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禮儀常識 >

東鄉族的飲食禮儀有哪些

東鄉族的飲食禮儀有哪些

中國是禮儀之邦,“孔融讓梨”的故事也一直流傳民間。從小長輩就教導我們要有禮貌,不管對長輩還是小輩都需要運用尊稱。在一個禮儀繁宂的國度,餐桌禮儀自然也少不了。那麼,你想知道東鄉族的飲食禮儀嗎?

東鄉族是一個純樸好客、尊重風俗的民族。

他們對來訪的客人,常以隆重的儀式和盛情的禮節來接待,客來時,一家之主宰家成員出門相迎,如果是穆斯林客人,則彼此道“色倆目”問候。

東鄉族人民中,敬重老人是一個最起碼的品德,晚輩對老人無論倒茶或遞食都要雙手奉上。進餐時,老人坐炕必居上方,長輩不食,晚輩不得動手。婦女(除老年婦女外)一般不與男子同桌吃飯。

客人進入東鄉人的正屋後,主人一般送上蓋碗釅茶,為客人接風,客人品嚐這種醇香甘甜的茶飲料。東鄉人待客時為表尊敬,往往不與客人同餐,只站在炕沿下招待。東鄉族的食物以小麥、青稞、玉米和豆類、馬鈴薯為主,做成的麪食主要是饅頭、麪條、油香等。

在東鄉人的飲食中,最有名氣的要數“尕雞娃”、炸油香、手抓羊肉和美味的肉粥了。油麪茶是東鄉人的冬令傳統營養保健食品。

油麪茶用料主要為上好的春茶或特質獲磚等茶葉,配上小麥麪粉、牛羊油,再加適量花椒、薑片等佐料,調點青鹽,爾後撒上油麪粉,將這些主料配料一併放在鍋裏煮,直至滾成湯狀即可食用。這種油麪茶以麻辣味為主,香味撲鼻,如果再放點酥油,令人吃後難忘。

油麪茶不僅東鄉人平素愛吃,也用作招待客人,尤其在舉行婚禮的喜慶宴席上,人們普遍採用這種方便美味的食物來款待迎親送親的客人們,當主人給客人們每人送上一碗香噴噴熱辣辣的油麪茶時,大家頓覺精神爽朗、喜氣洋洋。

納頓節是青海省民和縣三川地區土族獨有的民俗活動。納頓節是土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社交遊樂節日,也稱“莊稼人會”“慶豐收會”等。“納頓”是土語音譯,和蒙古族的那達慕含義一樣,意為“玩耍”、“娛樂”。

每年農曆七月,正是民和三川地區瓜果飄香、新糧入倉、新油入缸的`豐收季節。當地的官亭、中川等七個鄉鎮的70多個村莊都過納頓節。生活在這裏的土族羣眾為了慶祝五穀豐登,便在莊稼最先成熟的下川從宋家村開始,一個村一個村地跳起“納頓”。各地舉行納頓的順序按莊稼收割季節的先後排列,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轉移。一般來説,納頓在農曆七月十二開始跳起,因此民間也稱為“七月會”,活動一直持續到農曆九月十五結束,歷時近兩個月,場面隆重,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

一、起源

關於納頓節的歷史淵源,目前還沒有發現文字記載。比較認同的一種説法是,元末明初,土族人民逐漸擺脱了遊牧生活,開始步入農耕生產時期,為了處理農耕生產中的矛盾,協調人際關係,便形成了一種集體廟會活動,即“納頓”。專家認為,從納頓節中儺舞儺戲的內容、形式、服飾等考證,納頓節應當起源於元代中期,完善於明代早期。

對於納頓節真正的起源,還需要學者專家進一步地考證研究。

二、主要活動

納頓節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是籌備,從清明節開始,三川各村即在本村的神廟祭奠二郎神和地方神,並推選出當年七月舉辦納頓會的“大牌頭”和“小牌頭”,他們在節前負責籌集經費,維持本村社會秩序,協調生產管理(如田間用水順序)等,節日期間則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其次是小會,節前,村民在會場搭建大型帳篷,以供安放神像和進行祭奠。節前一日大小牌頭敲鑼打鼓,進行祭典等一系列活動。然後便是納頓節的正會。

一年一度的納頓節是以各個村社為主體的羣體活動。可由一村單獨舉行,亦有兩村聯合舉行。最為常見的是兩村聯合,一村充當“主人”,而另一村為客,兩村男性排成長列,扛着各色彩旗,敲鑼打鼓,高呼“大好!”隊伍一到麥場,拉開了納頓的序幕。

標籤: 飲食 東鄉族 禮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liyichangshi/ddly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