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四年級語文説課稿錦集七篇

【精華】四年級語文説課稿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説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四年級語文説課稿錦集七篇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後,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着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藴含着深摯透明的美。

二、學法和教法:

1、學法: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為了讓“閲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

讀:採用自由讀,找朋友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學生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去讀的方法,比如在指導在每一個對話前加上合適的提示語,讓學生帶着不同的心情去讀。

2、教法:

俗語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採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童話中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

3、想象鳥兒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活動。

4、學完故事,對鳥、樹、伐木人等説説心裏話,並試着寫下來。

四、説重、難點: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話的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讀。

教學目標的第三、四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表達、動筆能力,略難,我把它定為教學難點。

五、説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二)、四次讀故事的開頭,體會鳥兒與樹的感情深厚。

1、抽生讀,全班讀

2、鳥兒給樹唱歌,可能在什麼時候?引出“天天”,再讀開頭。

3、體會“天天”的含義,再讀。

4、想象讀後畫面。

(三)、用加提示語的方法體會童話中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讀四次對話。

1、自由讀課文。

2、找出分別時鳥兒與大樹的對話,抽生讀。

3、,出示對話妙招,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練習朗讀。

4、引出鳥兒尋找大樹的三次對話,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小組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

5、小組展示、評價,小組再展示,再評價,全班學生分角色朗讀。

6、鳥兒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7、困難重重,鳥兒為什麼還要去尋找大樹朋友?(板書:珍惜友情,信守承諾)

(四)、讀故事的最後三段。

1、全班讀,質疑。

2、分析兩個“看”,體會鳥兒對樹的無比的深情和留戀。

3、再讀。

(五)、小練筆:

1、讀完這個故事,肯定有許多要説,你想對誰説?

2、學生寫話,展示,評價。

六、説反思:

本節課整體構思比較合理,重點要引導學生通過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用給提示語加心情的方法,體會鳥、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的不同心理,分角色讀好對話。最後三段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遺憾的是:童話中各個人物的對話,在加上合適的表示心情的詞語後,如果引導學生先會讀,再小組合作練讀,合作的效果就會出來。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鳥的天堂》是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景象,讓學生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於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教學目標針對本課教學內容特點,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單元訓練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對大榕樹和羣鳥歡鬧情景的描寫。

(2)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

(3)使學生領悟作用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本文的重點是寫作用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難點是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出大榕樹的特點。

二、學生分析六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而且他們的思維也比較活躍,因此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且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並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為了體現精讀課文的特點,我善於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富於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閲讀思考,善於在自學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交流。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並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激發演算珠學習興趣。

四、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提示課題。

(二)瞭解大榕樹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

1、初讀課文後填空:我們知道作者兩次來到,第一次到了。

2、自由讀描寫大榕樹的這部分邊讀邊思考:大榕樹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交流總結出大榕樹的特點。

3、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能説明這些特點的句子,想想為什麼?

