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生物説課稿錦集六篇

【精選】生物説課稿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生物説課稿錦集六篇

生物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週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髮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還要突出植物與環境的關係。

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後一節,學生在前面兩節課的學習中,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課文並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提高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提高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於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分析討論“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説,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而開花之後會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現象,並不稀奇。若引導學生對此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開花之後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麼關係?”學生即會被此問題所吸引,而迫切想揭開謎底。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用兩個視頻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質疑,並設法探索解決自已的問題,體現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教學程序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麼聯繫,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係。

1。導入

我給學生準備了《中國十大名花》的圖片,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圖片,再聽着美妙的音樂,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薰陶。新課標註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情景導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開花之後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2。新授

關於《花的結構》的教學,根據我們本地的實際,用野棉花做實驗材料,讓學生取一朵野棉花,對照課本上的圖Ⅲ—15,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學生通過對野棉花的解剖學習花的基本結構,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從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去討論、歸納結果,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落實技能目標(1)。

接下來用一段視頻介紹花的結構,再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各部分結構,以補充實驗的不足,加強知識內容的直觀性,達成第一個知識目標——概述花的結構。並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2)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説,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通過進一步探究:假設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育成果實嗎?小結花的結構: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再通過一個想一想:“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麼關係?”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教學《傳粉和受精》時,傳粉和受精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察視頻《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再用多媒體簡要的給學生補充介紹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知識,並指導學生學習植物的傳粉和受精過程,。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體現新課標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最後請兩名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達成第2個知識目標——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並落實第2個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探索“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那麼,你知道花落後,果實和種子是怎麼形成的?”引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關於《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突破本課難點:“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説,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第3個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係,並落實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於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再讓學生閲讀課本104頁,瞭解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養成愛護花的習慣。

3。課堂反饋,鞏固提高:

(1)花的主要結構是()

A。花瓣B。雄蕊和雌蕊C。胚珠D。子房

(2)在從花到果實的發育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產生什麼變化?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

花瓣胚

雄蕊果實

花柱果皮

子房種子

子房壁

胚珠凋落

受精卵

在果樹開花季節,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麼原因?

(3)有的花並不結果,如黃瓜、南瓜、絲瓜的花多半都不結果。請解釋這種現象。

4。小結

最後通過一個學後探究活動進行小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對植物生命週期的生動寫照。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瞭解,那麼,你能不能以桃樹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總結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幼苗→桃樹→桃花→桃”。

為了進一步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着美麗的花,品嚐着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

生物説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説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解釋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機會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男生女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分析男女染色體圖片,闡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三、教學難點

從實際生活、實踐過程和理論上三方面論證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孕婦圖片,這是一個懷孕的婦女,她生男孩還是女孩?那麼,生男生女到底是由什麼決定呢?這與遺傳有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人的性別遺傳》。

二、講授新課

(一)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1、出示男女人體細胞的染色體排序圖,這是男女人體細胞的染色體排序圖,請同學們思考: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對染色體中,哪一對有差別?這對染色體的差別可能與什麼有關?

2、同學們猜對了,請閲讀教材麥克郎和威爾遜及斯特蒂文特的研究,你能找到那些有用的信息?(①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發現男性染色體。②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及斯特蒂文特進一步區分性染色體,即男性XY,女性XX)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經整理後的男女成對染色體排序圖,同時思考38頁書中的討論題:

①、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對染色體中,哪一對被稱為性染色體?

②、兩圖中,哪幅圖顯示的是男性的染色體?哪幅是女性的染色體?

③、圖中哪條染色體是Y染色體?它與X染色體在形態上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④、想一想,就性染色體來説,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應該有幾條性染色體?男性有幾種精子,女性有幾種卵細胞?分別是什麼?

