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合集10篇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合集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合集10篇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1

一、説設計意圖

為了使幼兒獲得快樂的源泉,掌握表達感情的工具,使幼兒能在快樂的唱歌活動中得到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我們大班教研組經過研討圍繞我園目前上音樂活動中能讓小朋友熟記歌詞,並有感情的演唱,設計了這節課。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目標為:

1.通過演唱歌曲,能夠感受歌曲給孩子帶來的快樂。

2.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並能有感情的演唱。

3.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三、説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詞內容,熟記歌詞,並能有感情的演唱。活動難點:用樂器來感知音樂中的節奏。

四、説活動準備

圖片、歌曲磁帶、打擊樂樂器。

五、説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玩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節活動教師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導入法情境、演示法、交流討論法、啟發聯想法、情緒體驗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説學法

我創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引導幼兒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去感受、體驗樂曲,並根據樂曲作出他相應的反應,在“玩中學,學中玩”,儘量營造寬鬆的環境,讓幼兒樂學。

七、説教學程序

根據欣賞的一個過程以及每節活動的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幾個環節:

1、以故事導入,目的想吸引幼兒的興趣。

2、欣賞樂曲,在此環節中,我沒讓盲目的去聽歌詞,而是我讓孩子帶着問題去欣賞。

3、在情境中記憶歌詞。把歌詞變成一幅圖畫,讓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和記憶歌詞。

4、聽音樂試着打節奏為用樂器做準備。

5.最後進行樂器表演,從中感知節奏並體驗快樂。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2

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縱觀以往的舞蹈教學,我們發現,除了幼兒的即興舞蹈之外,老師多數都是採用“老師教,幼兒學“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

一、説設計意圖:

我們知道,幼兒園舞蹈教學是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勞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縱觀以往的舞蹈教學,我們發現,除了幼兒的即興舞蹈之外,老師多數都是採用“老師教,幼兒學“這樣一種單一的形式。為了能更好地發揮幼兒在舞蹈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所以在這個舞蹈教學活動中我們大膽地採用了“舞譜“這一獨特的媒介,讓幼兒在觀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動地去學習舞蹈。

二、説活動目標:

在對幼兒的發展現狀進行足夠的瞭解之後,我們制定出了活動的總目標:

1、讓幼兒在熟悉律動曲的基礎上,看舞譜學習律動《快樂的小鴨》,並體會律動中快樂的情感。

2、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和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

3、提高幼兒的舞蹈表現能力,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

由於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着個體差異,高、中、低水平幼兒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平的幼兒可以聽着一首樂曲來進行即興舞蹈,低水平的幼兒在學習比較複雜一些的動作時就會覺得挺吃力。針對於這種情況,為了讓每位幼兒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制定出了活動的總目標之後,我們將幼兒按能力水平的不同進行了分組,並緊緊圍繞活動總目標制定出了各小組活動層次目標:

1、高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能夠根據音樂的變化來變換動作,學習兩人互相合作,能較準確地模仿出舞譜。

2、中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主要學習手腳協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動曲的情緒。

3、低水平幼兒活動層次目標:學習用手學做出鴨嘴狀,並且學習蹦跳步。

三、説教材選擇與分析

為了能讓教材更好地服務於活動的目標,在制定出活動目標後,我們慎重地選擇了“小鴨“這個教材。

小鴨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動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搖擺等特點是幼兒樂於模仿的,再加上幼兒具有思維具體和愛好模仿等特點,所以本活動選擇的舞蹈動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動,有:小鴨喝水、小鴨游泳、小鴨問好等動作。這些動作的選擇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鴨問好這個動作,充分地體現了目標中所提出的“培養幼兒互相合作和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這一點。