(三)瞭解鳥的特點,朗讀課文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看到了鳥,這兒的鳥又有什麼特點?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默讀作者第二次來到鳥的天堂這部分,同時看多媒體,邊看邊總結板書。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感悟文字深層次的情感。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五)板書設計樹鳥的天堂茂盛、大、綠、生命力強(靜態)色鳥聲(動態)動五、教學反思從整體上看,這節課實現了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比較強烈,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尤其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非常透徹,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但也有不足,學生對重點句子理解不透,有待今後的進一步努力。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一、介紹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京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15《六個饅頭》。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不留痕跡的幫助、純真豐厚的友誼。《六個饅頭》講述的是在一次春遊前,其他孩子都在準備春遊的零食,而一個來自山區家境貧困的女孩子只到食堂買了六個饅頭。在出發那天,女孩子剛剛吃完一個饅頭,同學們就以沒吃飽為由吃光了她剩下的五個饅頭。後來,同學們都以吃了她的饅頭為理由,總請她吃飯。女孩子的臉上漸漸有了笑容,吃着香噴噴的饅頭,默默接受同學們不留痕跡的幫助,默默享受着純真豐厚的友誼。此後,女孩子則以努力學習、為集體做好事來表達謝意。全文有三條線索:一條是春遊過程的時間線;一條是圍繞女孩子吃饅頭的變化展開的事情線;一條是同學們不留痕跡、表現純真豐厚友誼的幫助線。三線並行,相互融合。本篇課文生動描寫了同學之間純真、豐厚的友誼;表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語言樸實,表達的情感真摯。這樣的學生感興趣,有親近感,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課文,自覺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與現實生活體驗相聯繫,順利與文本對話;有助於學生在學文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增進彼此的瞭解,受到情感薰陶,增強班級凝聚力。整篇課文處處洋溢着愛的思想、真摯的情感,時時閃爍着人文的光彩。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中心是女孩子默默地接受了同學們不留痕跡的幫助,默默的享受着純真豐厚的友誼。只是由於學生認識水平較低,對同學們為什麼要不留痕跡地幫助女孩子這一問題認識可能會比較膚淺,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現今時代的孩子,他們一直在享受着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女孩子和同學們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為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過反覆品味的語言來喚醒沉睡於他們心中的友誼。結合以上學生情況和年段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繼續按照一定的順序複述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同學間純真豐厚的友誼,懂得體貼關愛別人;

3、聯繫課文情境,進入角色,展開想象,寫一段話;領悟課文“三線並行”及表現人物的方法;

4、再按照一定順序複述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因此我把通過理解課文重點詞句和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體會同學間純真豐厚的友誼作為教學的重點,把理解課文倒數第二段話作為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教學我以情感為主線,以“不留痕跡的幫助、純真豐厚的友誼”貫穿始終,以個性品讀為感悟積累的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通過鮮活的學,靈動地進入文本角色,藉助多種生活情境的創設,再現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啟人,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努力讓孩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展現語言的美,還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四、課時安排

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前讓學生預習,老師製作精美的。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會認讀詞語,讀通課文,並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有整體上的把握,劃分段落,重點學習字詞,理解個別詞語並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能課文的兩條線索複述課文。

今天我主要介紹的是第二課時。第二課時主要是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能夠理解同學們是怎樣不留痕跡的幫助女孩子的,體會同學間純真豐厚的友誼。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15課 。(板書課題:15.六個饅頭)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出示表格:依據表格中的兩條線索讓學生複述課文。

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複述一遍課文。(板書:同學 女孩 )

2、結合複述的內容引出概括了全文內容的句子,還點名人物品格?再讀一讀。

3、大家都來讀一讀。

女孩子的臉上漸漸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學們不留痕跡的幫助,默默地享受着純真豐厚的友誼。

板書: 不留痕跡

4、結合這句話,你們提出了哪些問題?

5、教師整理學生的質疑:同學們是怎樣“不留痕跡”地幫助女孩子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三)品詞悟句

1、出示自學提示:

(1)默讀課文,邊思考同學們是怎樣不留痕跡地幫助女孩子的?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邊劃出相關的語句,把感受或想法批註在旁邊。

(2)有語氣地讀一讀,進行深刻的體會。學生進行自學。

2、理解同學“不留痕跡”的幫助

同學們是怎樣“不留痕跡”地幫助女孩子的?

(1)讓學生先一一彙報,彙報時注意按時間順序,先讀讀有關句段,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出示學生找到的全部句子。

重點指導以下內容:

(2)出發前一天,同學們討論時的情景。

①“唧唧喳喳”地討論:聲音小,不想讓女孩子聽見。

②那個女孩子就是你們的同學,此時你們在討論什麼?是怎麼討論的?

結合上下文理解。捕捉人物的心理。

③聽了同學們的討論,你想説什麼?