4、請描述出男女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

男性:22對常染色體+XY(性染色體)

女性:22對常染色體+XX(性染色體)

5、請描述出男女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

精子:22條常染色體+X或者22條染色體+Y

卵細胞:22條常染色體+X

6、同學們想一下,當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相遇時,結合形成的受精卵是什麼樣的呢?發育成男性還是女性?那含Y染色體的精子呢?(XX,女性;XY,男性)

7、社會上把生女孩的責任都算在女性頭上,對嗎?為什麼?(不對,因為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和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和Y。女性產生的卵細胞僅含X,男性產生的精子含X或Y染色體,當卵細胞X與精子Y結合的受精卵為XY時,受精卵發育為男孩;當卵細胞X與精子X結合為受精卵XX時,該受精卵發育為女孩。受精時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是隨機的,所以這種説法不科學)

設疑:不同的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如何呢?

生物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理念與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六項具體目標之一是“改革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新世紀各門課程都要大力推進的一項改革。

《生物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提出:生物課程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選擇對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需求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學科體系,學生髮展,社會需求三者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合理的平衡,使三者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和協調,真正做到為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服務。

對能力目標提出:“通過科學方法和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對思想教育目標提出“初步建立生物學的基本觀點,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索求新知識的精神,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自然資源、控制人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高尚的品德和修養。”

“具備科學素養的人應該具有良好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科學的價值觀,對科學學習的正確態度,掌握了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基本的科學分析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出各種解釋的能力和相關的決策能力等。”

為此,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

1、運用數學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説出我國人口增長的趨勢和晚育的意義;

2、説出我國計劃生育的目標和具體要求;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資料分析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同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形成開展計劃生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觀點。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第四節《計劃生育》,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與保護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以及各種資源密不可分。本節體現本冊教材里人與生物圈密切相關這一主題,並引導學生認識到開展計劃生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

(二)教學安排:

1、由生活事例入手,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2、對我國人口的增長趨勢進行資料分析,認識到人口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3、計劃生育的內容: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4、探究活動:晚育的意義;

5、聯繫生活,課堂練習;

二、教法學法:

(一)根據創新課堂教學特點,針對本節教學內容,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創設情景法:創設教學情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感受,激發其興趣與求知慾,進行知識的遷移。

資料分析法:讓學生根據所給資料進行分析,指導學生進行討論,放開思維,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熱烈的討論可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方式:

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出發,結合課改精神,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方式如下:

創新教育真正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教育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而學生創新素質並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適宜的教學環境下自主發展的結果。因此必須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和“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在這種前提下,依據學習方式指導中主體性原則,我確立以下的學習指導方法:

(1)學會分析,理論聯繫實際,具有問題意識,從感性材料入手,進行歸納、總結,使之上升為理性知識。

(2)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是師生之間互動合作,另一方面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

(三)教學手段:

調動多種感官活動,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鞏固和運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知,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活躍思維活動。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能將教學內容以聲、像、圖、文等形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注意力集中。

三、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相結合: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極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情緒變化,盡力用適時恰當的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課堂氣氛保持一致。

(二)當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探索,從而獲得個人獨特體驗。

(三)評價多樣化:評價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探究。

教學反思

本節是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第四節《計劃生育》,控制我國人口過快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與保護人類在內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生物圈以及各種資源密不可分。本節體現本冊教材里人與生物圈密切相關這一主題,並引導學生認識到開展計劃生育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我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學生為主體原則,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體驗和過程。

一、成功之處:

1、能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將教師傳統講授角色進行轉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心理學家莫雷諾認為:“角色轉換是一種心理挑戰,它讓人暫時置身於對立面及他人的角色,並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行事,以增進人們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過感受的反饋,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是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2、能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注重學習過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能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擴大知識和眼界,獲得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們有時間學一點他們渴望要學的知識,幹一點他們高興幹得事。”

4、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激起他們對未解之謎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之後,讓他們認識到如何能夠找到答案。

5、注重教學手段的有效利用。

二、不足之處:

1未能很好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因為時間關係,活動中沒有使更多同學在課堂上積極思維,盡力展示自己;

2在某些環節上有些着急;

三、啟示:

1、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2、換位思考,教學設計、教法選擇上要適合學生的特點,還應認真貫徹課改精神,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充分尊重學生髮展規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3、挖掘學生的“興奮點”,拓展其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生物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三章,第一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遺傳的細胞基礎(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説出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2) 通過分析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得出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歸納等科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2)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四、説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

