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散文詩説課稿

散文詩説課稿

散文詩是一種現代文體,兼有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散文詩説課稿

散文詩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花》是詩人泰戈爾創作的一篇優美的詩歌,其篇幅短小,意藴豐富。由假象“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髮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2.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繼而提高朗讀能力。

(2)體會詩歌中所表現的感人至深的親情。

B.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通過查資料,瞭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況。

(2)學生通過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及主題。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學難點

深層品味詩句所藴含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二、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説明

本節課採取“美讀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並通過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內涵。

2.學法指導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並結合自身體驗,歸納出朗讀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對詩歌的鑑賞能力。

三、説學生

七年級的學生也許知道泰戈爾,但對他的生平與思想了解不多,他們雖然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對外國詩歌接觸較少,很需要這方面的文學修養。這首詩因為它是反映兒童內心世界的,也正是學生自己內心的感受,所以他們不但有交流和傾訴的慾望,更有參與活動的熱情。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

2.教師設問: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燭光裏的媽媽,您的黑髮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親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子女,而你們有想過要回報母親嗎?

3.學生自由回答。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沐浴着母愛,也不要忘了回報母愛。今天,我們就來看着詩人泰戈爾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出示課件: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導語的設計親切自然,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使課伊始,便引領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

(二)簡介作者

1.教師設問:同學們對詩人泰戈爾有哪些瞭解呢?請藉助自己的資料看一看,然後互相交流。

2.學生互相交流。

3.課件展示:泰戈爾生平簡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查找泰戈爾的生平資料,使學生鍛鍊了動手查找資料的能力,其實也就是讓學生藉助課文學會動手、動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時已被激發。〕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並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3.學生齊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流利。

4.教師明確並質疑:同學們讀得非常不錯,但要想讀出詩歌的真正韻味,我們還需仔細探討課文。一首詩就像一幅畫,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朗讀詩歌,邊聽邊思考這個問題。

5.教師示範朗讀。

6.學生自由回答。

(經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首詩向我們展現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與媽媽嬉戲的畫面。)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讀詩歌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我採取了多種閲讀方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

1.教師設問:這首詩向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與母親嬉戲的畫面,那作者要表達一種什麼情感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

2.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可能會從詩歌的朗讀技巧,如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到方面加以回答。這時,我會引導學生歸納出:在朗讀這首詩時還應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徵,並讓學生從詩句中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這首詩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徹,下面我想請一位同學結合我們對詩歌中人物的探討來示範朗讀,讀後請其他同學從詩歌朗讀的節奏、重音、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點評。

3.指名示範朗讀,讀後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明確:同學們的點評都很到位,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詩歌的配樂朗誦,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理解仔細品味,然後進行訪讀。

4.出示課件:《金色花》配樂朗誦,學生欣賞。

5.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孩子的口吻來讀。

6.學生分組朗讀。

〔設計意圖:學習詩歌,重在讀。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範讀、品讀、聽讀、自由朗讀、分組讀,在讀的過程中揣摩詩意,既體驗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使學生的情感同詩人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五)合作探究,釋解疑難

深層品味詩句中所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節課的難點,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深刻理解主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朗讀得非常棒,下面老師還有幾個問題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一下。

2.出示課件,師生共同探究。

“我”為什麼這麼快樂?

“我”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讓媽媽知道呢?

作者為什麼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師提示:金色花是印度聖樹,開金黃色的碎花,象徵聖潔而美麗。這時,學生不難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説明我對母親的愛是聖潔的、美麗的。)

板書:聖潔   美麗

教師明確:同學們對問題的理解都很透徹,下面老師想和同學們再次合作,一起把這首詩歌朗讀一遍。

3.師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學生應處於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此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共同探究,並適時加以引導和點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內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難點,又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提出疑問:同學們,生活中母愛無處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滋潤着我們。泰戈爾筆下的孩子願意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如果你也具備了一種神奇的力量,可以隨意變化,那麼你想變成什麼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2.學生自由回答。

3.教師明確:同學們的想象真是豐富,老師相信如果你們的父母也在場,一定會深受感動,併為你們的這種行為深感自豪。現在請同學們結合對詩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體驗,齊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多彩的,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整體的,不斷建構的教學平台,給學生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不要凝固學生的思想,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環節的設計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啟了學生無窮的思維空間,而且通過學生的內心告白,再次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深深愛意及回報之情。〕