在對教材進行分析之後,我們總結出了這個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幼兒學習看譜跳舞。為什麼説看譜跳舞是本教材的重點呢?這是因為,幼兒在把靜態的畫面轉化為動態的舞蹈動作的過程中,經過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動過程,如:幼兒先觀察舞譜(包括觀察舞譜的動作以及舞譜的記號),然後再進行模仿,就是用肢體再現出所看到的圖象,模仿之後還要進行自我調整才能完成一整個動作的學習,所以説看譜學習跳舞是本教材的重點。

那麼這個活動的難點是什麼呢?就是幼兒編排律動的順序,這就要求,幼兒要在腦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動作信息,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音樂把所學到的動作合乎情理地串編起來。

四、説活動準備

整個活動的實施要求我們準備:

1、磁性黑板三塊,律動舞譜一套,大背景圖一張。

2、小鴨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錄音帶三盤。

3、活動開始前可讓幼兒適當地欣賞律動曲和進場曲若干遍。

我們為幼兒準備的舞譜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為什麼給幼兒準備這麼多顏色的舞譜呢?這是因為,我們在設計舞譜時,將一組動作的舞譜設計為同一種顏色。在幼兒學習的過程中,希望通過舞譜顏色的變化來給幼兒一個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導幼兒能及時地根據樂句的變化來變換動作。

五、教學方法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我在這個活動中主要採用了四種教學方法:引導法、對比法、分解組合法和示範法。這四種教學方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率。例如對比法,在幼兒看舞譜學習跳舞的過程中,幼兒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動作的發展,當幼兒學習完整個律動之後,老師將幼兒分成兩組進行表演,幼兒在觀看別人表演的過程中,去觀察自已的動作和別人的動作,觀察自已的表情和別人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通過對比,來感受什麼樣才是美的舞蹈,在協調與自我修正當中得到了發展。

六、説學法指導

無論是在老師間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動中,幼兒都是自身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這個活動中,始終體現以幼兒為主體,老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嘗試,積極地去和周邊環境進行互動,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教育環境中進行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了運用,如:看、聽、説、想、做等等。在老師的充分引導、啟發下,幼兒的思維非常地活躍,樂於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對美的體驗,其中,模仿、發現、對比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法。

七、説説教學程序

我們這個活動的教學程序的設計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情境、協作、對話、意義建構“四大要素為依據的,整個活動的程序一共分為五個環節來進行。

1、導入課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當中的“情境“這個要素,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主要是創設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圖和語言感染讓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置身於美妙的大自然當中,自已則成了一隻可愛的小鴨子。

2、分組學習

這是最能體現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協作、對話“這兩個要素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要通過互相合作、協商、修正來完成動作的學習,幼兒之間不僅要對話,幼兒和教育環境之間也要進行“對話“。當然了,在幼兒的分組學習的時候,教師也要緊扣着小組活動層次目標來進行指導。

3、編排律動順序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得到了充分地參與,體檢到了自我滿足,幼兒對自已編排出來的、富有情節性的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為下一步的學習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4、欣賞示範、鞏固引新

這個環節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意義建構“這一要素的最佳體現。教師運用各種方法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律動,幫助幼兒掌握表現律動的正確方法。在幼兒學習完律動之後,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去想象,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小鴨動作的特點,創編出和別人不一樣的“照相“動作。在這一環節中,幼兒不僅鞏固了所學過的動作,還發揮了想象力、創造性,提高了幼兒的舞蹈表現能力。

5、活動結束

教師説:“小鴨子們,天色不早了,讓我們一起回家吧!“然後組織幼兒按照原來的路線做各種動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動室。這個環節的設計起了一個很好的頭尾呼應的作用,過渡自然,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活動。

通過這個舞譜教學活動,幼兒體會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兒的各種素質。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教材來源

書本、《指南》精神、相關政策規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滿足幼兒興趣與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活動對象

分析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分析

(三)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指南》的要求,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如下。

(四)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針對以上分析,我將活動的重點確立為:******難點確立為******對於突破重難點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有: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主要有: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所倡導的: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本次活動將採用(***情境教學法、遊戲法、演示法、直觀法、談話法、操作法、視聽唱法、賞識激勵法、故事想象法、啟發聯想法、運動覺參與法***)等教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實現預期活動目標。

