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6篇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6篇

本課結合新課程理念,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嘗試的聯繫中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設置不同遠度的距離,讓學生樹立信心,關注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受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6篇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篇1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二年級(水平一)的投擲教材原地側面投擲沙包,它符合水平一學生認知能力差、好玩、好動、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學習,能夠發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

學生情況: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水平一的學生,他們具有好動、好玩、好思考等特點,學習新知識速度快、模仿力強,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注意力不太穩定,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探索知識、自主創新的能力。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力量等素質都比較差,需要隨着年齡的增長,運動量的增加,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因此,本課我設置了讓學生容易接受的情景教學及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了側向投沙包的基本動作要求和方法。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正確的做出側向站立、肩上屈肘、蹬地轉體、快速向前上方揮臂的動作。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重視安全的練習意識和習慣,以及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站位正確,肩上屈肘

教學難點:掌握上下肢協調連貫用力

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本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宗旨”的主題思想,特採用以:

1、語言、情境導入法:教師創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慾望。

2、模仿練習法:通過情景導入,學生自主模仿團身滾動的方法。

3、講解示範法:用規範,優美的示範動作,精簡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要領。

4、表揚、鼓勵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滿足其張揚、自我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自主學練法、小組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需要注意的地方:

投擲教學,要學生練習按要求,以確保練習安全。要求學生自覺遵守練習常規,按順序輪流使用同一練習場地設備,並在練習中表現出對同伴的尊重和關心,不妨礙他人蔘加活動,與同學建立良好合作的關係。

教學流程

我分三大板塊去實施本課的教學。

第一板塊:激趣導入

我利用自制沙包用沙包完成遊戲來導入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要把投擲本領學會,從而導出本課的內容,並且通過這些小遊戲為投擲做鋪墊。由此展現本課的教學內容——知道持輕物側向投擲的動作要領、初步建立完整側向投擲動作表象。

第二板塊:基本部分

1、帶領學生徒手練習側向投擲動作。情景導入,投擲遠方。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側向投擲的步驟。

2、教師示範、講解側向投擲動作,引導學生分小組練習。

3、組織練習:利用情景練習投擲動作。

4、組織學生展示,講解互評。

第三板塊:結束部分

1、介紹遊戲“勇奪第一”的規則與方法。

2、請學生示範。

3、巡視,表揚表現出色的學生。

4、放鬆練習。

反思: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篇2

本節課我分為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等五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助走投擲沙包

遊戲:接力跑

2、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水平二)新授教材。也是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投擲活動,在日常生活、勞動、體育活動中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投擲的正確姿勢,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體協調性、靈敏性,培養學生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協調合作的良好作風和勇敢、頑強、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根據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徵,在教學中,我採用遊戲貫穿整堂課,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使大多數的學生初步瞭解和掌握助走投擲沙包一些方法。

(2)技能目標:學會上一步投擲沙包的基本動作,提高自己的投擲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投擲活動的運動樂趣和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本節課教學重點是:上步、同時轉體引球。教學難點是:上步、轉體、引球的動作連貫。

二、説學情

1、有利因素。

由於小學三年級學生個性天真活潑、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強,又有一定的投擲基礎。因此,本課所選用的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容易實現。

2、不利因素。

雖然學生已掌握一些的技術基礎,但學習新技術動作有一定阻力,個別學生因心理因素不夠穩定,又容易產生滿足或厭學的情緒。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順利進行。

三、説教法

本節課採用掛圖講解示範法、分組練習法、遊戲競賽法、情境教學法。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目睹到這種現象,即教師一味地強行地灌注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樣單調的技術動作,忽略了小孩子愛玩的天性。我設計這堂課是針對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在新體育課程改革中,要求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因此,我採用遊戲、情境等多種教學方法,以靈活多變的手段貫穿始終,使學生在玩中分享運動的喜悦,真正體會體育的樂趣,最終達到掌握技能和鍛鍊身體的目的。

四、説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行自主練習,使學生動手、動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討論探究,再結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新慾望,更有利於啟發學生進行學習。

五、説教學程序

體育課的結構是人體的參與活動,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再結合課的任務和小學生心理需求,我把本節課學生要學習的內容灌穿在遊戲中,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我分為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開始準備部分

