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蔡麗雙的詩集《火把》中的愛情王國論文

蔡麗雙的詩集《火把》中的愛情王國論文

論文摘要:蔡麗雙在詩集《火把》中營造了一個至真至善至美的愛情世界。本文從思想、意境、典故、語言等方面分析了這一愛情王國的生成特徵和藝術意藴。

蔡麗雙的詩集《火把》中的愛情王國論文

論文關鍵詞:蔡麗雙 火把 愛情

蔡麗雙的詩集《火把》中的愛情世界是一個充滿着真、善、美和理解、包容、關愛的童話般的理想王國。這裏洋溢着熱烈的思念,執着的等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般的終身相守;這裏瀰漫着温柔的眼神,輕聲的耳語,令人嚮往的心心相通……

縱然愛情路上常有坎坷,甚至毫無希望,但仍不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因為自己心中有愛,縱然愛情路上並非一帆風順,甚至路途崎嶇,但仍相信世間有愛,懷着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因為對愛忠誠的人終會幸福,終會遇到自己的那份“唯一”。這是蔡麗雙詩歌所抒寫的愛情理想,這個理想王國猶如陣陣涼爽的清風細雨,淨化着人們的內心。如《痴望》一詩描寫的就是少女一人佇立在山崗上,靜靜地等待戀人的歸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沒有改變,表現了少女對愛情的忠貞和執着。《心帆》中“不屬於我的季節,縱有千呼萬喚,也撩撥不動我的心絃,但屬於我的春風,哪怕只吹一縷花香,便薰陶着我的心靈”,也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

塵世中的愛情難免痛苦、傷心,但更多的卻是幸福、甜蜜。這是一種美妙的心境:微笑充滿雙鬢,快樂塞滿了心窩,一絲絲暖意,從微小的血管中鋪張開來,遊遍全身,浸入骨髓。愛是熱烈地,深沉地,難以忘卻地,令人成長,令人勇敢。《比翼》一詩描寫一對新燕在枝頭“諦聽一支天籟,悠婉低迴繞樑”,表現了戀人在一起時,拋開物慾,相互訴衷腸的温馨。《心境》寫道“愛與被愛皆是一種甜滋滋,喜洋洋的美妙心境”,也表達了愛情的幸福甜蜜。

從不相識的兩個人到漸漸相識、相知、相守,是一種緣分。而“緣是自由的靈犀”(《夢思》),冥冥之中一切似乎都已經註定,心心相通之中,充滿着理解包容,靈犀使兩顆火熱的心交融。《靈犀》一詩就是表現不管時空有多遠,只要兩人心有靈犀,心心相映,日子也不會孤單。

蔡麗雙散文詩中的愛情有如“在夢的星空下,春花香飄上雲霄,潛海底”,形成了一幅美好、奇妙的意境。詩人曾經説過,“一篇優秀的散文詩,必須做到情景交融,即寄意在境,以境現意。意和境完美結合,才能使作品形神兼備。意和境的融合,是指實寫與虛寫的辨證關係。寫散文詩,‘我’認為要在實寫的基礎上進行虛寫,即在抒寫生活圖景中,提煉出情思和哲理。必須做到有虛有實,忽虛忽實,虛實結合,以虛帥實。用虛寫和實寫的`淺白説法,可以加深我們對意和境相互結合的進一步理解。‘我’寫散文詩,往往喜歡把意和境摻揉在一起,使意和境能夠絲絲相扣,環環相系,相得益彰。”由此可見,營造意境是蔡麗雙散文詩創作的思想核心。我們可以通過下述意象來探析蔡麗雙愛情詩中的意境生成特徵。

(一)夢:夢是詩人愛情散文詩中常常出現的境象。夢是人類無意識的象徵,詩人好以夢境為抒情環境,傾吐自己的心緒。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將白天的思念帶入夢中,給人以思之深,愛之切之感。例如《夢念》、《織夢》、《夢思》等詩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渴望和對戀人的思念之情。

(二)春:詩人好用“春”字,例如散文詩中“春雨”、“春色”、“春風”、“春江”、“春波”、“春天”、“春光”等,春天代表着萬物復甦,陽光普照,給人以温暖之感,詩人以春來喻愛,喻愛的幸福,愛的甜蜜。

(三)星和月:詩人多處用到“星光”,“星辰”,“星斗”等詞,星代表着絲絲相思之情。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望着靜謐的夜空,漫天繁星,勾起了人們的相思,化為無盡的思念,縈繞在周圍,同一天空下,相距卻那樣遙遠。同時詩人還寫到了月亮,《痴望》中“冷月”、《心帆》中“月光”、《織夢》中“人月雙圓”,月亮是團圓之意,詩人使用“月”這個意象,也表現了詩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之心,希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四)花香:詩人在散文詩中多處通過嗅覺描寫花香。例如《唯一》中“散發陣陣清香”,《心境》中“滿懷温馨,飄逸四野”,《靈犀》中“依然悄悄地吐露着縷縷幽香”,《心帆》中“一縷花香”等。通過感官置換,更能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詩人一般把醇芳的香甜比喻成愛情的熱烈甜蜜。

(五)江河湖海:例如《唯一》中“滄海浩淼”,《心帆》中“自由自在航翔在愛的海洋”,《展翅》中“春江碧波”,《痴望》中“透望深海”等。詩人把這份情意比喻成海洋,像海洋一樣又深又寬又廣的深情。

