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範文(通用10篇)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範文(通用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範文(通用10篇)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1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內容是學生在學習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後的基礎上進行,主要探究電學中電流、電壓、電阻三者之間的定量關係,只要學生掌握了本節知識內容,那麼對於下節“歐姆定律及其應用”的學習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本節課內容不僅起着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而且本節課的學習又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歐姆定律的關鍵。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得出並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三者之間的定量關係;會同時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通過整個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過程,進一步體會、瞭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用“控制變量”的研究方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學習用圖象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收集、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探究,揭示物理規律,使學生獲得探索未知世界的樂趣;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和科學性的認識,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3、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探究電流跟電阻、電壓的定量關係的探究過程及掌握三者之間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和論證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學情

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推理判斷來獲取新的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當然,在此過程中要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藉助實驗增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幫助學生逐步走向成熟和成功。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採用目標導學、學生分組實驗、分析討論、講授及多媒體演示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充分體現現代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動手、動腦,從而掌握知識、提高各種能力。學生主要學法為實驗探究法和討論歸納法。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中要以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以掌握知識為中心、以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新課引入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所以我用多媒體演示“把一個小燈泡和一個開關串聯在電路中”圖,然後提出問題“你有什麼辦法改變小燈泡的亮度?”,先讓學生積極的討論分析,然後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引入課題“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的關係”,併為下一步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設計實驗,連接電路做好鋪墊。

2、講授新課

任何科學結論及物理規律的得出都離不開實驗,而且實驗比較直觀、形象,便於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興趣。本節教材安排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探究活動,它涵蓋了探究的七個要素。

(1)提出問題——根據課題的引入讓學生知道本節課探究的內容和目的

(2)引導學生猜想和假設。根據課題引入過程中學生的討論分析,學生不難作出“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小”的定性猜測,然後讓學生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知道猜測是否正確,必須通過實驗、獲取大量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才能總結出來。

(3)實驗設計和進行實驗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對用“控制變量法”探究物理問題已有一定的基礎(例:在探究影響絃樂器音調高低有哪些因素、影響液體蒸發快慢有哪些因素等實驗中都曾用到“控制變量法”),因為影響電流變化的原因有兩個:電壓和電阻,學生自然會想到用“控制變量法”來探究問題。本次探究內容分二次完成。

第一: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A)教師投影,提出問題“如何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要求學生討論分析,説出實驗所需的器材、實驗步驟、畫出實驗電路圖,教師可作補充“如何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引導學生回答方法一:改變電源電壓;方法二: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阻兩端電壓,要求學生比較兩種方法的.難易程度並作合理的選擇,還提醒學生注意:考慮到物理規律的普遍性和科學性,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時,應採用更換定值電阻進行反覆實驗。

B)學生進行實驗

因本節內容綜合要求較高,實驗探究的難度較大,因此我把正確的實驗電路圖投影在屏幕上,要求學生按電路圖連接實物圖,並作友情提示“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閉合開關前,應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的位置上”在學生分組實驗時,巡迴指導,幫助學生排除可能出現的電路故障、糾正學生實驗中所犯的錯誤,完成實驗並記錄實驗數據。

第二: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方法同上,但在此實驗中,如何保持電壓不變是實驗成功的關鍵,學生可能會考慮到保持電源電壓不變、很難想到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電壓,同樣利用滑動變阻器調節電壓是一個難點,突破此難點的關鍵是教師引導學生作嘗試性調節,從而得出正確的實驗方法。

(4)分析和論證

引導學生用描點的方法,將記錄的實驗數據數據在座標紙上反映出來,讓學生去發現圖象所能提供的信息:從圖象上不難發現U—I圖象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數學知識找出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關係。用圖象進行實驗數據的處理,可以使數據變得具體、形象,便於學生觀察研究,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用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問題,明白各學科之間不是單獨存在,而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從而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5)評估和交流

“你的實驗設計是否合理?”“你還有別的設計方法嗎?”“你在實驗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麻煩?你是如何克服或解決的?”“你的測量數據是否可靠?”“你的實驗結論是什麼?”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和學生的回答,及時交流反饋、及時評講、及時糾正錯誤,可以讓學生從一團混沌中撥雲見日、加深理解,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鞏固記憶。同時通過評估和交流,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3、反饋和鞏固

因本節課探究過程難度較大,學生能順利得出探究的正確結論已不容易,所以我認為鞏固練習可以留到下節“歐姆定律及其應用”中再做,而需要強調的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步驟、探究過程中用到的方法“控制變量法”、分析數據時用到的圖象法,以及“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實驗結論。

4、板書設計(投影)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

一、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1、實驗電路圖(略)

2、友情提醒:“連接電路時開關必須斷開”“閉合開關前,應把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使接入電路的電阻最大的位置上”

3、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略)

4、U—I關係圖象

5、實驗結論(略)

二、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1、實驗電路圖(略)

2、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略)

3、R—I關係圖象

4、實驗結論(略)

5、佈置作業

完成實驗報告內容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2

一、説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編排是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安排的,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係,瞭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後面學習電功、電功率內容做鋪墊。歐姆定律是通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來的定律,它的邏輯性、理論性都很強,實驗難度也比較大,特別是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對學生來説都有難度,所以教師要做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通過學習歐姆定律,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領悟“控制變量法”這種科學探究方法,理解這種方法在實驗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

二、説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繫。學生在沒有學習本節知識之前,已瞭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初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但他們都是單個的技能操作,沒有綜合應用。對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聯繫,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將本節課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講實驗探究過程及結論,第二課時講公式及其簡單的計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與技能

1、會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3、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

4、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結論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教學難點: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發探究想法

通過家用可調亮度的枱燈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進行交流、討論,利用手頭器材自己設計模擬實驗,可以讓兩個學生上台來做,做完後講解,得出調光枱燈亮度發生變化的原因。這樣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鍛鍊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為後面的實驗方法做了鋪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二、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一)利用FLASH和學生剛才的小實驗引導得出:

電流的大小與電壓、電阻有關。板書課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二)猜想與假設

學生分組討論,這時學生的想象會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留給學生交流猜想的機會,多肯定,多鼓勵,多引導。最後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其他小組也可以適當補充。引導學生根據猜想完成學案1、2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設計電路圖

通過幻燈片的提示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應選用的'實驗器材以及器材的連接方式,在此基礎上設計電路圖。這個實驗是一個綜合的定量實驗,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時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外,還要用滑動變阻器調節電路,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老師要實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最後形成統一的電路圖。

(四)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讓學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為這是他自己急於想驗證的,當然也可以兩個實驗都去探究。連接電路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這麼多的器材一起連接還是第一次,可以採用多種引導方法,教育學生有序連接,可以先串聯再並聯。在此基礎上完成學案第4題。強調每個探究至少要做3次,這樣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學生應尊重事實,千萬不可不填數據或捏造數據。穿插講解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組物理組副組長何潤偉先生在美國的故事,刺激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

(五)收集證據,分析得出結論

可以讓一組學生寫出自己的實驗數據,其他組同學檢查糾正,剔除壞值,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發現數據之間的關係,得出結論。交流探究成果,及時調控糾正。這一階段學生的認識將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將在互動中得以昇華。

(六)評估與交流

旨在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誤差,認識到誤差的存在,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回憶探究實驗過程,回答本節課的收穫,鞏固所學。

四、課堂練習:

旨在進一步鞏固控制變量的思想以及歸納出的結論。

五、課外活動

上網蒐集有關歐姆生平資料,交流感想。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家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

板書設計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電阻R=Ω

電壓U/V電流I/A

電壓U=V

電阻R/Ω電流I/A

表1表2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2.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流過它的電流。

3.使學生會使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過程,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根據實驗數據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2、使學生領悟用控制變量來研究物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3、體會使用圖象研究物理問題的優越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悦;

2.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注意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生在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的過程

2.難點:科學實驗探究的進行,對實驗數據、信息的處理和綜合

【教學用具】

教師演示實驗:乾電池組、2.5V和6.5V小燈泡各一隻,導線若干、開關一隻,實物投影儀。

學生分組實驗:電流表、電壓表、乾電池組、滑動變阻器、定值電阻(R1=5和R2=10)、開關、導線若干。以上器材為一組,每四人準備一組器材。(若學校條件允許,可將乾電池組換成學生電源,實驗效果會更好。)

【 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

歐姆定律的實驗是探索性實驗,其設計是本節的難點。因為初中物理不從理論上解釋歐姆定律,所以對學生而言歐姆定律的建立完全領依賴實驗探究的結果。同時,歐姆定律的實驗研究在本章中是作為物理學常用研究方法的典型範例出現的。它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也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基礎,因此是初中電學的重點知識。通過本節教學,可使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歐姆定律更好的理解。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是分析和研究各種電路的關鍵。着重介紹了研究三個物理量之間變化關係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得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有關,再通過實驗來研究。

本節從開頭引入課題後,就提出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教學時應重視研究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歐姆定律的研究是在如下科學方法的指導下進行的。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物理量中,先要確定研究對象的物理量(如I),然後逐一研究這個物理量和另一物理量的關係。研究時,要假定除這兩個物理量外的其他物理量不變,然後將這些單一的關係綜合起來。應該在常用方法的傳授過程中,先將研究的思路和方案確定,然後再進行電路圖的設計、電學器材的選擇等內容的教學。

研究方法和步驟確定以後,實驗電路不宜直接給出,而應啟發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研究方法自己設計電路圖,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表格,並指導學生進行實物接線。接線時,要強調電路圖和實物圖一一對應。進行具體操作時,最好選用0 50的滑動變阻器。開始時應將滑動變阻器調到最大值,然後減小變阻器的阻值,使電阻兩端的電壓增加,電壓值最好取整數,併成整數倍增加。在保持電壓不變時,電阻值變化應成倍數地增加,但由於存在變阻器自身電阻和電源內電阻,需將阻值調大一些。進行定量實驗前,也可先作些定性研究。取得數據後,要教會學生如何分析數據。分析時,也可由學生自行研究。

對於探究電流、電壓、電阻的關係的實驗,探究過程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討論。通過多媒體及時展示學生討論、設計的方案,使學生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擴大每個學生的知識面。設計實驗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及時充當優秀學生的角色參與設計和討論,以便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本實驗要改變電阻兩端電壓的方法至少有兩種,一是改變電池的個數,二是利用滑動變阻器,應儘可能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得出。進行實驗時,可讓學生按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並非一定要統一要求。在分析表格數據得結論時,應讓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完整,不規範沒關係,可在充分肯定其合理性的同時繼續找學生補充,最後總結出規範的結論,得出歐姆定律的具體內容。

本節教材的探究過程,是從兩個量相乘或相除是否等於第三個量出發設計的,從所測數據間的關係能夠比較得出結論,引導學生總結出:電阻一定,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兩端電壓成正比的結論。

第二次實驗時,換的電阻讓其成倍數增加,電阻兩端的電壓調至與第一次相同,然後分析表一、二就可得出:電壓一定,導體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的結論,為歐姆定律的得出做好鋪墊。

同時今年教材增加了U-I關係圖象,讓學生學會運用圖象進行分析,但由於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故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難點,因此,教師應從座標軸的建立與劃分入手,使學生理解U-I關係圖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在前面兩章中我們學習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的知識。這三個量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下面先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演示實驗: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並得出實驗結論)

演示①加在同一個燈泡兩端的電壓越大,燈泡越亮。(即:加在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

演示②在相同電壓下,不同的燈泡,其亮度不同。(即:在相同電壓下,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這些例子同時還揭示了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定性關係。

如果知道一個導體的電阻值,還知道導體兩端的電壓值,你能不能計算出通過它的電流值呢?(或用物理表達式表示出來)

板書:第七章 歐姆定律

第一節 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

二、進行科學探究

1.提出問題

師: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有什麼定量關係?

