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釣魚的啟示》的説課稿

《釣魚的啟示》的説課稿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的説課稿

這篇課文回憶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內容。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

一、直接導入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讀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討論。

3、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説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談體會。

3、彙報交流。

(1)“得意”(2)急切、不理解(3)委屈、難受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捨、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説: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

6、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是怎麼做的呢?

2、出示相關句子:理解“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時,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3、引出:“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為什麼能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小練筆

讓學生進行小練筆,一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是加強寫作訓練,三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學以致用。

標籤: 説課稿 啟示 釣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r9k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