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主要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生物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題目是《生物入侵者》。下面我就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預期效果六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生物入侵者》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篇課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開頭引出説明對象,然後是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出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措施,這是通過邏輯順序來説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根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一)知識與能力:1、瞭解與生物入侵相關的生態知識;2、理清説明順序,概括説明要點;3、體會文中説明方法表達效果。(二)過程與方法:1、閲讀課文,篩選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礎上,明確説明順序,討論説明方法,品析説明語言。(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多媒體介紹我國生物入侵的嚴峻形勢,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1、理清説明順序;2、把握説明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生物入侵這種現象。

二、説學情

對教材進行分析並且瞭解教學目標之後,就不難理解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因此,根據我瞭解本班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能力,我覺得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問題等方面有條不紊,學生髮揮了主體作用,體現了本班學生的素質很高,完成了我設計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法

教有常法、但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怎樣堅持“以人為本”和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呈現出一種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圍,使教學互動起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採用了朗讀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讀法: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要想獲取文中的信息,必須通過朗讀對課文的感知來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學生沒見過,通過演示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生物入侵者對人類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學生可把疑難問題解決,通過探究發現一些真理,獲取更多的知識。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説學法

這節課中主要以自學與合作探究這兩種方式為主,在上課前,同學們已預習了本課的內容,生字詞的音、形、義,我也調查一下學生對説明文的相關知識,在這節課,我沒有檢查文中的生字詞,我重點安排學生獨立勾畫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説明順序及説明方法的好處或作用,讓他們在自學的基礎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題技巧和方法,這樣一來,既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閲讀此類的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情導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麼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們有什麼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分別是什麼?

3、本文采用了怎樣的説明順序?説説這樣安排的好處。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説明它們的表達效果。

1)通過圈點勾畫,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説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這句話運用了 的説明方法 説明了 的特點。

五、跳讀課文、賞析語言

1、文中哪些詞、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詞可否刪掉,為什麼?

六.質疑問難,領悟主旨 。

1.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

2.師提出問題突破文中的難點。

3.師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開辯論,表明觀點。

針對“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學家和生態學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態度,你贊同誰的觀點?

1,學生分甲,乙兩組展開討論。

2.師生點評,歸納小結學生的態度和觀點。

八,拓展延伸、鏈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聽説過或看到過?説説他們有沒有給人們帶來危害。

2、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

九、課堂小結,結束新課

讓我們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讓我們用心關愛我們的大自然。

六、説預期效果

本節課按照我的教學設計,我認為教學目標達到,從教學實踐看,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好,歸納能力也很強,教學環節的展開還算流暢,今後在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是:留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把文本挖掘更透徹些。

生物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濟南版x年級x冊第x頁第x章第x節的《x》,現在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反思五個方面來説説本節課的教學。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1、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下冊開篇中的第一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以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從人與生物圈的關係出發,去探討人類的食物來源,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及其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本節中安排的活動有交流、演示、討論等,主要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加工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並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還可使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為以後的學

習奠定基礎。(本節的前一節已學過,後面將學習內容,本節的內容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創設情景中提出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積極獲取知識,並從中獲得情感體驗,注重科學與社會、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課程理念的理解,我認為初中生物課程的根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作為對學生基本生物學知識的構建,我設定以下三維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

(2)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 年級上冊的學習,對於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年齡雖小,但已具備了初步的觀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獨立思考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齡在十三四歲的初一學生,喜歡錶現自己,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適時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本節課的教學策略是通過學生觀察、體驗、合作等方式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利用啟發性的語言和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探索人類食物的奧祕。通過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2、學法指導: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民主、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中仔細觀察、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勤于思考。提高自身的分析、推理和歸納總結等科學思維能力,學會合作。

四、 教學流程

包括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約3分鐘,2、 10分鐘,3、 分鐘,

4、 分鐘,機動教學5分鐘。

1、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五、 反思

以上就是本人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安排。

教學的關鍵不在於教師教了多少,而在於學生學了沒有。本節亮點在於抓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徵,以活動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輕鬆的課堂氛圍,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活動中積累經驗,在推理中領會知識,在思考中構建概念。讓學生們體驗到學習的愉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pprr2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