1、課堂常規。

2、準備部分:玩紙飛機。為了讓學生在課堂裏動手、動腦,練習時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摺紙飛機,展示飛機,讓學生們在歡樂的氣氛中得到充分的活動,同時為進一步學習基本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一環節約為8分鐘左右。運動強度為“中”。

(二)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本節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手段來進行教學。

1、通過語言的提示與誘導,讓學生利用紙飛機作成紙球進行拋接練習。充分地展示他們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2、讓學生自主組合友伴,進行相互拋接紙球練習,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舞台,同時,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3、組成四個小組進行“打標靶”比賽。比賽時,在一定時間內打中多的一組為勝,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4、遊戲:創造性的接力跑。為了使學生下肢得到發展,利用手上的沙包,通過小組討論、研究,將把沙包擺設成一個字或一個圖案進行接力比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環節約為28分鐘,運動強度為:強。

(三)結束部分

1、為了使學生恢復心理和生理負荷,通過熟悉的音樂和輕柔的舞蹈動作進行放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2、小結:總結本課的優、缺點、表揚為主。

3、收還器材。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篇3

一、教材分析

投擲是體育教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小學生身體和心理髮展的重要標誌。本課使用較輕的沙包來組織教學,目的就是想通過學生自我的嘗試、比較、提高的一個探索過程,更有利於逐步改進投擲的技術動作,為以後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種玉米”為達配教材,主要是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同時也是主教材的一個鞏固和延伸,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投擲的方法,樂於學習並能理解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二)技能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投擲動作,鍛鍊學生上肢肩帶、關節、韌帶、腰腹肌肉力量,發展學生投擲能力及靈敏性、協調性等素質。

(三)情感目標:體驗學練中的歡樂和成功,建立自信心,培養學生勇於展示自我、探究、創新及團結協作意識和競爭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肩上屈肘,背後過肩。

(二)難點:快速揮臂動作。

四、教學方法

(一)教法: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創設情境法、遊戲法、談話引導法、動作示範法等,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運動激情。

(二)學法:在本節課中,學生採用想象、遊戲、體驗、模仿、互助等方法,自主參與,在學習活動中體驗運動的快樂。

五、教學過程

本課以原地正面投擲沙包為主線進行教學

(一)導入新課

對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的練習,採取不同方位的集合與解散練習,並強調小組到達指定地點的速度,此環節提高了學生注意力,同時取到了熱身的作用,還培養了小組內的凝聚力。

設計了“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一方面能充分活動手腕、手指等關節,另一方面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更能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本課主教材的練習中去。

(二)講授新知。學練結合

在教材的學練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體會投擲動作。第二環節,讓同學示範,教師推薦原地正面投擲沙包的動作,引出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結合教師的示範,學生模仿練習。然後集中歸納動作要領,通過自主創練——模仿體驗——歸納新知這樣一個過程,加深了學生理解接受新事物、新動作的印象。通過兩人合作學習,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氣氛,促進了正確動作技術的定型。讓學生能隨時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喜悦。最後,通過小組展示,師生間的相互評價,來肯定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的一項運動技能,同時培養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

(三)積極引導,寓教於樂

通過老師的啟發、引導,每位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學練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享受到在運動中做主人的快樂,並通過玩來達到掌握原地正面投擲沙包動作技能的目標。通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在練中養成積極思考、勇於創新、主動參與的習慣,增強自信心,增進團體合作意識。

輔助教材選擇了“植物大戰殭屍”的遊戲,將投沙包的動作引用到遊戲當中,跑、投結合,鞏固投擲動作,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和靈敏素質。很好的配合了本課的主教材,同時也符合體育課程上、下肢達配的教學規律。

(四)課堂小結

隨音樂放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身心放鬆,小結中對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意識給予了表揚,對學生間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給予了肯定,對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了一項運動技能給予了掌聲。

(五)預期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原地正面投擲沙包動作有85%的學生完全掌握,有關15%的學生能夠完成。同時本班的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增強。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篇4

一、設計理念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按照水平一課程目標要求,貫徹快樂健身,主動發展的教學理念,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活動,引導他們通過玩中學、玩中練,瞭解和初步掌握投擲的要領,掌握投擲的正確動作,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投擲活動的良好興趣。

二、教材分析:

