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搖籃曲》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

《搖籃曲》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搖籃曲》説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搖籃曲》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

《搖籃曲》説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欣賞"搖籃曲",這首歌曲有三段,這是一首東北民歌。曲調優美,節奏緩慢,歌曲有三段歌詞其中滲透着媽媽對寶寶的無限疼愛和殷切希望,教材所含的知識點是:搖籃曲的節奏特點及情緒色彩。由於大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欣賞音樂作品的基礎,能完全較為正確的來辨認音樂作品的情緒及節奏特點。因此只有掌握了搖籃曲具有的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才能更進一步瞭解作品表達的思想內容,為教學地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準備,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音樂教學的意義中所提到的、對幼兒來説音樂活動的意義決不應侷限於音樂本身,它同時也要有益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體力,陶冶幼兒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使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母愛、享受到愉悦的情感體驗。

2、發展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現力,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

3、引導幼兒瞭解搖籃曲的性質特點,知道這是一首東北民歌,啟發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制訂的依據是: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歌曲的欣賞幼兒可以藉助於歌詞來理解歌曲內容;大班幼兒注意力的發展比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才能使幼兒與歌曲產生共鳴。

教學中的難點是: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達情感體驗與聯想。難點制定的依據是: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過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產生情感體驗及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説及具挑戰性。就像一個跳一跳就夠得到的果實,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幫助,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學方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説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啟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法、啟發聯想法和情緒感染法進行教學。

第一種欣賞法,這是音樂欣賞教學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賞法中又分為完整欣賞和分段欣賞兩個層次。整首欣賞,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的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內容,感受搖籃曲的性質。因此教學中的第一遍欣賞是完整欣賞,給幼兒初步的音樂印象;然後再分段欣賞進行深入分析;最後再完整欣賞,這是幼兒對搖籃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賞析。在運用欣賞法時為幼兒創設安靜温馨、有利於傾聽的教學環境,藉助於動感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的演唱。在聽覺和視覺上給幼兒積極的刺激,使幼兒對歌曲的節奏、旋律和情緒有充分的感受,激發幼兒愛媽媽的美好情感。

第二種啟發聯想法,音樂是表現人們的思想,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它會給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聽眾產生聯想與想象。這首搖籃曲表現出的優美、温柔的情緒,媽媽對寶寶無限的疼愛與期望都會引發起幼兒的聯想。比如在完整欣賞後啟發幼兒:"你想想媽媽在唱着搖籃曲哄寶寶睡覺的時候臉上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在分段欣賞時教師啟發幼兒聯想媽媽是怎樣愛自己的?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產生愛媽媽的情感。在引導幼兒開展聯想時我注意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如語言和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種情緒感染法,因為音樂是一種表情的藝術,很容易使幼兒受到情緒的感染,它在引導幼兒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起到了示範榜樣的作用。在活動中除了欣賞錄音外,我特別注重讓幼兒欣賞我的演唱,因為通過聲情並茂,面帶微笑的演唱,和幼兒面對面能將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媽媽對寶寶的愛傳遞給每個幼兒,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另外在孩子安靜欣賞錄音時,我會用温柔的目光注視每一個幼兒,用輕柔的動作適時給予提示,與幼兒之間進行無聲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技術在活動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活動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是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

1、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了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比如在導入部分,用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夜空"為背景,運用大型軟積木搭出顏色鮮豔的房子、花朵,引導幼兒在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進入美好情境。讓其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壓力的去欣賞。2、在重複傾聽的時候,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媽媽在搖籃曲中唱了些什麼?"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

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首先,我採用了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視聽欣賞的形式能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悦、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欣賞過程也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裏入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另外,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的方法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這樣,幼兒初步學習了欣賞的方法還會激發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促進了其情感的發展,陶冶了性情。為幼兒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於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會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説説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於自我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富於音樂作品更豐富更豐滿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大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樂情景表演"小白船"導入課題。在這裏用了多媒體課件和軟積木兩種教具。教師製作出動感的夜空美景課件作為背景,再用大型軟積木擺成各種可愛的房子、花朵、彎月亮的造型,讓孩子們樂在其中進行表演唱,引導幼兒進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師同時運用描述性語言引起幼兒的注意:"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你聽--。"然後請幼兒邊演唱邊表演,這樣可以穩定幼兒的情緒,以便進入搖籃曲的欣賞過程。第二部分全面展開欣賞,包含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完整欣賞,運用引導語:"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户人家的窗子裏傳出了優美的歌聲,仔細聽--。"接着大屏幕上出現了窗子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放錄音伴奏。

