩書的必然結果。一個人的心靈若能得到知識的浸潤,就會生出許多靈氣和色彩。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不管你現在的生活狀態如何,讀書都是提升魅力的重要路徑。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人生不再孤獨;讀書,使我們成為達事理、明善惡、辨美醜的人;讀書,使我們氣質脱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我們在感歎、欣賞別人的優雅氣質時,心動不如行動,讓讀書成為自己的自覺選擇和終身愛好。自己的長相不能選擇,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潤物細無聲的滋養,來讓自己擁有優雅的氣質,讓自己魅力四射,從而擁有自信,創造美好未來……

推薦閲讀:

  自我修養自我提高

自我完善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

少年階段是塑造未來形象的最佳時期,因此,自我完善的意義尤為重票要。那麼,我説説自我完善的主要入手方面吧!

其一,要多讀些好的書籍,從中汲取道德營養。高爾基曾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又説:“書籍為理智和心靈插上了翅膀。”他的論述,説明了讀書對於自我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自我完善,要多讀好書。好書是規範人生的座右銘,好書是指導行動的指南針。

其二,從小處入手,培養自己的良好品德。《淮南子》説得好:“君子不為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意思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不認為小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捨棄它,小的好事積累起來就成為大的好事。荀子提過“積善成德”的修養方法,即一點一滴積累善行,日久天長便可養成好的品德。

其三,針對自己的缺點,採取切實可行的改正措施。在這一方面,前人的做法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論衡》中記載,西門豹性子很急,他就經常佩帶一根柔軟堅韌的皮條,以便提醒自己壓抑焦躁的情緒。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採取了類似的做法。有的人記性不好,便用筆將要做的事記下筆記本或便條中。這些人提醒勸誡自己,努力克服缺點,逐步完善自我。

其四,持之以恆,奮力攀登從善,從善的巔峯。古人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意為順從好的像登山那樣吃力費勁,而學壞則如江河崩潰,一瀉千里。可見,自我完善,必須要下功夫。

在長期的自我完善過程中,自我則求,自我改變,自我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大公無私、敬老愛幼、捨己為人、扶危救難、真誠善良、勤奮頑強、謙虛謹慎……諸如此美好的品德,是自我完善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它們猶如從善之山顛的一簇簇鮮花,只有在自我完善過程中永不停步、攀登不止的人,才能採擷它,獲取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是攀登從善之山所不可缺的精神。

人人都可以通過自我完善達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的能力。任何一個人,不管他的身份多麼普通,經歷多麼平凡,或是受過什麼挫折,跌過多少筋斗,只要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孜孜以求。

標籤: 讀書 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elizuowen/xiuyangzuowen/0olo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