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大氣壓力説課稿

大氣壓力説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氣壓力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氣壓力説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説課的課題是《大氣壓力》。

一、説教材

《大氣壓力》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粵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常見的力》中的第三課。

本課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大氣壓力應用實例的觀察,分析,以及相應的實驗探究,要求達到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使學生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氣壓力,並瞭解大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力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並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氣壓力。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準備:杯子水厚紙片等

分組實驗準備:吸盤玻璃片鐵文具盒鈎碼木板磁帶盒CD盒實驗記錄單等

其它準備:課件沒有針頭的注射器

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感知大氣壓力的存在,第二課時認識大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本節課為第一課時)。

二、説教學理念: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本節課中我把探究大氣壓力的存在和大小作為學習的核心,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

三、説教法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取了探究發現法,實驗探索法,小組討論法進行教學。

由於大氣壓力是看不見摸不着的,這就在客觀上就增加了學生認知大氣壓力的難度。所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則成為本課的關鍵之一。

四、説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五大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對於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説,他們對那些具有神祕色彩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並有着強烈的探究慾望。針對這一點,我在課前設計了一個有關大氣壓力的小遊戲,我拿來一個沒有針頭的注射器,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神奇的注射器,因為它會聽我的話,如果有人來拉活塞的話,我説能拉開它就能拉開,我説不能拉開他就不能拉開。並讓學生上來試試,當我説“不能拉開”的時侯,就有意地用手掌把放針頭的孔堵住,學生就拉不出來了,當我説“能拉開”時就悄悄地把手鬆開,學生就能很容易把活塞拉出來了。經過這樣的`活動後,學生就會覺得真是很神奇呀,為什麼會這樣呢?從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慾望。

2、實驗活動,探究大氣壓力的存在。

這一環節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吸盤祕密”的探究,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大氣壓力。

對於吸盤的研究,剛開始我想過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玩吸盤,發現大氣壓力的存在。但由於大氣壓力是個很抽象的概念,這樣做難度太大了。所以我就採取了半扶半放的形式,用文字提示學生研究的步驟及方法,如下5點:課件出示(1、吸盤是什麼形狀的?2、把吸盤輕輕地放在玻璃表面上,能不能吸住?3、怎樣才能使吸盤牢牢地吸在上面?4、吸盤吸在玻璃表面上後,形狀有什麼變化?吸盤裏面的空氣會怎樣?外面呢?5、怎樣才能把吸盤拿下來?為什麼?)其中第五點:怎樣才能把吸盤拿下來?對突破難點起着很大的輔助作用。學生通過實踐發現想把吸盤拿下來,光靠硬拔,是拔不下來的,只有用手指把吸盤掀開一個小口,讓空氣進入到吸盤裏,吸盤就能很容易地拿下來了。經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就更深刻地認識到空氣的存在對吸盤是否被吸住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將吸盤內外兩側的空氣一同考慮進去,進而發現是吸盤外的空氣壓力壓住了吸盤。

然而這個實驗只證明了空氣對吸盤施加了壓力,而要證明大氣壓力的普遍存在單憑這一種現象是不夠的,所以接下來我又為學生演示了一組“紙片水杯”的對比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發現當杯子裏裝滿水時,紙片沒有掉下來,也是由於受到大氣壓力的緣故。以此進一步證明大氣壓力的存在。

最後,我還通過課件的演示,使抽象的大氣壓力更加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此時把握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最佳時期。

3、學以致用,解決課前疑問。

學習科學課的目標之一就是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己揭開課前提出的“關於注射器”的祕密,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習資料,感知大氣壓力的巨大。

對於大氣壓力的大小,在前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堵住放針頭的孔讓學生拉活塞,學生拉不出來這樣的活動,已經初步感知到了大氣壓力挺大的,但到底大到什麼程度,在我們的課堂當中是不可能測量出它的實際結果的。所以接下來,我又通過課件對馬得堡半球實驗的介紹。讓學生從一個銅球所受的大氣壓力居然需要16匹馬向兩邊拉,才能勉強拉開的這樣一個數據,進一步體驗到大氣壓力的巨大。同時通過對這個實驗的瞭解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知道前人對科學發現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5 、全課總結,初步瞭解大氣壓力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説説在本節課中學到了什麼知識,有什麼收穫?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把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加以內化,達到昇華。然後向學生初步地介紹一些生活中關於大氣壓力運用的例子。此外還讓學生課後尋找更多有關大氣壓力應用的例子,為下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總之本節課我力爭以探究為核心,通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如遊戲、實驗等,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使學生體會到探索科學奧祕的快樂。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敬請各位評委、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xglm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