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精選7篇)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精選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精選7篇)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春天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幼兒感受最深的就是五顏六色的花朵。本次數學操作活動《花兒朵朵》,以“花”為載體,既迎合了春天這個季節,又是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從學習的內容來看,更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小班下學期的幼兒對圓點已有一定的經驗,本活動以“小熊開花店”為名,設計了“送”花、“買”花、“插”花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5以內的數量關係,學習鞏固5以內相等數量的物體匹配。操作過程中,教師的針對性指導以及多次操作活動的難度遞進,考慮到了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

二、幼兒學情

在小班數學教育活動中應當選擇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探索對象,以真正幫助幼兒理解所學的東西。因此本活動以“花”作為載體。

小班幼兒對數學的學習是一種自發的需要,即使沒有數學活動,幼兒還是能接觸到數學,與數學共同“遊戲”,因此小班的數學活動更應強調遊戲性、操作性、趣味性和直觀性,這樣的活動才會深得幼兒的喜愛。因此本活動主要以幼兒的遊戲操作為主,在“送”花、“買”花、“插”花的遊戲中掌握鞏固5以內的數量關係。

三、目標及重難點確定

1、進行5以內數量手口一致點數,説出總數。

(這是相對於能力較弱的幼兒設定的目標,小班下學期的幼兒對圓點都有一定的基礎,所以這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達到的一個能力目標。)

2、能根據圓點數量“買”花,“插”花,進行5以內圓點數量與物體的匹配。

(該目標在目標一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插”花相對於“買”花,對孩子又有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因此,該目標也是本活動的難點,希望在環節鋪墊及層層遞進中讓更多的幼兒達成該目標)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班幼兒數學啟蒙教育不能單純教知識,而必須寓教於樂,在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或活動中滲透粗淺的數學知識,讓幼兒在感知知識時獲得滿足感)

活動重點:幼兒操作,正確進行5以內圓點與物體的相等數量匹配。

(本活動中,“買”花,“插”花都是圍繞這個重點在進行)

活動難點:能夠根據任務卡上的圓點及花盆上的圓點進行操作活動。

(這是本活動的難點,“買”花要求孩子根據圓點拿相應數量的實物,“插”花引導孩子根據手中的實物數量選擇相應的圓點,以此鞏固5以內數與物的邏輯關係。)

四、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對圓點已有一定的經驗認識;

幼兒座位的安排:幼兒圍坐成一個半圓便於教師的引導;“插”花環節,為了方便幼兒的操作,我在旁邊準備較大的桌子,花盆分散擺放,便於幼兒在桌子旁觀察及操作;

材料準備:小熊花店的場景佈置;任務卡(和幼兒人數一樣多);花盆(多餘幼兒人數);1~5圓點卡片;

五、活動流程和教學方法

本活動總共有3大環節,第一大環節,設置動物客人買花的情境,引導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為目標一服務,同時為目標二的達成作一經驗的鋪墊。

第二環節,根據信中的圓點數量“買”花,第一次進行圓點與物體的數量匹配操作,初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關係。

第三大環節“插”花,在“買”花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實物數量匹配圓點,選擇圓點數量和手中花朵數量相同的花盆進行“插”花,鞏固5以內數與物的邏輯關係。

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都是緊緊圍繞目標二進行,為了達成目標二而設計。

第一大環節中,由於小班下學期的孩子對數數已有一定的經驗,因此,我沒有一一手口一致點數,而是以“客人買花”、“送花”的情境選擇2,3,5,引導幼兒手口一致點數,説出總數。在第二環節“買”花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完成目標二,引導孩子正確進行圓點與物體的匹配,我引導孩子一起對任務卡作解讀,引導孩子觀察任務卡的內容,説説自己對任務卡的理解,從而讓幼兒更明確地去進行操作。

同時,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我會特別關注選擇了4個圓點和5個圓點的幼兒,因為難度相對大,因此在操作中,我會更多的去關注引導這些孩子。

第三個環節“插”花,能夠正確選擇一花盆,要求花盆上的圓點數量和手中的花朵數量一樣多,根據實物找圓點,該操作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操作要求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孩子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同時,我也讓孩子一起觀察花盆,在教師的示範下幫助幼兒理解操作要求。

