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十篇

【精華】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十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三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十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敍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敍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設計理念:

簡明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簡約的教學環節:

一、 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教會學生處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選與整理。

二、 獨立閲讀課文。

獨立閲讀課文,達成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能幹什麼?它有趣嗎?還需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3、交流學習成果。

4、小結,機器人,服務於人。

三、暢想心中的機器人。

24果園機器人(教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起對機器人的興趣,培養閲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

學習難點:

繼續培養學習後進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看報告,愛上機器人。

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它對我們來説,有些陌生,只要我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關於機器人的知識那是應有盡有,我們彷彿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關於機器人的資料,還進行了認真地整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鼓勵學生運用結合語境,聯繫生活實際或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新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課伊始,我激動地向學生宣佈:“同學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這次**同學參加七巧板比賽榮獲縣一等獎。”至此,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而後讓獲獎的學生説説此時的感受,也請鼓掌的同學説説這掌聲所包含的意思,從而很自然地引出課題——我説,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與掌聲有關的課文,看看文中的掌聲是誰送給誰的?這掌聲又有什麼意義?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二環節的教學

第二環節:讀通課文

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自由讀文。在彙報交流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理解字詞。然後以“你讀懂了什麼?”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閲讀障礙,整體感知,為後續的學習蓄積情感。

第三環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4小節與第1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 。然後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這樣的嗎?”自然引入到第1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到英子的開朗、快樂與憂鬱、文靜之後,我以::“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第四環節:聚焦“掌聲”,感受濃濃愛意。

在感悟掌聲的內涵這部分教學中,我通過自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這樣層層深入,以讀代講,保證了讀的時間,保證了讀的形式,保持了讀的興趣。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此外我還注重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通過抓描寫小英動作神態的詞,用小英此時在想些什麼 去引導學生體會小英猶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小英此時就在我們班級裏,你想通過掌聲和目光對她説些什麼 小英聽懂了你的掌聲嗎 的等生動情境將學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終實現了學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場。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第五環節聯繫實際,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麼 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最後的作業設計給班級裏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們教師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板書: 掌聲

憂鬱—————愛—— 開朗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談話導入”中,交流心路歷程,分享彼此的感受。

2.在“誦讀詩歌”中,初步感知詩歌的魅力,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3.在“親近語文”中,初步瞭解整本書的大概結構,明確學習任務。

二、設計意圖:

讓學生初步瞭解並喜歡上語文老師,也漸漸地愛上語文課。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認識老師

1、師簡單自我介紹:我姓徐,名新保,我是一位愛讀書、愛思考的老師。

2、初步認識一下學生:能像我這樣的,來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3、依次出示課件,師生交流。

課前,你心目中想象的語文老師會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課前,你心目中想要一位怎樣的老師來成為你的語文老師?

現在,你初步認識徐老師後,心中想要説些什麼呢?

(二)誦讀詩歌,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

三年級的天空

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

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從八月的家中匆匆趕來

來到美麗的實驗小學,

從此,

踏入三年級明亮的天空

書寫新的傳奇。

2、自由讀讀,指生讀,師生合作誦讀。

3、師:今後,將爭取每節語文課,花三分鐘時間,來誦讀這樣的詩文。

(三)瞭解大概,親近語文

1、認識封面:仔細看看語文書的封面,説説:你看到了些什麼?

2、讀讀目錄:

認真讀讀語文書的目錄,説説:

(1) 這本書一共有幾篇課文?標*號的有幾篇?標△號的有幾篇?

(2) 認真讀讀課題,你最喜歡哪些課文?為什麼?