三、説學法

根據本活動對象的年齡特徵,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主要有(***遊戲法、嘗試法、多種感官參與法、交流討論法、操作體驗法***)等,以培養幼兒******的能力。

四、説活動流程

(一)導入環節:

(遊戲導入、語言導入、故事導入、視頻、音樂……)

(二)

(三)

(四)

(五)活動延伸

五、活動反思

本活動聚焦於***(生活中常見的…幼兒感興趣的…),從幼兒感興趣的***引入,引起幼兒生活經驗的共鳴,同時運用多媒體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輔之以趣味性的遊戲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為幼兒創設了觀察、想象的空間以及鍛鍊語言的機會,既有師幼互動,又有幼幼互動,整個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層層遞進,環環緊扣,有效突破重難點,完成活動目標。

(此次活動內容體現了直接興趣性,根基性,活動性、整體性和發展性。活動組織遵循了相互作用的原理,既有幼幼互動,又有師幼互動,還有個體與集體互動、幼兒與環境互動,始終以動靜結合融入的形式展開,符合幼兒的身心發育特特點,易於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和實踐中接受。)不足之處:幼兒可能在***存在困難,不能***,需要教師在觀察時進行適當幫助和支持,促使幼兒原有經驗的提升。再者,***不是一蹴而就的,隨着幼兒的成長和生活經驗的豐富,需要不斷的拓展和深化。

擴展閲讀

怎樣寫好一篇説課稿呢?所謂説清“為什麼這樣教”,就是平常我們所講的找理論依據。理論依據從哪裏找?一是《大綱》中指導思想、教學原則、教學要求等,這是指導我們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結構以及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二是《教參》中的編排説明、具體要求等,這是指導我們把握教材前後聯繫和確定具體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理論依據;三是《教育學》、《心理學》中許多教學原則、原理、要求和方法等,這也可以作為我們確定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四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切合實際的考慮。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一部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認識和情緒態度獨特方式。”大班幼兒臨近畢業,孩子們都依依不捨,互相交換禮物,每天都會和同伴開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帶來樂趣,給孩子留下美好回憶,我們都是好朋友這個主題容易引起幼兒學習興趣,將主題以美術活動方式表現出來讓孩子通過創作畫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樂。

美術活動是幼兒細化活動之一,於是從大班幼兒喜歡畫畫這一特點入手,激發幼兒繪畫興趣,在日常教學與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理解主題,設計與主題相關情節。比如:一起做遊戲、一起看書、遊戲等。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祈禱嚮導作用。因此,我從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討論基礎上,用繪畫形式展現好朋友之間友誼,併合理地佈置畫面

2、能夠準確畫出二至三個小朋友在一起活動

3、體驗好朋友即將離別依依惜別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準備

大班幼兒喜歡畫畫,在觀察和討論基礎上,以繪畫形式展現好朋友之間友誼,並能夠合理地佈置畫面作為本節課重點來解決;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和能力不同。引導幼兒畫出和好朋友發生開心事以及好朋友相處情節作為教學難點,引導幼兒無限創造力。為了更好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

1、課前和幼兒進行談話活動,在日常中引導幼兒發現和好朋友在一起開心愉快事情

2、繪畫紙若干、水彩筆、油畫棒

3、繪畫範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書、跳繩、遊戲等)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恩能夠更準確有效掌握學習對象。”

根據幼兒現階段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示範法、講述法等。整個活動我遵循了幼兒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為此我運用了操作法、討論法、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環節一:以談話形式導入主題,從興趣入手提問:“我們馬上就要畢業了,在幼兒園我們都有好朋友。”能説一説和好朋友在一起快樂事嗎?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游泳、看書幫助他們整理衣物等。幫助幼兒回顧已有經驗,併為下面活動做好鋪墊。

環節二:教師出示範例圖

我們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幾幅畫,你們看看他們在和好朋友做什麼?跳舞、做遊戲、跳繩等。他們都和好朋友在什麼地方開心在一起?

