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清晨》的説課稿

關於《清晨》的説課稿

第一篇:《清晨》

關於《清晨》的説課稿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湘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四課,教材選擇“清晨”為主題,在基礎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利用泥這種易於塑造的材料來表現清晨時人物的行為活動,利用情景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立體造型及立體表現能力,這也是本課學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材展示了油畫作品〈都市早安〉及泥塑作品〈莊頭〉和一組反映清晨人物活動的攝影作品,這些攝影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畫,如晨練,升旗,朝陽,晨曦,,,這一幅副給人希望憧憬的畫面,啟發引導學生想象並發現生活細節中藴涵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一幅幅讓學生有所感悟的畫面,更能提醒學生是短暫的,時間和青春更是轉瞬即逝。

2、對教材的處理: 對教材的處理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對教材觀點的處理。在學習基礎知識方面,教材的觀點認為學生用泥一種材料來表現清晨是人物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立體表現能力。我認為一種媒材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創造及表現能力,很多學生不喜歡泥塑這種表現形式。因此在落實基礎知識這一方面,我鼓勵學生可以利用泥,金屬,線材,紙材等多種材料,多種表現語言來表現這以主題思想。以此提高學生立體及平面的表現能力。做到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因人而異;第二方面,對教材內容在教學程序上的處理。教材第二部分以欣賞美術作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藴涵的美為主。我在這個環節中增添了一個討論環節,引導學生討論“不同的人對清晨有不同的感悟,而表達這種感受的方式也有很多,你能説説所知道的表現清晨的文學作品(如散文詩句)或音樂作品(如歌曲或者樂曲),以此加深學生對”清晨“這一主題的文化意藴和審美價值的理解,同時達到學科整和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教學目標: ”清晨“這一話題是於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中經常發生各種事情,卻又容易被忽視,而清晨是朝陽的”代言詞“,又容易讓人聯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時光的珍貴“,”閃爍的青春“等,因此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及美好事物的情感。能力目標:提高對生活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 由於在完成作業過程中,使用藝術表現語言多樣性,因此我制定的知識目標為: 知識目標:提高學生的平面,立體造型及平面,立體表現能力;在泥塑活動中,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

4、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用多種表現形式表現一種主題思想。難點:泥塑的基本技能

二、教學方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的基本方法是啟發---引導的方法,以欣賞圖片為線索,利用教具,進行欣賞,啟發,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導入環節採用欣賞---啟發-----引導討論的教學方法。在講授新知環節中,採用啟發討論----欣賞---討論---歸納總結的教學方法。在講解制作過程中採用啟發--演示--欣賞的教學方法。在學生製作環節採用指導---啟發--欣賞的方法。

三、學法指導

依據本節課的內容,主要利用大量作品圖片及作品範例的欣賞,引導學生開啟想象力,進而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自主學習。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完成。學會基本技能技法。

四、教學手段

在這節課中主要採用的教學手段為多媒體,實物展台及作品範例展示教學手段。在導入環節中,主要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主。在講授新知環節中,以多媒體,實物展台及作品範例手段為主。在作業評價及展示作品環節中,主要以事物展台為主。

五、教學過程和板書

1、教學過程:導入環節通過欣賞校園歌曲〈清晨〉導入。其設計意圖在於,引導學生欣賞同時,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導出課題。

講授新知環節:

情感與體驗:

問題一,引導學生討論“清晨的所見所聞及感受?”同時,展示多媒體課件“一段以清晨活動為主的人文色彩濃厚的公益廣告。其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為理解清晨所藴涵的意義作鋪墊。

問題二:引導學生討論,人們對清晨的感悟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説説你所知道的有關於清晨的文學作品,如散文,詩句,音樂作品如歌曲或樂曲有哪些?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在於進行情感教育,學科整和,拓寬學生知識面。

發展階段:

一 、出示表現清晨活動的泥塑作品,並引導學生欣賞討論,美術作品在表現這一題材上與其他形式有 什麼不同。(視覺效果強)

二、 教師展示多幅泥塑作品,引導學生討論欣賞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並介紹泥塑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三、 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除了泥塑這種表現形式外,還可以採用哪些藝術表現形式表現這一主題。同時,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如繪畫,粘貼剪紙 攝影等)設計意圖在與讓學生懂得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也可以表現同一種主題。

練習環節:以“清晨活動”為主要表現內容,選一種或兩種喜歡的表現形式進行創作,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進行。其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作業展評:這一還節以學生自評,互評為主, 師評為輔,其設計意圖在於培養學生自信心,表達能力,在評價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 我説課的內容就到這裏,由於時間關係書寫比較倉促,其中有很多不足,懇請各位老師和領導批評指正,謝謝!