(七)總結概括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母子之情,正是因為母親無私的愛,才會引發“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來回報母親的愛,從而也體現出“我”對母親最聖潔、最美麗的愛,希望我們的同學們能好好珍惜母愛,細細品味母愛,懂得去回報母愛以及關心過我們的所有的人。

(連線,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既與板書相照應,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時,學生對本詩也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八)板書設計:(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此板書設計既體現了新課改的要求:簡潔明瞭,又是對全文的概括與總結,讓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

(九)佈置作業(出示課件)

1.背誦課文,準備朗讀比賽。

2.母愛一直伴隨着我們成長,根據你的體會感受,你認為母愛就是什麼呢?請用句式:“母愛就是……”來表達。

例句:母愛就是沒完沒了的嘮叨。

〔設計意圖:閲讀與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既是閲讀訓練的深化,又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兩者可以教學相長,相輔相成。

散文詩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文學欣賞活動是通過欣賞文學作品來讓幼兒學習、感受語言的活動。大班幼兒正處於學習語言的積極階段,他們對主題單一、語言優美、富有情感色彩的散文較感興趣。散文《落葉》便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識水平選取的。

散文《落葉》的主題單純,語言優美流暢,運用了形象生動的動詞,向讀者展現了一幅色彩絢麗,富於動感的.秋景畫面,它在感染和陶冶幼兒心靈的同時,能啟發幼兒奇妙而美麗的幻想,給幼兒帶來美的享受。散文《落葉》中比喻手法的運用形象、生動、巧妙,讓幼兒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有利於幼兒初步感知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

作品從幼兒的思維角度出發,將秋天落葉這一自然現象賦予人類温情:大樹媽媽精心培育了她的孩子——小樹葉,“孩子”又用自己全部的愛和思念回報着“大樹媽媽”,與幼兒的生活極為貼近,容易喚起幼兒的情感共鳴,產生移情,感受温馨的母子深情。作品的結尾對未來寄予希望,為幼兒想象留下空間,可讓幼兒在理解原作品的基礎上大膽擴展想象,並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二、説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是感知理解文學作品,感知藝術地結構語言的方式的一種語言活動。喜歡文學作品,能夠較好地理解(學習文學作品),初步感知不同類型文學作品的特點和構成,是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目標。

中班幼兒已初步具備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初步能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為此,我認為,在引導幼兒欣賞文學作品時,應進一步引導幼兒感受作品的情感,感知作品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詞彙和巧妙的藝術表現形式,引導幼兒恰當運用語言及非語言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應涉及語言、認知、社會三個方面,具體為:

1、感受並理解散文中優美的語言及其展現的秋景畫面。初步感知作品中比喻手法的運用,學習詞:翩翩起舞、焐焐、惦記。

2、加深對樹葉由春到秋逐漸變黃,最後變成落葉的印象。

3、體驗作品中濃厚温馨的母子深情。

三、説準備

散文是最美的文學,但其藝術化的語言對於中班幼兒來説是比較抽象的,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在學習活動中常受情感和興趣的支配,因此,在幼兒欣賞散文的活動中教具的選擇,環境的創設尤為重要。

它應是能夠將抽象的語言符號轉化為可以讓幼兒直接感知的直觀形象,應該能牽動幼兒的心,將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到最佳狀態,全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欣賞中去,這也符合了《綱要》中所指出的:要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的教育原則。

根據以上分析,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材料準備:

1、物質準備:

(1)情景設置:創設一個秋天的場景

(2)根據散文內容製作課件。

(3)小樹葉頭飾、水彩畫筆、落葉、菊花、水果、卡片等。

2、知識經驗準備:瞭解樹葉由春到秋的變化。

四、説教學程序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這也是由幼兒的認知規律決定的。教師在設計組織活動時應注意整個活動各個環節間的遞進性及層次性,並將具體活動目的分解到各層次活動中,逐層落實。據此,本次活動的設計將分為四個層次:感知作品階段——理解作品階段——體驗作品情感階段——創造性的想象和表達階段。根據每一階段的具體需要,我採用了相應的教學方法。

具體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感知作品階段

這個階段分為兩個步驟:

1、以帶領幼兒走進秋天的童話世界引入活動,鼓勵幼兒在“秋天的情景”中到處看一看,摸一摸,秋天裏有些什麼?想一想,説一説,秋天還可以有什麼?讓幼兒在對新奇環境自由自主的探索中激發起內在的學習動機,在想與説中,積極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知去思索,並由此引出散文的名稱《落葉》。

2、教師以優美的語調配樂朗誦散文,引發幼兒對散文畫面的聯想

教師先提出欣賞散文的要求,讓幼兒有目的地欣賞散文。然後在優美的鋼琴曲聲中,教師充滿感情地朗誦散文,請幼兒説一説:“在傾聽散文時好像看到了什麼?”