(四)提出要求,準備學習

1、擁有一本新華字典或詞典等學習工具。

2、準備三本簿子:日記本;練筆本;摘錄本。

3、準備一、二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

4、認真讀讀“預習”單、“複習”單,初步掌握一些學習方法。

……  ……  ……

(四)佈置作業,練筆表達

在“小練筆本”上,寫上二、三段與“老師、語文”內容相關的話,題目自定,也可以是:

新來的語文老師

語文《開學第一課》

我的語文老師

難忘的一節語文課

……  ……  ……

【附】

課後反思:

語文《開學第一課》,純粹的語文老師與兼任班主任的語文老師,有着不同的做法:有的喜歡和學生聊一聊假期裏的收穫,有的習慣講一講新學期的要求,還有的進行一些常規教育……但不管説什麼、做什麼,老師們都是抓住開學第一課孩子們的興奮勁兒,呵護他們對新學期的憧憬和熱情。

《小學語文教師》的編者也説:“開學第一課,是我們和孩子們的美妙相遇。小心守護這份美妙,以最具創意的儀式,把最重要的,也是最動人的願景,融進每一個孩子的心裏,融進這一學期的每一天。”

9月1日,是我和實小三(7)班可愛的孩子們的第一次面對面的接觸。面對實小的孩子們,我內心的壓力特別大。我拿什麼來讓孩子們喜歡上我,愛上我的語文課呢?我長得不夠英俊、帥氣,我沒有動聽的歌喉,也沒有特別的才藝,教學基本功(普通話,書法,繪畫等)素養也很差。我只能靠努力、思考,精心設計出精彩的課堂教學,並用幽默、智慧的語言,來博得學生的歡心,從而,漸漸地喜歡上我的語文課。

因此,我昨天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思考、設計,製成課件,並於今天下午第二節課,作為一個純粹(不做班主任)的語文老師,用心的演繹。從課堂呈現來看,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漸漸接受我,喜歡我,愛上我的語文課。

一節課下來,我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

1、有個別學生朗讀有問題,在初步朗讀詩歌時,搖頭晃腦,好似情感全投入進去。

2、多數學生傾聽意識不強,當一學生在交流發言時,多數學生在交頭接耳,漠不關心。

3、有可能自己長期教高段,語速較快,語句較豐富,甚至(對剛入三年級學生)有些生僻,個別學生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或聽不太懂老師所要表達的意思。

這些問題,我得想個法子,慢慢的改變。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望天門山》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望天門山》是《古詩三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學習古詩,認識文中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理解詞義句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過程與方法: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理解詩意,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説説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 (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閲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説説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讀出節奏感,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文作者通過記敍刺蝟偷棗的本事高明這件事,從字裏行間表達了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全文語言生動、明快,條理清楚,用詞準確。特別是細緻描寫刺蝟偷棗,把刺蝟的機靈、敏捷寫得淋漓盡致,充分表現了刺蝟本事高明,表達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在閲讀中自主識字。藉助近義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學習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課文中敍述的"偷棗"這件事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感受刺蝟偷棗的本領大,並體會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刺蝟的喜愛之情。

3.朗讀課文,在學習刺蝟偷棗過程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敍的刺蝟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複述刺蝟偷棗的過程。

4.體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夠使句子生動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刺蝟的喜愛之情,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情感。培養學生對於小動物的關注與喜愛。

三、説教學重點。

1.通過語言的感悟和訓練,真切地感受刺蝟偷棗的本領大,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歸納課文中記敍的刺蝟偷棗的事。嘗試有條理地複述刺蝟偷棗的過程。

四、説教學難點。

體會句子不同的表達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發揮想象,使句子更生動形象。

五、説教法、學法。

學生通過二年的學習,已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只要抓住難讀的字、詞進行正音即可。理解詞語是三年級學習的重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理解其意思,培養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

關於比較句子的練習,學生往往會有一種定式思維,只要是文章中用的那一句,總是好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朗讀句子後,比較出句子的不同點,一句比較簡明扼要,而另一句則用比喻等手法寫得具體生動。課文中顯然用第二句合適,但在一定的條件下,簡明扼要也是非常需要的。有了這樣辨證的引導,才能使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學習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新的訓練點,因此在教學中既做到分步實施,又注重給學生一些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歸納。"歸納課文中記敍的刺蝟偷棗事例"。

六、説教學過程。

語文學習不僅要抓住語言文字來理解文章內容,而且要緊扣語言文字來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在閲讀中走近文本,走進文本。根據教學策略,分以下幾個步驟落實:

(一)整體感知,釐清脈絡。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思考:作者對刺蝟是怎樣的感情?作者通過什麼事寫出對刺蝟的喜愛之情?用簡要的話概括地説,瞭解課文的整體脈絡,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二)讀讀議議,體驗感悟。

