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季節説課稿範文

季節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季節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季節説課稿範文

季節説課稿1

教材分析:

《多夢的季節》是湘教版語文第八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詩。全詩分為五節,開頭和結尾兩小節的內容完全一致,首尾互相呼應。整首詩讓人體會到了成長的快樂。

詩歌語言生動,音韻和諧,意境深遠,有利於學生學習詩歌語言的形象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情操。

根據新的教學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擬定了以下3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哼、繁、鷹、遨、曾、譁、旋、渦、謎、默”10個生字。聯繫課文理解“繁茂、遨遊、旋渦、沉默”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體會成長的快樂與責任。

教學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沉默”、“多夢”的含義,體會成長的快樂與責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法:

語文學習講求的是學生直面語言材料、自讀自悟自主建構的過程。如何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順、讀通、讀透,在讀中感知,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受到感染與陶冶,一直是我們探索的課題。《多夢的季節》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如果教師講得太多,詩歌會講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會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中感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才能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理解課文的內容思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

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的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我主要讓學生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1、多種形式地讀、多層次地讀,讀中感悟。

2、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出示課件。

2、談話引入:同學們,轉眼間,我們又長大了一歲,看着你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老師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多夢的季節(板書)。

3、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4、引導學生去自主讀文,先印證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藉助拼音把生字讀準,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

2、快速瀏覽詩歌,説説這首詩共有幾小節。點拔:你知道什麼叫瀏覽嗎?注意:不要一字一句地看,而要一段一段地去看。

3、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

三、自主讀書,整體建構

1、瞭解詩歌的結構。

自由詩歌,邊讀邊想,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2、吟誦開頭與結尾的兩小節,體會這兩小節表達的情感。

(1)指名朗讀第一小節,師生評價。“很熟很熟的路”是指哪條路?

(2)你怎樣理解“哼着一天天長大的童年”這句話?

(3)小組合作交流。

(4)學習彙報: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時間就是在學校與家之間往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漸漸在長大,在嘴裏哼着的小曲中漸漸長大。所以有了“哼着一天天長大的童年”的詩句

(5)帶着這樣的感受,再讀讀第一小節。

四、讀悟結合,走進文本

1、教師範讀(現在聽教師讀。教師讀的時候你想象,你不是坐在教室裏,而是和讀者一同走進童年的夢鄉。隨着老師的讀,你在腦子裏浮現課文的畫面,會嗎?)

2、剛才是誰把你帶到夢境裏去的?(對,除了老師的讀還有你們自己。是你們用心去想象,才進入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去的,你們説得對嗎?)

3、小聲朗讀第2-4小節。(這次我們再讀課文的時候,除了用口唸,還要用腦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想一想,各小節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4、合作學習第2、3小節,提示自學要求(課件出示):

(1)自由朗讀課文第2、3小節。

(2)用橫線畫出寫景象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作者心理的語句。

(3)小組交流後,推選代表參加集體交流。

5、集體品讀第4小節,體會這節詩歌表達的深刻含義。

(1)全班朗讀第4小節。

着重理解“沉默”、“多夢”的意思。

(2)引導學生口語交際:你認為小作者會夢見些什麼?

五、反覆吟誦,體會意境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讀一讀,小組內互相交流。

2、分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3、出示課件,伴着音樂和情境圖,美美地把整首詩再讀一遍。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讀了這首詩,我彷彿又回到了多夢的童年。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畫了一個夢魘般的童年,表達了作者對童年時代的嚮往和快樂成長的眷戀之情。

2、每個人的童年生活是互不相同的。學過這首詩後,你是不是覺得這寫的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和同學一起,説説自己“一天天長大的童年”吧!

季節説課稿2

本人説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果實累累的季節》。下面我分七部分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以説明:

一、教材分析:

《果實累累的季節》是本冊書《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單元的第二課,它在學生學習《尋找秋天》這一課,對秋天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科學、準確地認識果實。本節課屬於綜合過程能力訓練教學範疇,由三個活動組成,即“秋天的果實”、“‘找星星’”和“果實分類”,把探究的事實定位於果實。從三個不同的層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果實,使學生對果實的認識由表象到理性,層層深入,最後上升到科學理論上,重點培養“觀察與提問”的能力目標,同時也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事物,探究事物,檢驗探究性學習的成果。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這部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見過以及吃過一些水果,所以有了一定的經驗與基礎,但對果實的認識比較淺顯,籠統。本節課通過指導學生對果實的充分觀察,掌握果實的特徵,並用這一知識分辨果實與非果實。這些都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學生喜歡和願意瞭解的知識。這些都是進行本課探究學習的有利條件。但三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對事物的認知和分辨能力稍差。所以對於本課內容,要採取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簡入深,逐步遞進的方式來學習本課。