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我將花盆分開擺放,方便幼兒選擇,同時方便教師更多的去關注插5朵花的幼兒,保證更多的幼兒最大限度地達成目標。

六、活動特色和亮點

該數學活動,更確切的説是和小班幼兒玩數學,注重的是讓幼兒動起來,參加遊戲、操作活動,積累經驗,從而逐步內化數學知識。

操作是本活動最主要的方法,提供合適的材料、教具、環境,讓幼兒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數的知識,遊戲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幼兒感興趣的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教師的講解演示、幼兒的觀察等也在教學活動中運用。

小班的數學活動中,最應體現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指導做到三個“最”:最少的干預,最多的觀察,最大的鼓勵。對幼兒來説,操作的過程要比結果更為重要,本活動中三次操作層層遞進,同時教師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有針對的觀察指導,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才給予適當的幫助,在有計劃的觀察中幫助孩子達成目標。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小班幼兒在表達方位時,通常用手指示的方式,或者用“這裏”、“那裏”來表達,而數學領域的目標要求小班下學期的幼兒能夠理解上面、下面、前面、後面、裏面、外面的不同含義,但是,枯燥的空間方位知識灌輸與機械的表達,並不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此,我充分尊重幼兒愛玩的天性,以“學中玩、玩中學”的思想為宗旨,整個活動始終圍繞創設的“找小鴨”這個有趣情景,使幼兒積極地“邊找、邊玩、邊學”,在玩中習得空間方位知識,真正做到“寓教育於快樂之中”。

基於對教學內容、幼兒需要及實際發展水平的思考,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緯度出發,定位目標如下:

1、感受前面、後面、上面、下面、裏面、外面等空間方位,並用語言進行正確的表述。

2、能在遊戲、觀察、表述等過程中區別小鴨子所在的不同空間方位。3、積極參與“找小鴨”的活動,感受和小鴨子玩捉迷藏遊戲的快樂。其中,“感受空間方位”是我此次活動的重點,難點則為對小班孩子挑戰較大的“區別小鴨子所在的不同空間方位”,活動前,我作了充分的準備,主要有多媒體課件、小鴨指偶、“找小鴨”圖片、歌曲錄音等。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好生動的動畫及針對討論點設計的PPT,從而解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目標。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使孩子生動地理解、區別方位,教法上我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次教學的實際需要,主要採用了將多媒體演示法以及遊戲法兩者結合的方式,這也是本活動最大的亮點。整個活動以多媒體為媒介,以遊戲“小鴨捉迷藏”為線索,幼兒始終興致盎然。

學法上我主要運用了多通道參與法和動靜結合法,整個活動我鼓勵幼兒動手做一做、用手指一指、用眼找一找,用腦想一想,用嘴説一説,多通道去感受多種方位,以達成教學目標。另外,我還結合小班幼兒的需要,充分做到了動靜的交替。除此之外,我還輔以引導法、提問法、操作法等教學方法。

三、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主要分五個大環節,分別是:1、歌曲表演進入情景2、手偶遊戲感知方位3、課件引入鞏固方位4、自主尋找運用方位5、結束活動快樂延伸第一大環節:歌曲表演進入情景:

教師以“今天天氣真好,小鴨子出來玩遊戲了,我們也一起去玩一玩吧!”調動幼兒情緒,師幼歌表演“母鴨帶小鴨”,既調動起了幼兒的積極情緒,又自然地創設了“小鴨玩遊戲”的生動情景。這一環節只是一個導入部分,所以用時約2分鐘左右。

然後是第二大環節:手偶遊戲感知方位。用時約為4分鐘。具體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教師利用指偶與幼兒玩手指遊戲,感知前後方位。

首先,教師一手戴好小鴨手偶,説:“小鴨子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看,老師的手變變變,變成一棵大樹!”同時,將手偶放在大樹的後面,引導幼兒説出小鴨子在大樹的什麼方位,因為目標中的六個方位,前面和後面相對難區分,因此我選擇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引導來讓幼兒理解。