在瞭解作者喜愛小動物的情感之後,通過讀句子,抓刺蝟偷棗的動作,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對刺蝟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按先後順序複述小刺蝟偷棗子的經過,使學生對課文加深瞭解,培養學生概括、複述等能力。讓學生以"小刺蝟偷棗的本事真高明"為總起句,説説刺蝟偷棗高明在哪?幫助學生積累文本中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拓展練習,拓寬視野。

通過兩組句子的比較,引導學生明白每組的第二句更適合在這篇課文中,而第一句在別的條件下,也是可用的。這樣辨證地學習,有利於學生賞析句子的能力不斷提高。

通過信息發佈會的形式,讓學生介紹課前瞭解的動物獨到的本事,使學生能將今天的所學進行遷移,運用作者寫作的方法進行介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一直以來都是老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好的,在這次教學中,讓學生一起參與板書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讓學生學習思考板書的藝術。通過設計板書,讓學生牢記刺蝟偷棗的整個過程,為複述、背誦打下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十三課《翠鳥》。

(二)教材分析:《翠鳥》是第六冊第四組課文的首篇精讀課文,課文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翠鳥的羽毛、外形及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再寫我在老漁翁的啟發下,體會到喜歡翠鳥應當把它當成朋友,打消了捉翠鳥的念頭,表達了對翠鳥喜愛的思想感情。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翠鳥外形特點及活動特點;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事物的方法;

3、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小結學法,學生自讀,交流明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翠鳥的美;

2、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使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達到溝通交流。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

學習抓住特點觀察和描寫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難點:體會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二、説教學理念

1、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展開對話的過程。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説教學策略與學法

根據上述理念,結合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本節課採用情景教學法朗讀法和引導探究法進行教學。

一是通過圖畫創設情景,讓學生藉助一定的情景與文本,與同學、老師展開對話,加深理解和體驗;

二是關注學法指導,着重指導朗讀第一段,滲透學法,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精讀探究全作交流,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閲讀能力;

三是重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四、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讀

首先,談話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接着引導學生觀察翠鳥圖,讓學生説一説翠鳥的外形,感受翠鳥的外形美。然後圖文對照,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悟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比較,體會文中的一些詞句用得好,好在哪裏。最後,指導朗讀,練習背誦,小結學法。(本教學環節通過圖畫創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加深感悟理解;引導學生進行閲讀探究,注重過程指導和方法指導,既滲透了一般的方法指導,又體現了本課抓住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指導,為下面的自讀作好鋪墊。)

(二)自讀

1、學習2–3自然段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自讀2–3自然段,老師相機引導學習佳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生動。接着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寫魚兒,葦稈,水波的作用。然後朗讀2–3自然段。

(本教學環節通過學法遷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採取個體閲讀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充分地展開與文本的對話,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2學習4–5自然段學生默讀4–5自然段的內容,根據老師的提示討論,交流。如:老漁翁的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的臉上有些發紅?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受到了什麼啟發?

(本環節着重體現讓學生在自主的讀和思活動以及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三)誦讀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本環節調動學生的情感和讀書熱情,體現學習內容的整體迴歸和情感價值觀的整體提升。)

(四)作業

1、必做題:選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選做題: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畫。

(作業的設置既兼顧全體也關注個體。體現學習的自主性,並通過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着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教學內容:蘇教版實驗教材,P95——98第17課《石頭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在反覆朗讀中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認識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課前準備:各種石頭、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對比導入:

1、同學們,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師心裏很高興,所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禮物,這第一件禮物就是:出示語文書,問這是什麼啊?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語文書用什麼用麼?(生答)説得真好,老師帶來的的第二件禮物就是:出示石頭(生答)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同樣教給我們知識,這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

2、板書課題:17、石頭書(齊讀課題)

3、當你們第一次讀到這一課題,讀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們想到了什麼?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質疑:

(1)石頭怎麼能做書呢?

(2)石頭書有多重啊?

(3)石頭書的作者是誰?

(4)石頭書上有什麼內容?

(5)石頭書有什麼作用啊?

