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初二英語説課稿範本(通用5篇)

初二英語説課稿範本(通用5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英語説課稿範本(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英語説課稿範本(通用5篇)

初二英語説課稿1

各位評委:

我説課的內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初二下冊第八單元Section A,課題是“What should I do ?”

本節説課內容分四個步驟:一、説教材 二、説教法 三、説學生 四、説教學過程。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8單元承接初二上冊第9單元What’s the matter?中有關情態動詞should 的用法,並作進一步的擴展和綜合運用;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集中呈現了本單元 的基本詞彙和語言結構,因此,本課教學有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使用情態動詞should、could,學習並使用新單詞

2能力目標:

(1)能夠談論自己的麻煩和問題。

(2)能夠為他人的問題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提出相應的建議。

(3)能夠從他人的建議中為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

3情感目標:

通過共同探討、解決各種煩惱和困惑,學會反思自己,體諒他人,樹立合作精神,培養積極樂觀的情感態度。

我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是: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英語教學大綱的規定,通過聽説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形成良好品質,樹立健康人生觀。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學會使用情態動詞should、could。 難點:能夠運用所學談論問題和困難,選擇或提出建議。

(四)對教材的處理

在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上,始終貫穿“談論問題、提供建議”這一主線,本着激發興趣、體驗參與、自主學習、學以致用的原則,循序漸進的深化教學內容。

二、説教法與手段

根據本課實用性強、涉及面廣、語言運用量大的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1.情景教學法,賦予知識和技能訓練以真實的情景和語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用中學。

2.聽説讀寫綜合訓練,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3.知識導入和任務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層拓展。

4.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

三、説學生

1.初二學生興趣廣泛,思維敏捷,愛表現,符合本課教學特點。

2.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法指導上,我注重以下幾點:

(1)鼓勵大膽開口,積極參與,克服羞澀、緊張、害怕、逃避等消極心理影響;

(2)發展學習策略;

(3)倡導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握課堂實踐空間,並努力將這種實踐延續到課後。

四、説教學過程

按照以下步驟完成:1開心一刻,寓教於樂, 2激發情趣,導入新課,3自主探究,理解新知,4聯繫實際,鞏固運用,5聽力訓練,驗收成果,6暢談收穫,顆粒歸倉,7佈置作業,8板書設計

合理的教學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關鍵,為了能讓學生輕鬆的進入課堂,在愉悦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在真實的情景中使用知識,在饒富趣味的話題探討中,積極溝通和交流,最終達成共識,我這樣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

1.開心一刻,寓教於樂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導出本課中心話題。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滑稽搞笑的錄象,片中人物麻煩不斷、問題百出、憨態逗人:打籃球把球扣在隊友頭上;釣魚卻引來鯊魚;走路又被狗盯上;學滑冰就更好玩了,是見人就撞,追着人撞……等等,搞得狼狽不堪,令人啼笑皆非,。並在出現問題的緊要關口,不斷閃現本課課題:What should I do ? 使學生意識到,這就是碰到麻煩、尋求幫助是要用到的表達方式,配合錄像,恰到好處,使知識的掌握隨意自然,真正做到了“樂中學”。另外,爆笑連連的場面,使課堂氣氛頻頻“升温”,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了課堂。

2.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8分鐘。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而興趣源於生活,為了使知識的呈現饒富趣味,貼近學生生活,能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激發學習興趣。這一環節我這樣設計:

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幅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生活漫畫。伴隨着低緩、若有所思的音樂,畫面出現:寂靜的夜晚,一彎月亮掛在樹梢,一個抹着眼淚的男孩藏在樹後,看着媽媽手拿電筒,焦急的呼喚、尋找。然後,緩緩打出題目:I argued with my mom.

“argue”單詞閃現,標註問號,引起學生注意,猜測單詞“argue”的意思,猜測漫畫的主題,得出結論:“argue”意思是吵架、爭吵。老師指着畫面問“What’s wrong?”引導學生回答:The boy argued with his mom.

