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徵文 >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徵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篇1

每個星期一,我們都會身着統一的校服,佩戴着鮮豔的紅領巾,站在熠熠生輝的五星紅旗下向它敬禮。難道這一點意義都沒有嗎?其實並不是的。五星紅旗象徵着中國共產黨,象徵着我們的祖國。每當國旗升起的時候,那就是我們的祖國在升起!他是我們心中冉冉升起的一顆明亮的星,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為他驕傲,為他自豪!那為什麼五星紅旗是紅色的呢?因為五星紅旗是許許多多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是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都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那麼這幸福又是革命先烈經過怎樣的抗爭,就算是死也要為我們爭取來的呢?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曾經有過一段屈辱的歷史——南京大屠殺。這是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中國最大的一次戰爭。日軍在中國燒殺搶掠,不管男女老少,統統以殘酷的罪行至於他們死地。天啊!整整35萬的無辜的老百姓成為了他們手下的戰力品。但當他們把這一切罪惡的事幹完後,還不知羞恥,闖入各種市場和博物館進行剝奪與搶劫,再放一把火進行燒燬。那裏面凝聚着多少我們中華兒女的心血與智慧啊!他們那猙獰的表情,狂妄的笑容,沒有人性的軀殼,無一不深深地刻在了我們中華人民的腦海裏。他們發誓,他們要向全世界宣佈:終會有一天,我們會邁着沉着的步伐,懷着堅定的信念,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我們要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而是一位正在走向成功道路的英雄!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曆盡磨難。我們這些21實際的孩子們為什麼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呢?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肩負着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祖國哪裏需要我們,我們就必須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上前!

“淒涼讀盡支那史,幾個男兒非馬牛?”“落後就要捱打。”“災難唯有進步來補償,尊嚴唯有奮發來扞衞!”從萬曆帝到努爾哈赤的銘文明亡清興,從康乾盛世到咸豐帝火燒圓明園,無一不讓我們亢奮,歷史的悲慘深深地刻在了我們沸騰的愛國之心上。各種血淋淋的慘案無一不讓我們痛徹心扉,回憶那段慘不忍睹的充滿血光的歷史,我的心沸騰了。那一張張日軍邪惡的嘴臉在我的腦海裏充斥着,遊蕩着,嘲笑着我們中國的`無能。想着想着,我憤恨地留下了淚。憑什麼我們中國人就得被他們日本人欺負!憑什麼我們就得被他們踩在腳底下!憑什麼!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以史為鑑,努力學習,振興中華!要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中國人是好樣的!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篇2

翻開沉甸甸的《上下五千年》,那一段段浸透着血淚的厚重歷史,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記載着數不清的璀璨中華文化,書寫着笑傲世界的輝煌文明。可是,隨着西方列強的崛起,曾經的東方巨龍沉淪了,災難像瘟疫一樣在中華大地蔓延,那一段屈辱的歷史,永遠刻在後人的腦海中,結成繭,化成蛹,一代代心口相傳:勿忘國恥。

曾記否,1860年8月,那像魔鬼一樣糾纏了中國人一百五十餘年的日子,早已是恥辱的象徵。禽獸般的英法聯軍,用炮火撬開中國的大門,將圓明園洗劫一空。之後,為了銷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在英國首相的示意下,下令燒燬圓明園。滔天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使這座“萬園之園”付之一炬。如今,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之上,多少有志之士發出這樣的感歎: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也是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捱打的證明。

又曾記否,1937年12月13日,那個至今提之令人怒髮衝冠的屈辱日子。毫無人性的日軍進佔南京城,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鬆井石根和第6師團團長谷壽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揮下,對手無寸鐵的南京民眾進行了長達6周的大屠殺。有的被槍殺,有的被火燒,有的被活埋……慘絕人寰,人神共憤。

為什麼近代中國如此多災多難,歸根結底是因為夜郎自大,落後就要捱打。可是,根植於血脈之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從未垮塌,面對艱苦磨難,我們從未妥協,而是選擇了積極抗爭。特別是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們再也不是“東亞病夫”,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如今,我們正前進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我們這一代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但是“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我們這一代的繼承併發揚。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篇3

望着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上升,誰又能忘記多少年以前,為了打倒可惡的侵略者,中國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呢?