(3)出發那天同學們爭吃女孩那些被雨水泡頭的饅頭的情景。

①大家紛紛衝向飯廳吃飯去了,只有女孩子一個人待在招待所裏,等大家走了,才從揹包裏取出饅頭。女孩子剛剛吃完一個饅頭,同學們就回來了。(同學急於去飯廳吃飯,而且時間不長就回到招待所裏,唯恐女孩子吃少了,就沒法找到幫助她的理由了。)

②抓住班長的語言(班長突然説:“哎呀,我還沒有吃飽呢,你能給我一個饅頭吃嗎?”)想象班長當時是怎麼説的?讀出來。

③抓住其他同學爭吃饅頭時的句子,(同學們紛紛拿起饅頭嚼起來,轉眼間,剩下的五個饅頭都被吃光了。)體會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吃完饅頭,是要女孩子看出他們確實很餓,不露出破綻。

(4)第二天以及後來,大家以吃了女孩饅頭為由,帶她到飯廳吃飯的情景。

①第二天,該吃早飯了,班長是怎麼説的,又是怎麼做的?

②“後來,總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饅頭為理由請她吃飯。女孩子的臉上漸漸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學們不留痕跡的幫助,默默地享受着純真豐厚的友誼。”讀讀這段話,劃出句子中的一組近義詞(接收、享受),想想為什麼不都用“接受”一詞?查“享受”一詞的意思,説説她享受到了怎樣純真豐厚的友誼?

3、大家為什麼要這樣做?理解同學們不留痕跡地幫助女孩子的原因。同學們為什麼要用這種形式幫助這個來自山區的女孩子呢?(引導學生聯繫上文,懂得這樣做是為維護女孩子強烈的自尊心。因為這個女孩子自卑、膽小,敏感、自尊心極強。)

(1) 抓住女孩的情感理解。

第一次流淚:傷心的眼淚

誰也沒有注意到,坐在角落裏那個來自山區的女孩子,她微舉着手,手指顫抖着卻沒有張開,顫巍巍的嘴脣,一張一合卻沒有聲音。過了好久,女孩子才站了起來,用極低的聲音問:“老師,我可以帶饅頭嗎?”一陣並沒有惡意的笑聲刺激着女孩,她的臉通紅通紅的,低着頭默默地坐下了,眼淚沿着臉頰流了下來。

指名讀句子,抓住重點詞語談感受;指導朗讀。

出發的前一天,女孩到食堂買了六個饅頭,然後低着頭跑回學校宿舍,迅速地把饅頭裝進了塑料袋。

指名讀,抓住重點詞語談感受。

第二次流淚:後悔的眼淚

大家紛紛衝向飯廳吃飯去了,只有女孩子一個人待在招待所裏,等大家都走了,才從揹包裏取出饅頭。

第二天,該吃早飯了,女孩子偷偷走了出去,坐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座矮山上。她在悄悄地流淚,原本可以不來的,她有點後悔來了。

指名讀,抓住重點詞語談感受。

第三次眼淚:感動的眼淚

“女孩子和班長一起來到飯廳,喝着熱騰騰的粥,吃着香噴噴的饅頭,她的眼圈紅了。”如果你就是這個女孩子,此時會想些什麼?寫下來。

(2)引導學生聯繫下文(第七、八自然段),體會這樣的幫助形式,不是簡單的同情和施捨,女孩樂意接受。

(四)總結昇華

1、學完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説一説。

師:女孩子又自卑變得樂觀起來,是緣於同學不留痕跡的幫助,這幫助是善良的、是充滿愛心的、是真誠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心靈的花園,就讓我們一起努力,用善良做土,用愛心做水,用真誠做陽光。共同培育這友誼之花,相信咱們班的友誼一定會開得無比燦爛耀眼。

2、全文在連段成篇的順序和表現人物方法上有什麼特點?(三線並行;通過言行神態,表現人物心理。)

(五)佈置作業

讀文後,自己準備完成哪些作業?教師建議:

1、閲讀《語文讀本》中《童年的饅頭》。

2、假如你是女孩

假如你是同學

假如你是老師

假如你是……

你怎樣講述這件事,回家試着講一講,明天講給大家聽。

六、説板書

六個饅頭

不留痕跡 真誠

同學 女孩

努力學習、做好事

自卑

友誼

樂觀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範,它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組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寫景狀物的敍述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本課將與《長城》和《秦兵馬俑》共同帶領我們欣賞我國的"世界遺產",對本組課文的學習將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教學目的和要求: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品讀文中的好詞好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敍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藉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的編排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敍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其中學習本課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也是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雙向交流活動。現在,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已提升到了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要讓閲讀活起來,關鍵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貫穿於教學全過程。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打算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提高學生的自學、閲讀能力。以學生讀、説、議、寫、畫,去代替教師單一的講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四、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揭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頤和園".根據你的經驗題目中哪個字值得注意?

2."頤"字又是什麼意思呢?看來這個字平時不常見,遇到這樣的字你一般會怎麼辦?(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3. 字典上有這兩種解釋,你覺得在這"頤"字應該是哪一種解釋呢?誰想在這頤養天年?這個太后她除了在這想頤養天年她還有什麼願望?(想讓天下太和沒人反對她)你能把"頤和"二字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嗎?

(二)交流資料:

閲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打開課堂教學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主動地靈活多樣地豐富知識。本着這一原則,課前發動學生通過翻閲課外書,網上查找,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收集並整理頤和園的知識、圖片資料,在課堂上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説一説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這樣做旨在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並培養學生概括、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去感悟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重點體悟"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以及"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説也説不盡"這兩處語句的含義。

(四)瀏覽課文,明確遊覽順序:

學生瀏覽課文,畫出作者遊覽了那些景點。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應地把各個景點的簡筆畫貼在黑板上,使學生明確作者的遊覽順序。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五)探究學習,理解內容:

課文以遊覽的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串聯在一起,其中着重描寫了長廊、萬壽山的佛香閣和昆明湖的十七孔橋,把各個景點的不同特點寫得具體生動,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1、長廊的特點: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① 學生抓住"七百多米",體會句子中的數字。

② 七百多米到底有多長?(樓道大概有四、五十米,有十多個這樣長的樓道連接起來,作者通過列數字來寫出長廊長的特點。)

2、萬壽山上還有——佛香閣、排雲殿。走完佛香閣,來到萬壽山作者又是怎樣看它們的,看到它們有哪些特點?(小組討論)

① 作者是怎麼看的?佛香閣有什麼特點?從哪個詞語看出佛香閣非常高?(聳立)作者用詞多麼準確,難怪人們無論從頤和園的哪個角度抬頭一看那就是——佛香閣。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層層深入,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

3、其實在頤和園裏佔地面積最廣的是——昆明湖。

師配樂解説:

這煙波浩渺的昆明湖佔整個頤和園面積的四分之三,我們可以登上萬壽山向下看,也可以來到昆明湖畔漫步——堤岸,來到——湖心小島,走上——十七孔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物不同的特點,一定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你最想去哪遊賞呢?同學們就趕快找到相應的語句好好地品讀一番吧!

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每組一個景點,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用賞析詞句法、結構梳理法、情境體驗法、聯想想象法、質疑問難法、朗讀體會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這一環節教學是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的,交流時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給學生充分的俄自由表達空間,學生在談中加深理解,在讀中體會意境。學生彙報時,教師相機在每個景點簡筆畫處板書景物特點。

師總結:頤和園這座昔日的皇家園林已經被記載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了一座人人都可以盡情遊賞的"美麗的大公園",它的美麗"説不盡".説不盡的又豈止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你還可以去遊——長城、秦兵馬俑,放眼我們的祖國呢,還有故宮,放眼世界呢……孩子們,這些都是我們人類的文明啊!希望大家去細細遊賞用心體會。

(六)師生合作板書,昇華情感:

美麗 大

長廊 七百多米……沒有……相同

18. 頤和園 萬壽山 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昆明湖 ……像…… 滑

美麗 説不盡

文章開篇與結尾相互呼應,美麗是頤和園最顯著的特點,同時它的美又是説不盡的。板書就簡明的反映了這一特點,並且根據遊蹤列舉了各景點特色。

(七)總結全文,創新作業:

作業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測,也是檢測學生獨立個性知識習得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間有着個性的千差萬別,"一刀切"作業難以檢測出這一差別,還容易加重學生負擔而引起他們對作業的厭倦情緒。因而在本課作業設計中,我注意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孩子饒有興致地選擇自己喜愛的作業形式去主動完成。這樣不但體現了個性,還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本課作業設計如下:

從下列幾項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你最喜愛的作業:

1、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2、結合課文描寫,展開想象,畫一幅遊覽圖;

3、為頤和園或頤和園其中的一處景觀設計導遊詞;

4、仿照課文的描寫方法,寫一篇遊記。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自選作業如一道自助餐,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因,又豐富作業的內涵。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裏的一篇觀察描寫某種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爺爺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啟發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

二、説學生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用本文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三、説教學目標

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在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學生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同時增強他們具有愛自然保環境的意識。

四、説重點難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要讓學生知道“一腳一腳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隊員一樣一腳就一腳牢地往上爬。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我遵循直觀性教學原則,利用實物觀察教學法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組合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留一定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多討論,發展學生的閲讀能力和言語表達能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強調讀書是語文課最重要的活動,通過“讀——想——議——再讀”的方法學會讀書,學會合作。

六、説教學時間

2課時,今天我呈現的是第二課時。

七、説教學過程

這一課時我主要安排了四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

我是用問題設置情境導入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了爬山虎的葉子,對於它的腳,你最想知道什麼?這樣設計,目的是通過質疑提出問題,來引發學生對事物的欲知性和提高學習興趣。

在學生髮表意見後,對學生説:請大家默讀課文3至5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這一程序是針對本課的特點和重難點來設定的,讓學生一開始就認定目標——瞭解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二)讀文感悟

詞句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加強詞句訓練,更是第七冊閲讀教學的重點。課標上3、4年級的閲讀要求就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我讓學生注意找出關鍵句詞,認真讀讀,體會,感悟。

首先是引導完成第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説的,誰願意把第三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餘的同學請提起筆,畫出寫爬山虎腳的句子。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課件出示,讓學生認一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用這幅圖片的目的,是為了以形象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便於學生記憶爬山虎的每個部位。然後讓學生再讀本段,感悟體會。

接着是討論完成第四自然段:在這一過程中,請同學們用剛才抓關鍵句、關鍵詞的辦法,在4人小組裏學習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先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在小組裏學習,我巡視指導。再讓學生彙報討論情況。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在屏幕上顯示出關鍵句、詞。屏幕顯示關鍵句和在關鍵詞下畫上三角形,是為了突出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第二步,全班齊讀關鍵句,邊讀邊想象畫面。然後讓學生觀看屏幕,這個動態畫面的演示,是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爬山虎的腳觸着牆時的一系列變化,瞭解向上爬的過程,第三步,探討它是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在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時,以自讀自悟為主,並體現綜合性學習的特點,讀讀畫畫説説。先請學生試着畫一畫,邊畫邊講爬山虎的腳長在哪兒,是什麼樣兒的,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再課件展示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畫面。以動畫的形式,形象地突破難點,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理解難度。第四步,指導朗讀,以個別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注意抓住重點詞體會感悟。

最後是獨立完成第五自然段:先學生自由讀,找出關鍵句、詞多讀幾遍。再讓學生説説腳的變化。然後齊讀。

(三)拓展延伸

我是這樣對學生説的:你們瞧,爬山虎的腳巴得多牢固呀!它的生命力多麼頑強,讓我們再來細細欣賞這一牆牆爬山虎,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課件展示一牆牆的爬山虎,播放背景音樂。)出示這些圖片和播放音樂的作用是: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讓學生入境動情。待學生欣賞後,對他們説:孩子們,讓我們捧起課本,帶着剛才看畫面的感受,美美地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用朗讀來感受情境,在語言文字的誦讀中去體會、去領悟。