接着,畫面打出問題:What should he do ? 看過漫畫後已是若有所思的學生們立刻會紛紛發言,談自己的看法,展開話題。有的説:He should say sorry to his mom. 有的説:He shouldn’t argue with his mom. 有的説:He should go home with his mom. 還有的説:He shouldn’t make his mom worry about him. He should buy gifts for mom and say sorry. …

然後,老師歸納總結,把學生們的建議寫在紙上,投在大屏幕上。

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我會馬上表揚:Very good , you’re wonderful. 回答不太好的學生我會及時鼓勵:Don’t worry, I think you can do the best next time, yes?

接下來,老師告訴學生,情態動詞could也可用來提出建議,當你對自己提出的建議不是十分有把握的時候,那就要用到could,而不是should了。

老師繼續引導:剛才大家提到的這些建議中,哪些應該使用could?於是,學生紛紛發言,把其中幾個should 改為could。

通過這樣的設計,使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展開,既學習了新單詞,又複習鞏固了情態動詞should肯定和否定的用法,並學習了可用來提出建議的又一個單詞“could”。另外,通過漫畫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使他們學會反思自己,體諒父母。

3.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12分鐘。

首先,給學生提供No.1、2、3、4四個選題;然後,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選派代表抽取其中一個選題,完成相應的任務活動,這4個選題分別是:No.1 I need some money to pay for the summer camp. What should I do? No.2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 should I do? No.3 My brother plays his stereo too loud. I can’t sleep. What should I do? No.4 I want to practice my English. But I’m very shy. What should I do? 當學生們抽到自己的題目時,馬上展開小組討論,運用情態動詞should、 could寫下本組建議,準備在班上交流。

選題中涉及到的生詞和詞組,學生們可通過查書、查字典、討論、學習掌握,並在使用過程中加以鞏固,體現了自主學習,淡化了知識界限,活化了教材。交流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共同學習、相互促進、你追我趕的過程,因為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建議是最好的。

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們對每條建議加以評價。如:That’s a good idea! I don’t think so, because … 在這種開放、和諧、互動的語言氛圍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感受語言魅力,體驗知識的實用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省能力。

4.聯繫實際,鞏固運用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10分鐘。

我是這樣設計的:

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記者行動”,調查組內成員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麻煩和問題,認真做好記錄,並給出相應建議。然後填寫調查表,準備在班上做記者報告。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學以致用,體現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把握課堂實踐空間,鞏固所學,並將這種實踐延續到課後。扮演小記者,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5.聽力訓練,驗收成果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7分鐘。

要求聽錄音,補全聽力對話。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以聽的'方式集中呈現本課的重點詞彙和語言結構,考查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程度,訓練聽、寫能力

6.暢談收穫,顆粒歸倉

這一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本課內容歸納總結,進行知識結構復現,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暢談體會和收穫,為本課教學劃下圓滿句號。

7.佈置作業

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調查,瞭解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後嘗試寫一篇短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可行方法和建議。

佈置作業大約需要兩分鐘。

8.板書設計

Unit 8 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 shouldn’t /could…

Argue out of style

Loud pay for

清晰美觀的板書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這樣設計板書,體現知識的板塊和結構,將重點、難點一一呈現,讓學生一目瞭然。

本課以素質教育為目的,結合教材重點、難點及學科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温故而知新,達到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由於缺少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敬請各位領導、老師不吝賜教。謝謝大家!

初二英語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新目標英語教材概述

《新目標英語》教材的語言教育理念是:知識用於行動強調“語言應用”,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習策略”。 它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教材中每單元都設計一個或幾個與該單元話題有關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獲取信息,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目標英語》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圖文並茂。翻開課本,你都能夠在每一頁上看到一幅副充滿情趣,幽默生動的畫面,令你眼睛一亮。

(二)實用性強。每個單元的選材都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結構、生活經驗密切聯繫。

(三)注重交際。針對中國學生學英語普遍存在的“聾啞病”,教材設計了大量的聽説讀寫材料。

(四)詞彙量大。第一冊有詞彙700個左右,第二冊約450個,第三冊約450個,第四冊約400個, 第五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這一點正好達到《英語課程標準》5級的要求。

2、單元分析及教材處理

本課是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教材以 H Then get the t circle What Tina did in last schl trip.