投擲項目是一項古老的、傳統的體育項目,學生通過學習和練習投擲,可以發展力量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上肢肌肉、關節、韌帶的發展。投擲這一內容是小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鍛鍊身體的重要項目之一,從小學低年級的擲紙飛機、擲沙包、到投擲壘球,拋實心球。投擲項目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即使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後,仍可利用投擲項目鍛鍊自己的身體,培養自信心與良好的合作意識,又能從中培養興趣與創造性,陶冶情操。

三、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個性好動,求知慾和模仿性很強,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也很強。因此,給學生設定情境,利用遊戲比賽,讓學生在玩中滲進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容易實現了。

四、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通過練習90%的學生學會正確的站立和測對投擲方向,80%學生初步掌握肩上屈肘、向前揮臂的投擲方法。

2、身體健康目標:發展力量、靈敏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3、心理健康目標: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創新精神、欣賞和讚美他人的意識和習慣。體會投擲活動的樂趣,在活動中加強交往和合作,建立良好和諧人際關係。

重點:掌握正確的投擲姿勢。

難點:蹬地轉體,揮臂過肩快速用力的動作的協調性。

五、教學方法與組織:

本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習目標,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主要採用體驗發現法、講解示範法、合作探究法,遊戲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營造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得活、練得活,能對課產生新鮮感,使學生在歡樂互助的氛圍下掌握技術動作,達到玩中學,學中樂的有效學習效果。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活躍身心(8分鐘)

師生同做韻律操活動各個關節,在音樂的伴奏下,營造良好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為學習做好準備。

(二)、自主探究掌握技能:(26分鐘)

1、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沙包,如:拋向空中接住、拋向空中擊掌接住、左右拋接、胯下拋接等等。讓同學們熟悉沙包,為接下來學習原地側向投擲動作起一個過渡作用。

2、讓學生們展示他們的拋接沙包的動作,其他同學試着評價並模仿。教師和學生適當的鼓勵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

3、提出問題“怎樣的投擲動作能將沙包投的更遠?”引出原地側向投擲的動作方法,出示投擲動作要領的口訣:身體側對投方向,右臂後引腳開立,蹬地轉體肩上投,出手快速又有力。教師簡單講解並示範,學生們徒手模仿動作,先分解動作再到完整動作,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3、學生們拿沙包練習。教師強調安全問題,在教師統一的口令下投擲練習。

4、學生的動作展示,教師點評,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明白投擲高度與遠度的關係,在投擲中能夠把握適度的投擲角度。

5、原地側向投擲的闖關遊戲;(在投擲區畫好遠度距離線,按及格、良好、優秀的標準分為三關的標誌線,比一比哪組闖關成功的人數多。觀察組的同學要為投擲組表現好的同伴鼓掌讚美,營造積極進取、彼此欣賞跟和諧融洽的良好學習氛圍。

6、小遊戲“春種秋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是否可以讓速度快的人放、拿比較遠的沙包,來爭取比賽的勝利。練習比賽中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和快樂,趣味性很強。

(三)身心愜意陶冶情操(大約6分鐘)

1、放鬆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師生同跳放鬆舞。

2、總結、點評、佈置作業,師生再見,收拾器材。

器材:沙包每人一個、錄音機、小黑板

以上是我説課的內容,如有不足之處請多賜教,謝謝!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篇5

説課步驟: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2、教材分析

3、學情分析

4、教學目標

5、教學重難點

6、主要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

8、教學資源

9、學生評價

10、設計特色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課堅持“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指導思想,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進一步教會學生一種簡單的投擲動作。

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以一種練習手段為主、多種練習手段為輔的方法達到發展學生上肢力量的目的和提高其判斷能力。

充分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一個小小的沙包,能玩出十幾種花樣,甚至更多……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二、教材分析:

投擲是一項古老的、傳統的田徑運動,也是人體基本活動能力之一。這項教學內容出現在小學的各個年級,分別有着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標準。

二年級投擲教學,以發展兒童基本的投擲能力為主,通過各種方式的拋接、擲遠、擲準的練習活動,激發兒童的運動興趣。

本項教材與一年級上手正對和側對投擲方向的教材內容大致相同,只是在動作方法上提出了兩點具體要求:

這個教材的單元計劃共安排5次課,本課為第3次課。

三、學情分析:

二(3)班共有學生44人,女生17人,男生27人。

該班學生整體素質良好,2人肥胖、特體,通過一年的各種體育鍛煉,孩子們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95%的學生整體評定良好以上,40%的學生整體評定優秀。

通過每天的體育課不斷地練習上手正向側向投擲動作,全班所有學生均能較好做出基本動作;一部分學生有待改進的是: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上手正向投擲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上手側向投擲沙包的動作。

2、發展學生的上肢力量,促進身體協調發展

3、帶領學生積極體驗無窮的運動樂趣,勇敢面對挑戰的樂觀態度以及必須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節課

重點是:轉體揮臂 快速有力

難點是:全身協調連貫

五、主要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

(一)開始部分教學環節

體委整隊 學生報數(2分鐘)

設計意圖:集中學生注意力,逐漸形成上課良好開端

環節要求:集合整隊規範,精神飽滿,反應迅速

師生問好,師生對話

師:我們的目標是

生:天天運動健康一生

師:加油(握拳)

生:努力()握拳

教師介紹本課次學習內容及要求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這節課要幹什麼

環節要求:仔細聽 認真想

武術操展示:旭日東昇(3分鐘)

設計意圖:調動起所有學生的感官,使其逐漸形成挺

拔的身體姿態

環節要求:口令清楚 精神飽滿

(二)準備部分教學環節

一般性準備活動:(4分鐘)

第一節 擴胸運動 2x8拍;第二節 體側運動 2x8拍;

第三節 正側壓腿 4x8拍;第四節 直臂繞環 20個;

第五節 下蹲運動 20個;第六節 縱跳 20個;

專項活動

側向站立,反覆做投擲臂向後引伸、蹬地轉體翻肘、揮臂練習;

設計意圖:分解所學動作的難度,分開練習,力求在

下一步完整動作學習時輕鬆掌握所學動作

環節要求:努力體會

(三)基本部分教學環節

教師引入:語言啟發 導入新課(3分鐘)

設計意圖:最大限度勾起學生的表現慾望,逐漸進

入主題

環節要求:教師態度親和 語言簡煉

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練習:通過“鞭甩短跳繩”,體會

本課次重點 轉體揮臂 快速有力

學生練習開始(重點環節)18————20分鐘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要精講,善於發現問題;

學生要多練,用心體會鞭甩動作,才能得到切實提高

設計意圖:關注個體差異 準確實施區別對待原則

環節要求:思維敏捷 善於發現

教師歸納小結,學生“達標賽”開始

設計意圖:提高練習積極性

環節要求:動作正確

遊戲:夾包接力(6分鐘)

方法:學生體操隊形散開,前後四個學生為一組進行比賽。當聽到開始的口令後,每組第一個學生將小沙包夾緊在膝關節處,成小跳姿勢前進到前方鐵環處,將鐵環從下向上套一次,放在原地,夾包返回。第二個學生依次進行,直至第四個學生完成。

規則:1、沙包掉落,原地撿起夾住繼續前進,不可跑動前進;

2、鑽圈是從下向上,不可從上向下;

設計意圖:上肢活動的同時,也使下肢得到鍛鍊。

環節要求:遵守遊戲規則

(四)結束部分教學環節

放鬆整理———“我們都是木頭人”;(2分鐘)

設計意圖:放鬆身心 恢復體力

環節要求:積極放鬆

教師小結,表揚為主,並鼓勵學生們課後積極練習

設計意圖:得到肯定,得到滿足,從而更加積極的練習

環節要求:簡明、扼要、全面。

六、教學資源:

1、沙包 45個

2、跳繩 45個

3、皮筋 1根

4、標誌物 8個

5、膠帶粉筆 若干

6、鐵環 12個

練習密度預計 35%——40%左右

七、學生評價:

二年級採用在學習當天動作是否正確,達標等級來進行評價。

手繪 圖表

八、設計特色:

(1)本課次注重不同班級的學生學習切入點、因生施教 關注個體差異

(2)設計“達標場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滿足,有所收穫,有所企盼

(3)語言平實、易懂,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4)平日裏注意疏通孩子們的關係,該嚴則嚴,該親則親,有着非常好的師生基礎

