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哲理作文 >變化作文 >

中國的變化作文四篇

中國的變化作文四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的變化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的變化作文四篇

中國的變化作文 篇1

回家的列車緩緩地、矜持地帶領我駛回了久違的家鄉。載着一車的思念,載着一車的期盼……一下車,一陣農村特有的泥土芬芳撲面而來,不含一絲雜質。在和煦的陽光下,我漫步在如今筆直、寬闊的水泥馬路上,追隨陽光輕盈的腳步,細聽清風細絮的歌聲,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從前……

兒時,腳下的這條水泥路泥濘不平,處處坑坑窪窪。特別是一下雨,這條上學的必經之路變成了“汪洋”。記憶中的我,就是在這條路上,完成了小學五年的求學。我的家鄉曾經是各級政府最頭疼的地方:這裏沒有豐富的物質資源,沒有先進的生產技術,更沒有特別的.風土人情,有的只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和那愁苦的面容。早些年,有的人家交不起農税、學費,躲進了大山裏;有的人家因為超生而背起剛出生的孩子東躲西藏;還有的人家為了生計,甚至去xx。想到這些,就好像一把刀在割我的心,淚水也止不住地流淌。

可當我抬起頭來,再來看這曾經總是與“貧窮”掛鈎的村莊時,心中的悲傷早已煙消雲散了。一排排瓦房整齊地排列,不再是過去不能遮風擋雨的土坯房;一輛輛私家車停滿了大街,不再是過去老式的自行車。

剛進村子,就聽見村委會的廣播站廣播着:“今年我村推廣農業科技,小麥、玉米、大姜等農作物喜獲豐收……”村主任的話音剛落,我就聽見旁邊的幾個大叔大媽鼓起掌來,個個喜笑顏開,見他們又談論着什麼,我便也上去湊湊熱鬧。“今年俺家啊是是雙喜臨門,不但大姜取得了豐收,而且俺兒上城裏上學還發補助金呢!”胖嬸興高采烈地説。“那可不,現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咱現在兒子閨女上學也不用交學費,買家電還有下鄉補貼呢!”“嗯嗯,現在的農民不再窮了,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我也擠上一句,大家都看着我,接着哈哈大笑起來。

“新農村有了新變化,農村也在不斷邁進!”回家的路上,我自言自語道。改革開放以來,黨積極履行服務社會的義務,一切為民,改善民生。作為一個正在成長的有志少年,一個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應該奮鬥起來。

“娃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將來報效祖國,服務社會!”耳畔又想起了姥爺那憨厚的聲音。

中國的變化作文 篇2

中國的變化進幾年來,中國飛速發展,我們什麼都有,根本沒有長輩童年那麼苦,經濟也很落後。

我們整天生活在高樓大夏上,熱了就開空調,餓了就大魚大肉。晚上,點燈不怕黑,有蚊子就用電蚊香,就連穿的都是名牌衣服,電視想看就看,不是彩屏的,學習累了玩走入電腦,與同學聊聊天、打打遊戲、聽聽音樂等等……。

學習上有不會做的,請叫學習機、點讀機。不愁吃、不愁穿,還有吃不完的零食,無悠無慮,根本無法體會什麼是飢餓,什麼寒冷。聽奶奶説她們的童年是很苦的,她們小時候,連水筆都沒有,只能寫鋼筆,鉛筆,有一支英雄牌的鋼筆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根本沒有單面膠、修正帶。鋼筆寫錯字了,只能畫幾橫。

晚上,點着煤油燈,在煤油燈下看書、寫字。別説空調,連電風扇也沒有,只能用一把扇子扇 ,而且,那時根本沒有電冰箱,更不用説電腦,棒冰也只能等賣棒冰的人來了才能吃,賣棒冰的商人先從棒冰製造廠內批發一些棒冰,然後能放入厚厚的棉花木箱子裏,走街竄巷的來叫賣。那時燒飯用的是大灶,根本沒有煤氣灶,奶奶放學後蹲在大灶旁燒飯,天天吃蔬菜,只有在特殊日子的時候,偶爾吃點魚、肉。現在的我呢?媽媽老是苦口婆心的説“多吃點,現在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的多身體才能長的`高。”我呢?一邊噘着嘴,一邊嘟噥,老是叫我吃,真煩。

現在的科技多麼的發達,和以前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鄉間小路變成了柏油馬路,小茅屋變成了高樓大夏,交通工具汽車、輪船,飛機樣樣都有,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網絡的時代,更是奇妙無比。所以,我們既然生活在這麼好的時代,更應該好好學習,積磊自己的智慧,長大了為祖國做出貢獻。

中國的變化作文 篇3

中國改革開放六十年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中國從以前的“東亞病夫”的現在的“世界文明”,衣食住行和以前大不一樣。