2、幼兒戴上指偶與幼兒玩捉迷藏遊戲,體驗多個方位。

先請幼兒將椅子下面的手偶請出來,這裏我隨機滲透了下面的方位,充分做到活動的整合。然後幼兒戴上指偶,一手變大樹,按照教師的提示將手偶放在前面或後面,切身體驗前後方位。教師在這過程中可以用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幼兒掌握前後方位。如:教師發出小鴨藏到後面的指令後,就可以巡視一圈並隨機加以引導“我還能看到你的小鴨呢,趕快藏到後面”。接着引導幼兒一手變石頭(握拳),讓小鴨躲到石頭的上面或下面。最後引導幼兒一手變山洞(半握拳),讓小鴨躲到山洞的裏面或外面。在這大環節中,巧妙設計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手指遊戲,既便利又有效,用遊戲法和操作法,讓幼兒生動感知並實際體驗空間方位,同時始終保持積極快樂的遊戲狀態。

接着是第三大環節:課件引入鞏固方位

教師用生動的語言説:“捉迷藏真有趣,鴨媽媽也想帶着自己的鴨寶寶們到森林裏去玩!”此時課件上出現六隻形象生動的小鴨子,“小鴨們藏好了,我們一起來幫鴨媽媽找找,小鴨子會躲在哪裏呢?”接着出示這幅圖畫,讓幼兒進行猜測和表述,然後帶領幼兒拿着望遠鏡來找一找,望遠鏡定格在大樹上面的小鴨子、大樹後面的小鴨子以及房子前面的小鴨子,鼓勵幼兒分別説出方位,實現從自身到客體的轉變。多媒體課件設計形象生動的望遠鏡,並與幼兒模仿望遠鏡動作,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選擇性地聚焦三隻小鴨,鼓勵幼兒用完整句準確表達方位,有效整合語言的元素。

然後是第四環節:自主尋找運用方位

教師請幼兒拿出椅子後面的小圖片,這裏又滲透了“後面”方位知識的運用,找出圖片。接着幼兒自主觀察尋找小鴨,在一邊找、一邊指、一邊説的過程中運

用方位。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引導幼兒使用完整句“小鴨子躲在… … ”來回答,靈活運用方位知識。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利用課件中的註釋功能,選擇對比強烈的紅色將該小鴨圈出來,既能做到與幼兒的靈活互動,又能清晰地呈現小鴨的方位。全部找出以後,再從上至下有序顯示並逐一圈出小鴨的同時,教師與幼兒手口一致點數1 、2 、3隱性提示點數的方法。本環節仍舊貫穿了遊戲情景,在教師引導、集體尋找的基礎上,幼兒自主嘗試運用空間方位,同時滲透數數技巧,更是體驗到幫助鴨媽媽找到小鴨後的成功感。以上兩個環節充分運用突破難點,用時在8分鐘左右。

最後一個大環節是:結束活動快樂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邊聽音樂邊模仿小鴨子走路出活動室,到户外進行捉迷藏的遊戲,在快樂的遊戲中實現方位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融合。

總之,此次活動就是這樣巧妙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理解和運用方位,解決活動難點,但又不完全依賴於多媒體,恰到好處的將活動與多媒體有效整合,既豐富、生動,又貼近教學。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數學本身具有較輕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綱要指導以及我所在班級的幼兒目前發展水平,我構思了這次以螞蟻找食物的遊戲情境為背景的小班數學活動,幫助幼兒在儘可能自然的遊戲需要中,接觸到按數取物現實意義,順便對之前的數學經驗加以鞏固,通過不經意的重複操作強化幼兒對1與許多的概念認識。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二、説目標:

根據新《綱要》中的總目標,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所在班級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幾個目標:

1、鞏固1與許多的意義關係。

這一目標是從是知識維度出發的,結合所在班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希望對幼兒近階段獲得的較新的知識經驗加以複習和鞏固,避免造成知識更新頻繁但不踏實的現實弊端。

2、體會按數取物(五以內)的操作意義。

這一目標是從技能維度出發的,是本次活動的中心目標,根據幼兒發展規律,結合觀察所在班級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現實水平所選取,並且具有現實意義。

3、感受數學遊戲的樂趣。

這一目標是從情感維度出發的,密切結合《綱要》要求,尊重幼兒實際需求,堅持幼兒的主體地位,強調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是幼兒園活動的最終目標。

三、説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遊戲情境中出現的動物和場景。

物質準備:積木若干,作為食物出現;寫有阿拉伯數字提示的山洞掛圖,作為場景出現;小螞蟻貼圖,作為第一輪接觸按數取物的道具出現。

四、説教法:

沒有興趣的學習是被動的學習,不論學習結果的優劣與否,學習的過程必然是有悖初衷的,從表面上來看首先就違背了該活動的情感目標。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的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其創造了一個小螞蟻幫助螞蟻家族採集食物的遊戲情境,賦予該數學活動一定的現實意義,加強幼兒在活動中進行操作的目的性,藉此提高活動效率。

此外,我還在遊戲情境講述中採用了故事法,在使用貼圖道具時採用了直觀形象法,在幼兒動手環節採用了操作法,從而引導幼兒在各個環節中積極發動思維參與起來。

五、説過程:

1、活動導入,講述故事背景,創設遊戲情境。老師繪聲繪色地引導幼兒進入角色狀態,令幼兒將角色的任務與自己的目的重合,帶着小螞蟻輕鬆的心情進入傾聽遊戲規則的環節。

2、老師出示山洞掛圖,展開談話,引導幼兒觀察道具場景以及瞭解遊戲規則:山洞上的數字代表能夠進入山洞的小螞蟻的個數和每個小螞蟻能夠拿取的食物塊數,食物用積木代替。問題提示有“小螞蟻們在大山裏發現了幾個山洞?”“小螞蟻們在山洞的洞口發現了什麼?”“每個洞口的數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嗎?”在最後的問題提示解決後,請個別幼兒按照數字提示??取相應數量的螞蟻貼紙,在大部分幼兒的認可下確定正確數量,然後教師幫助下貼在每個山洞前,以此作為活動目標按數取物的認識開端。

3、正式進入遊戲情境。首先請個別幼兒按數取螞蟻,按照山洞數字提示,點取相應個數的幼兒上前,在大部分幼兒認可後,被點到的幼兒每人拿取相應數量的積木。每一組取好積木的幾個幼兒通過相互對比,幫助取錯數目的幼兒進行更正。這一環節通過兩種不同的形式交替操練幼兒按數取物的能力,避免單一重複的枯燥性,同時能夠使大多數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並且提供了幼兒小組互助解決問題的機會。

4、食物彙總。在幼兒人手都有積木的條件下,請每個幼兒拿出一塊積木放到空框中。老師提問:“每個小螞蟻都獻出了一塊食物放到框中,現在框中有多少食物啦?”經過幼兒思考和迴應後,老師再次強調:“因為每個小螞蟻都獻出了一塊食物,所以現在框中就有了許多的食物。”

5、活動小結。老師言語鼓勵:“在小螞蟻們的幫助下,螞蟻家族還需要擔心食物不夠嗎?螞蟻媽媽也非常開心,你們下次還願意和螞蟻媽媽一起去找食物嗎?”表揚幼兒積極參與的活動狀態和遊戲成果,並且有助於完善遊戲的情節性和完整性。

六、説延伸:

活動延伸可以創設户外體育活動,螞蟻搬食物。活動準備包括貼有數字提示的大型山洞道具和積木。活動規則要求幼兒爬行鑽過各個山洞,在一個山洞前拿取相應數量的積木放在背上,繼續前進,到下一個山洞時放下背上的積木,重新按數取物,背好後繼續前進,直至終點。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4

一、設計意圖:

春意盎然,百花綻放,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絢麗多彩的季節。瞧!花園裏、路邊,美麗的鮮花爭奇鬥豔,開得特別旺盛。每次散步時,孩子們都情不自禁地嚷着:"老師,花兒真美啊!""老師,我喜歡紅色的花。"看着孩子們被這些漂亮的花吸引,在那裏流連往返,我想何不以此為興趣點開展活動呢?於是我把花兒滲透到數學活動中,讓孩子們在美的薰陶下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説教材:

1、本次活動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遊戲的形式,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整個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自信心上的發展,獲得成功的喜悦。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和能力發展水平,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能按照不同特徵,將花瓣進行分類、匹配。

2、知道部分與整體的關係,並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3、能用不同方式表達鮮花的美麗。

四、説教學準備:

1、六個花骨朵(紅、黃、藍各2個,反面畫上大小標記)、幼兒人手一片花瓣(顏色、大小不一)

2、幼兒操作內容:

第一組:白色花朵若干、油畫棒(中間印有3-5的點子)