環節三:幼兒繪畫,並介紹自己作品

我們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開心在一起,有許多開心事,請小朋友畫畫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介紹作品。

環節四:教師小結

我們畢業了上小學,會分開,但是我們還依然都是好朋友,我們可以和好朋友打電話,週末時候也可以約好朋友一起出來玩。

六、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我通過提問和觀察,瞭解每個孩子繪畫特點和不同發展水平進行及時評價。評價是以肯定、鼓勵語言評價孩子作品,多角度來發現閃光點。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一部分,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力以及創造性思維,使之得以全面發展重要手段。它與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語文活動共同構成“五指活動”,互相連接成一個整體。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第二種語言。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目、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創造,並體驗美術過程帶來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學習和掌握簡單美術活動知識、技能,培養幼兒初步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美術教育基本目標。掌握一定美術知識、技能只是一種促進幼兒發展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術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看法有效工具,才能有可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發展。幼兒美術教育活動重要性,表現最為突出一點,便是創造性地發展幼兒智力。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章總目標,確定本課題目標為:

知識目標:通過了解幼兒美術活動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育方法,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操作,並用自己喜歡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針對實踐教學可以靈活運用。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能力,發展幼兒細緻觀察力和豐富想象力;通過線條、形體、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並喜愛周圍環境和美術作品中形式美和內容美。

情感目標: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美術創造樂趣;

三、教學重點

本節教學重點是:幼兒繪畫中特殊表現。

制定重點依據是:學生對幼兒年齡特點,心理認知特點理解有限,所以只有瞭解幼兒繪畫年齡特點及特殊表現,才能進行美術指導。

四、教學難點

本節教學難點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常用方法;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彼此聯繫,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制定難點依據是:我認為美術教學目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提高,而更多是幼兒對美好事物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創造。所以如何巧妙把情感教育與單調技能技巧相融合是美術教育一個難題。

五、教學準備

根據選材特點和設計內容,這節課活動準備主要有兩個方面。

1、生活經驗準備:讓學生觀察3~6歲幼兒如何進行繪畫

2、教材教具準備:兩組美術作品

有關3~6歲幼兒繪畫作品

繪畫工具和材料

六、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活動內容,藉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培養;並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認識,加深對藝術社會作用認識。在美術學習方法中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見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正確表現方法。

學生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學生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操作法”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教學程序

(一)以繪畫作品導入課題,引導學生細緻觀察

為了引起學生興趣,我展示出兩組作品,請學生仔細觀察,一幅是梵高《向日葵》,一幅是西班牙畫家米羅作品 《人投鳥一石子》。我先簡單介紹畫家情況後,請學生自己説説看到了什麼,有意識地將有關顏色和線條等造型元素探討引入學生視線,讓他們説説對畫中一些顏色 和線條感受。這時,我啟發學生了解畫家運用是一種誇張、變形藝術手法,並請學生各抒己見,説説自己對這兩幅畫整體感受,同時引出美術相關基礎知識。

(二)展示3~6歲幼兒繪畫作品,分析掌握幼兒繪畫中特殊表現

這個環節為本節重點,我採取突破策略是:

通過學生收集3~6歲幼兒繪畫作品,先作出比較,得出最初結果。作品所展現出來是在用色,筆調方面比較凌亂、抽象;把從外面看不到而裏面有東西也畫出來;有畫桌子把四條腿都畫上而且一樣長;給花畫上眼睛;人胳膊會很長很長等等。學生往往嘲笑幼兒塗鴉作品。老師再展示相關圖片,與學生一起再進行綜合探討分析,幼兒由於年齡、心理、情感、經驗原因其繪畫一般都非常簡單、抽象,帶有強烈主觀傾向性。隨着年齡增長、知識豐富、技能提高,幼兒繪畫上抽象性會逐漸減弱,他們會畫愈來愈具體、生動、形象。探討中不僅要開闊他們思維,還要幫助他們歸納找出最主要、最貼近主題內容。

在探討中主要通過啟發性提問歸納結論:

3~6歲幼兒年齡、心理髮育都要什麼樣特點?