過渡: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不少啊!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石頭書,你們來看看裏面有哪些學問?(課件)

過渡: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説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裏是怎麼説石頭書的。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投影)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詞語自學情況。

(1)快速認讀生字。(生字卡片)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學生認讀詞語。(投影)

4、檢查讀書自學情況。

(1)師生分句對讀。

(2)男女生分節對讀。

過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着什麼。那他們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讀課文,然後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相機板書)

6、小結。

學到這裏,你們覺得石頭書到底是一本()的書。(課件)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裏有很多知識,裏面既有字,還有畫,那這些字啊、畫啊是怎麼形成的,石頭書裏還有哪些知識,我們將下節課來學習。

四、鋼筆字指導。

1、指導寫法。

2、學生描紅。

字:雨痕、波痕、礦物

板書設計:17、石頭書畫(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教後記:通過多遍朗讀課文,以老師的感情帶動學生的感情,整體感知課文,學懂課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學期第5單元學會讀書5中的第3篇課文。它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着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第二點 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後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註釋後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藉助工具書和課文註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後,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後,做口語複述練習。

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説學情

我任教的對象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於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

三、説教法

本文教學我採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複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四、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學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温故知新,激趣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採用多種形式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

A、先借助註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

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石榴》是國標本蘇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五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棗莊石榴園的石榴成熟的過程,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進而體會作者借對石榴的描寫所表達的志向、抱負。

二、説學生情況

《石榴》一課分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了本課的生字, 學生能初步理解生詞在文中的含義;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了課文的思路,瞭解了課文大意;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 、説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運用結合語言環境、聯繫生活實際、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詞在文中的意思。

2.能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石榴深深的喜愛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讀讀描寫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擬人化的寫法。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説一段話(機動)。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及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另外,學以致用,在讀懂本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運用本文的寫法,寫一種水果,也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五、説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夯實基礎。

1、課前板書課題:石榴

2、瞭解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按一定的順序出示本課的詞語和短語,要求學生認讀。

如: 嫩綠 鬱鬱葱葱 (葉)

火紅 熱鬧 (花)

咧嘴 張望 (果)

紅白相見 晶瑩透亮 (子兒)

雖然生字詞的學習已經不再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字詞句教學是學生閲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本課時的一開始引導學生認讀生詞,有針對性地進行正音,為本課時閲讀課文打好基礎。

二、 分段教學,逐步感悟。

(一)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圖片,要求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葉子。(嫩綠、鬱鬱葱葱)

2、要求學生説説在這樣的葉子中又看到了什麼?引出石榴的花。(火紅、多、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指導朗讀,要求學生讀出石榴生機勃勃的勁兒。

在這一環節中,除了運用朗讀、想象、適當的表演等形式,最重要的運用了多媒體,出示了一些石榴葉、石榴花的圖片。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感悟總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展現美麗的石榴生長的畫面,以景激情,使學生對石榴產生美感,鼓勵學生自主學,個體悟,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對石榴有了更清晰、更形象的認識,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書中的有關語句。

(二)學習第三小節。

1、隨着季節的變化,教師很自然地引出石榴果。又由它的變化過程引導學生關注石榴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主要是掌握幾個關聯詞的運用:先……逐漸……最後……。這裏教師要加強用詞的指導和朗讀的指導。

2、引導學生看看成熟了的石榴是什麼樣子,讓他們試着用關聯詞“有的……有的……”練習説話。突出描寫的方法是模仿了寫人的方法,也就是擬人。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讓學生用擬人的方法仿寫幾句話,從而達到對這一寫作方法的鞏固。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對重點句的理解,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或讀,或悟,或説,教師營造了民主、寬鬆的學習氛圍,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了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這樣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的機會,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並滲透了“勤於觀察”這一學習習慣的教育。

(三)學習第四小節。

1、通過實物的展示,讓學生説説看到了什麼?讀讀書中是如何寫的?瑪瑙、紅白相間、晶瑩透亮都是對石榴子兒的描寫。

2、讓學生品一品石榴,嚐嚐一下石榴的滋味。(酸溜溜、甜津津)並加強朗讀的指導。

3、(機動部分)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用這種方法説一説其他的一種水果,如桔子,寫出它的顏色、形狀、味道和氣味。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

