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英語作文 >高中英語作文 >

任務型英語教學與形成性評價的實驗初探

任務型英語教學與形成性評價的實驗初探

楊春香、武如意

任務型英語教學與形成性評價的實驗初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對英語教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適應新世紀基礎課程改革的需要。英語教學中的觀念、目標、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方面都要進行重大改革。英語教學要尋求知識體系與語言能力發展,繼承民族傳統與反映現代科技,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之問的最佳結合點。實現了英語學習的生活化和個性化 。強調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發展性與主體化。

以往教學中我們注重終結性評價的結果。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樣我們就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任務型語言教學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從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主要有:a.強調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b. 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境;c. 可使學習者不僅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的過程;d. 把學習者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重要因素;e. 把課堂內的語言學習與課外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

從2001年9月-2002年6月,我們在使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試用修訂本)》的基礎上,進行了“任務型語言教學與形成性評價”的實驗課題研究。

一、實驗設計

(一)實驗對象:初一八個班,共544人。初二八個班,共573人。 實驗教師9人。

(二)實驗時間:2001年9月一2002年6月

(三)實驗方案

1、通過任務型教學訓練語言應用能力

任務型教學是從活動中獲取知識。任務完成的過程,就是一個知識轉化的過程;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小組活動,學到新的知識,即完成從陳述性知識到程序性知識的轉變。教師備課時重點考慮;如何設置一個合適的語言環境。這個大語言環境又是由各個小語言環境組成,其中一部分是陳述性知識,另一部分則是程序性知識。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通過活動把它們有機地聯繫起來,從而完成了知識遷移過程。常用的訓練活動有以下幾項:

(1)Daily report:值日生介紹自己、家庭成員或朋友的情況,其它學生可互相提問題,詢問個人職業。

(2)Play a guessing game:用問題“what does he do?”引入任務,讓學生猜測多媒體課件中人物的職業,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Ask the way :創設問路情景,根據實際情況 telling the way,eg, I want to go the hospital 完成對話活動。

(4)See the doctor、go shopping等:學生可扮演角色,進行對話。

(5)Have a discussion :學生分小組討論

(6)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通過訓練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課外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改變了過去老師一言堂的模式,變學生為主體,課堂主要是提供了一個學生獲取知識的平台。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

為了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又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各班選出18名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作組長,分別編號,然後讓他們找3-4名性格相投的其它學生作組員,要求組長接受能力強,負責輔導、抽查組員,各小組在總體水平基本一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各個小組設置統一的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

具體操作;

(1)課堂授課,面向全體,但對於知識重點和難點的提問儘量以組長為主,力爭使他們徹底理解掌握,為組長輔導組員創造條件。

(2)自習時或英語課外活動。座位打亂,每組學生坐在一起,對上節課內容充分討論相互交流或扮使不同的角色展開英語對話練習,互相檢查作業,抽查背誦情況。

(3)建立各小組長、小組,組員平時各項抽查考核檔案,算出各小組提高分,小組競爭以此分為標準。各組員提高分的和等於 小組成員提高分之和 (組員提高分=本次考核分數-上次考核分數)

組員提高分統計表(______單元)

_________組 組長:_____________

學生A

學生B

學生C

學生D

均分

加(減)分 總分

單詞

短語

對話課文

故事

評價手冊

寫作

單元測試

綜合

備註 綜合=均分+加(減)分

各小組提高分統計表

A組

B組

C組

D組

均分

加(減)分 總分

單詞

短語

對話課文

故事

評價手冊

寫作

單元測試

綜合

備註 綜合=均分+加(減)分

(點評:備註的解釋不清楚,似乎應是“總分=均分+加(減)分”,而綜合分應是每一豎行分數的相加。但由於計分標準不同,這種簡單相加的做法並不符合統計學的要求)

A. 加分項:① 小組提高分值最高的每次可加2分;② 小組考核每人每次達優者加0.5分;③ 課堂口答問題主動積極的每一人次加0.1分回答問題較好的每次加0.2分;④ 英文寫作有創新觀點被師生認可的每次加1分;⑤ 小組合作好的每次加0.1分。

B. 減分項:① 小組提高分值最低的每次扣 1分;② 平時考核每人每次差者扣0.1分;③ 平時考核每人每次不合格者扣0.1分;④ 每有一人不按時完成作業者每人每次扣0.1分。

C. 小組長積分:① 每次考查提高分最高者獎2分;② 每次考查進步明顯者每次加0.5分;③ 期中、期末兩次小結進步幅度大的加 5分。

各環節及時統計分數,分數總表可張貼牆上,以供學生參閲。每週結算一次,每月評選一次,評選產生的優勝組受表彰,小組長每學期評選一次。這種評比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重視個人成績的做法, 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交與合作,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組內發揮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3、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

(1)在教句型時我們採取“輪流式操練法”以小組輪流操練,看誰説得準而快,讀得好的組給予加分。

(2)在讀課文時,採用記分辦法(按十分制)讓學生以小組輪流讀,讀錯扣0.5分,扣完為止。

(3)初一、初二年級一直堅持每天課前五分鐘的Daily Report,Free Talk制度訓練的程序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每次學生彙報後,教師都給予及時評價。有時有的同學覺得這次表演的不滿意,老師暫不給評價。不記錄成績。學生經過更充分的準備後,可再次參加評價。

4、營造學生開口説英語的環境和氣氛

教師充分利用45分鐘,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利用課堂操練單詞接龍,故事接龍,編對話表演,(Like shopping, Asking the way, Seeing a doctor等)、故事講述、短文報告(Retell the text)以及與正在學習的課文相關的內容,如:初二(下)Lesson 62 “What a good kind girl”把對對話改為短文報告等。以上這些活動項目的評價都記作個人及小組的評價表。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l. 經過一年的實驗,我們根據“實驗設計”中所指出的測試方法對初一實驗班和對照班(本校去年初一)進行對照:

表1 閲讀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

閲讀均分

優生率

及格率

實驗班 89 60% 90%

對照班 86 53% 85%

表2 聽力測試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

聽力均分

優生率

及格率

實驗班 88 71.4% 85%

對照班 87.5 71%

86%

表3 筆試成績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

筆試均分

優生率

及格率

實驗班 88 62% 91%

對照班 84 55% 82%

分析:表1、表2、表3數據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聽力成績無明顯提高,閲讀和筆試成績有明顯提高,該實驗有一定的成效。

三、討論

1、“任務型學習活動與形成性評價”課題研究的意義不僅在於整體提高學生成績。再有一大優點那就是能激勵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儘快大面積地提高學困生的成績,這是以往各種改革收效甚微的癥結所在。

2、 “任務型學習活動與形成性評價”的第二個優點就是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從學習中看到提高,從提高中形成了能力。這一過程完全是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師只是一個引導的作用。這完全符合新大綱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上面“組員提高分統計表”就是由教師設計,學生以組獨立操作、獨立測算完成的。

3、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助手。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生有更多的參與  和合作的機會,可以互相幫助。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練習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如信息轉換、配對活動和小組動等,不僅掌握基本語法知識,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了聽、説等運用語言的技能。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一切活動都是主動的,教師只是參與者和合作者。 “任務型學習活動與形成性評價”的課題研究,現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它的優勢是以往任何改革都不能取代的。它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髮展與完善。但問題還是不少,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和逐步規範。

改進建議: 本文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實驗中,將形成性評價理解為對“提高分”的評價加上一些加分和減分的項目,這種將形成性評價用分數表示的方式並不完整,應考慮表現性評價和描述性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的應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ingyuzuowen/gaozhongyingyu/xz0g0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