(六)雲:例如《心境》中“雲屏”,《靈犀》中“雲雯”,《展翅》中“彩雲”,《比翼》中“風雲”等,不禁讓人想起了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詩句讚美的是夫妻之間的恩愛之情,表達了元稹對妻子的忠貞懷念之感,隱喻夫妻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巫山之雲。雲在這裏代表的是“唯一”之意,詩人在詩中也是引用此意,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總之,詩人通過各種意象營造出的深邃意境,引起了讀者無限的遐想,體現出了詩人內在感覺的幽遠與現實之美的飄逸。

蔡麗雙有着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學素養,善於把詩歌與文化傳統相結合,創造地用歷史見證愛情,深化愛情詩的內涵。我們不妨具體分析幾首詩作中的歷史典故,觀照其愛情詩的藝術意藴。

(一)《心境》:“銀河的熠熠星光,架起七夕的鵲橋,燦爛着古往今來有情人的百味相思。”七夕的鵲橋是牛郎織女每年約會之處,詩人通過對牛郎織女之間的愛情描寫,來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以古喻今。她還把愛情比作試金石,越磨越亮,閃閃生輝;把承諾比作不回頭的箭,忠誠是唯一標準;把愛情比作滿園春色,有了理解就滿懷温馨、飄逸四野。詩人把愛情與自己的生命體驗完美結合在一起,現代的詩思與歷史的事物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二)《靈犀》:“思念是織夢的搖籃,以詩代酒,邀嫦娥舞袖弄清影。”嫦娥獨自一個人生活在冷冷的月宮之中,飽受對丈夫的相思之苦,這種相思之情無法排遣,詩人通過對嫦娥的描寫表達了一種相思之苦。

(三)《沈園》中“沈園”本是陸游和唐婉愛情悲劇的見證,是令人傷心的場景。主人公內心的無限眷念相思之情,加上無盡的追悔悲憤至今仍籠罩在沈園上空。詩人通古説今地寫道:“兩顆心在平平仄仄中滴血,愛在長句短句中呻吟”,繼而從古代飛躍到現代:“如今,一對對情侶在彩傘下洋溢出呢喃絮語,在橋上流濺出的歡聲笑語,能否掩埋古人灑落於沈園的哭淚。”藉此順勢問道:“假如真的能夠掩埋,那沈園還有什麼可以涉足的韻味?為何沈園還能吸引這麼多人”。這無疑寫出了“沈園”的深層意藴:沈園正是因為有了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悲劇,才能吸引眾多遊者,遊者們在享受自己甜蜜愛情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了當年的悲劇。

詩人把歷史典故完美地融入自己的詩歌后,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渾然一體。從藝術思維上講,就是將感性與理性結合,把真情與哲理結合。詩人對於人生獨特的體驗、感悟、理解、追求,原本完全屬於個人心靈所擁有的,但她把這些人性的內容通過傳統的經驗性意象表達出來,通過直覺的想象完成哲理的思考,在葱蘢詩意中閃耀着智慧、新穎和精妙之光。

《火把》的語言平實秀麗,清新自然,貴在“精”“簡”二字。《夢戀》:“夢是不服的相思,一步之跨越浩渺時空,穿梭蒼茫征途,守候那聳起的萬千風姿,信誠靜坐緣分中,時辰接踵飛過,無奈風雨悽迷,寒江鎖路,遠遠不見身影。”詩人把“夢”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虛無性觀念實體化,擬人化,寫其能夠“跨越”“穿梭”“靜坐”“飛過”,顯示思戀的濃烈和深遠,要而不繁,動人心魄。《唯一》:“山重水複的境遇,緣聚在一帆雲程中……唯一的傾慕,縈繞在分分秒秒,盈溢於日日夜夜,編制出一個桃花源的仙境”。詩中的“一帆雲程”頗富古典美,而“縈繞在分分秒秒,盈溢於日日夜夜,編制出一個桃花源的仙境”表現出了語言新奇之感,給人一種跳動地富有生命和節奏的感覺。《心境》:“架起七夕的鵲橋,燦爛着古往今來有情人的百味相思”,《比翼》:“裊起一幕幕傾慕的景緻,窈窕出一襲欲飛之念”、“浪漫在芬芳的空氣中”,詩人打破常規語法結構,把“燦爛”“窈窕”“浪漫”等形容詞用做動詞,造成了一種語言陌生化,它們像點點音符跳動在詩句中,使原本單調的語言充滿生機和活力,又創造出一種情意綿綿的氛圍。

蔡麗雙曾説:“散文詩的藝術特色是:形可以散,神必須聚,其核心是詩。散文詩是精雕細琢的藝術精品,在平實中身藏張力,在抒情中藴涵哲理,以古樸的神韻渲染新穎的風采,並在共性中崛起奇妙的個性,在外在的華麗中閃爍着內在的壯美。”“散文詩,從人間煙火中走進唯愛唯美的藝術境界。”《火把》中的愛情王國也正是這樣一個散文詩的世界,豐富的意境中藴藏着深刻的思想內容,抒情中暗含哲思,古今結合,別有一番韻味。

當然,本文論及的愛情只是狹義的愛情,而詩人心中的愛則是一個無限的空間,是包括自然愛,人類愛,祖國愛等等廣義的愛。蔡麗雙正是懷着一顆博愛的心,在接受愛的同時,又在施與愛,把愛化為和諧音韻,不斷穿梭在自己的樂章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z849k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