第二篇:《清晨》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清晨》,感受音樂的情緒和意境,能將樂曲分成三段;

2、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能用口風琴吹奏第一段旋律,體會旋律結構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

區分歌曲的段落,能夠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學難點:

能夠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斐.斐.課.件.園):

一、情景導入 階段目標:通過聆聽、律動兩個過程,讓學生感受清晨的氛圍,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1、情境導入: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在這最美好的時候,你們都會做些什麼呢?請隨着音樂用動作告訴我。(播放鳥鳴的聲音,引導學生進入清晨的情景)

2、律動:學生隨《清晨》旋律律動。

二、寓教於樂

學習歌曲《清晨》

階段目標:體會歌曲各段的不同情緒,並能用不同的唱法進行表現。

1、我們來聽一聽旋律,説説這段旋律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他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播放音樂《清晨》)

2、學生説説音樂的情緒,並談一談自己聽到後的感受。

3、再聽歌曲旋律,説説這首歌曲表現了什麼景色?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4、學生聆聽後説説自己的劃分方法。(可劃分為三段)

5、教師指導學生分段進行聆聽,進行音樂情緒的分析。

6、討論:情緒怎樣?

第一段歡快活潑;第二段優美流暢;第三段完全重複第一段。

7、學生隨音樂用lv哼唱歌曲第一段。

8、聆聽歌曲演唱,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

9、跟錄音進行演唱。

10、請學生試唱歌曲曲譜並跟着伴奏唱曲譜。

三、創造表現

階段目標:口風琴吹奏一段旋律,體會這兩行旋律的特點。

1、分組:全班分成3組。

2、這首歌曲的`第一和第二行旋律有什麼特點。

這兩行旋律前六小節旋律一樣,最後兩小節旋律不同。

3、分小組練習。

師:第一小組練習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前4小節;

第二小組練習第一行的後4小節;

第三小組練習第二行的後4小節

先自己練習,指法分析。(略)

5分鐘後全組再由組長帶領進行齊奏練習,學生練習老師指導。

四、完美結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非常好聽的歌曲《清晨》,並且同學們在課堂上用口風琴吹 奏了第一段旋律,希望我們的同學能夠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樣,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好好的享受這每一天吧!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目標定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

目標引領課堂,目標定位是否準確,直接關係到一堂課的成敗。目標定位過高,學生難以接受,過低,學生學得沒意思,本課教學我制訂了以下三個目標:

1、感受、聆聽歌曲《清晨》,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和朝氣蓬勃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

2、感受這首歌曲明快流暢的韻律,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清晨醒來的各種活動,感受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體會“清晨醒來”這一刻的寶貴。

3、小組合作選取合適的節奏型用各種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使“清晨醒來”的音樂(音響)更加豐富。

這樣的教學目標既照顧了差生,又讓優生有展示的機會,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個體的培養,符合《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二、注重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聆聽習慣

整節課下來,我始終注重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聽音樂看教師表演,聽音樂做動作,聽音樂理解歌詞,聽音樂律動等等環節,始終圍繞聽來開展活動,每一次的聽都是有目的的,這樣層層遞進,不斷提高了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必須依賴於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由於音樂藝術的這種特徵,這就決定了:第一,在音樂教育中,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樂教學必須立足於聽,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其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作[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作為進而學習音樂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礎。第二,音樂教育必須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把全部教學活動牢固建立在聽的基礎上。因此,既然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那麼,聽覺感知便成了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唱歌、演奏樂器、識譜等等均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一切音樂教學都離不開聽覺,所以在平時課堂當中,我們要時刻注意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為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樂器伴奏豐富歌曲色彩

在拓展部分,我給四個小組各一個樂器,分別是手鼓、碰鈴、雙響筒、沙錘,還給每組四條節奏,請他們給本組的樂器選擇合適的節奏為歌曲伴奏,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還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在音樂聲響起時,學生們便認真地討論開了,音樂聽了,他們結果也出來了,在每組反饋之後,各組都找到了適合本組樂器的節奏。於是,我便安排各組用樂器或者徒手敲打節奏,最後再合奏。在我的引導下,一場器樂合奏開始了。

四、美中不足之處

俗話説:“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當然我這堂課也有些不盡人心之處。

導入環節,我請學生説説“早晨醒來會幹什麼?”我只請了兩位學生回答,一個説跑步,一個説刷牙、洗臉,我就馬上讓他們聽歌曲做動作了,學生們大都只做一些跑步、刷牙之類的動作,非常單調。仔細分析,是因為被我點到的學生太少了,以至於把他們的思思維給限定了,只知道做這幾個動作,所以,我應該多叫些學生回答,拓寬他們的思路,也會使下一個環節——聽音樂做動作,更加豐富些。

樂器伴奏是學生們最喜歡的環節,可這節課我只準備了四個人的份,以至於其他人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敲,為他們伴唱。這裏,我本想,讓每個人都拿一個樂器,後來想想,覺得有點喧賓奪主,而且可能會影響歌曲的演唱,所以就取消了。可正像一位同事説的那樣:“沒有樂器的學生怎麼辦?如果我是學生,我可能也很想要。”是啊,每位學生都想要樂器,可沒有這麼多樂器怎麼辦呢?如何讓學生沒有樂器也同樣快樂,也樂意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去慢慢思考,也有待改進。

標籤: 清晨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z7d7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