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寫作指導 >

散文寫作基礎知識

散文寫作基礎知識

散文在取材和藝術表現的要求上,形象化和抒情性自然是重要的,更要注意記實性。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散文寫作基礎知識,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散文寫作基礎知識

第一節 散文概述

中國是一個散文大國。古今的散文大家和作品,享譽很高。新時期以來,我國的散文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勢頭,散文創作持續熱鬧火爆,湧現了一批專事散文的作家,一些學者、詩人、小説家、評論家、藝術家也躋身其中,眾多的大學生也喜愛讀寫散文。“‘五四’以來的中國散文史,無疑是繼先秦、兩漢、魏晉、唐宋、明清散文這一座座峯巒之後的又一個高一峯。它最為重大的意義是企圖號召整個民族,徹底地走向人性*的解放,樹立科學和民主、平等和自一由的現代文明觀念。多少散文家都通過自己洋溢着獨特個性*的筆角,在不同的領域之內,從種種不同的視角,程度不等地完成着這個神聖的使命。”(林非《傅德岷主編〈中國現代散文發展史〉序》)

1998年6月,中國當代散文創作研討會認為:我國當代散文發展到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發表、出版了一大批優秀的散文,它們堅持對人生的始終關懷,堅持文學應該有益於人心世道,應該淨化、美化和慧化人心,藝術上堅持眾美並具、雅俗共賞的原則,成為色*、香、味俱全的文化品位的精神食糧。同時,當代散文也面臨創新與發展的問題。如今的讀者對各類散文家及其作品褒貶不一,文壇上存在多種聲音,表明散文創作同樣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散文作者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正確對待他人和自己。散文作者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關注社會人生,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打動讀者。散文屬於高雅的精神產品,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應當有一個清醒的對抗“商品”的精神。散文的開放是精神的開放、境界的開放,對於境界的把握,應比讀者高出一個層次。中外散文名家的成功經驗證明,散文創作必須講究風格和形式,沒有風格的寫作最終會失去創作的個性*。

學習散文寫作有兩條途徑,其一是從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後面亦步亦趨。這種沒有理論的盲目實踐,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閲讀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認識,然後學習散文寫作理論,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再閲讀名家範文,然後從事寫作實踐,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我們應取第二條途徑,即:閲讀→研究→閲讀→寫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義。什麼是散文呢?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劉勰在《文心雕龍》的《總術》篇寫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所謂“筆”,就是指韻文以外的一切記敍性*和議論性*的文體,這些文體就散文。不過,古代沒有“散文”這一個名稱;“散文”這個名稱是“五四”時期才有的。在現代,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小説、戲劇、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敍事性*、議論性*、抒情性*的文體,如秦牧在《海闊天空的散文領域》中説,“不屬於其他文學體裁,而又具有文學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屬於散文的範圍”。這樣,就有了抒情散文,敍事散文和議論散文等的分類。

狹義的散文則專指抒情散文。這是因為隨着文體的發展,敍事散文中的通訊特寫、傳記文學、報告文學等,已經發展成為獨立的文體,各成一類;議論散文則有了專門的名稱——雜文,也從散文中分了出來,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這就是狹義的散文。

我們這裏要學習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敍事散文和其它類型的散文。習作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閲歷、文化素養和愛好,或寫作抒情散文,或作敍事散文,或寫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寫遊歷散文,或作其它類型的散文。

其次,要認清散文的寫作特點。散文是一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篇幅短小、體裁多樣、形式靈活、文情並茂的文體。在寫作上,它有以下六個特點:

(一)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散文的內容涉及自然萬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説是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的。可以寫國內外和社會上的矛盾、鬥爭,寫經濟建設,寫文藝論爭,寫倫理道德,也可以寫文藝隨筆,讀書筆記,日記書簡;既可以是風土人物誌、遊記和偶感錄,也可以是知識小品、文壇軼事;它能夠談天説地,更可以抒情寫趣。凡是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心曠神怡的,都可選作散文的題材。