教師進行演唱引導幼兒進行第一邊完整欣賞(教師演唱),通過欣賞教師的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緩慢輕柔的節奏特點和優美抒情的情緒色彩。接下來運用提問:"這首搖籃曲有幾段?媽媽都唱了些什麼?"進行第二遍完整欣賞,運用了課件演示。第二個環節分段欣賞,這一環節要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根據歌詞將歌曲分為三段每一段都分別欣賞兩遍。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運用了啟發聯想法,在提問上下功夫,力求問得巧、問得妙。設計了兩種提問,第一種是再現性提問,如:"歌曲中唱了些什麼?""小寶寶做了一個什麼夢?"一種是啟發聯想式提問,如:"你想想媽媽會怎樣哄寶寶睡覺?""寶寶為什麼會在夢中露出微笑?"用這樣的提問激發幼兒的想象,幫助幼兒理解三段歌詞反應的三層意思。除了用語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導幼兒進行動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媽媽是抱着小寶寶輕輕的搖;第二段為了表達媽媽對寶寶的殷切希望會輕輕的拍拍寶寶,撫摩寶寶;第三段看到寶寶睡夢中都露出了笑容,媽媽會情不自禁的親親小寶寶。層層深入引導幼兒體會歌曲中那濃濃的母愛。充分發揮了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德育的影響功能,自然的將重難點一一突破。第三個環節是情境表演,孩子們每人抱一個寶寶通過扮演媽媽或爸爸,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去表達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結束,讓幼兒在搖籃曲寧靜温馨的意境中,教師引導幼兒:"看寶寶睡的多香啊,讓我們一起輕輕的把寶寶放到牀上去吧。"教師和幼兒輕輕的走出活動室結束本次活動。

另外,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獲得的各種情感體驗、知識能力和學習方法我又設計了延伸活動,請幼兒欣賞幾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搖籃曲,組織美術活動為媽媽親手製作"愛心卡"表達對媽媽的愛。體現了各課教學的整和性。

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兒回答。當然,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還要根據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及時調整,這就需要教師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和靈活的教育機制,努力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各位領導!

《搖籃曲》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搖籃曲》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四單元可愛的童年裏的內容。是一首原創歌曲,小調式,四樂句,一段體,歌曲通過對童年校園生活的回憶,表現出無比依戀之情,抒發了兒童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嚮往。歌曲中運用了大量的襯詞,第一樂句其實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時而舒緩,時而活潑跳躍,表現出童年生活的多姿與多彩。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演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感受歌曲平穩抒情的情緒,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

(2)綜合運用音樂經驗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提高音樂表現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聽辨三首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片段,進一步體驗“可愛的童年”這一主題。

這樣的目標設計體現了注重以學生實踐為中心、活動為手段、能力為重點素質為宗旨,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突出音樂性、情感性,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活動中盡情地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作音樂。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搖籃曲》,表達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

教學難點:創作表現歌曲,加深對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説教法及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孩子多了知識的累計,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顯出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結合四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在活動中,感受音樂。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聆聽音樂初步感受

3、歌曲學習深化體驗

4、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在教學的開始能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能點亮學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節課開始的時候,我讓學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樂邊跳邊進入教室,然後和學生一起來聊聊童年這個話題,引發學生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接着我向學生展示的是電子相冊。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級同學從一年級入學至今的部分照片製作成兩分多鐘的電子相冊。相冊的背景音樂用的就是《童年的搖籃曲》,這些照片記載了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相信他們看了一定會和我一樣感動。第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同時也為新歌教學做好了鋪墊。

於是就可以自然的過渡到第二個環節聆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能夠擁有一雙善於聆聽的耳朵,是作為音樂教師的責任。多次有效的聆聽感受音樂也是我在音樂教學中最用心的部分。對於音樂的聽我是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其實在第一個環節學生已經聽了第一次,只不過那時的聽是不經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環節是真正的聆聽了。聆聽時我播放媒體,請學生聽聽音樂的情緒,從而感受歌曲的優美、舒緩。通過前後兩次共四遍的聽,學生對於歌曲的旋律應該不陌生了,再來學唱歌曲就會輕鬆得多。