學生讀文後,我用動情的話語創設情境: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瞭解到大千世界,萬物百態,大自然的神奇。希望同學們做有心人,留心周圍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發現世界,用你手中的筆去描繪美好的世界。下面,就給同學們一次展現自己的機會,(出示課件:詩、書、畫、文)請你在 “詩”、“書”、“畫”、“文”等形式中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來表現爬山虎或者是其它的植物。學生創作完後,利用投影儀展示得意之作,培養學生欣賞的眼光。設計這一程序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活動的時空,選擇的權利,發展的.舞台。讓他們有更多思考和探索的機遇,有更多表達情感的平台。

(四)佈置作業

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掌握,我佈置了兩個作業:

1、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牽牛花……)

2、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八、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學生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爬山虎的腳

位置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樣子:像……像……(細絲)

特點

顏色:嫩紅(灰色)

爬觸→巴→拉、貼(牢固)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設計理念:

鑑於對“披文得意”“緣意學文”的思考,堅持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在聽、説、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努力實現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對話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材簡析:

作者通過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一隻性格高傲的白鵝,從剛抱回家的姿態開始,就給人留下了這一印象。繼而作者又通過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細緻刻畫了這一特徵。作者語言幽默、詼諧,極富情趣,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教學難點:

從文中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製作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堂實錄:

課前交流

師和幾個學生小聲交流:來啦,昨天睡得好嗎?看到你在這。好像很緊張,緊張嗎?看到我不要緊張。

師:同學們我們又見面了,打個招呼

生打招呼

師:沒聲音呀,願意跟我打招呼嗎

生:願意

師:大點聲啊,伸出你們的小手

生大聲

師:沒聽到啊

生更大聲

師: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小貓

師:小貓要是聽到肯定很高興

生:我喜歡小雞

生:我喜歡烏龜

生:鯉魚

生:白鵝

師:哦

生:我喜歡小狗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你家有隻聰明的小狗兒

生:我喜歡烏龜

師:為什麼

生:它很可愛

師:它也能成為你兄弟

生:我喜歡小白兔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很可愛

師:哦,可愛的小白兔。看來啊,同學們都很喜歡小動物。我家養了一隻小狗,這次我到武漢來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遠讓,咬住我的褲腿不鬆口,我説你這討厭的小東西快走開,過幾天我就回來了,同學們我討厭我家小狗嗎

生全説不討厭

師:哦,明白了,你們真會聽,聽出我的言外之意,聽出了我的話外之音。讀書也應該這樣,可以上課了嗎

生:可以

上課

師:同學們,請坐。豐子愷先生就養過一隻白鵝,他把它畫了下來,就是他們家的鵝(課件)同學們注意這個鵝字,我在上鳥在下,好像人騎在鳥身上對鳥很不尊重,人和鳥兒是平等的,已經被廢除了,規範寫法是法是這樣的,伸出手來跟我一起寫。(板書:鵝)

師:豐子愷不僅把它畫下來,還專門為他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題目就是白鵝

板書

一起讀

齊讀課題

師:同學們打開書,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這些生字還認識嗎?自己讀一讀

生自讀生字,師指導讀音

出示

窺伺、大模大樣、供養不周

指名學生讀詞相機指導字音

師:差不多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指名讀(特別指導供養不周,供的讀音)

出示:

淨角脾氣

師:誰來讀

指名讀

師:真好,都讀對了,知道淨角是什麼嗎?

生:淨角是京劇裏一個角色

指導角的讀音

師:淨角就是京劇裏的一個行當,也叫花臉,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説話聲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淨角畫面

師:這就是淨角,濃重的色彩,誇張的畫面,也是我們國萃之一,喜歡嗎

生:喜歡

師:脾氣的脾這個字好讀不好寫,伸出手來,一起寫。

指導脾字的寫法(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中間一撇是從白中撇出來的)

師:寫好了嗎?我們把這些字再讀一遍

齊讀所有詞語

師:真好,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在文中還會讀嗎?

