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茶》説課稿範文

《説茶》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説茶》説課稿範文

《説茶》是省編義務教材第七冊的第二十四課。本課的閲讀重點仍然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課文介紹了我國是茶的故鄉,還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喝茶的好處及中國茶具的質地和造型。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按三方面內容可以把課文分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寫我國是茶的故鄉,茶時的種類很多。第二段(3、4、5自然段),寫飲茶的作用與好處。第三段(第6自然段)寫中國茶具質地好,造型優美。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的行文結構相似,每個自然段開頭的句子僅領本段內容,而且在表達方式上與上一自然段密切地聯繫起來,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習作訓練的好教村。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2)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39個新詞語的意思;瞭解過渡句的作用;理解用總説分述的方式説敍的段落內容。

(3)知道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具質地好造型優美,感受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教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由於本文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材料,脈絡清晰,又根據閲讀教學的定義即閲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閲讀能力和閲讀習饋的過程,所以,我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文章是由許多句子組成的,要讀懂一篇文章,必須讀懂文章中的句子。《説茶》一課中,有許多長句子,這對於學生來説,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的教學難點是“能根據問題的提示,理解長句和重點句的意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着意將多媒體教學引進閲讀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協調發展,所以我準備的教具是課文錄音、投影片、小黑板。我準備安排三課時的教學

時間。

二、説教法、學法

這篇文章語言形象,銜接自然,根據教材特點,我準備先引導學生直接抓住過渡句,由過渡句向上下文探索文章語言表達的過程,激發兒童的求知慾。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法:(1)直觀教學。教學2、3段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啟發式講讀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比比、議議,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

(3)讀寫結合法。抓住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使讀與寫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願,我為本課確定的學法是:

(1)運用“讀、想、劃、找、議”的方法自學課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選擇法。通過詞義的選擇練習,幫助學生提高準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3)遷移法。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用總分關係構段的習作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理解題意。

同學們,中國是茶的故鄉,是第一個栽種茶樹,飲用茶水的國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上課一開始,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意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説茶”中的“説”又是什麼意思呢?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商脈絡,透視文章中心的窗口,要培養學生讀文先讀題,看題學文的好習慣。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按下列要求輕聲讀課文:注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查字典,結合課文,理解詞義;看課文練習2,思考課文“説”了茶的哪幾個方面?

(2)檢查自學情況。分小組朗讀課文,正音;討論課後習題2,你認為課文介紹了茶的哪幾方面內容?啟發學生了解課文的第1、2自然段寫了“茶的歷史悠久,茶葉種類很多”,即第一方面內容。課文3、4、5自然段寫了第二方面內容,即“飲茶的好處很多”。課文第6自然段“説”了茶的第三方面內容“中國茶具質地好,造型優美”。

討論以上內容後,讓學生分段並依照分好的段落朗讀課文,強化“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這一重點訓練項目。

(三)讀與結合,理解課文。

1.學習課文第—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思考:為什麼説我國是茶的故鄉?首先讓學生理解“故鄉”在課文中的意思。按着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説説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具體説明的。最後讓學生齊讀課文,瞭解第1自然段兩句都是圍繞“我國是茶的故鄉”寫的。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閲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閲讀之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麼而讀,要思考什麼問題,完成什麼任務。這就是設計這個問

題的意圖所在。

(2)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劃劃想想:a.茶的種類有哪些?b.第l句是什麼句式?它的作用是什麼?c.讓學生在這一句中加上“不但……而且……”的關聯詞,以強化過渡句的認識。以上步驟的教學,充分體現語言的訓練不光是理解內容,而且還包括學習語言的表達形式。

(3)第2自然段共有幾句話?第l句與下面3句在寫法上是什麼關係?強化對“先總説後分述”段落的認識,為學習下文作輔墊。

2.學習課文第置段。

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找出文中的兩句過渡句,説説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飲茶的好處真多”的。投影出示過渡句:“飲茶不但具有實用價值,還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享受”。“飲茶還能增進人們的友誼”。引導學生剖析以上兩個過渡句: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它們是過渡句?第一個句子中,哪個分句總結上文,哪個分句啟示下文?第二個句子去掉“還”算不算過渡句?告訴學生第二個過渡句省略了總結上文的分句。

