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寫作指導 >

MBA寫作之四大方法介紹

MBA寫作之四大方法介紹

【摘要】寫作在MBA考試中的比重還是很需要被重視的,在備考過程中,很多同學無法架起事例與結論之間的橋樑,導致因果關係不明確,因此,這裏為各位MBA考生準備了一些關於寫作方面的指導建議,希望這道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和提高。

一、因果分析法:

就足抓住論據所述的事實,據此推出形成原因的一種分析方法

範例:

磨難,能歷練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造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心靈;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能在這樣的恥辱中寫成《史記》,汗青溢光;一代體王子李寧淚灑漢城後黯然退出體壇,—又另闢天地,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磨難,能帶領人衝破黑暗,綻放光彩。

解析:

這一敍例語段,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中間列舉貝多芬、司馬遷和李寧三個例子來證明論點。毛病是在例子和論點之間缺少分析語言。那麼,應怎樣展開議論呢?閲讀語段,我們發現,“三位人物在磨難下的結果”已告知我們了,而對於原因則隻字未提,所以,我們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較好地架起事例與結論之間的橋樑。

修改:

有時候磨難,恰恰能夠歷練人生,貝多芬雙耳失聰,卻能在這樣的磨難下創造出不朽的交響曲,撼人心靈,那是因為他不屈服命運的壓打,頑強抗拒厄運,才譜出了人類的心靈之歌;司馬遷遭受腐刑,卻能在這樣的恥辱中寫成《史記》,汗青溢光,那是因為他有堅定如山的信念,剛毅如鐵的意志,於譏嘲中堅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圍成為“史聖”。

一代體操王子李寧淚灑漢城黯然退出體壇後,卻又另闢天地開創了之間的事業,讓李寧牌系列運動用品風靡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那是因為他懂得承受失敗,不為失敗所嚇倒,才能在失敗中開拓出一條新路。

磨難,是禍,又是福。它對於意志堅強者,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簾風雨,只要勇敢地走過去,前方是另一片藍天。

二、假設分析法:

假設分析法就是運用假設推理對所列舉的論據進行分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襯,很有説服力。

範例: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蛋,當你畫了一個,再去畫另—個時,形態又不同了。即使同一個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態也有很大的區別。只有把畫蛋的基本功練好了,才能畫出更好的畫。達·芬奇的老師的諄諄教導,説出了一個真理:基本功訓練很重要。由於達·芬奇在從師階段培養了紮實的畫畫基礎,他後來成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卓越的畫家。

解析:

這一語段陳述了達·芬奇的奮鬥結果並且作了簡單的原因分析,應該説有“敍”也有“議”。但説理可否再深入一點,再透徹一些呢?

修改:

試想,他如果沒有紮實的繪畫基本功,不能從不同角度觀察到同一對象的細微差別,不能發現創作對象隨着光影,色調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認識到“世界上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雞蛋的”,他能創作出被譽為世界畫壇—絕的《蒙娜麗莎》嗎?那“神祕的微笑”絕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來的。幹什麼事,都要從打基礎開始。俗話説得好,萬丈高樓平地起,這也是達·芬奇畫蛋的故事給予人們的深刻的教育意義所在。

三、正反對比法:

這種方法有兩種情況:—是隻舉—個例子,這個例子裏面含有正反兩種因素,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二是擺出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同時還要對它們作進一步分析。

範例:

孫臏與龐涓同出於鬼谷子門下。他們二人可説是精於謀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當孫臏來到龐涓任職的魏國時,龐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內心狠毒,多次向魏王進讒言,以致孫臏被挖去膝蓋骨,不得展其才志。而轉到另外一個方面,齊王聽説孫臏之才,不惜費盡心力,將孫臏請到齊國,委以重任。齊軍終於有了馬陵道之勝。

修改:

同是孫臏,為何落得兩種境遇呢?就是因為他效勞子優劣不同的.兩個統治集團。在魏國,龐涓只為私利,妒賢嫉能,魏王昏庸,偏聽偏信,而且缺乏識別千里馬的伯樂眼光。試想孫臏在這麼一個集體中,如何施展大志呢?然而,又出現“而”了,又轉向另一面了。而齊王任賢用能,身邊的臣子也不像龐涓那樣謀私,因而上下齊心,孫臏在此,可説計出即行,正得以充分發揮作用,可見,好集體不會埋沒人才。

解析:

範例是單一的例子,經修改,多了對比性分析,兩者相比,很明顯,後者多了分析,説服力更強了。考生注意,論説文,論説文,何謂論,這就是論。

四、辯證分析法:

就是我們在看待人和事的時候,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有可能是全面的、正確的。

範例: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説:“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麼説,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直看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

我相信,無論是誰,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反應一定會和前面的富人一樣,首先懷疑的是自己家以外的所有人。

解析:

考生在轉述了寓言故事後,武斷地指出“我相信,無論是誰,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反應一定會和前面的富人一樣,首先懷疑的是自己家以外的所有人。”這話説得“過了頭,”因為並不是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持“智子疑鄰”式的思維方法。考生就輸在了這句“過頭話”上。“過頭話”導致了觀點的偏頗。“過頭話”,即説理絕對化,持論片面性。那麼怎樣解決此類問題呢?以下舉例分析:

範例2:

貪從何來?康德説:“貪是人類內心對外界事物無止境的慾望。”一個“無止境”,道出了貪者的心理源頭。對某些事物的追求,是人們正常的內心需要,正如飢餓者渴望能夠飽餐一頓,貧窮者渴望得到一筆財富一樣,本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個飢餓者在享受一頓美餐之後,還想要一座銀山,貧窮者在得到一筆財富之後,還想要一座金山,這便是“貪”了,因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變成無休止的奢望了。

不要小看這種慾望,它包羅萬象,名目繁多:有人貪色,有人貪酒……凡是沾上這種習氣的,小則毀了自己,大則禍國殃民,貽害無窮。古往今來,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唐後主李煜,貪戀絕色佳人,最終落得“垂淚對宮娥”、“北面為臣虜”的可悲結局。

解析:

這段議論,緊密圍繞一個“貪”寧,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性,析因論果,深入發掘“貪”字的思想根源,揭示“貪”寧對個人和社會的惡劣影響,議論周嚴而富有警世作用。

標籤: 寫作 mba 四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xiezuozhidao/pmjq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