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木蘭詩帶拼音版

木蘭詩帶拼音版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這是一首長篇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木蘭詩帶拼音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木蘭詩帶拼音版

木蘭詩帶拼音版:

mù lán shī

木 蘭 詩

jī jī fù jī jī ,

唧 唧 復 唧 唧 ,

mù lán dānɡ hù zhī ,

木 蘭 當 户 織 ,

bù wén jī zhù shēnɡ ,

不 聞 機 杼 聲 ,

wéi wén nǚ tàn xī 。

唯 聞 女 歎 息 。

wèn nǚ hé suǒ sī ?

問 女 何 所 思 ?

wèn nǚ hé suǒ yì ?

問 女 何 所 憶 ?

nǚ yì wú suǒ sī ,

女 亦 無 所 思 ,

nǚ yì wú suǒ yì 。

女 亦 無 所 憶 。

zuó yè jiàn jūn tiē ,

昨 夜 見 軍 帖 ,

kè hàn dà diǎn bīnɡ ,

克 汗 大 點 兵 ,

jūn shū shí èr juàn ,

軍 書 十 二 卷 ,

juàn juàn yǒu yé mínɡ 。

卷 卷 有 爺 名 。

ā yé wú dà ér ,

阿 爺 無 大 兒 ,

mù lán wú zhǎnɡ xiōnɡ ,

木 蘭 無 長 兄 ,

yuàn wéi shì ān mǎ ,

願 為 市 鞍 馬 ,

cónɡ cǐ tì yé zhēnɡ 。

從 此 替 爺 徵 。

dōnɡ shì mǎi jùn mǎ ,

東 市 買 駿 馬 ,

xī shì mǎi ān jiān ,

西 市 買 鞍 韉 ,

nán shì mǎi pèi tóu ,

南 市 買 轡 頭 ,

běi shì mǎi chánɡ biān 。

北 市 買 長 鞭 。

dàn cí yé niánɡ qù ,

旦 辭 爺 娘 去 ,

mù sù huánɡ hé biān 。

暮 宿 黃 河 邊 。

bù wén yé niánɡ huàn nǚ shēnɡ ,

不 聞 爺 娘 喚 女 聲 ,

dàn wén huánɡ hé liú shuǐ mínɡ jiàn 。

但 聞 黃 河 流 水 鳴 濺 。

dàn cí huánɡ hé qù ,

旦 辭 黃 河 去 ,

mù zhì hēi shān tóu ,

暮 至 黑 山 頭 ,

bù wén yé niánɡ huàn nǚ shēnɡ ,

不 聞 爺 娘 喚 女 聲 ,

dàn wén yàn shān hú qí mínɡ jiū jiū 。

但 聞 燕 山 胡 騎 鳴 啾 啾 。

wàn lǐ fù rónɡ jī ,

萬 裏 赴 戎 機 ,

ɡuān shān dù ruò fēi 。

關 山 度 若 飛 。

shuò qì chuán jīn chāi ,

朔 氣 傳 金 拆 ,

hán ɡuānɡ zhào tiě yī 。

寒 光 照 鐵 衣 。

jiānɡ jūn bǎi zhàn sǐ ,

將 軍 百 戰 死 ,

zhuànɡ shì shí nián ɡuī 。

壯 士 十 年 歸 。

ɡuī lái jiàn tiān zǐ ,

歸 來 見 天 子 ,

tiān zǐ zuò mínɡ tánɡ 。

天 子 坐 明 堂 。

cè xūn shí èr zhuǎn ,

策 勛 十 二 轉 ,

shǎnɡ cì bǎi qiān qiánɡ 。

賞 賜 百 千 強 。

kè hán wèn suǒ yù ,

可 汗 問 所 欲 ,

mù lán bú yònɡ shànɡ shū lánɡ ,

木 蘭 不 用 尚 書 郎 ,

yuàn chí mínɡ tuó qiān lǐ zú ,

願 弛 明 駝 千 裏 足 ,

sònɡ ér hái ɡù xiānɡ 。

送 兒 還 故 鄉 。

yé niánɡ wén nǚ lái ,

爺 娘 聞 女 來 ,

chū ɡuō xiānɡ fú jiānɡ 。

出 郭 相 扶 將 。

ā zǐ wén mèi lái ,

阿 姊 聞 妹 來 ,

dānɡ hù lǐ hónɡ zhuānɡ 。

當 户 理 紅 粧 。

xiǎo dì wén zǐ lái ,

小 第 聞 姊 來 ,

mó dāo huò huò xiànɡ zhū yánɡ 。

磨 刀 霍 霍 向 豬 羊 。

kāi wǒ dōnɡ ɡé mén ,

開 我 東 閣 門 ,

zuò wǒ xī ɡé chuánɡ 。

坐 我 西 閣 牀 。

tuō wǒ zhàn shí páo ,

拖 我 戰 時 袍 ,

zhe wǒ jiù shí chánɡ 。

着 我 舊 時 裳 。

dānɡ chuānɡ lǐ yún bìn ,

當 窗 理 雲 鬢 ,

duì jìnɡ tiē huā huánɡ 。

對 鏡 帖 花 黃 。

chū mén kàn huǒ bàn ,

出 門 看 夥 伴 ,

huǒ bàn jiē jīnɡ huánɡ 。

夥 伴 皆 驚 惶 。

tónɡ hánɡ shí èr nián ,

同 行 十 二 年 ,

bù zhī mù lán shì nǚ lánɡ 。

不 知 木 蘭 是 女 郎 。

xiónɡ tù jiǎo pū shuò ,

雄 兔 腳 撲 朔 ,

cí tù yǎn mí lí 。

雌 兔 眼 迷 離 。

shuānɡ tù bànɡ dì zǒu ,

雙 兔 傍 地 走 ,

ān nénɡ biàn wǒ shì xiónɡ cí !