作品都有怎樣特徵?

每個年齡段都有怎樣變化?

總之,逐步加深學生對幼兒繪畫特點理解。

(三)通過講述法對繪畫所需材料、形式及種類這些基本常識進行講解。

結合繪畫工具和使用材料講述正確使用方法,對繪畫形式和種類進行簡單瞭解。

(四)幼兒美術教育常用方法

這個環節為本節難點,我採取突破策略是:

採用示範講解法對每一種方法基本要點展開説明,然後鼓勵學生自己體驗,這樣每個學生可以發揮自己長處,展開想象,表達自己感受與體驗,老師作為引導者,如果學生髮生困難,有作不下去情況,可根據作品稍加啟發與提示。在學習繪畫方法中老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老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理解,同時運用對比方法,感受實物、繪畫作品不同。

如,學習觀察法,我引導學生對範畫色彩、線條、造型、大小進行深入有意識觀察。讓學生學會從無目,無順序,片面觀察到有目,有序,全面多角度觀察。繪畫手段也採取開放式:可以採用動物羽毛,貝殼,植物葉和果實,廢棄物等等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操作中學生可以選擇身邊材料:同學,窗外景物,最熟悉事物等,進行先觀察——繪畫——再觀察——再繪畫。

另外,如何使單調學習方法被幼兒接受呢?我們可根據幼兒好玩好動特點,力求繪畫活動遊戲化。

如,吹畫遊戲,吹畫即把顏色滴到紙面上,讓幼兒用嘴把水滴吹散或流淌,根據偶然效果,產生奇特圖案,然後再讓幼兒添畫。這樣,每個幼兒作品就各具特色,極富創造性。再如,實物拓印,許多物品剖面都有有趣形狀,用這些物品蘸顏色壓印在紙面上,別有一番意味,如玩具小車齒輪,可以滾印出各種圖案,也可以用海綿、瓶蓋、玻璃球、樹葉蘸顏色拓印在紙面上,這些材料可以展示豐富多彩圖案世界。

(五)教學延伸

將學生作品貼於展板,讓學生互相欣賞,互相交流畫完畫後感受,同時利用這些作品回顧複習所學知識。

請同學們感受周圍藝術、文化氣氛,參觀博物館、參觀大自然美好景色、現代建築、家鄉風貌等,在生活中學會用美眼光欣賞一切,感受生活和勞動傳達出來強烈、炙熱感情。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成長傾注了家人、老師、同伴以及社會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愛。小朋友平時可能覺得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本次活動以“母愛”為支點,截取及格生活中常見的愛表達方式:愛是親親熱熱、愛是為了長大、愛是一起分享、愛是給予幫助。引導幼兒理解、感受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體驗愛的美好境界!

二、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愛的不同方式。

2、體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活動準備:

愛心卡,字卡,動物愛心圖片,錄音磁帶。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愛心卡”,引出主題。

師:這是什麼?(愛心卡)

幼:上面還有一個字。

析:幼兒發現卡上有字,順着孩子們的“發現”,我及時地把問題轉到了卡上的字——“愛(love)”,接着自然地導入了我們的活動主題——愛(love)。

師:對,這是一個愛字,下面的love是愛的英文字母。

師:什麼是愛?

析:沒有答案的問題,給孩子一個自由講述的空間。讓孩子可以把所自己認為的愛可以隨意表達出來。

(二)感受、理解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師:剛才小朋友講了很多的愛,我這裏也有一些愛的故事,請你們來看看,裏面都有哪些愛?他們的愛是怎樣的愛?

