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圓的認識主題説課稿

圓的認識主題説課稿

圓的認識是幾何的初步知識。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圓的認識主題説課稿,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圓的認識主題説課稿

圓的認識主題説課稿一

一、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它既是一節起始課,同時也是後繼學習的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

學生對圓並不陌生,但只是直觀的認識,本課將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讓學生深切體會圓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瞭解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的過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對周圍環境中與圓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感知並瞭解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經歷認識圓的過程。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有趣的數學空間,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機會,鍛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快樂。為此,在本節課中我以“言語訓練、動手操作”為主要方法,整合生活中的情景積極為學生創設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感知圓的特徵,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除困惑,逐步形成數學概念,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本節課我設計了4個教學環節:

三、説教學設計

(一) 亮開雙眼,巧看多彩汽車

開課伊始我創設“動物汽車設計大賽”“瞧這是大象、老鼠、猴子各自設計的汽車,你喜歡誰的設計?説説你的理由。”學生迫不及待的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部分同學都説喜歡車輪是圓的小猴設計的車,因為開起來又快又穩。有的卻説:“喜歡老鼠設計的車,因為車輪是正方形的,看上去很酷,跑起來特顛簸很刺激。”學生各選其好。此時有學生會提出:“圓形的車輪為什麼跑起來又快又穩呢?這樣的問題充滿人文色彩,激發了學生對圓的好奇心及探究慾望,為後繼教學埋下了伏筆。此時,我先讓學生説一説周圍哪些物品的面是圓形的,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然後直接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尋“圓”的奧祕。

(二) 靜做細觀,共探圓的奧祕

動手做一做,用一個瓶蓋或圓柱體在紙上描出一個圓並剪下來;將圓形紙片對摺,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摺,打開;反覆幾次。然後觀察,你發現了什麼?“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學生通過動手摺疊、觀察、比較等活動後產生思考,各抒己見。同學們有的説:“圓是軸對稱圖形,這些摺痕都是圓的對稱軸。”有的發現:“圓有無數條對稱軸”還有的發現:“圓的所有對稱軸都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我及時評價學生的結論,並對這些善於動腦的孩子給以肯定,有同學會提出“相交的點、和圓內的一些線段叫什麼呢?”我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有關圓的知識都在課本第4頁,仔細閲讀,並從中找到你想知道的問題和答案,也許你還會了解到一些你沒想到的知識甚至是你不明白的地方。”

課件出:邊讀、邊觀察、邊思考、並圈點書中你認為重要的、關鍵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在用心讀課本自學後,學生自信地當起小老師,講解自己悟懂的知識:理解了圓心、直徑、半徑的含義及字母的表示。掌握了有關圓的基本知識,實現了以讀帶想,以讀促思,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然後我提出讓學生在折過的紙片上畫出直徑、半徑、圓心。這時有的學生會提出:“老師畫多少條直徑和半徑呢?”我順勢提問:“那一個圓會有多少條直徑和半徑呢?它們有什麼關係呢?”學生帶着收穫新知的愉悦,順利進入“再次動手操作,印證新知”的環節。

學生為了驗證各自的想法,有的先在紙片折過的基礎上繼續折下去,有的在紙片上用鉛筆繼續畫下去,驗證了半徑、直徑無數條的特徵。然後再通過用尺子量、對摺比、旋轉等方法,把圓心、直徑、半徑三者之間的關係分了個是非清楚。最後得出“在同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或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12的結論。(d=2r或r=d/2)。開放性問題的探究中不僅鍛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最後我讓學生討論:“圓形和以前所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有什麼不同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知,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有邊有角,而圓既沒有稜又沒有角,最後總結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這樣學生在輕鬆操作的過程中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同時明白了圓形車輪為什麼跑起來又快又穩的道理。

在教學本環節時,學生以動手操作——靜思默觀——自學新知——操作印證——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為主線,教師以適時引導----巧妙點撥----及時評價------恰當鼓勵的教學方法為手段,改變了過去強調接受學習的現象,放手讓學生大膽操作,自主探索,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使圓的魅力浸潤學生心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不竭動力。

(三)、齊心協力,一起做

本環節練習我圍繞“找、量、比、畫"的.順序設計練習。

第一層 “找” 基本練習

找出下面各圓的半徑或直徑並用字母表示。同學們一個個睜大雙眼,像細心的小管家,在熱鬧、有序的過程中找出半徑和直徑。同時學生還認識到在找半徑和直徑時要注意的問題,明晰了定義。

第二層  “量、比” 鞏固練習

分別量出下面圓內幾條線段的長度。你發現了什麼?同學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馬上動手利用新知解決問題,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和解決問題後的愉悦,同時又感受到直徑在圓中的奧祕。

第三層  “畫、量” 綜合練習

按要求畫出半徑或直徑,用字母表示並測量。本項練習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目的是進一步鞏固直徑與半徑的關係。看似簡單的一道題,卻能以教師的智慧激活學生靈動細心的操作。

(四)、巧思妙想,暢遊數學天地

同學們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鬆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迷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隻羊在那裏。(打一水果的名稱)有的同學會猜出是“草莓(草沒)”那我們再來猜一猜羊吃草的最大範圍能吃出一個什麼圖形?孩子們在充滿神奇、有趣的猜謎中感受到了圓在生活中的存在。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也是圓的,最後帶着大家一起去欣賞“自然中的圓”和“人文中的圓”畢達哥拉斯:曾説:“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學生再次感受到了圓的魅力。

在本節課中,我運用了多種教學策略,力圖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多種角度,多種方法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新知,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讀書思考,討論探究;動手操作,印證新知;分層精煉,鞏固新知”帶領學生去讀、去研、去探究圓的奧妙;去體驗、去實踐、去感受數學的魅力。長養了師生互尊,生生互愛,共享學習的人文靈氣。

圓的認識主題説課稿二

一 説教材

1教學內容

“圓的 認識”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幾何初步知識,既是一節起始課,也是學習“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的基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圓形物體,在低年級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是都是直觀的表象認識,這節課將更深入的去認識圓。

二 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 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個部分的名稱。

2 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 經歷圓的認識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徵,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圓的大小的關係。

三 教法學法

設計具體有現實意義的情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着痕跡地將學生帶入圓的研究之中。六年級的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發展,本課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交流思考、討論歸納等活動,自主探索,深入地認識圓,瞭解圓。

四 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小明家距離學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體位置這一貼近生活的實例,引導學生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實際上是在以學校為中心,300米為半徑的一個圓上,讓學生感知圓心,半徑,圓是有無數個點組成,從而揭示本課的學習任務——圓的認識。

2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發現,摺痕都交於一點,即圓心。所有摺痕都經過圓心,引出半徑直徑的感念,並且得出半徑和直徑都有無數條。

再通過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討論半徑和直徑的關係,從而得出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

3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1)設計在一個圓內找半徑直徑的練習,加強學生對半徑直徑概念的理解:直徑和半徑都是經過圓心的線段,半徑的兩個端點一個是圓心,一點在圓上,直徑是經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2)歸納小結本節課中學生對圓的認識,並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長”的説法,讓學生思考。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的對比,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長”就是對圓的特徵的最好詮釋。

標籤: 説課稿 主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gr8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