第三個環節是:歌曲學習,深化體驗。本課的重難點都將在這個環節中得以解決。為了讓學生準確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搖籃曲》,我採用的是先讓學生識譜的方法。識譜的優點是能幫助學生唱準音,更有效地學習歌曲。既然這節課是歌曲新授課,那最基本的要求就應該把音唱準,把歌唱好。但從頭到尾的識譜也有缺點,那就是學生會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鮮感、學習興趣。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教學中我先出示歌譜,這些歌譜都用不同顏色分了樂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師負責,其它五句分派給五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進行識譜學習。然後進行彙報,彙報的方式採用接龍法,師生依次視唱自己的樂句,連起來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譜。用這樣的方法,每組分到的只是幾個小節的樂句,大大降低了識譜的難度。採用接龍的方式學生也很有新鮮感,不會覺得枯燥。同時也激發了小組間競爭的意識,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歌詞,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迎刃而解了。創作表現歌曲,加深對歌曲情境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本節課的難點。在學會歌曲後,我啟發學生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如: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常用力度記號來為歌曲添加力度記號並以小組彙報的方式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達的細膩情感;又如引導學生可以改變演唱形式,加入肢體動作,在載歌載舞中感受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無比留戀之情;也可為歌曲加入適當的打擊樂器伴奏等等。通過二度創作表現歌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升創造興趣,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堂課只唱一首歌曲,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課的最後結合馬上要舉行的上海世博會,我設計了“各國童謠我來猜”的環節,讓學生分組根據自己以往的音樂學習經驗,把三首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進行聽辨、排序。目的是通過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這樣圍繞教學主題“可愛的童年”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滿足了學生的情感需求。

教學過程

一、聽音入室(童年)

二、導入

1、今天老師想和大家聊聊童年這個話題。電視裏總是説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裏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聲中,我們慢慢長大了。(媒體)(班級學生照片背景音樂為童年的搖籃曲)

三、新授

剛剛我們回憶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來我們就來學一首跟童年有關的歌曲也就是剛才的背景音樂——《童年的搖籃曲》(出示課題)

1、初聽歌曲,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①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優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帶到了哪裏?(校園)

2、簡介歌曲體裁

這首歌曲的情緒其實和它的名字是有關係的。《童年的搖籃曲》搖籃曲又稱催眠曲。原是母親在搖籃旁為使嬰兒安靜入睡而唱的歌曲,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音樂體裁。搖籃曲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親切、安寧的氣氛。曲調平靜、徐緩、優美。

3、學習歌譜(出示歌譜)

我看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學習這首歌曲了,那就讓我們先一起來拍節奏

① 集體拍擊節奏

② 分組分樂句唱譜

③ 小組接龍唱譜

④集體用lu哼唱

5、學習歌詞(出示歌詞)

① 朗讀歌詞(從第二行開始)

② 老師唱第一句,學生唱後面的樂句

③ 老師唱的你們會嗎?(完整唱)

④ 指導有難點的地方

6、歌曲處理:

①同學們説説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將會更好!(強、弱的處理)

②出示媒體,複習力度記號

③小組交流為歌曲添加合適的力度記號

③ 小組彙報演唱(先説説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體統一力度記號並演唱(老師先説添加的理由,再請學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學們唱得太好了,我們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來豐富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樂器、領唱)

① 改變演唱形式,選兩個領唱。

② 加入小樂器(老師事先準備小樂器和節奏卡片,學生根據歌曲的情緒來選擇合適的樂器和節奏。同時選好伴奏人員)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難忘,童年歌謠伴我成長。五月一日在上海將要舉行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那就是“上海世博會”,會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來參加。那外國小朋友都會聽哪些童謠呢?老師今天帶來了三首好聽的外國童謠的片段,就請大家來猜猜它們分別是哪個國家的,把歌曲序號寫下來,我們來比一比誰猜對的多。

1、機器貓(日本)

2、三隻小熊(韓國)

3、蝴蝶(法國)

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回憶了童年趣事,學會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搖籃曲》,還欣賞了各國童謠。希望這節課能成為你將來童年回憶的一部分,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童年時光,讓我們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五彩繽紛。

《搖籃曲》説課稿3

説活動材料

“搖籃曲”和“進行曲”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樂曲,它們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場合。根據中班幼兒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環境的不同,特設計本次活動內容,讓幼兒學習對比性欣賞,並選擇不同的動作表現不同的音樂,增強幼兒對樂曲的欣賞水平。

教材選用了勃拉姆斯優美抒情的《搖籃曲》和英國作曲家愛爾加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讓幼兒進行對比性欣賞。通過欣賞,讓幼兒瞭解這兩種不同性質樂曲的特點,以提高幼兒對樂曲的理解和鑑別能力。