4. Pair wr(3”)

As Ss t ae dialgues in pairs abut the picture n the tp f Page 57 accrding t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1c. Get several pairs t act ut their dialgues.

l Tas 1:Mer challenge(2”)

Shw what T, i, Tina, Susan and Bill did in their last schl trip n the screen fr 30 secnds. Then hld a cpetitin, see which grup can reind what the have seen st and crrectl.

l Tas 2:Listening(5”)

Let the Ss l at the picture in 2b and guest what the are taling abut. Pla the tape f 2a twice,as Ss t tic the answers. Then pla the tape a third tie fr the t chec whether their answers are crrect r nt. Finall pla the tape fr Ss t listen and repeat.

l Tas 3:igsaw(5”)

Disrder the reading passage in 3a b cutting it int single sentences. Put each sentence n the sall piece f papers and give the ut t Ss f the divided grups. See which grup can put the in the right rder in the shrtest tie. Then get the whle class t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is part.。

l Tas 4:Schl trip surve(10)

1. Get Ss t ae a surve abut what the did in their schl trip and fill in the fr belw:

Nae Hw Where Activities

When surveing, the can use the fllwing sentence patterns:

Hw was ur schl trip?

Where did u g?

Did u see an…?

Were there an…?

What else did u d?

2. Get each grup t send a representative t ae a reprt after the finish the surve.

1. Graar Fcus(2”)

G thrugh the Graar Fcus with the whle class,as Ss t pint ut the ain pints in this perid. Then shw the use f The Past Tense n the screen, especiall the regular and irregular changes f verbs.

2. Language practice(2”)

Practi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use f the Past Tense, especiall the errrs which Ss ade while carring ut their tass. Such as Subect-verb agreeent r Tense-agreeent, etc. Fr exaple: were u see an shars? He g t the beach.

1. Circle Str:

Let Ss ae up a str in their grups, each student adds a sentence, then write dwn their stries in the exercise.

2. Searching infratin

Give Ss se websites, such as

Let the find re infratin abut the Past Tense.

設計思路

歌曲欣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新課,為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習新課打下伏筆。

採用TPR全身反應教學法,通過大幅度的動作嘗試運動的好心情方式,完成動詞的複習鞏固。全方位的運動,全感官的參與使記憶更加順暢。這樣的活動能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多媒體展示了同學們熟悉的活動,激發了學生表達過去活動的慾望。生活就是知識,對於他們熟悉的話題,學生總能大侃特侃,信心倍增。採用Brainstr的教學方法並進行小競賽,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由上一環節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新知識;多媒體採用形象生動的卡通圖片,保持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本環節是教材安排的任務型聽力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聽音時抓住關鍵詞,培養學生邊聽邊做筆記的學習策略。

任務前活動用於掃除學生的語言障礙,因此在教學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通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操練語言,為下一步活動做好鋪墊。

在任務環活動中,我通過設計不同的四個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競爭,每個任務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易於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和急於知道最終結果的心情,在活動中他們一定會努力表現自己,做到最好。四個任務所側重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他們分別側重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把任務活動放在小組中進行,還可以解決“大班”難於操練的難題,學生在小組中有更多的時間來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學生盡情地參與活動後再讓學生反思本節課的語法焦點,並進行適當的操練,對學生在任務活動中的語言失誤進行糾正,使學生保持學習信心。語法講解採用動畫形式又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教材中Sectin A的環節較多,在一節課中要全部完成不大可能,因此我將最後一個環節“故事接龍”作為作業,將課堂小組活動延伸的課外。為學生提供網址,使學生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初二英語説課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1、新目標英語教材概述

《新目標英語》教材的語言教育理念是:知識用於行動強調“語言應用”,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發展“學習策略”。 它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教材中每單元都設計一個或幾個與該單元話題有關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獲取信息,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目標英語》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圖文並茂。翻開課本,你都能夠在每一頁上看到一幅副充滿情趣,幽默生動的畫面,令你眼睛一亮。

(二)實用性強。每個單元的選材都來源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結構、生活經驗密切聯繫。

(三)注重交際。針對中國學生學英語普遍存在的“聾啞病”,教材設計了大量的聽説讀寫材料。

(四)詞彙量大。第一冊有詞彙700個左右,第二冊約450個,第三冊約450個,第四冊約400個, 第五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這一點正好達到《英語課程標準》5級的要求。