2.猜想或假設

根據教師的演示實驗和下面兩個事實來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行猜想或假設

①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大;

②導體的電阻越大,流過它的電流就會越小。

生答:

三者的關係可能是I=U/R;

可能是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大幾倍,那導體中的電流也增大幾倍;

可能是U=IR;

或者是

3.設計實驗(採用啟發提問式,幫助學生設計實驗)

師:我們所學電流、電壓和電阻三個量,哪些量可以測量出,分別用什麼儀器來測量?

生:能測量的量有:電流和電壓,儀器分別為電流表和電壓表。

師:電阻不能測量,我們怎樣知道導體的阻值呢?

生:可以預先給出導體的電阻值(使用定值電阻)。

師:也就是説在研究電流和電壓、電阻之間關係時,我們是先固定電阻不變,讓電壓發生改變,觀察電流的變化,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什麼?

生:控制變量法(引導歸納得出)。

師:實驗時,針對於某一導體僅僅測量一組電壓和電流值,行嗎?

生:不行。

師:為什麼呢?

師生共同回答:多次測量可以減少誤差,同時考慮到實驗探究的科學性,應該多測量幾次。

教師提示:不僅針對同一導體要測量幾組電壓和電流值,同時還要更換定值電阻反覆進行實驗,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是不可忽視的。本次實驗時,給出了二個不同的定值電阻(R1=5和R2=10)

師:我們在實驗要多次測量電壓和電流值,那麼怎樣去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它的電流呢?

生1答:可以改變電源的電壓,如:增減串聯的乾電池的節數。

生2答:可以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

教師總結指出:同學們知道了改變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的方法,請大家根據你認為最適合你的方法和剛才我們設計的思路,對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選擇你所需的實驗儀器,並畫出能夠同時測量電壓和電流的電路圖以及記錄數據的表格(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實驗方案,教師巡視答疑,投影出個別學生的設計方案,全班分析、完善實驗方案)。

4.進行實驗

實際操作中,教師還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連接電路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生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

師:測量多少次數據較合適?

生2:測量次數不要過多,根據時間而定,一般測量三次或四次左右。

師:如果在實驗中使用了滑動變阻器,那接法上要注意什麼問題?閉合電路之前應考慮什麼問題?

生3:接線柱不能同上或同下,應該一上一下;且閉合電路之前應該將滑片移到最大電阻處。

教師提示:在實驗中若用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的情況下,應儘量使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如:1V,2V,3V)。同樣若用乾電池(或學生電源)改變電源電壓時,也應該使電源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

教師巡迴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解答實驗中的疑問,並指出學生在實驗中錯誤,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和處理實驗數據、實驗信息。

5.分析和論證

數據處理時,可引導學生仔細思考測量數據:分析電壓是怎樣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電流的怎樣變化;同時還應考慮到實驗會有誤差,可能數據不很一致。得出電流、電壓的關係的結論。

(投影機展示)學生處理實驗數據,各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當電阻相同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和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然後指導學生用測量的數據對照課本,畫出U-I圖。

啟發學生將圖線結果與物理中的一次函數的知識作對比,推導出U-I關係式:U=IR。

6.實驗評估

要求學生在探究報告中反思自己的探究活動一些問題,如:

(1)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是不是最優的,還可能會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2)自己在實驗操作中有沒有什麼失誤,讀數時有些什麼失誤。

(3)本小組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的。

(4)探究中是不是還有哪些問題還不清楚,哪些問題弄明白了。

7.交流

教師提示:要求學生課後進行交流,交流時,可以相互交換各自的探究報告,也可以口頭表述自己在探究時與他人不同的意見,同時還應聽取他人正確的意見。交流時,不應只是交流探究結論,交流的重點應放在探究的過程中。

如:為什麼我的猜想和別人不一樣?

為什麼我的方法與你不一樣?

為什麼你能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結論不和你一樣?

三、作業:完成本次實驗的《探究報告》,並在報告寫出對自己所選的實驗探究過程進行評估,為下一節作的學習準備。

【本課點評】:

本節課基本是學生的分組探究實驗,將學生四人分成一組,大致分工:實驗時,一人移動滑動變阻器(或改變電源電壓),一人觀察電壓表,一人觀察電流表,一人記錄。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的設計實驗環節時,要讓學生知道增減電池數目和使用滑動變阻器這兩種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目的是使學生明白科學探究過程的多樣性,同時在交流和評估時,懂得不同的科學探究方法對於研究問題的優劣情況。

在實際操作中,應該多給予鼓勵,增強學生完成實驗的信心。有些要求儘可能讓學生通過動手的過程自己去感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素質。

採用圖象進行數據處理時,教師可以使用電子表格工具(多媒體),實現即時處理。可以把電壓U看成縱座標y軸,電流I看成橫座標x軸,則由U-I圖可知U和I是一個正比例一次函數式,電阻R的值為一次函數式y=kx中k值,這樣處理有利於學生能快速的得出U、I和R的物理表達式。

有條件者,電源的選擇最好是使用學生電源,測量的數據比較一致。而採用乾電池時,測量的數據存在着一定的誤差,為學生處理數據和獲得結論增加了難度。

本節實驗探究是第一次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對於學生來説,會存在着一定困難,要求教師應精心準備和及時指導。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用電流表測同一只電阻的電流及其兩端電壓,會用與待測電阻串聯的滑動變阻器調節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能力目標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路連接和有關電路的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在前三章的學習中已經把電路中的三個基本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分別進行了學習,而本節是一節建立電流、電壓、電阻三者關係的課.採用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得出當電阻不變時電流與電壓的關係,當電壓不變時電流與電阻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建立了電流、電壓、電阻的聯繫.

教法建議

正確地進行數據分析得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是重點,而做好實驗是難點也是關鍵,在學習過程中應根據實驗目的和研究方法認真完成實驗,在分析數據時,如分析電流與電壓的正比關係時,應先算出 、 ,再算出 、 ;分析電流與電阻成反比關係時,應先算出 , ,再算出 、 ,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上只能説成“當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而不能説成“當電阻一定時,電壓與電流成正比”同樣地“當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不能説成“電阻與電流成反比”.這是因為這樣才能正確地反映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阻是導體本身的屬性與電壓、電流無關.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電流的概念,電流不但有方向,還有強弱,即大小.那麼導體中通過的電流大小與什麼有關?由什麼決定?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問題1 電流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

老師進一步引導,這就是説,只有導體兩端存在電壓,導體中才會產生電流.沒有電壓導體中不會產生電流.