體育課投擲沙包説課稿篇6

一、本課教材:

原地側向投擲沙包(第二次課)——水平一

二、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健康標準的要求,本課在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思想,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體育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實踐、去嘗試、去體驗的過程,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特別對低年級來講,教師應創設專門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觀察、參與、探究、感悟,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觀念、情感、態度和行為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和競爭意識、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三、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小學二年級男女生

2、知識、技能基礎:有一定的知識、技能基礎,但在知識的理解、技術的掌握和學習的方法、興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異。為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去體驗、去實踐。

3、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特點:心理素質處於思維的活躍期,思路比較敏捷,樂於思考組織紀律性和自信心以及集體榮譽感較強。身體素質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呈現出身體素質發展不均衡的特性。

四、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1、認識肘關節,知道“肩上屈肘”和“背後過肩”的意思。

2、弄清側向投擲沙包的重難點以及遠度的計算方法。

技能目標:1、初步學會正確的站立和側對投擲方向肩上屈肘向前揮臂的投擲方法。

2、能比較協調的完成側向投擲沙包的動作;發展力量、靈敏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克服困難的精神和重視安全的練習意識和習慣。體會投擲活動的樂趣,在活動中加強交往和合作,建立良好和諧人際關係。

五、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站位正確,投擲臂後伸,右腿微曲。

難點:蹬地轉體,揮臂過肩將沙包投出。

六、教學程序設計:

1、開始部分:除常規教學外,安排了隊列隊形——隊形變換(四列變二列、二列變四列、二列變四路)。

2、準備部分:安排了八節沙袋操(8拍x2),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聽口令完成動作。隨後安排了兩個輔助練習,一是拋接沙包,二是投沙包遊戲。通過練習,進一步使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同時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體育課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主體部分:

(1)、利用語言、多媒體或圖片導入本課主教材——學習原地側向投擲沙包。A讓學生通過想象去體驗原地側向投擲沙包動作,學生展示。B讓學生觀察教學掛圖後再去體驗原地側向投擲沙包動作,學生展示。

(2)、教師講解原地側向投擲沙包的動作要領並示範,組織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示範進行徒手分解練習。組織學生進行徒手完整動作練習。組織學生進行持包分解和完整動作學習。教師巡視給予指導糾正,找學生進行示範並點評。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為了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進行投過標誌線和投過一定高度的練習。

(3)、本課遊戲——炸碉堡。利用墊子和沙包進行,各組在教師的提示下先進行障礙設置,設置完成後各組可以進行體驗,並採取快速有效的方法完成炸碉堡的任務,最後各組進行集體比賽,教師擔任組織者和裁判,根據時間遊戲可做2-3次。

4、結束部分:安排放鬆活動――佔領陣地。學生圍成圓形將沙包放到圓上,所有學生圍圓放鬆走,當聽到哨聲,立即雙腳站到沙包上。沒有搶佔到的同學為失敗一次,遊戲繼續進行,教師可隨時變換方式進行。要求全員參與、反應靈活。

七、備註:

體驗,是一種基於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經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的過程,其主體在學生本人。體育教學是一門以身體鍛鍊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教學的實效性在於學生是否自主、能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並從中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以促進身心發展。無論體育課程管理的形式怎樣變,體育的學科特性不會變;無論體育課程的目標方面怎樣變,其教育的基本目標和理想不變;無論學段的劃分怎樣變,體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不會變;無論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性怎樣變,學的體育要有用、要有樂趣的原則不變。長期以來,體育教學主要關注增進學生體制健康、傳授體育技術技能等領域目標的實現,這種關注有的甚至是片面的、表面的,缺乏對以實踐為主要特徵的體育教學其他功能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例如,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能教學應當設計七個階段目標,即知覺目標、心向目標、引導反映目標、機械反映目標、複雜反映目標、技能調試目標、創新表現目標。但是實踐的體育教學往往停留在前四個階段,事實上,第六、七階段的動作技能的生活遷移和創新設計才是最重要的。基於上述分析,本人認為,為了實現新體育課程標準規定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兩個學習領域的目標,探討體驗式體育教學的特殊作用十分必要。本課就是以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圖片等教具,讓學生去一步一步地自己根據想像、觀察去體驗動作,最後教師再進行講解、示範,學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的動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2jp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