2、單元分析及教材處理

本課是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第8單元,教材以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為中心話題,圍繞着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展開,學習和運用一般過去時態的一般疑問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詢問過去的事件,讓學生學會談論和分享過去發生的事件。本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易於引發學生運用簡單的英語進行交際和交流。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通過交換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情誼。Section A的主要學習內容是:複習一般過去時態和動詞的規則與不規則變化,學習一般過去時態的兩種一般疑問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許多聽,説,讀,寫的任務活動,我將靈活運用這些活動,將其中的一些活動進行變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動內容相似,我將把2c和3c整合成一個Interview(採訪)的任務活動。

(二)教學目標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關於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第八單元的教材內容,我按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五個方面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細化:

1、知識目標:

單詞:學習掌握詞彙Aquarium, science center, gift shop, seal, shark, octopus, autograph, won,ate,等。

功能: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語言結構: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的一般過去式一般過去時的一般疑問句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harks.

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語言技能:

聽:能識別不同句式的語調,並能根據語調變化,判斷句子意義的變化;能聽懂本課學習活動中的問題,做出較得體的回答。

説:能在本課的任務型活動如:遊戲、調查、故事接龍等中進行簡單有交流。

讀:能正確朗讀本單元對話和句型;能查閲工具書為完成任務做準備。

寫:能寫出本節課學習的單詞和句型,能運用簡單的句子寫出過去的活動和感受。

3、學習策略:

抓住用英語交際的機會,在交際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達上,必要時藉助手勢和表情。

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善於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標: 通過描述過去所做的事,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學會尊重和理解別人,學會交換不同的看法,瞭解他人的喜好,增進情誼。

5、文化意識: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讚揚或自己的觀點;瞭解英、美國家中小學生的業餘生活,培養世界意識。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

1. 複習詞彙museum, beach, zoo, dolphin, pizza, ice cream, friend, movie, went, saw, were, played, read, visited, cleaned 等

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rea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 I went to the beach.

2.學習詞彙aquarium, science center, gift shop, seal, shark, octopus, autograph, win

3. 學習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hat else did you do?

難點

1、一般過去時的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

2、一般過去時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3、Did you, were there 引導的一般疑問句。

二、學情分析

1.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低,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本課擬以故事、小品、漫畫或動畫等形式展示,並配以豐富的色彩,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根據教育心理學,如果學生對於一件事物有極大的興趣,他們就會排除主觀和客觀的種種消極因素,儘量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學習中去。

2.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1)興趣:對英語普遍感興趣,但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已不滿足教師對課文的簡單重複。

(2)記憶:對刺激記憶手段多的知識記憶深刻,遵從記憶規律。

(3)思維:偏重於形象思維,對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

(4)評價:主要通過他人評價初步形成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很在乎他人的評價;自我認識較模糊、片面,但自我意識卻不斷增強。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在注重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通過任務型教學法,情景交際法,全身反應教學法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樂於接受,易於接受。

3.初二上期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能力,正逐漸向讀、寫過渡,同時,學生們對英語學習還保持着較濃厚的興趣。經過一年的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實踐,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實驗的能力。

4.本單元學情剖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談論過去的事情,可以採用活動教學法和Role playing的學習策略,學習新詞彙,掌握重點句型,同時能比較好地運用到實踐中,解決類似問題。做到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三、教法滲透

1、教學設計思路與教材處理:

《新目標英語》中的具體語言目標是通過各種各樣的Tasks來實現的;學生需要運用具體而特定的行動來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整個教學過程中,各種語言結構與語言功能與不同的學習任務有機的結合。任務活動所謀求的效果不是一種機械的語言訓練,而是側重在執行任務中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重視形式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在交流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因此本節課我將始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學原則

l 活動性原則 提倡學生主動參與,體驗,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

l 合作性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體現教與學的互動,交往。

l 任務型原則 任務驅動—激發動機;任務完成—激勵學習積極性;執行任務—培養責任 心和合作精神。

l 情感性原則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

3、教法運用:

本課主要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並輔助於TPR 全身反應教學法、情景交際教學法和猜謎活動。

任務型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習者通過運用語言來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學習者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學習和掌握語言。它應具備以下特點:

(1)以任務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語言形式為目的。

(2)任務的設計焦點應該是解決某一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的交際問題。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並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活動。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任務”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注重語言本身轉變為注重語言習得。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是僅僅掌握現成的語言知識點。隨着“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在本課的任務型語言教學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語言、掌握語言的應用。

l 全身反應教學法

全身反應教學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縮寫為TPR)是加州心理學家James J. 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認為學生在一個較放鬆的環境中學習效果最佳。緊張、焦慮的情緒對學習英語不利。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讓學生根據教師發出的指令做動作,或模仿聲音。孩子不必用語言做出反應,以聽力訓練為主,待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後,方進入説話訓練,是自然而然的學會語言的方法。

l 情景交際法

課堂教學以情景交際教學法為主,儘量給學生以足夠的聽、説、讀的機會,聯繫課文實際,創設情景,引入討論主題,在交際中學英語。情景的設計注意銜接的自然性,主題的設計強調知識的漸進性和討論的可行性,並注意情感體驗和概括、推理思維的培養。

4、教學手段

l 多媒體輔助:

用flash 軟件將本課所需要的動畫、錄音、圖片、文字、圖表和音樂製成CAI軟件,使抽象的語言變得直觀,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創設情景,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人機互動的多向交流。

l 非測試性評價:

傳統的評價觀念的出發點是學科本位,只重學科,不重學生髮展。 要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評價體系應該“正確反映外語學習的本質和過程,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唯有重視形成性評價,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新的評價體系的形成。因此,本課我將各種活動設計成小組活動並開展小組競賽和填寫課堂自我評價表等非測試性評價手段,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培養創新意識以及具備科學的價值觀。

四、學法指導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策略,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據課改的精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學習方法的指導

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以及思維能力。用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感官進行聽説讀寫的訓練。

2、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我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語言氛圍,把課堂變成有聲有色的舞台,讓學生在樂中學。

3、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過連貫的聽説讀寫,遊戲,競賽等,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4、學習策略的指導

本節課將在課堂活動中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的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着課堂任務分工合作,在活動中相互探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發展他們的能力。創建開放式,探究式的課堂,有意識滲透學習策略的訓練。我讓學生觀察課件畫面,回答問題,讓學生學會使用認知策略;讓學生表演對話,實現交際策略;引導學生交際,主動練習和實踐,是調控策略的體現。充分利用多媒體,錄音,卡片等是資源策略。

五、教學程序:(一課時45分鐘)

教學步驟

Warming up

Pre-task

任務前活動(12” )

While-task任務環活動(21”)

Post-task任務後活動(4”)

Homework

活動內容

1. Listening to a song (2”)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This Old Man,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2Games:(5”)

l Play three short passages by using the multimedia,showing the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Each group chooses a student to act according to what they heard. See who do best.

1. Brainstorm(2”)

Show what I did in my vacation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ask the students:

Where did I go on my vacation?

What did I do?

How was my vacation? Etc.

Then get Ss to talk something they did over the weekends or on their last school trip so that they can revise uses of the Past Tense learnt before.

2. Presentation(5”)

Let Ss list 3 things at least they did in their last vacation or school trip. Ask them questions:

Did you go to the beach/museum/zoo?

Were there any dolphins/pandas/ lions? Etc.

Meanwhile lead in the new words concerned with this period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3. Listening(2”)

Play the tape of 1b twice for Ss to listen and follow. Then get them to circle What Tina did in last school trip.

4. Pair work(3”)

Ask Ss to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about the picture on the top of Page 57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1c. Get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l Task 1:Memory challenge(2”)

Show what Tom, Jim, Tina, Susan and Bill did in their last school trip on the screen for 30 seconds. Then hold a competition, see which group can remind what they have seen most and correctly.

l Task 2:Listening(5”)

Let the Ss look at the picture in 2b and guest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Play the tape of 2a twice,ask Ss to tick the answers. Then play the tape a third time for them to check whether their answers are correct or not. Finally play the tape for Ss to listen and repeat.

l Task 3:Jigsaw(5”)

Disorder the reading passage in 3a cutting it into single sentences. Put each sentence on the small piece of papers and give them out to Ss of the divided groups. See which group can put them in the right order in the shortest time. Then get the whole class to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this part.。

l Task 4:School trip survey(10)

1. Get Ss to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they did in their school trip and fill in the form below:

Name How Where Activities

When surveying, they can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see any…?

Were there any…?

What else did you do?