安 能 辨 我 是 雄 雌 !

木蘭詩譯文:

歎息聲一聲接着一聲傳出,木蘭對着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歎息。問木蘭在想什麼?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峯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餘。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説不願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裏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脱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對着鏡子整理漂亮的頭髮,對着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夥伴,夥伴們很吃驚,(都説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隻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隻眼睛時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並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教學反思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著名民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價值。如何上好這一類的詩歌鑑賞課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琢磨的。關鍵在於怎樣讓詩歌教學真正成為引領學生欣賞古典文學,提升古典文學的修養,而不是上成簡簡單單的一節課。

一、探索詩歌教學,與課堂思路相結合。

這節課我主要就是考慮以朗讀和分析木蘭形象作為主線,體現詩歌教學的`特點。因此,設計為“朗讀詩篇——賞析詩歌——朗讀詩篇——認識木蘭——聆聽豫劇——想象表演——構思練筆——讚頌木蘭”這樣一條主線貫穿整節課教學,讓語文的人文特點得到充分的體現,也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薰陶。

這樣設計也是立足於學生學習實際,因為一直以來不是説學生不重視詩歌的鑑賞,即使教師平時又有幾個重視對詩歌的鑑賞教學呢?鑑於此,我認為首先就是加強朗讀教學,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讀出味道讀出美感讀出意境;

二、抓住朗讀教學,在讀中感受古典詩詞的力量。

在朗讀中感悟形象,木蘭這樣一位千百年來備受喜愛的形象,如何準確解讀不僅需要學生會藉助文本解讀也要有自己的獨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形成民主氣氛。因為自己朗讀並不是特別好,因此在看到網上有非常純正的朗讀時就決定用名家朗誦來營造一種朗讀的氛圍,再讓學生自己反覆誦讀,走進文本之中真切感受木蘭的偉大形象。在第一次講的時候,按照這種思路進行,學生自己在下面讀的很不錯,然而當讓他們主動起來展示時,就有些扭扭捏捏的不敢起來,是課堂陷入一種沉悶氛圍,究其原因其實不怪學生不主動,還是我們平時教學上訓練的不夠,尤其是朗讀的訓練上比較的缺失,沒有還語文課真正的語文味,所以才使學生不敢站起來朗讀。這啟示我自己今後一定要重視朗讀的教學,不能使之成為一種形式而已。

再者,以讀促寫是落實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要想充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能夠準確的百搭和寫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額,因此,我在寫這個環節上注重學生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嘗試表演加寫作,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三、深入解讀文本,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閲讀教學的切入點,即教師引領學生開始閲讀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師對切入點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師對如何走進文本、解讀文本、完成教學目標的選擇,也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外在表現。好的切入點使課堂衍生着意外和精彩,使師生享受這解牛析薪般的感覺。

《木蘭詩》往往被視為英雄的讚歌。“英雄”是什麼呢?英雄就是保家衞國的人,會打仗,很勇敢。可是關於“打仗”就寫了“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一句,作者卻濃墨重彩的描寫了木蘭為父親擔心、決心出征、凱旋歸來及家人團聚的歡樂。因此本文立意的重點不是花木蘭參加了戰爭和她戰鬥的英勇,而在於她是一個“女英雄”。戰爭的責任本來並不在她,她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作為一個女子,她承擔起了“阿爺”和“長兄”也就是男性的職責。這個職責不單是家庭的,也是國家的。她主動參戰,為國而戰,立了戰功卻辭官還鄉,享受父母、家庭的歡樂。這個英雄的內涵,從承擔“家”的重擔開始,到為國立功,最後又回到家庭,享受親情的歡樂,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種非英雄的姿態,木蘭還尤其為自己成功的掩蓋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

所以,我便抓住“木蘭是一個女英雄”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設計了“從什麼句中,我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木蘭。”的主問題,引導學生讀詩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讀她“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的個性特徵。

四、教師適時追問,引導學生個性解讀

“追問”,在已提出問題學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又再次補充和深化、窮追不捨,直到學生能夠理解透徹甚至出新出彩的問。“追問”無疑是促進學生學習、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教學指導策略。而我在課堂中針對學生的現有的對詩歌的理解做出迅速的判斷,並且巧妙地對其進行適時適當的追問,更有利於對文本、對教學目標的把握。

同時在《木蘭詩》課堂中也存在這缺陷。在如何能讓學體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其實,讓每位同學都能提筆來寫一寫,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識到,在分析木蘭形象這個環節中,我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上做一些旁批──你從哪些情節瞭解到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在旁邊標註出來,這樣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後是在生字詞的訓練方面,某些同學回答錯誤,我卻沒有意識到,沒有進行及時的糾正。總之,詩歌教學注重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注重以“讀”為本,熟讀成誦的訓練,但有些細節在這堂課上沒有達到最佳的效果。

我們的教學正是在這樣一種肯定、否定與再否定的過程中實現進步的。教學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為遺憾,它才吸引我不斷前行,不斷追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xvw7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