第二組:標有大小標記的花心若干,彩色花瓣。

第三組:已畫好的中間印有3-5的點子的彩色花朵。

3、音樂(春天來了、找朋友)

五、説教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我通過創設情境,組織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習為主要形式,以操作演示為主要方法,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通過啟發引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識,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採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遊戲法:"遊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遊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六、説學法:

1、通過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驗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學習的慾望。

七、説教學程序:

首先,活動一開始,幼兒扮演美麗的花瓣,在優美的氛圍下感受着春天的氣息和花的絢爛;其次,讓幼兒在找一找、説一説、貼一貼的遊戲活動中對顏色、大小有進一步的理解,讓他們能在愉快的情境下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最後,以邀請其餘小朋友來欣賞美麗的鮮花來結束整個教學活動。

開始部分:

1、以聽音樂唱歌曲《春天來了》導入活動。

2、幼兒以自身為花瓣,慢慢的開花展開活動。

基本部分:根據不同特徵,將花瓣進行分類,匹配。

1、按顏色不同進行分類:認識顏色

2、遊戲:找朋友是以找相同顏色的花瓣朋友為主。

3、貼花朵:提供標有大小標記的花心,讓幼兒按大小標記、形狀匹配相應的花瓣。

4、遊戲:花兒朵朵開是裝飾花朵、粘貼花瓣的小組活動,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度為出發點,更把幼兒對春天的喜愛表現的淋漓盡致。

結束部分:

以邀請其他幼兒來欣賞這些美麗的鮮花來結束整個教學活動。

八、活動延伸:

將今天的操作材料置於"數學區"供幼兒複習鞏固操作。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5

一、説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並給這些圖形按照顏色,形狀不同分類,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本次數學活動,選擇了幼兒常見的幾何圖形,讓幼兒自主操作探索,互相交流學習,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幼兒能熟練地辨認四種基本幾何圖形,並能和實際生活相聯繫。

2、引導幼兒能不受大小的影響,按一定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並能大膽講述自己的分類過程。

3、激發幼兒數學分類活動的興趣,並能在活動結束後按要求整理材料,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活動重難點:按照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分類後説出是按照顏色、形狀分的)。

三、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活動準備是:

(1)課件製作,音樂《找朋友》《郊遊》,運動操視頻。

(2)自制不同大小、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若干;四種基本圖形的相像實物。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

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電子白板把圖形按照不同顏色、形狀的分類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遊戲法: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

(二)學法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圖形寶寶分類排隊以及拼圖,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

五、説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律動運動操引起幼兒上課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圖形,藉機引出課題,交代學習目標。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梳理思路,展示過程。教師用電子白板演示分類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圖形分類的認識。

(2)幼兒分組嘗試分類提出分類問題之後,讓幼兒先思考一下如何分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借助學具分小組動手分一分,説一説。

(3)運用拓展,課外延伸出示拼圖,啟發幼兒用幾何圖形自由快樂拼圖。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遊戲活動播放找朋友音樂,在音樂聲中找朋友,找到與自己手中卡片相似的實物為好朋友。加深對分類的理解。

4、小結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相像並告訴爸爸媽媽。

5、以郊遊律動結束活動。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6

一、説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請1名大班幼兒學會情境表演。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料筐6個。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着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通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小班數學最新的説課稿7

一、活動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説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活動重難點重點

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通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採用啟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徵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瞭解吸管的外形特徵;其次,通過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並通過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其次,引導幼兒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強化比的方法;最後,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開展示,引導幼兒檢查排序情況。

第一環節,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吸管,提問:"看,這是什麼?吸管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幼兒觀察吸管的興趣,通過看看、説説,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徵,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的認知。

第二環節,再次提供吸管,引導幼兒自選第二根吸管進行兩兩比較,通過觀察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如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豐富對吸管的瞭解。重點引導幼兒通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長有短,並探索比較的方法。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中,在知道比長短方法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比較3根吸管的長短再進行排序。強化幼兒比的方法,培養幼兒按長短排序的能力。通過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瞭解排序的方法,為孩子們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發散幼兒的思維,從而幫助幼兒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最後第四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的排序卡分兩邊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檢查排序情況。這樣既有助幼兒再次直觀感知這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時又能鞏固幼兒的排序經驗,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遊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儘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x3pw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