(二)思想警闢,詩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實感的產物,那些優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閃耀,表現着作者對時代和人生的深刻認識與精闢見解。徐遲説:“ 文學作品,應該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特別鋭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鋭利的,而且是特別鋭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寫到這樣的境界就並不很多。然而,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應追求的境界。”“凡擲地作金石聲的作品差不多總是包含一着鮮明的思想、結結實實的思想。有閃光的思想之焦點,飛躍着不滅的思想之火焰的。”(《説散文》)我們讀魯迅的《雪》,可以學到魯訊從飛雪和雪羅漢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與冷酷現實進行頑強鬥爭的革命精神;讀茅盾的《白楊禮讚》,可以看出茅盾怎樣從平凡的白楊樹身上聯想到北方農民的堅強不屈和英勇豪邁的形象;讀袁鷹的《井岡翠竹》,可以領悟作者從普通的一毛一竹思考到井岡山人民的獻身革命與建設的精神品質。秦牧説得好:“思想像一根線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沒有這根線,珍珠只能夠棄散在地。”散文的優秀作品還每每是詩意盎然的。楊朔説過:“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像蘋果飽含一着果汁一樣。”因此,高爾基對青年作者説:“我們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試一下,熱情地用散文來寫人們,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變成為詩。”(引自《回憶高爾基》)楊朔的散文之所以寫得那樣好,原因之一就他“總是拿着當詩一樣寫。”他告訴我們:“不要從狹義方面來理解詩意兩個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詩,鐵馬金戈的英雄氣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詩力。你在鬥爭中,勞動中,時常會有些東西觸一動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歡樂,使你憂愁,使你深思,這不是詩又是什麼?凡是遇到這樣動情的事,我就要反覆思索,到後來往往形成我文章裏的思想意境。”(《東風第一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賦》、《海市》……都是詩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又是詩篇。

(三)短小精悍,自一由靈活有人稱散文是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就是因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靈活自一由的特點。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數是很短的,如韓愈的《馬説》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記》193字。現代散文的名篇多數也是很短的,如許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楊禮讚》1074字。當然,較長的優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與一般記敍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寫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見大,言近旨遠。

從形式上來看,散文較其它的文學體裁更為自一由活潑、靈活多樣。魯迅在《怎麼寫》中指出:“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冰心在《談散文》中説:“散文比較自一由”。當然,這裏説的“隨便”、“自一由”不是毫不經心、信手亂寫。自一由靈活的散文寫作,是“裝着隨便的塗鴉模樣,其實卻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寫作自一由、靈活這一特點,在寫作上,首先指的是表達方式靈活自如,不侷限於某一種表達方法。因而,散文寫作可以記人、敍事、狀物、寫景、抒情、説理、吶喊、怒吼、抨擊、讚頌、幽默、諷刺、高歌、淺唱、漫談、絮語、嘻笑怒罵、妙語解頤……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其次,寫作者可以自一由、靈活地選用各種體裁來寫,賦銘、速寫、遊記、書信、日記、序跋、偶感、隨筆、回憶錄、讀後感……,任人選擇,因人而異,都能寫成佳作。(四)形散神收,博而不雜宋代大散文家、詩人蘇軾在《文説》中説:“吾文如萬斛泉一湧,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一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形散神不散”,這是許多散文作家的經驗之談。散文必須“散”,必須“博”,也就是説從表面上看,從形式上看,它運筆如風,不拘成法,似乎散漫無章,行文時斷時續,時而勾勒描繪,時而倒敍聯想,時而感情迸發,時而侃侃議論,既有天文地理,又有倫理人情,這段寫甲地,那段卻寫乙地。但是,它的“神” 卻是始終不散的,是首尾一貫的,是表現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雜”,就指的是文章始終緊緊圍繞一箇中心,貫穿一條紅線,做到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壇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儘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羅萬象,卻始終圍繞着“歌頌讚美養育我們的土地和創造我們偉大民族文化歷史的勞動人民”這一主題思想。因此,從形式上説,散文貴“散”,而在構思上、組織上,則散文忌“散”。散文寫作具有的這一辯證統一的特點,使得它與其它文體區別開來。

(五)直抒胸臆,自具風格文學作品都是帶有感情的,但小説、戲劇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強烈的感情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對人物的愛憎褒貶,一般是通過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而散文則不一樣,它常常象詩歌一樣,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寫胸臆,不僅使讀者知其理、曉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寫一真情實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實感捧給讀者,才會贏得讀者的喜愛。作家賈平凹在回答“散文創作要不要絕對真實”的問題時説:“這個問題爭論很多,又都沒有一定結論。我個人的體會,還是傾向於‘絕對真實’四個字。所謂真實,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運用環境和事件上。古人寫的散文,題材也是很廣泛的,但古人寫散文,都是有感而發。今人寫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為寫而寫的現象,所以在絕對真實問題上就出現了所謂‘ 理論與實踐上的不一致。’也正因為如此,這些散文就寫得不那麼成功了。當然,作為文學作品應該生活化,生活也應該作品化,散文尤是這樣。”(《怎樣寫好散文》)