這個訓練比較深刻地滲透了方法指導,指導學生抓住過渡句能提綱摯領,比較容易地理理上下文的內容。同時,這個訓練既能理解作者的思路又能理解過渡句承上啟下作用。

(1)學習第3小節。

“飲茶到底有哪些實際價值呢?”請學生齊讀第三小節,並劃出這段的中心句。投影出示第三小節。圍繞中心句,學生討論學習:飲茶的實用價值是能解渴消暑,幫助消化,清醒頭腦,保護視力。

出示“消暑”的“消”的詞義選擇。用“.”圈出—對聯繫“清醒頭腦,保護視力”的關聯詞(既……又……)。用上這個關聯詞説説“解渴消暑,幫助消化”這兩方面實用價值。再用上這個關聯詞,自己説一句話。

強化語言文字訓練,就必須優化語言文字訓練的方法。在這裏,我沒有直接讓學生用“既……又……”説話,而是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注重語言文字訓練的連貫性、層次性,符合心理學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2)學習第4小節。

自由讀讀課文第四小節,劃出一個能充分體現飲茶帶給人們高尚的精神享受的詞。(樂趣無窮)出示“樂趣無窮”的“窮”的詞義選擇。再讀課文,用“~~”線劃出描寫品茶順序的句子。出示投影:“先觀茶姿,清水綠葉;再聞茶香,清香飄逸;最後嘗味,回昧甘甜;”讓學生用“.”標出描寫順序的詞,用“——”圈出描寫動作的詞。這樣扣詞析句,詞句落實,語言訓練紮實、樸實,對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有着明顯的效果。而且,這一過程使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時閃現,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這段話對仗工整、用詞貼切,是一段難得的佳句,學生讀到一定程度後,我採用“引背法”引導學生背誦課文。例如“師:先觀茶姿——生:清水綠葉。”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已引起眾多教師的重視。我在教學中。讓背誦訓練引進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接着讓學生説一段話,用上“先……再……最後”。知識的遷移在這裏得到體現。

(3)學習第5小節。

首先總結3、4小節的學法:劃、找、想、讀。請學生根據3、4兩小節的學法,自學第5小節。教師點撥反饋。這一步驟的設計説明語文教學要強化個體學習,講究實效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4)片斷練習:模仿第三小節的寫法,以總分關係構段,寫一段話。

讀寫結合的心理機制是學習遷移。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習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閲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

3.學習課文第三段。

指名讀第6自然段,思考:課文從哪兩個方面描述了中國的茶具?討論後,讓學生朗讀頭尾兩句,瞭解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因為茶具很講究,所以品茶更有趣味。除了頭尾兩句外,其餘部分寫了什麼呢?引導步驟如下:先讓學生讀第2句,提問這句用什麼方法描述的?接着讓學生讀3、4兩句,讀後提問3、4兩句主要寫什麼?用什麼方法描述的?最後,結合課

後練習4題中的第(2)小題,引導學生從造型和雕刻理解“中國茶具造型優美”這一內容。

至此,學生與作者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文道結合自然水到渠成了。

(四)總體回顧,總結全文。

1.理一理結構相近的段落有哪些共同要素。概括學習這種段式的步驟、方法。提示學生,把幾個記敍同一方面內容的幾個自然段歸併為一段。

2.指導朗讀全文。

在正確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把握朗讀基調:對中國條文化的悠久歷史的讚歎。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課堂作業:有選擇地完成練習冊中部分習題。

整篇文章的教學,我採用了以語言文字為主軸,以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語文能力為兩翼的體系。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讓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四、説板書設計

説茶

歷史悠久種類很多

實用價值

“説”——飲茶的好處真多精神享受增進友誼

茶具造型優美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這個板書便於學生根據它進行分段,有助於訓練目標的達成。學習課文時,師生共同完成板書,強化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效益。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pgr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