同學們從這一點可以猜想電流大小可能跟什麼有關?

導體中電流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大小可能有關,電壓大,電流可能大.

問題2 什麼叫電阻?(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大小.)

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猜想,電阻大時,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大,電流就不容易流過,對電流會產生影響,同學們從這一點可以猜想,電流大小還可能跟什麼有關?

電流大小還可能跟電阻有關.

以上我們的這些猜想對不對?只有靠實驗來驗證.下面我們就用實驗的方法探索.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導體中電流限電壓的定量關係,電壓一定時,

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的定量關係;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電阻關係.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用電流表、電壓表測同一只電阻的電流及其兩端電壓,會用與待測電阻串聯的滑動變阻器調節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3)使學生初步體會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

(4)進一步培養學生電路連接和有關電路的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實驗

實驗一

(1)對照電路圖説明原理和實驗目的

(2)邊示範連接電路邊介紹器材及其作用,説明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3)強調學生要觀察的現象:先後兩次實驗電流表示數及小燈泡亮度的差別.(4)學生分組實驗後,表述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原因,概括小結.

現象用兩節乾電池時燈泡亮,電流表示數較大,分析要點

①用兩節乾電池比一節乾電池加在燈泡兩端的電壓大.

②兩次所用燈泡不變,其實質是保持電阻不變.

③燈泡亮時,電流表示數大,即通過燈泡電流大.

小結 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大,通過其電流也大.

這個實驗説明我們原來的猜想“電壓大,電流也大”是正確的

實驗二

(1)觀察實驗電路,説明原理和實驗目的

(2)提示學生應注意觀察.先後兩次實驗電流表示數和小燈泡亮度的差別。

(3)學生實驗後表述觀察到的現象,分析原因,概括總結。

現象 6.3V燈泡較暗,電流表示數較小.

分析要點:

①6.3V燈泡的電阻比3.8V燈泡的電阻大.

②同一電池(電壓不變)

③6.3V燈暗→電阻大→電流小.

小結 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阻大,通過其電流小.

這個實驗説明我們原來的猜想“電壓一定時,導體的電流和它的電阻有關,電阻大,電流小”是正確的

總結 通過導體的電流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這兩個因素有關.

我們對於一個物理現象的研究,不應滿足於“變大、變小”這種初步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説要知道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從上面實驗可知:電流受電壓、電阻兩個因素的影響,如果電壓、電阻同時變化,它們各自對電流的`影響有互相加強或減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們無法判斷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如何設計實驗呢?其實,一個量受幾個因素影響的問題,前面的學習已經遇到過了,大家回憶一下研究電阻的方法,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是怎樣研究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關係的呢?

同種材料、同長度的兩條導線電阻與粗細有關,同材料、同粗細的兩條導線與長度有關,同長度、同粗細的兩條導線電阻與材料有關.

這種同材料、同長度、同粗細的實質就是有意將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電阻與其中一個量的關係.

與這種作業類似,我們如何來研究電流限電壓、電阻的關係呢?

應該“固定電阻”單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或“固定電壓”單獨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明確告訴學生這種把一個多因素的問題轉變成多個單因素問題的研究方法是物理研究中極為有用的方法,下面我們遵循這個思路進行實驗探索

1.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1)讓學生分別畫出用電流表測電流、用電壓表測電壓的單個電路圖,然後合併,並根據實驗需要連入滑動變阻器,完成完整的電路圖(再説明每個元件的作用)

(2)學生動手實驗前由教師示範,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先連接主幹路,後連接支路.

②電路連接時,開關應斷開.

③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應調到最大位置.

④電路連接檢查無誤後,閉合開關.

(3)教師示範後,學生實驗前,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①使用10 的定值電阻,認清元件.

②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定值電阻R兩端的電壓成整數倍(如1V、2V、3V).

③出示記錄表格,明確實驗後找學生填表.

(4)學生開始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排除故障.

(5)實驗完畢後,找兩組學生代表彙報實驗數據填入表內.

U(伏)

1

2

3

I(A)

第1組

第2組

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找出數據變化規律,讓學生總結電流與電壓關係及其成立條件,最後找學生口頭表述.

結論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最後教師強調

(1)實驗條件——電阻一定

(2)要求學生記住並準確表述正確結論.

(3)U和I的含義 U是R兩端電壓,I是通過R的電流.

2.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研究方法和電路圖同上

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組器,使電壓表讀數保持不變,將電阻值例應的電流值填入下表.

(找兩組學生代表上黑板填實驗數據)

V R( ) 5 10 15

I(A) 第一組

第二組

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找出數據變化規律,讓學生總結電流與電阻關係

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教師強調

(1)實驗條件電壓一定

(2)要求學生記住結論.

(3)I、R的含義:I是通過R的電流,R是導體本身的電阻.

學生歸納實驗結論

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總結

1.電流跟電壓的關係——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2.電流與電阻的關係——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5

教學目標

1、學會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連接方法。

2、根據電路圖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3、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基本技能、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是學生做的第一個電學分組實驗,它對學生認識串、並聯電路特點,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須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做好這個實驗、由於實驗所需器材較簡單,取材也容易,建議儘可能多分一些組,讓學生人人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果沒有那麼多的電鈴,也可不用、連接電路時強調要注意兩點,一是開關先要切斷,二是經驗不足時不要先用兩根導線連接電源後再接電路,而是要按教材所講的,先從電源的正極連起,連好各個元件後最終連上電源的負極,或者按相反的次序。

教法建議

1、為了提高實驗效果,可引導學生圍繞以下問題進行預習:

(1)串聯電路、並聯電路連接的特點是什麼?連接課本圖4-24和圖4-25電路需那些器材(包括名稱、數量)?

(2)為防止接錯或漏接,自己先擬定一個接線順序、再連接過程中為什麼開關應是斷開的,並特別注意防止短路?