寫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這樣。名家都有自己的風格,他們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讀者也能從風格上看出作者。如魯迅的散文深刻、精煉、峭拔,雖然他寫文章經常改換筆名,然而“何家幹”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魯迅。郭沫若的散文氣勢浩蕩,又清麗、纏一綿。茅盾的散文與郭沫若的浩蕩相反,表現為深刻而細微。還有,老舍的散文詼諧,冰心的散文慈愛,葉聖陶嚴謹暢達,方紀瀟灑俊一逸,等等。初學寫作者一時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但是必須向這些各有風格的散文作家學習,經過多次的實踐、創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風格。

(六)慘淡經營,文采斐然優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輕心”寫出來的,它們都是作者慘淡經營、刻意加工的結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許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兩個小時,但卻要求作家深厚的素養,而且不斷擴大和豐富這種素養。把散文當作是‘小功夫’,‘掉以輕心’的寫作態度,是很不利於我們散文創作的繁榮發展的。即使是怎樣熟練的名作家,我們也要求他們在寫作一篇小文章時,採取‘大象搏獅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態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體美 ”,也是要求作者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慘淡經營”。整篇文章是慘淡經營、刻意加工寫成的,它的語言就是精煉的,文采斐然的。這是由於作者運用的是散文筆調。那麼什麼是“散文筆調”呢?可以説,散文筆調一方面表現在它的行文靈活自如,另一方面則表現在它十分講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僅有華麗的,而且有樸素的。

學習散文寫作,既要掌握華麗的文采,也要掌握樸素的文采。寫得華麗並不容易,寫得樸素更難。徐遲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賦的方法兼用比、興修辭,使得文采華美。但是他説:“只有寫得樸素了,才能顯出真正的文采來。古今大散文家,都是這樣寫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時,越是寫得樸素。而文采閃耀在樸素的篇頁之上。”我們還要看到,不管是華麗的還是樸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語言都是從新鮮、活潑的口語中來的,也是對優秀的古代散文創造性*的繼承,也是作者仔細選擇、錘鍊和加工的結果。

第二節 散文的寫作

一、精於立意

“凡文以意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獲得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憑着鮮明的感受,鋒鋭的觀察能力,同人民同時代共同跳動的脈博,深厚的感情,豐富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會感到我們生活中洋溢着的詩意。這詩意,就是使我們心靈受到觸一動的東西,使我們眼睛豁然開朗的東西,思想突然昇華的東西,感情更為純潔的東西,它就詩的靈感。我們要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趕緊捕捉住它。因為這裏面有心靈的顫一動,思想的閃光。劉白羽説:“哪怕是微弱的閃耀也比沒有閃耀要好,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這才是文學。”(《早晨的太陽》序)

譬如,一個作家去看茶花,品種繁多,美不勝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白天黑夜、積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澆着花,象撫育自己兒女一樣撫育着花秧,終於培養出這樣絕色*的好花?應該感謝那為我們美化生活的人。”這就是思想的閃耀,作家十分寶貴它,就及時把這個意思記下來。後來,他聽一位花匠介紹一種茶花説:“這叫童子面,花期遲,剛打開骨朵,開起來顏色*深紅,倒是最好看的。”並沒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記住這種茶花的名稱的。過了一會,恰巧一羣小孩也來看茶花,這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見孩子們一個個仰着鮮紅的小一臉,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個不休,心靈猛然一顫,不禁脱口説出:“童子麪茶花開了。”而花匠聽了這話省悟後説:“真的呢,再沒有比這種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這話使得一個念頭突然跳出他的腦海,他説:“我得到一幅畫的構思。如果用最濃最豔的硃紅畫一大朵含露乍開的童子麪茶花,豈不正可以象徵着祖國的面貌?”於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寫成一篇文情並茂的散文《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楊朔。而讀者、評論者通過閲讀就可以悟出作家寫此文的立意:歌頌如花的祖國,歌頌美化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對生活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加工、提煉的過程。寫作者要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內容尋找儘量完美的藝術形式,使思想性*與藝術性*達到和諧的統一。因此,構思要解決立意、選材、創造意境、確定體裁、基本手法、佈局謀篇等問題。這裏着重講講確定體裁、尋找線索、創造意境三個問題。