以“看石榴”——“説石榴”——“嘗石榴”——“讀石榴”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的優美、準確,初步瞭解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看圖找找石榴子兒和瑪瑙的相似點引導體會本體、喻體之間的聯繫,體會其中的比喻手法。

機動部分旨在讓學生在閲讀理解課文語言的基礎上,經歷積累、感悟實踐以後嘗試運用。並自然地激發學生養成學會觀察的好習慣。這一作業佈置,具有針對性,使課內學得的觀察方法遷移於課外,真正做到了課內外的有機結合。

三、 總結全文,延伸教學。

最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渲染,總結全文,引導學生從部分迴歸整體,在暢談感受中激發喜愛之情。

四、板書設計:

16、石榴

葉 嫩綠 鬱鬱葱葱

可 愛 花 火紅 小喇叭

美 果 高興地笑

(子) 色 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

味 酸溜溜 甜津津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0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今天要説的課文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我在三月份就上完了這篇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我設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進一步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重點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為了體現略讀教學特點,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將本單元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自讀概括、默讀思考、角色轉換、體驗創新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

具體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一開始,我就用兩個問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我用課件出示題目:全世界各國之間通用的話是什麼?在學生們紛紛猜測“普通話”、“英語”等等時,我公佈了答案“電話”。接着,我再出示一道題:狼來了(打一水果)。當學生想了半天不敢舉手時,我説出了答案“楊桃”,孩子們愣了一會兒,馬上有人説出了原因:“哦,狼來了,羊還不趕快逃!”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有時,思考問題要換一個角度,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我導出了課題。

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帶着這樣的問題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以使學生整體感知,通過學生回答,我完成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隻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再讓學生對照板書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自學交流,深入文本

學生初步整體感知全文後,讓學生帶着以下三個問題默讀課文:

1、看了小徒弟的畫,你有問題問他嗎?

2、你想誇誇小徒弟嗎?誰能用畫師的話來誇誇小徒弟。

3、找到你的學習夥伴進行情境表演。

讓學生模仿畫師或其他人的語氣誇誇小徒弟時,學生模仿得像模像樣:有的學着畫師泰然自若的樣子説:“畫得妙極了,真是我的得意門生!”有的學着大徒弟調侃説:“你雖然年紀最小,可作畫的構思卻讓我不得不服氣,我都要稱你為師兄了,這可不得了啊。”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

三、漫談創新,拓展延伸

在結尾的拓展部分,我設計了這一教學環節:

説説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學生馬上想到了原來學過的一些故事,如《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等。

趁熱打鐵,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憶一下,你曾經用“想別人沒想到的”思維方法想出了什麼辦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回憶片刻,一個學生説:“有一次我們打羽毛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吊扇的葉子上去了,怎麼也弄不下來,我靈機一動,打開電風扇開關,球隨着葉子的轉動,啪地掉了下來。”教室裏響起了陣陣掌聲,孩子們受到啟發,又説出了很多像這樣的例子。

趁此餘温未涼,我進一步啟發,誰有好的方法畫一座山,表現出山很高?孩子們説出了很多山高的畫法。真是個個叫絕!

本節課我三月份就上完了,從課堂情況上看,學生積極性很高,因為課堂上,他們是學習的主人,自學交流、採訪、表演等是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會不會變成了一節品德與社會課呢?會不會只是關注了培養學生創新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呢?是不是“肥了別人的田”而“荒了自己的園”呢?怎樣體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呢?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還應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朗讀的訓練。如畫師説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地讀,以畫師的語氣來讀,在反覆的讀中體會小徒弟的畫的妙處。

2、結合關鍵詞句的訓練學習課文內容。可重點突破兩個詞語“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用鮮明的插圖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再讓學生理解小徒弟為什麼要畫連綿起伏的山峯和若隱若現的駱駝,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才能夠給人以想象,想象到在那山後還會走出許許多多的駱駝。這樣,既化解了詞語理解的困難,又領會了課文內容。

3、課後練筆,加深體驗。在課文教學結尾處,“兩個徒弟恍然大悟。”他們到底悟出了些什麼呢?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簡短的續寫,主要寫寫兩位徒弟的感受。這樣的處理,讓學生通過體驗兩位徒弟的心情,來加深故事帶給我們的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07k2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