(3)如下圖所示電路中的開關的連接是否正確?如果是錯誤的,把它改正過來。

2、實驗課上學生動手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

(1)把實驗桌上的器材與所做實驗的電路圖中需要的器材對照,檢查器材是否夠用。

(2)搞清使用的電源是什麼電源,分清電源的正、負極,弄清如何接線。

(3)想一想,燈座、開關應如何連接?把導線接到接線柱上,導線應沿什麼方向纏。繞,旋緊螺帽時導線才不致被擠出來?

3、接好電路後,再閉合開關前,要對照電路圖認真檢查,閉合開關後,如出現故障,應立即斷開電源,然後從電源的一個極出發,逐段檢查原因。

4、實驗後,要求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並寫好簡單的實驗報告、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科學方法、態度、習慣的重要過程,一定要組織好,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第七節之後,教材又安排了一個實踐活動--"想想議議"、這個問題對剛剛接觸電學知識的初中學生來説,要求較高,不必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做出。

  教學設計方案

1.複習

(1)串聯電路、並聯電路連接的特點是什麼?

(2)什麼叫短路?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是斷開還是閉合的?

(3)怎樣判斷電路的連接形式?試判斷下面電路的連接是否正確、(投影片)

(4)可用計算機模擬演示串聯電路、並聯電路的連接方法,也可用實物電路,教師一步步操作、讓學生觀察並進行歸納小結:

①首先將電池連接成串聯電池組;

②按電路圖從電源正極開始,依電流的路徑,把元件一個個連接起來(連接開關前,開關是斷開的),最後連到電源的負極(也可反過來順次連接);

③連線時要注意導線兩端必須接在接線柱上,導線不要交叉,不要重疊。

④連接並聯電路時,可按串聯的方法先連接一個支路,找到電流的分、合點再將其他支路並列接在分、合點上。

2.進行新課------學生實驗

(1)組成串聯電路

①首先讓同學將實驗桌上的器材與做實驗的電路圖中需要的器材對照,檢查器材是否夠用、畫出串聯電路圖。

②弄清使用的電源的正、負極、

③按課本中的步驟進行實驗、注意電路連接過程中開關必須是斷開的。

④若電路連接完畢,閉合開關後,燈泡不亮時注意檢查發生故障的原因:檢查電池之間是否連接正確;檢查每個接線柱是否擰緊,導線是否連接好;檢查小燈泡與燈座是否接觸好(可用手向下輕輕按按)、在自己解決問題有困難時,可請老師協助檢查。

⑤積極動手,認真觀察,深入思考,回答課本實驗步驟中提出的問題。

(2)組成並聯電路

①認真畫好並聯電路圖、弄清電路的分、合點,用字母A、B標出、標出電路中的電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幹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電路中有幾個開關;哪個開關是控制整個幹路的;哪個開關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電路圖連接並聯電路,並進行觀察,回答實驗步驟中提出的問題。

探究活動

自制電路板

材料:25釐米×40釐米×0.3釐米的纖維板一塊、接線柱28個、導線若干。

製作方法:

1、在纖維板的正面,繪出電路如圖1所示,然後按圖中圓圈位置先為接線柱打孔,再行安裝。

2、在板的背後,按板面電路用雙股軟導線連接在線柱上。

使用方法:實驗中需要使用的電路元器件,事前連接好兩端引線,然後按照電路設計連入電路板中,如果被利用的電路接線柱間不需連接元器件但必須連通,可用導線短接。

圖1

説明:

1、本電路板可供學生做電學各種實驗線路之用。

2、接線柱如選用空心接線柱,元器件引線一端連接與空心接柱匹配的香蕉插頭,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6

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

2.使學生了解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關係。

教學儀器

演示器材 乾電池8節、演示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各1只,2.5V、6.3V小燈泡各1只,燈座2個,開關2個,5歐、10歐、20歐電阻各1只,滑動變阻器1只,導線若干,掛圖,投影儀,投影幻燈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有關知識,那麼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有沒有關係?請看下面的實驗。

1.演示

小結用兩節乾電池、燈泡較亮,電流較大。説明通過一個燈泡的電流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有關。

2.演示

小結 “6.3V”燈泡較暗,電流較小。燈泡不同,電阻一般不同。説明在電壓一定時,小燈泡的電流跟電阻有關。

3.引入 實驗告訴我們:通過導體的電流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有關,本節將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板書

第八章 歐姆定律

第一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進行新課

今天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間的定量關係。

用實驗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時,要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有用的方法。

1.設計實驗電路

2.讓學生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圖

(一)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目的 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步驟

1.按圖連接電路(R=10歐)(R調到最大位置);

2.調節變阻器使導體兩端電壓分別為U=2V、4V、6V時,分別讀出A的數值,填入表中;

3.實驗完畢,斷開開關,保留電路。

操作 老師請學生協作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將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學讀數。

記錄 條件:R=10歐(保持不變)

∴I與U成正比。

板書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條件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二)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目的 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步驟 在電路中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倍數變化(5歐、10歐、20歐)。調節變阻器,使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U=4V),讀出電流表對應的數值填入表中。

操作 老師請學生協作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將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投影到屏幕上,使全班同學讀數。

記錄 條件:U=4V(保持不變)

∴I與R成反比。

板書 結論:在電壓不變的條件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實驗得出電流跟電壓、電阻間的定量關係為:

1.電流跟電壓的關係為:R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

2.電流跟電阻的關係為:U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佈置作業

1.複習本節內容

2.補充練習:

1.下表是某次實驗記錄表,其中有些數據未填,請補充完整

R=5Ω

結論:

U=3伏

結論:

2.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為1.5伏時,導體中的電流為0.3安。如果電壓增大到3伏,導體中的電流變為多大?