2. Get each group to send a representative to make a report after they finish the survey.

1. Grammar Focus(2”)

Go through the Grammar Focus with the whole class,ask Ss to point out the main points in this period. Then show the use of The Past Tense on the screen, especially the regular and irregular changes of verbs.

2. Language practice(2”)

Practi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use of the Past Tense, especially the errors which Ss made while carrying out their tasks. Such as Subject-verb agreement or Tense-agreement, etc. For example: were you see any sharks? He go to the beach.

1. Circle Story:

Let Ss make up a story in their groups, each student adds a sentence, then write down their stories in the exercise.

2. Searching information

Give Ss some websites, such as

Let them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st Tense.

設計思路

歌曲欣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新課,為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習新課打下伏筆。

採用TPR全身反應教學法,通過大幅度的動作嘗試運動的好心情方式,完成動詞的複習鞏固。全方位的運動,全感官的參與使記憶更加順暢。這樣的活動能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多媒體展示了同學們熟悉的活動,激發了學生表達過去活動的慾望。生活就是知識,對於他們熟悉的話題,學生總能大侃特侃,信心倍增。採用Brainstorm的教學方法並進行小競賽,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由上一環節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知新知識;多媒體採用形象生動的卡通圖片,保持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本環節是教材安排的任務型聽力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聽音時抓住關鍵詞,培養學生邊聽邊做筆記的學習策略。

任務前活動用於掃除學生的語言障礙,因此在教學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通過不同的活動讓學生感知、操練語言,為下一步活動做好鋪墊。

在任務環活動中,我通過設計不同的四個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競爭,每個任務都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易於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和急於知道最終結果的心情,在活動中他們一定會努力表現自己,做到最好。四個任務所側重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他們分別側重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把任務活動放在小組中進行,還可以解決“大班”難於操練的難題,學生在小組中有更多的時間來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學生盡情地參與活動後再讓學生反思本節課的語法焦點,並進行適當的操練,對學生在任務活動中的語言失誤進行糾正,使學生保持學習信心。語法講解採用動畫形式又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於教材中Section A的環節較多,在一節課中要全部完成不大可能,因此我將最後一個環節“故事接龍”作為作業,將課堂小組活動延伸的課外。為學生提供網址,使學生充分利用學習資源。

初二英語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是Howdoyougettoschool?本單元的話題是“Transportation”,通過單元學習,讓學生學會“Talkabouthowtogettoplaces”理解並掌握如何用Howlongdoesittake?和Howdoyougettoschool?Howfarisit?句型的提問和回答,讓學生學會談論自己日常上學的經歷,並且學會正確使用交通工具和數字的英文表達。同時培養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SectionB(3a,3b,3c,4)是本單元的第四課時,是本單元的讀寫課,目標是指導學生閲讀和寫作入門,以及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和對文章結構的整體感知能力,從而為今後的高級寫作奠定基礎。整個單元的前面的學習都是為這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重點詞彙和短語:bike,subway,bus,train,car,walk,NorthAmerica,part,thing,other,dependon,river,boat,by boat,must,more,than.

(2)重點句式:Most students go to school bythe car.

Some students take cars to school.

2.能力目標:

(1)學會猜測標題,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2)學會“略讀”,尋找文章的主要大意,從而提高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3)學會“查讀”尋找文章的細節信息,從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4)正確寫出搭乘何種交通工具的表達語句。

3.德育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並比較不同國家的學生是通過什麼方式上學的,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以及感知課文的結構和框架。

難點:準確運用搭乘何種交通工具的表達語句。

(四)教學輔助工具:圖表、多媒體。

二、學情分析

年齡在14-15歲的學生智力普遍良好,他們的世界觀正處於形成階段,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渴望瞭解周邊的一切,經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新鮮感減少,畏懼感增加,但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語綜合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英語詞彙量,如相關的交通工具名稱。

三、説教法與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

結合教材及學情,遵循教學原則和認知規律,採用情景教學法,聽説法,導入話題,採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在活動中以循序漸進法來突破重點,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從而理解課文,捕捉信息,最終學會用英語寫小短文。

(1)情景教學法:聯繫課文實際,創設情景,激活學生的想像力,激發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興趣和慾望。

(2)聽説法:用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共同觀察圖片,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使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語言知識,從而有效地習得語言。

(3)任務型語言模式:根據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教學,把各個教學目標融入到教學任務中,學生完成任務過程就是課堂教學的過程,即Learning by doing,doing is learning.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索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生的自信感逐步增強,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2、學習策略:

在課堂活動中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圍繞課堂任務,學會分工合作,在合作中,相互探討、交流,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通過觀察課件畫面,回答問題,讓學生學會使用認知策略;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實現交際策略;引導學生交際,主動練習和實踐,是調控策略的體現。

四.教學流程

教學步驟

活動內容

設計思路

Pre--reading

1.提出話題“美國的大多數學生是否走路上學呢?”