析: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圖。

2。提問,依次出示相應圖片。

師:誰來説説你在圖片裏看到了什麼樣的愛心故事?

圖一:貓媽媽和小貓的愛心故事。

師:貓媽媽和小貓在幹什麼?它們為什麼抱在一起?

析:這個提問給了孩子大膽想像,充分講述的自由。

師:誰知道“親親熱熱”表示什麼意思?還有什麼動作可以表示親親熱熱呢?

幼兒模仿親親熱熱的動作,感受愛是親親熱熱。

師:貓媽媽用“抱抱”來表達對小貓的愛;小貓覺得愛就是親親熱熱。(出示字卡——親親熱熱。)

析: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這種特殊的表現、交流方式來感受愛,不但增進了與同伴的友誼,而且幫助幼兒理解了愛的表達方式。

圖二:熊媽媽和小熊的愛心故事。

師:哎呀,小熊怎麼了?胸媽媽怎麼背對着小熊,不去救它呀?

析:小朋友不知道“小熊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會游泳的”這一知識。在缺乏這種經驗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是小熊掉到河裏了。

師: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其實小熊是被它的媽媽故意推下水的。

師: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

師生共同舉手表決“愛”與“不愛”。

幫助幼兒理解“愛是為了長大”。

師:其實熊媽媽非常愛小熊,因為小熊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游泳這項本領。它把小熊推下水是為了幫助小熊早一點學會游泳。

師:現在你們覺得熊媽媽愛小熊嗎?熊媽媽的愛就是為了熊寶寶快快長大。(出示字卡——為了長大。)

析:老師的引導給另外幼兒知識的點撥,孩子們瞭解到熊媽媽的這種愛其實是在鍛鍊小熊,他們對熊媽媽的態度便有了一致的改變____熊媽媽是愛熊寶寶的。

圖三:蜜蜂媽媽和小蜜蜂的愛心故事。

師:蜜蜂媽媽是怎樣愛她的孩子的呢?

師:小蜜蜂們品嚐着香香甜甜的花蜜,高興地説:“愛是一起分享”。(出示字卡——一起分享)

師:你有了好東西時和別人一起分享嗎?

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的經驗。

析: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一起分享”的含義,讓幼兒結合自己的分享經驗來説一説,為他們提供一個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愛心的平台。

圖四:螞蟻媽媽和小螞蟻的愛心故事。

師:螞蟻媽媽愛它的孩子嗎?它有時怎樣表達對孩子的愛的呢?

師:螞蟻媽媽在小螞蟻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小螞蟻幫助。小螞蟻覺得愛就是給予他人幫助。(出示字卡——給予幫助。)

師:除了媽媽給了小螞蟻幫助,還有誰也幫助了小螞蟻?(小樹葉、小樹枝)

相互討論:平時你幫助過別人嗎?有沒有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幫助了別人心裏覺得怎麼樣?

析:再一次為幼兒提供相互討論的機會,在又一次的經驗交流中,使他們體驗相互幫助帶來的快樂。

師:在生活中,小朋友得到了爸爸媽媽、大家對你的愛,你覺得很幸福,你愛大家嗎?你是用什麼方式表達對大家的愛?你給了別人你的愛,你覺得幸福嗎?

析:讓幼兒在討論中體會到、領悟到原來得到別人的愛和愛別人都是快樂的、幸福的。

師小結:是呀,被別人愛和愛別人都是一種幸福。

(三)延伸活動

師:老師為大家都準備了一張愛心卡,小朋友可以把你得到的愛或者你對別人的愛畫在上面,並和小朋友來交流交流。

最後並把畫好的愛心卡掛到愛心樹上。帶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析:最後運用繪畫的形式,是想讓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對得到別人的愛和你對別人的愛有一個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落實。