3.電壓保持不變,當接電阻為10歐時,電路中的電流為0.2安。如改接電阻為30歐時,電路中的電流為多大?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7

設計理念

以新課改理念為依據,創設一種類似科學探究過程的新的教學模式,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歷程,從中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合作的精神以及創新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用電流表測同一只電阻的電流及其兩端電壓,會用與待測電阻串聯的滑動變阻器調節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路連接和有關電路的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實驗結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刻苦鑽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教學難點

如何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教具

電源、電流表、電壓表、定值電阻、開關、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實驗,同學們已經隱約感覺到電流、電壓、電阻之間存在着一定的關係,那麼這三者之間到底存在着怎樣的關係呢?我這裏有三個研究它們之間關係的課題,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哪個課題有研究的必要,為什麼?

1、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2、電壓跟電流、電阻的關係;

3、電阻跟電流、電壓的關係。

説明:通過該情景的創設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培養學生科學選擇研究課題的能力;三是回顧前面所學知識(①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②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及導體中的電流無關)。

二、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

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阻礙電流的一種性質,採用談話──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猜測“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導體的電阻越大,導體中的電流越小。

説明:通過此環節,一是讓學生明確猜想是經常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之一;二是讓學生知道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事實基礎之上的,不是胡亂猜想,是有科學依據的。

三、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1、探究方法

由猜想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導體的電阻有關,那麼如何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呢?讓學生分組討論下面兩個問題:

①前面學過的哪些實驗課題與該實驗課題類似?舉例説明

②你所列舉的實驗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什麼?

説明: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分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二是由學生回顧前面所學的實驗,討論得出研究該實驗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2、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在此讓學生明確“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時,應保持電阻不變”的思想,那麼,設計實驗電路的時候應考慮:①怎樣測量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和定值電阻中的電流i呢?②怎樣保持導體的電阻r不變呢?③通過什麼方法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呢?

(1)學生分別獨立設計電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討論,擬定一個達成共識的設計方案。

説明:這樣做既充分發揮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又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揚團結合作精神,共同克服困難,探索解決辦法。

(2)小組代表發言,展示設計方案。

説明:通過小組的發言,交流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操作,採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師生共同討論,對各組的設計方案的優缺點進行評估,教師點撥、整合思維,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以確定出實驗的最佳方案。從而引導學生設計出課本上的電路圖。

利用串聯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來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u,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i。

3、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在此讓學生明確“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時,應保持電壓不變”的思想。那麼實驗探究時應考慮:①怎樣改變導體電阻r的大小?②怎樣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u不變呢?

讓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認識到;當定值電阻的大小發生變化時,可通過滑動變阻器來控制其兩端的電壓u保持不變。

四、學生分組實驗與收集數據

(1)教師可演示電路的連接或板畫電路的連接,補充説明實驗的注意事項,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並且明確觀察目標,知道在哪一個研究對象上收集信息,明確收集信息的內容。

(2)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實驗,正確記錄實驗數據。

1、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利用滑動變阻器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並記錄所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一中:

表一:

r=10ω

電壓u(v)

1

1、5

2

電流i(a)

2、更換定值電阻,利用滑動變阻器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記錄對應的電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u=3v

電阻r(ω)

5

10

15

電流i(a)

五、分析與論證

實驗數據是客觀事實的反映,不等於實驗結論;實驗結論是在數據基礎上進行科學分析的結果。教師選擇兩組實驗數據展示在黑板上,以供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進行因果推理,認識因果推理關係,在控制物理條件下,關注物理條件改變與物理現象變化之間的聯繫,尋找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的特徵,培養學生分析簡單的因果關係能力。

1、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學生討論回答下列問題,逐層概括:

(1)電流與電壓兩個物理量,是誰隨誰變化?

(2)分析表一,可得出什麼結論?

(3)怎樣分析得出上述的結論?

(4)我們這個結論前提是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

(5)有人説,這個結論可敍述為“在電阻不變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對嗎?

説明:設計這五個問題的目的一是通過實驗數據的分析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二是回扣課前提出的研究課題,前後對應。

2、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在分析表一的基礎上,學生可獨立完成分析表二,歸納出此規律。

學生討論回答下列問題,逐層概括:

(1)電流與電阻兩個物理量,是誰隨誰變化?

(2)分析表二,可得出什麼結論?

(3)怎樣分析得出上述的結論?

(4)我們這個結論前提是保持哪個物理量不變?

(5)有人説,這個結論可敍述為“在電壓不變時,導體的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對嗎?

六、評估

探究假設是探究結果的預期,探究結果是探究假設的驗證。關注它們的差異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前奏,是創造思維的表現。

回顧在本節課中,學生小組反饋的實驗數據,是否嚴格符合我們總結的規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麼?採用什麼方法處理此問題能使此影響降為最小?

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點撥,使之明確:實驗用學生電壓表和學生電流表測量存在誤差;而且導線的電阻不可忽視;另外在探究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保持不變呢?但是從實驗數據整體上來説可以得出實驗結果。

評估是對探究反思的過程,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在教師必要的點撥下,形成對評估的正確認識,並使學生從這些具體的評估活動中獲得體驗,合作的精神得到加強,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七、交流與合作

1、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到了哪些知識?

2、從本節課探究過程中,你還有哪些收穫?

3、除本節的探究電路圖以外,你能否再設計一個電路圖來研究今天的問題。

4、寫出本節的實驗報告。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8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導體中電流跟電壓、電阻的定量關係。

2.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的電壓和電流;會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

3.使學生了解如何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實驗來研究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定量關係。

(二)教具

學生實驗;每組配備乾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各一隻,5Ω、10Ω和20Ω的定值電阻各一隻,一個開關,導線若干條。

演示用器材:乾電池兩節,演示用電流表一隻,2.5V和6.3V小燈泡各一隻,燈座一個,開關一個,導線若干條。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1)問:什麼是電流?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是什麼?(答:略)

(2)演示:把2.5V小燈泡和演示用電流表串聯分別跟一節乾電池和兩節串聯的乾電池組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先後兩次電流表示數及小燈泡亮度的不同。

小結:用兩節乾電池時,燈泡較亮,電流較大。説明通過一個燈泡的電流跟加在它兩端的電壓有關係。

(3)問:什麼叫電阻?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什麼?(答:略)

演示:分別把2.5V和6.3V小燈泡跟兩節串聯的乾電池和演示用電流表組成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先後兩次電流表的示數和小燈泡的亮度的不同。

小結:6.3V小燈泡較暗,電流較小。燈泡不同,燈泡電阻一般不同。實驗説明:在電壓一定時,小燈泡的電流和小燈泡的電阻有關。

實驗告訴我們,通過導體電流的大小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這兩個因素有關係。本節將學習有關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的知識。

板書:<第八章歐姆定律

第一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2.進行新課

(l)設計實驗電路

要求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設計一個電路,能用電流表測某個電阻的電流和這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並能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或控制該電阻兩端的電壓。

由一名學生板演,畫出電路圖(課本中的圖8—1)。

講評:作圖要認真規範,明確元件作用。

(2)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要求學生閲讀課本本節的第一個實驗。

問:實驗的目的和方法是什麼?