此時,師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鼓勵幼兒以各自的思維方式來感知作品優美的意境。

(二)理解作品階段

這個階段中,包含着本次活動的重點(感知理解散文內容),在重點部分又滲透着難點(A:理解詞:翩翩起舞、焐焐、惦記。B:感知作品比喻手法的運用)

這一階段分為兩個步驟進行:

1、結合動態畫面分段朗誦散文,巧妙設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學習新詞:翩翩起舞、焐焐、惦記

我將散文《落葉》分為三個段落,以不同的問題引導幼兒欣賞、理解散文。

在幼兒欣賞第一段後設問:

1)在春天、夏天、秋天裏小樹葉都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目的在於幼兒加深對小樹葉從春到秋逐漸變黃的印象。

2)樹葉攙着大樹媽媽在幹什麼?在幼兒答出翩翩起舞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説説、做做:翩翩起舞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在自身的動作體驗中理解該詞語。

在幼兒欣賞第二段後設問:

1)秋風把小樹葉吹到了哪些地方?這個問題的答案較簡單,我準備請能力中、弱的幼兒回答。

2)小樹葉飄到了屋頂上、小河裏、草地上,這些地方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既是概括性的又是再現性,我準備引導幼兒運用散文中的句子來回答,這樣幼兒在回答這一問題時頭腦中必然再現出散文所描繪的畫面,從而使幼兒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更深刻。

3)小樹葉愛大樹媽媽嗎?你從哪裏聽出來的?這個問題的提出較為巧妙,是個思考性的問題,老師應允許幼兒稍作思考並與同伴稍作討論後回答。在此處,我準備採用實物演示法,即用温水袋幫助幼兒焐焐小手、小腳的辦法,幫助幼兒真正理解“焐焐”這一動詞的含義,並從中體驗小樹葉是如何關心大樹媽媽的這一更加內在情感,從而突破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

在幼兒欣賞第三段後設問:

1)樹葉想大樹媽媽?你從哪裏聽出來的?這時,老師應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進一步發散思維:你離開過家嗎?你離開家時心裏想到誰?從而理解詞:惦記。

2)小樹葉是怎樣祝願媽媽的?這個問題中包含了春天裏大樹又會長出新葉的自然常識。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比喻手法的運用

這一環節是針對活動目標中的另一難點設計的。採用了找尋匹配法組織教學的。老師請幼兒邊欣賞散文邊找一找:散文中的哪個句子最美?然後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展示課件,引導幼兒將散文優美的語句與畫面相匹配,並藉助以下問題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比喻手法的巧妙運用:

1)秋天來了,散文把小樹葉比作什麼?你覺得像嗎?

2)小樹葉飄到了地板上,散文把許多許多的小樹葉比作什麼?你覺得這樣比喻好嗎?

幼兒通過匹配活動以及對問題的思考,得以直觀地感知比喻句的巧妙運用,從而突破難點。

(三)體驗作品情感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採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導幼兒體驗作品温馨的母子深情,師與幼兒分別帶上頭飾扮成大樹媽媽和小樹葉,隨着配樂散文自由表演,師在表演中應以慈愛的依依不捨的表情、動作表達對“小樹葉”的愛,以喚發“小樹葉”對“大樹媽媽”的愛,積極互動,使幼兒在角色轉換中產生移情,深刻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母子深情。

(四)創造性的想象和表達階段

在這一階段教師採用問題啟發和操作表達的方法,充分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地想象和表達,以使幼兒的情感充分地表現出來。首先以問題啟發幼兒:小樹葉離開媽媽快樂嗎?它們的表情怎樣?小樹葉離開媽媽後,可能遇到哪些朋友呢?明年春天,小樹葉還會回到媽媽身邊嗎?同時為幼兒提供水彩畫筆、落葉、水果、菊花等卡片,鼓勵幼兒在秋天背景壁畫上大膽添畫、粘貼,表達自己的想象。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主要應觀察、瞭解、肯定幼兒的創造表現,不應過多地干涉幼兒,為他們創設一個輕鬆的環境。

活動在幼兒自由自主的想象和表達中自然結束。

標籤: 説課稿 散文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77d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