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禮儀常識 >

文明禮儀需知常識大全

文明禮儀需知常識大全

握手禮儀(一)

文明禮儀需知常識大全

握手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一種方式。握手時應注意不用濕手或髒手,不戴手套和墨鏡,不交叉握手,不搖晃或推拉,不坐着與人握手。

握手的順序一般講究“尊者決定”,即待女士、長輩、已婚者、職位高者伸出手之後,男士、晚輩、未婚者、職位低者方可伸手去呼應。平輩之間,應主動握手。若一個人要與許多人握手,順序是: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上級後下級,先女士後男士。握手時要用右手,目視對方,表示尊重。男士同女士握手時,一般只輕握對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緊太久。右手握住後,左手又搭在其手上,是我國常用的禮節,表示更為親切,更加尊重對方。

文明禮儀故事(二)

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衝着張良説:“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着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説:“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着,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説:“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裏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説:“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説:“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説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裏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説:“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説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説:“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着説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説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覆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服飾禮儀(三)

服飾是一種文化,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精神面貌和物質文明發展的程度;着裝是一門藝術,正確得體的着裝,能體現個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公務場合着裝要端莊大方;參加宴會、舞會等應酬交際着應突出時尚個性;休閒場合穿着舒適自然。全身衣着顏色一般不超地三種。

男士着裝

男士穿着西裝時務必整潔、筆挺。正式場合應穿着統一面料、統一顏色的套裝,內穿單色襯衫,打領帶,穿深色皮鞋。三件套的西裝,在正式場合下不能脱外套。按照國家慣例,西裝裏不穿毛背心和毛衣,在我國最多隻加一件“V”字領毛衣,以保持西裝線條美。

襯衫的領子要挺括,不可有污垢、汕漬。襯衫下襬要塞進褲子裏,繫好領口和袖釦,襯衫領口和袖口要長於西服上裝領口和袖口1—2釐米,以顯有層次感,襯衫裏面的內衣領口和袖口不能外露。

領帶結要飽滿,與襯衫領口要吻合。領帶的長度以繫好後大箭頭垂到皮帶扣為宜。西裝穿着系鈕釦時,領帶夾夾在襯衫的第三粒和第四粒鈕釦之間。

穿西裝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顏色不應淺於褲子。黑皮鞋可以配黑色、灰色、藏青色西服,深棕色鞋子配黃褐色或米色西服,鞋要上油擦亮。襪子一般應選擇黑色、棕色或藏青色,與長褲顏色相配任何時候,忌黑皮鞋配白襪子。

稱呼禮儀(四)

在社交中,人們對稱呼一直都很敏感,選擇正確,恰當的稱呼,既反映自身的教養,又體現對他的重視。

稱呼一般可以分為職務稱、姓名稱、職業稱、一般稱、代詞稱、年齡稱等。職務稱包括經理、主任、董事長、醫生、律師、教授、科長、老闆等;姓名稱通常是以姓或姓名加“先生、女士、小姐”;職業稱是以職業為特徵的稱呼,如:祕書小姐、服務先生等;代詞稱是用“您”、“你們”等來代替其他稱呼;年齡稱主要以“大爺、大媽、叔叔、阿姨”等來稱呼。使用稱呼時,一定要注意主次關係及年齡特點,如果對多人稱呼,應以年長為先,上級為先,關係遠為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liyichangshi/rpne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