三、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全面探究,知道什麼是果實,明確果實的特徵。

2、能力目標:能從不同角度對特定事物進行定向觀察和提問。

3、情感目標:樂於對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各種現象,提出問題。

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4、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探究果實的特徵。

難點確定為:分辨果實與非果實。

四、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法,它通過讓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鍛鍊兒童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又把比較法、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期望學生既能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興趣和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態度。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2、説學法:在指導學生的學法時,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力求將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心理素質融為一體。為此我倡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中要加強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所以我準備了以下教具: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盤、頭飾、課件等。我為每組學生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盤等。

六、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

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人們滿載豐收的喜悦,各種果實也相繼成熟。在這個喜悦的季節裏,老師也同樣帶着喜悦的心情來上這節課,大家想知道今天的課題嗎?(板書課題)

2、緊接着詢問學生生活中所見過和吃過的水果,並出示課件(一副水果圖),讓學生説説果實的名稱。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裏,我首先採用談話法導入新課,消除了學生上課開始的緊張感。接着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水果,在課件的幫助下,強化了學生對各種水果名稱的認識,隨即引出後續探究活動】

環節二:

活動一“感知果實”

1、以一個驚喜的形式拿出果籃,並讓學生説出果實的名字,然後引導學生換一種方式猜果實,介紹遊戲“感知果實”。

2、講述遊戲規則,找2—3位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並且教師參加其中。矇眼做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表現好的同學獎勵。結束時師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猜出這些果實的?”引導學生加深對“五官”的作用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拿出果籃,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在“感知果實”的遊戲中,教師參與其中,更好地激發了課堂氣氛,還達到了師生互動。這個遊戲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用眼看,手摸、鼻聞、耳聽,舌嘗等方式來辨認果實。這一環節我採用了發現法,觀察法,比較法等來指導學生。】

活動二:“找星星”:在學生對秋天的果實有了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我設計學生用找“星星”這一趣味活動,探究什麼是果實,什麼不是果實。

1、表揚並提問:你們吃過的水果裏,它們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呢?並詢問學生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看到果實的內部。引導學生説出:橫切和縱切。並播放課件。

2、學生可以用桌上的的材料,利用剛剛獲得的方法(橫切和縱切)去探究果實裏面到底是什麼樣的。在活動之前,首先,介紹實驗材料(各種果實,小刀,盤子,餐巾紙)接着介紹注意的事項。如:安全,衞生方面。並且在活動過程中,囑咐學生把觀察記錄記下來。接下來活動,在活動結束時,小組彙報觀察結果,在彙報中對錶現好的小組適當表揚。

3、出示課件:各種切開的果實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以及剛剛的實驗記錄,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果實的共同特徵,並板書:果實的特徵:都是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一個教師導趣、學生生疑——教師導思、學生質疑的漸變過程。教學時首先我指導學生自主去生疑、質疑,然後通過找星星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我想,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還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成功與喜悦,更好地激發在以後的活動中主動探究的慾望。】

活動三:“果實分類”

1、播放課件:各種果實,考考學生對果實共同特徵的掌握情況。(對回答正確的同學表揚)首先以談話的方式介紹蘋果(帶頭飾)出場,並與大家打招呼,説出此行的目的(找朋友一起參加果實大會)接着鼓勵學生一起幫助蘋果找朋友。

2、(其他小朋友帶上頭飾,比如:蘿蔔,姜等一些非果實的圖片)播放課件“找朋友”學生遊戲,並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在遊戲結束時,一起看看蘋果都找了哪些朋友。(一一説出它們的名字)。緊接着詢問蘋果:“為什麼找到它們呢?”引導學生説出“我們都是果實,都是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然後大家歡送蘋果。

3、師以驚訝的口氣詢問:“咦!怎麼還有一位呀。”引導學生説出馬鈴薯別名土豆。並介紹馬鈴薯也是來參加果實大會的,可是它們沒有和它一起去,誰知道為什麼呀。接着找個別的學生説出理由。並表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角色扮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遊戲中學生沒有壓力,在愉快的氣氛中,教學重,難點會不知不覺突破。使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了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節的教學也體現了“做中學”這一教學主旨。)

活動四:拓展活動。

為使學生學以致用,課後我給他們佈置了一道實踐作業:採集南瓜的種子。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動手、動腦的訓練,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獲得知識的愉快和歡樂,把科學課從課堂走到生活實踐中。

七、板書設計

果實累累的季節

果實的特徵:都是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實:蘋果、橘子、西瓜、辣椒···

非果實:土豆、紅薯、蘿蔔···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而科學課的板書更應該是學生探究事物的參考,我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目的是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確果實的共同特徵,以此服務於整堂課的教學。

標籤: 範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v8o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