T:How does Mary go to school?

Do you think most students in Americawalk to school?

S:They go to school by bus.

2.猜測課題,並解釋短語“around the world”

T:That means “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or in different countries”

1、課件展示一個美國的小女孩(正走路),引出話題,為課文的教授做了鋪墊。學生討論這一個話題,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交流情景,並且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

2、指導學生閲讀的技巧:通過看題目猜測內容,從而提高閲讀效率。

While-reading

1.快速閲讀(1分鐘),找到課文大意。

T: find out (the places) where the students are and (the way) how most students get to school as quickly as you can.

2.詳細閲讀,並判斷正誤。

3.談論自己上學的方式。

4.理解表格,並補充句子。

1.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從而快速閲讀,獲取信息

2.培養學生的查讀能力。

3.讓學生先有語言的準備,先口頭上運用語言。為接下來的寫作做準備

4.讓學生學會使用搭乘交通工具的正確語句

Post-reading

1、做調查:小組裏有多少同學走路(或乘公車)上學?

A:How far do you live from school?

B:I live 10 miles

A: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2、組長做彙報。

3.獨立完成小作文“班裏同學上學的方式

1、通過口頭交流,,複習舊知識,併為以下的語言運用活動做好鋪墊,也是下面寫作的準備。

2、小組討論,共同合作,再次加強和鞏固了所學的目標語;

3、檢測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業佈置

做調查:其他班的學生上學的方式。從而更好地確定海口九中的學生的上學方式。

既是學習的課堂延續,又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同時又是下節課的口頭素材,

初二英語説課稿5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初中英語教材第二冊下第26單元的102課。這一課是閲讀課文,閲讀課教學是英語教學重要一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和閲讀方法,提高閲讀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中對英語教學的要求。即要求學生儘可能的獲取大量信息,開闊視野,提高興趣,擴大詞彙量,在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應用語言的能力。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説課內容。

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在即將要講授楓葉第四單元Titanic一課,恰好在統編教材下找到與此匹配的內容。通過對教材分析,眾閲覽兩篇課文難易度,綜合知識與語言點,我認為這一課比較適合學生的水平,同時又符合了新課標要求的語言材料要源於教材又要超出教材,為此我選擇這篇課文。此課屬於記敍性閲讀,這一題材部分學生感興趣,但缺乏閲讀方面的技巧,因此需擴展相應知識,教授閲讀方面技巧,從而提高閲讀能力。

教學目標:

依據初中英語新課標對閲讀課的要求,並根據素質教育中面向全體培養學生素質的要求,我為這一課確立三項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1. 知識目標:幫助學生掌握三會、四會單詞,如:set, pleasant, iceberg, sin, in and lse; 同時讓學生掌握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起因、高潮與結果。

2.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掌握良好的閲讀習慣和閲讀方法,即跳讀、略讀、速讀和現時閲讀等,同時注意開發學生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想象、比較和分析等多種能力。

3. 德育目標: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樂於助人、捨己為人的思想品質。

教學重點:

因為是一篇閲讀課,所以本課的重點在於培養和發展學生閲讀能力,在有效時間內提高閲讀效率,同時讓學生在最短時間找到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事件經過、高潮與結局,抓住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用動詞過去式準確地表述在過去發生的事情,同時這也是教學大綱規定的初二上半學期教學重點。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助於把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當中,增強故事真實感,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優化英語教學過程。

學法指導:

教會學生“三先三後”的學習方法,即先預習後學習,先看書後做題,先思考後提問。本課重點在於最後一個方法---先思考後提問。

教學設計過程:

課堂的整體設計我遵循整體教學的思路,運用情景教學法和交際法,分五個主要步驟進行,即:導入, 展示, 鞏固操練, 5分鐘檢測和佈置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zog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