反思:整個活動下來,小朋友對這個活動的內容從他們的反映上來説,是落實下去了的。就是對四幅圖進行講述落實時,對“愛是親親熱熱”這個比較好理解的,落實得很多,而對後面“為了長大”“給予幫助”反而沒有深入進去,簡單過去。應對後面兩個多點時間進行講述分析。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一、 説教材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二、 説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三、 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説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2、自由探索(欣賞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幼兒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誰?一起議論為什麼猜不着?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議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了體現。

3、觀看錄像,積累經驗: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觀看錄像把幼兒帶到了神祕的生命起源時刻,他們深深地感受到媽媽懷孕的辛苦、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和父母的感情,目標五得到了體現。

4、交流體驗(回憶童年趣事):讓幼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趣事,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目標三得到體現。

5、展示自己: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目標二也得到了體現。

6、操作表現: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分組操作,一組製作“成長變化圖”——我小時候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是這個樣子——我將來會變成這個樣子——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一組排序: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一組幼兒在每片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會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讓幼兒自主選擇,有領域的整合,目標四得到了體現。

7、分享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8

磁鐵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新《綱要》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和此目標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試圖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瞭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這也是此活動的知識目標。讓幼兒嘗試按一定標準(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是這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瞭解磁鐵的特性和作用,難點是嘗試按一定標準分類。

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蒐集了各種各樣的磁鐵以及各種試驗材料:鈴鐺、木塊、插塑、釘子、曲別針、硬幣、鑰匙、玻璃球、布條等

除了探索區小貓釣魚的玩具外教師又在活動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鐵製品。

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1、 設置情景,引發興趣。

幼兒喜歡遊戲,活動的開始幼兒以小貓的身份介入到小貓釣魚的遊戲中,幼兒很快就能進入角色,專心的投入遊戲。

好奇心是幼兒的天性,求知慾是幼兒的本能。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為什麼有的魚能吊到魚竿上,有的魚卻吊不到。 ”幼兒初次探索磁鐵的存在和奧祕(會吸鐵)。“原來有的小魚上有回形針,有的沒有。”

將情景遊戲和科學有機知識結合,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索和發現。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問題設置法。

2、 試分類,滿足求知慾。

通過前一環節的開展,幼兒已經對磁鐵有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

不錯的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特性並嘗試探索分類。“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試一試那些能被磁鐵吸起來那些不能 ”幼兒自由的嘗試分類。最後得出結論:能吸起的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鐵做的。教師用問題設置的方法,邊觀察幼兒操作,邊及時地提出問題進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的過程中提倡幼兒交流、合作。幼兒學習方法,主要是嘗試法和操作法。

3、 聯繫生活,感受樂趣。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鐵製品,並能夠用語言來總結自己的活動過程。這次活動從探索熟悉的遊戲,到探索身邊的事物,做到了《大綱》中提出的“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讓幼兒用語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增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這一環節主要採用的是操作法。

最後是活動延伸部分:

活動結束後可以繼續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詳吸的現象。

引導幼兒尋找、發現更多的利用磁鐵吸鐵的性質製做的物體。

本次活動的內容源於生活,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在活動結束後,幼兒繼續探索,將學到的技能進行運用,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但是幼兒對圓柱體的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識是模糊的,並且很難聯繫到社會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兒已認識箇中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二、説目標

《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根據《綱要》的精神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定認知與能力、情感與態度二方面的目標,體現目標的整合性: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祕密的興趣。

三、説準備

1、 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四、説教學方法

在活動中為達到完美的教學境界,我除以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外,還運用多種形式的方法進行教學,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發現法

皮亞傑認為: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根據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又有一定知識經驗的特點,我引導幼兒在找一找、比一比、玩一玩、印一印、想一想、説一説中進行探索,從中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興趣。

2、討論法

新《綱要》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並能愉快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在幼兒探索前後和探索過程中,我都引導幼兒積極地與老師、同伴交流、探討問題,讓幼兒的思維相互碰撞,在分享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3、操作法

本活動安排二次操作,二次操作活動的目的是循序漸進的,而且每次操作活動都提供相應的、適宜的材料,讓幼兒在有目的的操作中探索發現和鞏固。充分體現《綱要》中"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