為了祖國,為了民族的尊嚴,戰士們前赴後繼,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我們不可以忘記,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拓前進的精神。

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為祖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我們的祖國也有過屈辱的歷史。

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肆意妄為,犯下了不可磨滅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殺,拖着沉重的步伐經過了70年,我們又怎能忘卻,70年前的那一天,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在短短的一週內,成了可怕刺刀下的犧牲品,他們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任由侵略者在他們身上殘暴的發泄着。

圓明園,一個當代世界上最大的藝術館就這樣被英國聯軍洗劫一空,又被一把大火燒燬,付之一炬,那其中凝聚着我們中華兒女多少的心血和智慧啊!

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社會中,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不能忘記了國恥。我們只有將國恥銘記心中,以此為動力,奮發圖強,學習更加精益求精,肯下苦功夫,長大成為棟樑之材,才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徵文 篇4

老兵永不死亡,他只是淡出舞台。——引言

撥開霧霾灰色的面紗,露出京城本是晴朗藍的天空;拂去灰塵厚重的覆蓋,還原出首都應有的古韻與氣息。那一天,慶賀的樂聲響徹了古城的每一個角落;那一天,勝利的紀念賦予了東方雄雞無上的榮光。

響亮的踏步聲在耳畔響起,整齊劃一的方陣和汽車漸入人們的視野。鏗鏘聲中,顫顫巍巍舉起手敬禮的老兵們,將全場的目光焦距於斯。滿面的皺紋難以消減其巋然之勢,花白的頭髮不能磨滅其凜然之威。閲盡滄桑的眼睛裏依然透露着堅毅的目光,一圈圈皺紋、一縷縷白髮,凝結着血與淚的輓歌,記錄着歷史的年輪。

每一位抗戰老兵,都是一部活的歷史。70年後的今天,盧溝曉月仍在,石獅彈痕未滅,但是當初"願拼熱血衞吾華"的青年們,如今卻已是耄耋之年,近於百歲之壽。歷史應該被銘記,但歷史不應該僅僅是課堂上的宏大敍事、課本上的抽象概念,更應該包括這些老兵們的悲與歡、血與淚、生與死。歷史的河牀,本就由這些具體的命運沉積而成。

然而,歷史的汲取來得如此沉重。有的老兵頻繁受訪、出席紀念活動,卻黯然傷懷着不久之後的冷落與無人問津。在戰爭的廢墟上,國家日益崛起,老兵日漸老去,經歷了戰場的壯麗,也忍受着今日的寂寥,他們只想告訴碾壓而過的歷史車輪:"我們不怕死亡,我們只怕被遺忘。"

不可否認,抗戰勝利70年來,我們這個社會經歷了一個"重新發現抗戰老兵"的轉變過程:戰爭結束後,一些抗戰老兵解甲歸田,悄無聲息地從歷史的罅隙中落下,被遺忘在時間的角落;而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透過歷史的帷幔,打撈那些淹沒在宏大敍事中的動人細節。從遺忘到重新發現,是一個社會歷史意識覺醒的過程,也是一個國家歷史共識形成的過程。

而這份歷史温情,也在普羅大眾的心裏激起漣漪。騰訊新聞推出"尋找身邊的抗戰老兵"的互動產品,短短兩天之內就吸引了300萬網友參與;一個為抗戰老兵在線捐款的網站,幾個月就吸收了700多萬元捐款,數字與愛心還在熱烈地跳動之中。70年前,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中國人能夠超越分歧與限制,凝聚成保家衞國的鋼鐵長城;70年後,我們更應該有這樣求同存異的胸懷。面對帶着各種歷史印記的抗戰老兵,或許我們更應有一種超越歷史紛爭的寬闊胸懷。無論表彰名單如何設定,公眾都已不在意老兵經歷中的是非功過,只高揚他們為民族而戰的輝煌。這是這個社會更恢宏的氣度。

在美國電影《巴頓將軍》的結尾處,戰功卓著的巴頓將軍踽踽獨行,當他的背影在屏幕裏漸行漸遠,他那句經典台詞卻直入心魂——所有的榮耀都將隨風而去。戰爭就如同戰士的生命,戰爭的結束,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終結,曾經的戰士也將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詩人説,"一度榮光的任何記憶/都無法補償之後的漠視",他們曾用鮮血癒合民族的傷口,他們不應被他們拯救的民族遺忘。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zhengwen/o0wj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