答: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用實驗探索一個量隨兩個量變化的關係時,要先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一種有用方法。

問: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1所示,連接電路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於斷開狀態,滑動變阻器的電阻應調到最大,電壓表和電流表要按使用規則進行連接使用。

問:實驗的步驟有哪些?

答;按課本圖8—1連接電路。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定值電阻R(教師要強調使用10Ω的定值電阻,並讓學生認清這個元件)兩端的電壓成整倍數變化(教師告訴學生,我們實驗中R兩端的電壓分別取1伏,2伏和3伏)。將每次電壓表和電流表的讀數記錄在課本的表格中。要求在表格左側明顯標出R=10歐的字樣。

學生進行實驗,教師巡■指導。實驗完畢,斷開開關。暫不拆解電路。

彙報實驗結論,進行講評。

板書:<.電流跟電壓的關係: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此結論中,電阻一定是條件(不可缺少),導體中的電流及導體兩端的'電壓均針對同一導體而言。糾正由實驗數據得出:在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隨導體兩端的電壓的加大而加大;或説在電阻一定時,電壓跟電流成正比的不正確説法。

(3)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要求學生閲讀課本中本節的第二個實驗。

問:這個實驗的目的,電路及步驟是什麼?

答:實驗目的是研究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實驗電路如課本圖8—1所示。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倍數地變化(教師強調本次實驗使用5歐、10歐和20歐的三個電阻,要求學生認清),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本實驗要求2伏),把對應於不同阻值的電流值記錄在課本的表格裏。注意在表格旁明顯標出U=2伏的字樣。

學生實驗,教師巡■指導,實驗完畢,收拾好實驗器材。

彙報實驗結論,進行講評。

板書:<2.電流跟電阻的關係: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糾正:由實驗數據得出: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電阻越大,電流越小及電阻跟電流成反比的不正確説法。

3.小結

出示小黑板(或放映投影幻燈片),要求學生根據以下兩組實驗數據寫出結論,並用其中數值説明正反比關係。

表格1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2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強調每個結論的條件(電阻R一定或電壓U一定)。

4.佈置作業

課本本章第二節後的練習2、3。

(四)説明

1.本節實驗是總結歐姆定律的基礎。應儘量安排學生分組實驗,為下一節學習歐姆定律作好準備。

2.在本節的實驗中,同時使用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這對同學來説是第一次,要通過複習使學生知道這些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連接電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在學生實驗中還要加強指導,以保證順利完成。

3.討論實驗結論要注意強調實驗條件(電阻一定或電壓一定)及正比、反比的物理意義。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9

課時:l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

2.使學生初步熟悉如何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同時測量一段電路的電流和電壓。

3.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教具:課本圖8-1的實驗器材。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提問:在前面幾章中我們分別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請同學們回憶:什麼叫電流?在什麼條件下才會有電流產生?(電荷的定向移動;導體兩端存在電壓。)

我們知道,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導體兩端有電壓,導體中才會有電流。可以猜想:所加電壓越高,電流就會越大。U↑→I↑(板書,下同)

另一方面,任何導體都有電阻,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可以推斷:導體電阻越大,電流就越小。R↑→I↓

即通過導體的電流的大小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這兩個因素有關。

我們對於一個物理現象的研究,不應滿足於“變大”、“變小”這種初步認識,還要進一步探索研究,就是説要知道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定量關係。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研究課題。第八章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通過什麼途徑來研究?做實驗!因為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物理實驗可以使我們找到規律。

電流受到兩個因素電壓、電阻的影響,如果電壓、電阻同時變化,它們各自對電流的影響有互相加強或減弱的可能,也有互相抵消的可能,使我們無法判斷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如何設計實驗?其實,一個量受幾個因素影響的問題,前面的學習已經遇到過了。大家回憶一下,比如電阻。問:“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我們是怎樣研究電阻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關係的呢?(出示小黑板)填空:“同材料、同長度的兩條導線,電阻與粗細有關”;“同材料、同粗細的兩條導線,電阻與長度有關”;“同長度、同粗細的兩條導線,電阻與材料有關”。這“同材料”、“同長度”、“同粗細”的實質就是有意將這些量固定,每次只研究電阻與其中一個量的關係。

啟發學生:“與這種作法類似,我們如何來研究電流跟電壓、電阻兩個量的.關係呢?”應該“固定電阻,單獨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或“固定電壓,單獨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告訴學生:這種把一個多因素的問題轉變成為多個單因素問題的研究方法是實驗物理中極為有用的方法。

板書:第八章

一、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U↑→I R↑→I↓

研究途徑:實驗

實驗方法:保持一個量不變,研究另一個量與電流的關係

二、電流與電壓的關係

1.按課本圖8-1(把圖板書在黑板上)連接實驗電路。先不連電壓表,引導學生看清迴路:電流表與R串聯。讀數表示通過R的電流。然後再將電壓表接入,讓學生看清:電壓表與R並聯,讀數表示R兩端的電壓。

2.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使R兩端電壓成整數倍地變化,同時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填入表格。

3.學生討論:“實驗數據説明電流與電壓有什麼關係?”學生上黑板填寫結論。

教師評議學生書寫的結論,強調實驗條件:電阻一定。

學生口述實驗結論“電阻R一定時,流過R的電流跟R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板書:

1.實驗一 研究I與U的關係

2.實驗條件:R一定

實驗電路:

記錄

R=5Ω

三、電流與電阻的關係

電路圖同課本圖8-1,換用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滑動觸頭,使電壓表讀數保持不變,將定值電阻值和對應的電流表讀數填入表格。

學生討論:“實驗數據説明電流跟電阻有什麼關係?”學生上黑板寫出結論。

教師評議學生書寫的結論,強調實驗條件:電阻兩端電壓一定。

學生口述實驗結論:“電阻R一定時,流過R的電流跟電阻R的阻值成反比。”

板書:

2.實驗二研究I與R的關係

實驗條件:U一定

記錄

U=3V

四、小結、鞏固

將實驗結論填入課本空白處,並用“ ”符號將實驗條件標示出來。

注:本教案依據的教材是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冊。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説課稿 10

教學目的

1、知道導體中的電流決定於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初步理解電流跟電壓、電流跟電阻的關係,為學習歐姆定律打下基礎。

2、注意培養學生綜合使用電學儀器的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實驗規律的能力。

3、在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以及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電學儀器的綜合使用。

教具

教師使用:投影儀,自制投影片,2.5V、6.3V小燈泡各一個,演示電流表,乾電池兩節,電鍵,導線。

學生分組實驗使用:學生用電源,電鍵,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簡式電阻箱,導線。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前面幾章中分別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物理量。你認為電流跟電壓、電阻有沒有關係呢?(學生髮表意見)

利用演示實驗(電路圖見圖1),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電流跟電壓、電阻間的關係。

實驗過程如下:

步驟1、分別用一節乾電池、兩節串聯的乾電池組給2.5V小燈泡供電,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和電流表的示數。

問:第二次實驗中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什麼較大?

步驟2:仍用兩節串聯的電池組供電,更換6.3V小燈泡,觀察燈的亮度和電流表的示數?

問:通過2.5V、6.3V小燈泡的電流為什麼不同?

在實驗基礎上,使學生對電流的大小跟電壓、電阻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有初步的定性的認識。

教師向學生介紹,本章知識教學的`線索,點明本節研究的課題及研究方法。

(二)講述新課

(板書)第五章歐姆定律

1、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

問:當導體兩端的電壓擴大兩倍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將如何變化?怎樣才能確切的知道電流跟電壓的關係呢?

學生思考後回答

(板書)1、在電阻不變時,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係。

出示實驗電路圖(圖2)講解各元件的作用,講解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考慮器材在桌上碼放的位置(如是否便於操作等)。

(2)為便於讀電錶示數,電路連接完畢並檢查無誤後,應將兩電錶靠在一起。

(3)定值電阻R用簡式電阻箱提供,取R=5歐。

(4)電流表、電壓表的量程分別選用0.6安和3伏。

(5)其他注意事項同過去要求一樣。

學生動手連接電路。

教師指導學生對電路進行檢查,如:電鍵是否斷開;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放在了阻值最大處;簡式電阻箱提供的阻值是否為5歐。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一)(自制投影片)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實驗完畢,讓同學彙報實驗數據。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

問:電流隨電壓變化時,符合什麼規律?

換用其他導體做實驗,都能得到上述正比關係。

教師按下面格式板書,然後讓學生在空白處填上適當的詞語。

實驗結論:在________不變時,__________的電流跟______的電壓成_______。

利用實驗數據記錄表(一),應用比的關係,進行口算練習。

問:若電壓加大到5伏,通過導體的電流是多少安?

簡要小結,指明下面所研究的問題及方法。

(板書)2、在電壓不變時,研究電流跟電阻的關係。

實驗前的幾點説明:

(1)實驗電路與前面實驗相同。

(2)實驗中電阻的阻值依次為5歐、10歐和20歐。改變阻值前,一定要斷開電鍵。

(3)閉合電鍵後,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使每次電壓表的示數均為2伏,讀出各次電流值,並填入下表。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二)(自制投影片)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實驗完畢,讓同學彙報實驗數據。

問:(1)電流與電阻這兩個電學物理量,是誰隨誰的變化而變化?

(2)電流隨電阻變化時,符合什麼規律?

(3)怎樣完整地表述這一規律?

(板書)實驗結論:在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應用比的關係,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上面實驗中,若電阻為40歐,那麼,通過電阻的電流該多少安?

(三)課堂小結

學生應明確,在本節課中我們研究的是什麼問題,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以及研究後得到了什麼結論,這些結論對後面學習有何意義。

(四)鞏固知識

1、指出下列説法是否正確(自制投影片)

(1)導體中的電流在電阻不變時,跟它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在電壓不變時,一段導體的電阻跟電流成反比。

(3)導體中電流的大小,不僅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有關,還與導體的電阻有關。

2、利用電路圖二提問。

(1)閉合電鍵後,發現兩個電錶的指針均不偏轉,説明此電路處於什麼狀態?

(2)閉合電鍵後,發現電流表的指針向右偏轉,而電壓表的指針向左偏轉,這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3)閉合電鍵後,發現兩個電錶的指針一會兒向右偏轉到某一位置,一會兒又都擺回零刻度處,這是什麼原因?

(五)佈置作業

課本習題(曹廣建)

【評析】

本節教案從總體上來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是一個好教案。教案很完整,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學內容的安排都比較合理。在教學重點和難點中,突出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係,特別是通過實驗如何分析、概括出這種規律顯得不夠,分析概括出這種關係應該説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這種“分析概括”是物理學中經常用的,而初中學生對此又比較生疏,不太習慣。另一方面在實驗結論中寫有“在___________不變時,_________的電流跟__________的電壓成__________。”這一段寫的比較含糊,橫線上要求填的內容不突出,也不重要。如第一橫線上可填:電阻、導體、電路等;第二、三橫線上也存在此問題。另外,在行文中兩次用到“應用比的關係”,這句話裏的“比”作者是指“比例”的意思,但這種簡化的用法不合適,“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意思。一般在正式行文中一定在語言意思上不要給讀者造成含義不清的句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wvp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