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課文 >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課《草原》的內容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課《草原》的內容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人教版新課標(老教材)五年級下冊第1課和教育部統編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課。文章主要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主客聯歡圖這三幅生動的畫面。作者在最後引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課《草原》的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課《草原》的內容

五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課《草原》的內容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脱,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也看不見什麼東西,除了些忽飛忽落的小鳥。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明如玻璃的帶子——!牛羊多起來,也看到了馬羣,隱隱有鞭子的輕響。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羣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為。這是主人來到幾十裏外歡迎遠客。見到我們,主人們立刻撥轉馬頭,歡呼着,飛馳着,在汽車左右與前面引路。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車跟着馬飛過小丘,看見了幾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人很多,都是從幾十裏外乘馬或坐車來看我們的。主人們下了馬,我們下了車。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總的總思是民族團結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擺上了。主客都盤腿坐下,誰都有禮貌,誰都又那麼親熱,一點兒不拘束。不大會兒,好客的主人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幹部向我們敬酒,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我們回敬,主要再舉杯,我們再回敬。這時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點兒羞澀,來給客人們唱民歌。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麼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飯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是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拓展

草原閲讀答案

黃昏時分,我獨自漫步在草原上,肌膚觸摸着空氣的温潤和花草的清香,身體被視線牽動着轉了一圈兒,然後便靜靜地立在了那裏。

此刻,周圍沒有一個人。任何肉眼可以捕捉到的活物都沒有。目光漫向天際。天邊,最後一抹玫瑰色雲霞正在一點一點地淡下去,最後完全消失了。夜,抖開黑色的大幕,開始收攏天地,月亮迫不及待地從草天連接處探出頭來,像個童貞的小姑娘,越過地平線,漸漸地往上爬着,不一會兒,便明麗大方起來。一個滿月,圓潤,恬靜。隨後只見她輕輕地甩了一下衣袖,那月光便一瀉千里,為草原鋪上了一牀銀色的被子。

溶溶月色,從髮梢到腳趾,柔和而均勻地撫摸着我身上的各個部位,同時也輕輕地撥動着我的心絃,帶給我一種崇高而寧靜的感覺。我興奮得簡直不知所措。第一次獨自一個人在草原上賞月,沉浸在無邊的月色裏,好像是吃了一個水蜜桃,甜蜜中透着一種舒坦和愜意。 草原上的月光,是由純潔、希望和喜悦組成的,釋放着一種特別的光明。

看不到一棵樹。只有潔白的蒙古包,像一朵朵白蓮花似的散落在將要入睡的草原上。腳下,毛茸茸的草地,一直綿延到天際。月光無遮無攔,直射到地上,體貼而大方。不象城市。在那裏,她不像路燈那麼讓人看重,只能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忽隱忽現,一波三折,讓人覺得恍惚。

像是被包裹在潤澤裏的一隻繭,我在明亮中享受着温暖;又像是置身在一個偌大的密封着的光圈中,只見光明,聽不到一點聲音。駐守在耳邊的,只是自己輕微的呼吸和坦蕩的心音。心田異常平靜,一如晶瑩的月光一樣。

眼前亮亮的。俯下身去摸一摸那些草尖。草們齊刷刷地昂着頭,挺起身子,透着一臉的光彩和興奮,比白天裏還要精神。它們簇擁在一起,成就了一塊天然的大草甸子,温暖,厚實,像一張睡牀。倘若有哪個疲倦的路人躺下來歇息一會兒,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它引入夢鄉的。

風,一改野慣了的性子,努力地剋制着,縮頭藏腳地躲在一邊,温順得簡直像一隻貓,連經過身邊的美味都不去撩一下眼皮,大概就為了這皎皎月色不被暗淡和戳傷。星星好像在圍着月亮打盹兒,其實,它們根本不犯困,而是在陶醉,此刻,它們正在接受月光的洗禮。要不,哪會是這麼一副嬌柔體貼的樣子!

草叢中,立着一株芍藥,沐浴着月光,心情極好地坦露着笑臉。鵝黃色的花瓣上,像是塗了一層牛乳,抑或是罩着一層薄薄的輕紗。視線即刻被搶了過去。一股香味兒撲鼻而來,鼻翼迅即被掀得大大的,貪婪地嗅着,嗅着,一邊嗅,一邊張大眼睛尋找着。哦,是幾棵沙葱,淡紫色的花兒,在月光下搖曳着,鼻尖挨上去,濃烈的花香即刻便舒舒地浸入了肺腑。沙葱周圍,紅的,黃的,白的,藍的,紫的,各色各樣的花兒,都盡情地釋放着自己的芬芳。草原被放進了香籠裏。

真想借着月光,採一些花兒,製作一個香袋,把羣花的芬芳和馨香永遠珍藏在心底,還有這皎潔的月光與這詩意般的寧靜。可是幾次張開的手又輕輕地縮了回去。在美好的面前,貪婪總是表現得特別小心。

忽然,草叢中響起“嘰”的一聲,但是很快地就又恢復了先前的寂靜。大概是一隻熟睡的百靈蘸着月光在做夢吧?稍後,一隻碩大的山叫驢子突然從旁邊竄了過來,大搖大擺地向前走去。噢,原來是它呀!我差點叫出聲來。這高傲的傢伙,它怎麼也跑到這兒湊熱鬧來了?莫非它也讓月光給陶醉了?