五、説活動程序

新《綱要》提出:創設寬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悦。為此,本活動我設計四個環節: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在活動設計的開始部分,我就把探索的問題以任務的形式交給幼兒,讓幼兒自由地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找到以後和球體比一比有什麼不同,然後玩一玩、説一説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有什麼不同,並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看一看發現什麼。由於探索的目的明確,幼兒急於發現老師的問題,所以興致勃勃。最後,教師再根據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解圓柱體的基本特徵,從而順利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組織幼兒討論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幼兒把學習到的知識聯繫到社會中去,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為後面的環節作鋪墊。

(三)玩一玩、變一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充當"小小魔術師",這極大地激發幼兒的興趣,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幼兒的探究慾望被激發以後,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用什麼方法來操作".教師抓住時機介紹操作材料,並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正確、有目的地進行操作。在幼兒自由動手操作中,教師邊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邊驗證:"你用什麼方法把它們變成圓柱體?把你變的圓柱體玩一玩。"並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來變魔術。這樣既開發幼兒的智力,又培養幼兒探究科學奧祕的興趣。

(四)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教師應為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探究、經歷、體驗的機會。我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讓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索。

大班計算活動:認識圓柱體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圓柱體的基本特徵,探索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激發幼兒探索圓柱體祕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

(2)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

(1)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準備印泥、紙張。

(2)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透明膠、長方形紙張、固體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幼兒在活動室尋找各種圓柱體實物並自由探索。

1、它們與球有什麼不同?

2、把圓柱體立在桌上和側放在桌上會出現什麼不同的現象?

3、把圓柱體上、下兩面印下來,發現什麼?

4、小結:上下兩面都是圓形,這兩個圓形是一樣大的,側面沒有稜角,而且從上

到下都是一樣粗細,叫做圓柱體。

二、組織幼兒討論:你在社會中還見過哪些像圓柱體的物品。

三、玩一玩、變一變。

1、怎樣把許多枚硬幣變成圓柱體?

2、怎樣把長方形紙張變成圓柱體?

3、怎樣把橡皮泥變成圓柱體?

四、活動延伸: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計算角:提供各種圓柱體實物,供幼兒繼續探索發現圓柱體的祕密。

操作角: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繼續變成圓柱體。

幼兒園教師説課稿 篇10

活動目標:

1、能觀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邊,找出他們對稱排列的規律。初步感受對稱美。

2、用目測找中心和對稱排列的方法裝飾花邊。

3、能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長方形紙、油畫棒、範例花紋、活動花邊,有花邊的毛衣、臉盆、帽子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有花邊的毛衣、臉盆幼兒帽子提問: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東西?它們什麼地方最漂亮?花邊是由什麼花紋組成的?它們什麼怎樣排列的?用什麼顏色畫出來的?

幼兒回答後教師總結:這些花邊是由點、線、簡單幾何圖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紋組成的。它們排列很有規律,間隔開的花紋是一樣的,形狀大小顏色都是一樣的,這叫對稱,花邊的顏色有的很鮮豔,有的很柔和。

2、引導幼兒學習花邊的裝飾方法。

教師出現活動花邊進行講解演示:

用目測的方法找出中心點,畫上簡單的花紋,在花紋的兩端用同樣的顏色畫出同樣的花紋。

換一種顏色在中間和兩端的花紋之間畫另一種花紋,花紋之間要間隔均勻。

用這種方法往下畫,畫出來的花邊就對稱了。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教師:請小朋友先觀察老師畫的美麗的花邊,小朋友先想好選擇什麼樣的花紋,然後想好顏色再開始畫。畫時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顏色的對稱。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對稱,鼓勵能力強的幼兒自己設計花紋,搭配顏色。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請幼兒將花邊在作業欄中展覽出來,教師從花紋、色彩、對稱規律方面進行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l7z2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