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學習方法 >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六個小技巧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六個小技巧

小學生學習英語,很多父母很早地把孩子送到一些教育機構,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六個小技巧,希望有所幫助!

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六個小技巧

一、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好學者不如善學者,善學者不如樂學者”,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趣味性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孩子很感興趣的動畫片來學習英語的表述,用輕鬆的歌曲調子來記單詞,用口訣記憶英語的語法。這樣孩子就能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樂趣,愛學習就會從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

二、塑造孩子的主體意識

孩子沒有主體意識的話,他們會覺得自己學習是為了完成父母、老師的要求,他們心裏會想“這是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我不寫就不寫”、“學習是為了完成父母的給我的任務”,這樣的心理狀態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

三、從誦讀開始

語言類的學科培養語感是很重要的,每個學科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學習方式也各有特色,學習英語的時候應該把握應該把握它的學習技巧,就跟我們講漢語一樣,詞彙量固然重要,但是長遠來看,作為一門語言,寫的時候不去説,進步是很慢的。

四、創造英語交流環境

語言的學習其實是相通的,一個三四歲的中國孩子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為什麼絕大多數學生學了很久的英語,卻還是“啞巴”呢,這就是語言環境的重要性了,學習語言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可以引導孩子用英語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用特定的時間讓學生用英語交流,在學習語言方面,小孩子是有很高的天賦的,有了這樣的環境,對英語的學習幫助很大。

五、提高書寫能力

通過學習語文的過程,我們也能看出一些學習英語的技巧,語文的書寫很重要,英語也是,從撰寫英語字母到英語單詞再到語句再到整片章節,都都要一步一步做好基礎,自小對小孩的書寫能力要嚴格要求,例如筆跡整齊、清楚等,這能幫忙小孩塑造恰當、認真細緻的品德修養。

六、參加英文活動

參加英文活動也是創造語言交流環境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活動有:單詞賽事、説英語小故事、英文角色扮演遊戲等,在活動中不但能增強孩子的自學能力,還能提高英文的實際應用能力。

七、總結

小學英語環節不宜把小孩逼得太緊,提倡快樂學英語。小學英語學習也應該多考慮小孩的體會和要求。希望以上的六個小技巧能對教師和父母有所啟迪。

英語學習技巧分析

可見,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學會教,而且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學會”,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授之以“漁”,而非簡單地給予“魚”。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教學生聽課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聽課要與教師同步思維,與教師思路相同的地方及時肯定,不同的地方及時調節。聽課中遇到的疑難用鉛筆打下各種符號,表示各類問題。例如,沒有聽懂的問題,似懂非懂的問題以及聯想到的有關問題等等,課後再思考或生生之間討論或向老師請教。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備學生的接受情況,要特別注重心理換位。把自己置於學生的心理位置去認識、體驗和思考問題,準確地把握教學重單詞的用法,從而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處理教材的最佳方案。

二、教學生記筆記

“好記心不如爛筆筒”,“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中學教材裏基礎性的知識較多,學生要注重識記、積累。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做讀書筆記和聽課筆記的習慣,把教材中最精華的知識和聽課中的思維成果記錄下來。其具體措施如下:

1記詞彙。教師講課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內容的要求,列出一單元的重點單詞和重點語法。它反映了授課內容的知識結構、系統和重點。同時,它對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知識體系及複習起“橋樑”作用。

2記異處。所謂異處,就是多於課本的內容。教師講課時除了對授課內容或詳或略做恰當的處理外,往往還會做一些適當的補充。補充的內容有例題、語法。以及對重點詞彙的講解等,這對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本內容、擴大知識範圍、啟迪思維等很有幫助。所以要求學生將這些補充的內容記錄下來,並進行歸納整理,從而使所學知識更系統、更豐富。

3記問題。所謂問題,就是記下課堂上沒有聽懂的知識點或自己的某些思維觀點等,以便課後與同學或教師討論交流,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或觀點。

4記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記下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對學生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大有益處。此外,對自己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也要及時記下來,這對學生自己而言一是肯定自己,二是增強學習信心,三是調動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生自學

在教學進程中,教師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關鍵是英語閲讀理解能力。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源泉是課本,養成閲讀教材的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基本功。相同的教材,採用不同的方法閲讀,收穫是不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預習的方法,閲讀是要做到邊讀邊思考,邊作記號,領會了再讀下去。對重要的內容要重複讀,對難點內容還要展開討論,對於例題,閲讀時一定要注意解題思路和技巧。

同時,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閲讀一些課外資料,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善於學習、積極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生自學還不太成熟階段,教師還要多充當“導讀”的角色,多點撥自學方法,使學生少走彎路,多獲效益。

良好的自學習慣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教師只有通過經常有效的活動來強化,並要及時檢查自學效果,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自學習慣的養成,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四、教學生會思維

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生的,並且以解決問題情境為目的。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疑、激疑、質疑、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維,通過巧妙的釋疑,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抓住重點、難點,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深入發展,但要注意:問題如何提出,什麼時候提出什麼問題,都要精心設計,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調動學生獨立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會思維、發展思維,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五、教學生會質疑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常提出問題的學生就是善於思考,富有創見的學生。教會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一個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興趣,啟發學生弄清各種概念的內在聯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關鍵的地方設疑,引導學生找錯、辨錯、改錯,對學生提出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參與討論,促進全體學生的積極思維。對經常提出問題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對提出有創建性問題的學生要鼓勵,充分肯定其積極思考的精神,對回答問題時出錯的學生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正確的引導。

六、教學生會審題

作業和練習是鞏固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訓練和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要求學生做題時,首先要反覆領會題目的意圖,仔細審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地對練習題、複習題、思考題進行篩選,使其適度、適量和精煉,以便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學生會總結

總結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教學中,每當講完一種語法,講完一道習題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學完一個章節,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讓學生在學習了一個知識點後理清思路,將知識點納入知識系統。若學生的歸類、總結有不完善之處,教師應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矯正,得出正確結論。在教學實踐中,長期注重多層次、多角度教給學生總結的方法,學生就會積累成一種學習經驗,這就是學法。

總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關鍵在學法的指導,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習質量,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全面發展。達爾文説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會並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教師有愛心、耐心、決心、恆心。同時,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課堂教學的質量其意義是深遠的。

標籤: 英語 小學生 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xuexifangfa/yg9xg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