有月光的寵愛,附近的水泡子如同一塊碩大的金子,閃閃發亮,草原好像裝上了一面鏡子,又像是生出一隻碩大的眼睛。月亮在水中端詳自己,就知道了自己的美麗。而那泓水,也獲得了一份特殊的景緻;水色,月光,相互之間不知是誰映襯着誰,也不知道誰更美麗些。 不久,喧騰了一天的草原睡着了。當它進入夢境後,那些牛、馬、羊呢?還有百靈鳥、昆蟲們呢?它們上哪兒去了?給牧人圈起了嗎?被草棵絆住了嗎?遙望天宇,月亮用清澈的笑靨守望着夜幕下的草原。哦,它們也都睡去了,甚至連忠實的牧羊犬,此刻也緊緊地貼在牛羊們的身旁,眯起了警惕的眼睛,只把寧靜、温馨、和諧留給了草原。

不知什麼時候,附近多了一對年輕的戀人,依偎在密匝匝的草叢中,卿卿我我,細語呢喃。美好的月色籠罩着他們,花香瀰漫開來,在她們的周圍幸福地流瀉着。月下老人張開明亮的眼睛,親歷着又一枚羅曼蒂克式的人生甜果,無意中,又證實了一次偉大的人間愛情。 記憶開始活動。浮泛在它上面的許多事物,都和月光不無關係。兒時,在葡萄藤架下,聽姥姥講牛郎織女的故事,月光在頭頂織成一個水簾;夏夜,隔着窗户與小夥伴兒們嬉戲,窄小的窗台上,有月光陪伴着;曾幾何時,月光把故鄉門前潺潺的流水送向遠方,也送走了我;饑饉之年,藉着月光,我從收穫過的麥田裏撿回了温飽;心花爛漫的歲月,在隆隆的機聲中,看麥粒在月光裏飛濺 如今,歲月的長河逐漸流向遠方,可如水的月光依然執着地駐守在心頭,怎麼也理不斷。

“草原夜色美”耳邊響起了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的歌聲。她在唱這支歌的時候,心頭一定盪漾着草原上的月光,要不,她的音域不會那麼渾厚,寬廣,歌喉也不會那麼綿長,高亢。

月光下的草原就這般光明,這般磊落。在這裏,看不到陰鬱,看不到晦暗,也沒有渾濁;只有透徹的乾淨、清澈的爽朗以及曠壯的澄明。世俗的煩惱,生活的宂雜,還有虛偽、奸詐和醜惡等等,這些人世間的卑劣,都讓這光明給一點不剩地融化了。

此時此刻,真想化做一棵草,一朵芍藥花,一隻百靈,給草原增添一抹光彩;或者化作一滴水,一縷風,一片雲,與草原緊緊地融為一體

如果我們有高遠的追求,如果我們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我們有遠大的理想,那就讓光明——流瀉在草原上的光明——去作我們生命的底色吧!

閲讀題目

14、作者筆下黃昏時分的草原具有怎麼樣的特點?(6分)

15、在文章第2段中,作者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草原的月色?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7分)

16、作者對童年時月光下生活場景的回憶和對草原月色的抒寫,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17、有人認為,第9段關於“碩大的山叫驢子突然從旁邊竄過來”的描寫,與整個草原寧謐的環境不協調,建議刪去。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4、

(1)空氣温潤、清香

(2)視野開闊、曠遠

(3)四野寧靜、安謐

15、作者採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月色。把迫不及待地從草天連接處探出頭來的月亮比喻成充滿童真的小姑娘,表現了初升月亮的動感和月光的淳樸;用“明麗大方”“輕輕地甩了一下衣袖”等詞語賦予了月亮以人性,表現了月光的明麗,生動而形象。

16、

(1)對童年時月光下生活場景的回憶,寄託了作者對月光下美好、歡樂、天真的童年生活的嚮往。

(2)對草原月色的抒寫,寄託了作者對月色籠罩之下的草原的熱愛之情,也寄託了作者對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像草原月色一樣堅守自己生命底色的操守的讚美。

17、示例:不同意刪去。因為描寫“碩大的山叫驢子突然從旁邊竄過來”,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手法,從而襯托出草原的寧靜。因而,與草原寧謐的氛圍是吻合的。(此題為開放題,若答“同意刪去”,言之成理也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kewen/pvyv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