近代學習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為:熟悉程度過低的刺激,不易激發起主動探究、操作的行為。因此,在本次活動的選材和設計上,都努力確保幼兒對樂曲有充分的宂餘度(熟悉程度)。《搖籃曲》是幼兒所熟悉的,小班時也欣賞過與本次活動選用的教材所類似的搖籃曲。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於1868年創作的《搖籃曲》,樂曲採用大調式,3/4拍子,簡單的主題充滿了温和安詳的情緒,表現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威風凜凜進行曲》這首進行曲因為它非常形象,非常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採用。樂曲速度較快,是大調式2/4拍。它分三個部分,表現了熱烈歡快的氣氛和輝煌、莊嚴、壯麗的場面。“進行曲”音樂形象鮮明,節奏明顯,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也有精神飽滿地列隊、踏步、做操、開運動會等的體會,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音樂的經驗,遵循以幼兒經驗為基本出發點。

説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音樂欣賞分類目標,以及中班年齡段音樂教學目標,同時注重考慮音樂對幼兒的可感性和可接納性,我制定了本次音樂欣賞活動的具體目標:

(1)通過對比性欣賞《搖籃曲》和《威風凜凜進行曲》,讓幼兒感受樂曲的不同性質。

(2)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引導幼兒根據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動作來表現,提高音樂的感受能力。

2.活動重點:

通過對比性欣賞《搖籃曲》和《威風凜凜進行曲》,讓幼兒在傾聽、感受基礎上,瞭解兩種樂曲的不同特點,並能區別出音樂作品的不同情緒及節奏特點。

[分析]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音樂形象是通過各種表現手段(如旋律、節奏、速度等)而塑造出來的。而音樂又是一門時間藝術,是在時間中流動的,稍不注意就會流失過去。作為樂曲的欣賞,幼兒只能藉助於專注的傾聽來理解作品內容。中班幼兒注意力開始發展,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引導幼兒聚精會神地傾聽,正確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內容,才能使幼兒與樂曲產生共鳴。

3.活動難點:

能夠自主、即興地創作與別人不同的表情、動作來表現兩種不同的音樂。

[分析]欣賞音樂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幼兒的認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過理性的特點。因此在音樂感知的基礎上,產生情感體驗及聯想從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對幼兒來説極具挑戰性,同時藉助於教師的引導幫助,讓幼兒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説活動準備

1.軟件上的準備:

教師熟悉兩首對比欣賞的樂曲,瞭解兩首樂曲的背景、曲作者。製作CAI課件,輔助教學所用。在CAI課件中,抒情柔美的《搖籃曲》配以寧靜、祥和的風光與親情攝影、繪畫作品。節奏堅定的《威風凜凜進行曲》,畫面配以世紀大閲兵隊列行進的圖片,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不同性質。

2.硬件上的準備:

錄音機和兩首樂曲磁帶,森林場景,裝有信和磁帶的信封一個。

説設計特色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聽、視、動相結合的方法。

1.從“聽”入手。

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的良好習慣。音樂是時間藝術,要想獲得良好的音樂欣賞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決條件,只有認真地去傾聽才能正確地感知作品的旋律、節奏、速度和表達的思想內容。為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我從兩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幫助:

(1)根據新《綱要》中“幼兒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展的”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活動中特別注意了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

比如在導人部分,用動感的多媒體課件“美麗的森林”為背景,運用大型軟積木搭出顏色鮮豔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導幼兒在環境中集中注意力進入美好情境。讓其心情放鬆,沒有任何壓力地去欣賞。

(2)在重複對比傾聽的時候,設計提問:“仔細聽一聽,兩首樂曲有什麼不同?”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去聽。

2.從“視”入手。

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怎樣欣賞一首音樂作品的方法。採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視聽欣賞的形式能調動起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着喜悦、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欣賞過程也在不斷地暗示幼兒,應從哪裏人手,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

3.從“動”入手。

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感受理解音樂,用此方法激發幼兒的想像力,讓動作使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隨音樂作模仿動作,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印象。這樣,幼兒初步學習了欣賞的方法,還會激發幼兒再次欣賞音樂作品的興趣,促進了其情感的發展,陶冶了性情。為幼兒今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另外,由於幼兒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都有所差異,每個幼兒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通過音樂產生的聯想也都不一樣。在學法指導中我注意了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權。説説自己的感受、聽聽別人的想法,這樣既有利於自我的發展又有利於幼兒間的相互學習;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經驗又賦予音樂作品更豐富的思想內涵。這也符合了《綱要》中“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47e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