第一、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意思(思想),並且選取了表現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麼就要考慮:是寫成書信體,還是寫成日記體?是寫成隨筆,還是寫成偶感?是寫成遊記,還是寫成回憶錄?是寫成序或跋,還是寫成讀後感?確定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譬如到蘇州旅遊之後,你感到要向父母報告一下自己的遊蹤和觀感,你就可以寫成書信;你在遊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動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寫隨筆、漫錄;你在遊玩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園、留園等地之後,覺得寒山寺的鐘特別吸引人,並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寫成如《社稷壇抒情》那樣詩意濃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舊地重遊,吃到蘇州某種土特產而憶起往事,則可以偏重於回憶,寫成《小米的回憶》那樣的回憶式的散文……總之,要根據立意內容來確定表現形式——具體的體裁。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材料應該是很“散”的,每一個材料都是一顆珍珠,但這些珍珠互相之間有內在的聯繫,我們寫作者要尋找一根線,用筆作針,將這些散亂的珍珠穿起來,成為一串光彩奪目的珠圈、項鍊。那末,有哪些東西可以作為線索呢?一是感情線索。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如由厭惡到喜愛,或從喜歡到厭惡,就可以用這條感情的線索把一些似乎沒有關聯的材料聯結起來。如楊朔寫《荔枝蜜》就是利用感情線索,才把兒時記憶、從化療養、荔枝樹林、蘇軾詩詞、喜嘗蜂蜜、參觀蜂場、讚揚蜜蜂、農民勞動和夜晚夢蜂等事串連起來的。

二是事物線索。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加步一槍一”的艱苦奮鬥精神,就蒐羅記憶中有關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組合在一起。許多託物詠志的散文也是以物為線索的,如冰心的《櫻花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寫某一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線索串連起來,也可以用另一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物串連起來。這個人物還可以是寫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緒線索。如面對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鶩趨八極,心遊萬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就能通過聯想與想象,把有關的材料組織在一起,表達原定的主題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市》、賈平凹的《醜石》等。

五是景物線索。“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通過景物描寫,在寫景中融進寫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天山景物記》、《西湖即景》。

六是行動線索。如遊記以遊程行蹤為線索。劉白羽寫《長江三日》就以遊程為主線來寫,當然,全文還有一條哲理性*的思緒線索:“戰鬥——航進——穿過黑夜走向黎明”。

“文無定法”,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種線索是較為人們常用的。

第三、創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一融,是意和境的統一,是作者浸透了時代精神的主觀感情、意志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統一。意是靈魂,境是血肉。意高則境深,意低則境淺。散文的這種意境應是詩的意境,即所謂“詩情畫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質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動人心絃的,震顫魂魄的,是精神的,性*靈的。如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全篇着力於“淡淡的情趣”,順着沿路走來、佇立凝想的線索,通過描繪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樹影、霧氣、燈光……色*彩斑爛,可見可感,而葉香、蛙鳴、蟬聲,又可味可聞。更加上心情的抒寫,巧妙的譬喻,創造出一種淡雅、閒靜、情景交一融的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寫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創造的。

構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鑑,更需自己創新。過去就有一個青年作者發明出一種“散文快速構思法”,為《青春》、《採石》等刊物的編輯所重視。

三、巧於佈局散文一般篇幅短小,佈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佈局得好,卻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難處。這猶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亂石,常常無損大山的壯觀。但是一個小園中有一堆亂石,就很容易破壞園林之美。因此,散文的佈局——結構十分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從它精巧的建築佈局上,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可以借鑑它的園林建築佈局來考慮散文的佈局。葉聖陶在《蘇州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匠師們“講究亭台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作為散文的寫作來説,也要這樣講究材料的佈局、配合、映襯、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佈局有時則需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又説:“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度都注意圖畫美。”那麼,散文的整體佈局要講究藝術性*,它的局部的佈局不是同樣要講究藝術性*嗎?至於佈局的具體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講的線索問題也與佈局有關。這裏可以着重提一下的是:不少散文的佈局都要巧設“文眼”,開頭往往似談家常,結尾則加以深化,畫龍點睛,“卒章顯其志”,並且首尾呼應,通體一貫,有機結合。初學散文寫作,不妨學習這種佈局的方法。

四、明於斷續散文要“散”得起來,除了選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敍寫上要注意斷續的技巧。明於斷續,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揮灑自如。賈平凹説:“記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寫或者寫得很少;空白,這正是你要寫的地方呢。”他認為,“講究了‘空白’處理,一是散文可以散起來,斷續之,續斷之,文能‘飛起’,神妙便顯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來,古人也講過: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閒暇,看似胡亂説,骨子裏卻有分數。”(《怎樣寫好散文》)我們要多閲讀古人優秀的散文作品,學習他人的斷續技巧,在寫作實踐中多次運用之後就必然熟能生巧。

第三節 散文寫作的模式

記人散文模一式

【開頭】

1 感情化語言概括敍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2 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

▲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緻敍述和描寫。

▲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

1 重申特質,照應開頭。2 深化感情關係,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一式

【開頭】

1 敍述自己與景物的關係。2 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

1 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緻動人。2 聯想發揮,更大意義。

【結尾】感慨

(作者:不詳)

標籤: 寫作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xiezuozhidao/9ggm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