聽爺爺説以前經濟基礎十分落後,工廠企業也不發達,在農村每家每户只有在年底時才能分到100多元錢,人民生活非常的艱苦,大家住的都是低矮的平房。那時候,温飽都是一大難題,每個家庭幾乎都吃不飽。冬天從沒有熱的時候,向來都是冷颼颼的。因為沒有衣服穿,所以要是到了颳風、下雪的時候,只能凍得直髮抖而毫無任何辦法;泥濘的小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了,很難拔出來;在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每個人去哪裏幾乎都是走路的。而現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綠了武義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家鄉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武義經濟繁榮,人民富裕,面貌煥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人們都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原來坑坑窪窪的小路如今已是寬敞平坦的大路,汽車、電腦等也進了千家萬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

我從課堂上和書本上越來越多地瞭解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她有着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疆土,有着有口皆碑的中華文化,有着飲譽海外的“四大發明”,有綿延萬里的長城,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壯麗的.北京故宮,無與倫比的蘇州園林,還有豐富的寶藏和秀麗的風光……五千年的歷史,像一首古老的詩篇,也像一幅長長的畫卷,展現着祖國母親飽經滄桑的臉和那堅強不屈的身軀。

中國的改變,世界為我們證明。我們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了,從以前的那個連火材都要從別的國家近的到現在成為一個大國。出口一些產品,再也不被其他國家説看扁。

中國的變化作文 篇4

時間如同一台攝影機,記錄了建國以來七十年間的點點滴滴。如果將時間的鏡頭向前拉長,我們就會發現,中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七十年前,遍佈大街小巷的是自行車;三十年前,風靡全國各地的是摩托車;而如今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各種交通工具像雨後春筍一般。這一樣樣老物品的消失,一件件新事物的誕生,都在敍述着中國七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聽爺爺説自行車的故事

小時候,爺爺有一輛二人自行車,聽爸爸説,那是家裏的長輩,是他們的大哥。爺爺看這輛車也像待兒子一樣,沒事就會擦擦。那時候,爺爺只要一拿出鐵盆,洗的泛白的毛巾,我就知道他又要“幹大事”了。於是,我便會將家裏的圓木椅子抱出來,靜靜等在一邊。一會兒,爺爺將車子推來,擺放好鐵盆,將我抱到腿上。我喜歡看爺爺擦車。他將毛巾往水裏蘸了蘸,然後擰乾,一隻手扶着車,一隻手拿着毛巾,從車頭到車身,從輪骨到腳蹬,一寸一寸地擦,宛如在雕刻一件藝術品。他的'眼中充滿了我熟悉的慈愛。那時候村裏都是土路,到處坑坑窪窪,無論是大人們去田間勞作,還是學生上學,主要靠步行。碰到雨天就麻煩了,衣服容易髒不説,還會遲到,要是誰家有一輛自行車,聽着清脆悦耳的車鈴聲,大家就會羨慕不已。

但別以為買自行車就像買菜一樣,那時候買車是有指標的,有時還需要託關係,找門路,不少單位員工購買還需要抓鬮憑運氣

聽爸爸説摩托車的故事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摩托車作為一種時髦的代步工具,飛速進入大眾視野。聽爸爸説,當時如果那個小年輕有一輛摩托車,會有很多小姑娘為之傾心;同樣的,如果女兒出嫁,有輛摩托車陪嫁,那肯定倍有面子。爸爸常説,他最大的願望便是有輛摩托車。爸爸是農村出身,初中未畢業輟了學,跟着幾個哥哥去上海闖蕩。那時,老闆家有一輛摩托車,在爸爸的描述中,那是一輛紅色車身,帶有藍色條紋的車,車頭是黑色的。當時我聽了是不屑一顧的,心想這種車現在哪有人騎,這麼土。但爸爸在描述時眼中總是不時迸發出亮光……事實是殘酷的,爸爸日思夜想着擁有一輛摩托車,但家中兄弟姐妹多,但只給一人買不公平,人人都買又沒有那麼多錢,他只能每天看着路上的摩托車流口水

聽我説轎車的故事

雖然爸爸的摩托車夢沒有實現,但科技的發展給了他另一樣禮物——轎車。在我九歲那年,家裏有了第一輛轎車,在我看來,這一輛車可謂是一個救星啊。在此之前,每年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都要先坐公交車再轉客車,最後還要步行半個多小時,一趟下來半天的時間都過去了。大人們還好,但細胳膊細腿的我哪能受得了,因此,每次到家我總是累的筋疲力盡,經常和爺爺奶奶抱怨。直到有一次,奶奶心疼地抱着我磨出水泡的腳,對爸爸説:“買輛車吧。”自從有了轎車後,爸爸開車一車到家,我只要美美地睡一覺就行了,別提多方便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交通工具在海陸空全面立體覆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應有盡有。而七十年來中國也完成了蜕變,高鐵、跨海大橋等已經成為中國的新名片。它們彰顯着中國的變化,向全世界宣佈:東方的雄獅已經甦醒了!而我們也可以驕傲地説:“我自豪,我是中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elizuowen/bianhuazuowen/orvzq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