生:能

師:誰願意讀讀課文

指名幾個學生輪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跟我一起聽他們聽,聽他們把字音讀準了沒有。一邊聽一邊想,這篇課文裏的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讀。

師:真好,尤其是感歎號,你注意了標點符號

生2讀

(指導讀音及句子)

生3讀

指導侷促不安

生4讀

指導讀音

生5讀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不好讀,能讀成這樣不簡單,相信多讀幾遍你們一定會讀得更好,有信心嗎

生:有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很長,讀完之後白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一想

生1:讀完之後我覺得這個白鵝很高傲,課文寫了它三個特點

師:哦,寫出了三個特點,你很會讀,這隻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或者説你認為他是一個怎樣的白鵝

生:説了白鵝的高傲

生:他是一隻高傲的白鵝

生:這隻白鵝有老爺的脾氣

生:這隻白鵝架子十足

師:還有吧?説的不錯,其實文中用了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動物,説

生: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師:一起説

四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荷蘭一向以“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聞名於世。本文是一篇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散文,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羣,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心深處溢發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讚美和嚮往之情。

課時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

3.學習第2自然段,憑藉語言文字,感受荷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4.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體會文章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2.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對荷蘭的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二、説教法

在《泉城》、《九寨溝》兩篇課文教學之後再來教這篇課文,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體味。教師的責任重在組織學生開展好活動,激勵學生讀好課文。這篇課文通過幾個鮮明、生動的畫面描寫了荷蘭優美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教學中不必過多分析,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字詞,找到自己感受比較生刻、比較喜歡的部分讀一讀,並説一説為什麼喜歡,通過交流加深印象,體會課文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教師在組織交流的過程中,抓住重點,知道整體感知,讀懂課文。在此基礎上讓學習第2自然段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想象力,對荷蘭的國花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進行拓展性訓練,促進學生積累內化課文語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三、説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談話引出課題,讓學生談談看到“田園”,看到“詩情”分別想到了什麼。利用已經學習的課文《泉城》進行比較,理解“田園詩情”的意思。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瞭解學生對“田園”和“詩情”的理解情況,從而在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幫助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課題。】

2.指導學生明確,在本課中“田園”就是指荷蘭的牧場,然後來談談對荷蘭的瞭解。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蒐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交流,既是對課前預習的檢查,同時也肯定了學生的預習成果。此外,學生蒐集到的關於荷蘭地理特點,經濟特點的資料都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一定幫助。】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自讀課文,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遇到難讀的詞句或讀得不流利的地方多讀兩遍。

2.檢查預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指名學生認讀,及時糾正讀音,然後齊讀詞語,為課文閲讀打好基礎。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在詞典的幫助下理解了一些詞語的意思,所以,讀準詞語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來談談明白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為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打下堅實基礎。】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先讓學生練習朗讀,然後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在學生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概括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引導學生採用“××××圖”的形式來高度概括課文內容。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課文結構都十分清晰,是學生開始學習概括文章內容的練習素材。有了之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在感知本課的內容、結構時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寫作方法。

指導學生重點學習下列句子的寫作方法:

(1)極目遠眺,碧綠如絲絨般的草原上,是一頭頭黑白兩色的奶牛。

(2)有的牛背上蓋着防潮的毛氈,正低頭吃草;有的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什麼。

(3)牛犢跑前跑後,活像頑皮的孩子;老牛儀態端莊,好似牛羣的家長。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會運用比喻和擬人兩種寫作方法進行今後的習作。】

(五)拓展延伸,培養寫作興趣。

1.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在荷蘭隨處可見。但是在這裏,作者具體描繪了草原上奶牛的畫面,卻只用了一句話略寫了鬱金香。你們能否也象作者一樣,將荷蘭鬱金香的美麗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

2.就以第二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為開頭,大膽展開想象。可以從花的數量、顏色、姿態等方面進行描寫,也可以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模仿文中描寫奶牛的方法對荷蘭的鬱金香進行擴寫練習。】

四、板書設計

草原奶牛、鬱金香

低地駿馬家畜

水、花、牧場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

傍晚擠奶

夜晚平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n42z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