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科普知識 >

西域都護府設立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西域都護府設立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

西域都護府是漢朝時期在西域(今新疆輪台)設置的管轄機構。是漢代西域官階最高的官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域都護府設立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作用:

恢復了“絲綢之路”,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西方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中原王朝和西域諸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意義: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着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央政權在這裏開始行使主權。

意義:

(1)漢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有着重要意義。首先是使西域諸國擺脱了匈奴的殘酷統治,轉向生產技術先進,經濟比較發達的漢王朝,從而加強了與內地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聯繫。

(2)西域都護府使被匈奴切斷了的“絲綢之路”得以恢復發展,暢通無阻,各國人民在這條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誼的種子。

(3)漢西域都護府這種管轄方式,也為中國後世王朝開創了先例,十六國後涼呂光在統一西域後,曾仿效漢代,設置西域大都護,行使主權。

(4)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保障了東西商路的暢通,加強了中原地區和西域廣大地區的交流,以及對西域地區的管理。

歷史意義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着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的版圖,中央政權在這裏開始行使主權。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立行政管理機構、任命官員,派兵駐守並屯田,統計當地户口,推行漢朝的政令等等,都是國家行使主權的重要內容,它由此奠定此後歷代中央政權管理西域的基礎。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國林立、互不往來的隔離狀態,造就了在中央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西域各地相互交流的日益增多,增進了西域諸城邦國、各民族間的.相互瞭解與信任,同時也增進了西域與內地的密切聯繫,增強了西域各地對中央政權的認同。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西域局勢發生動盪,但西域一些小國仍派人至中原,請求中央政府派遣西域都護,反映了西域諸國對中央政權的信賴與對中央政權的忠誠。甚至在東漢滅亡以後,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許多城邦國仍保留着漢朝頒發的印信。

歷史背景

匈奴是古代北邊的一個遊牧民族,秦末漢初發展成為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它到處向外擴張。在西面,它擊走了月氏,取得河西走廊,並出兵西域,殘酷統治西域各族人民。

漢武帝即位時,漢的社會經濟已得到恢復發展,國力空前強盛。於是改變防守態勢,決計主動出擊,根除邊患。漢武帝一方面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尋找同盟力量,以“斷匈奴右臂”,另一方面派衞青等率騎出雁門、代郡、雲中等地,打敗了匈奴,奪回河套地區。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擊敗匈奴,漢得河西走廊,置河西四郡。

元狩四年(前119年),衞青、霍去病又率大軍深入匈奴腹地,與單于接戰獲勝,“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史記·匈奴傳》)匈奴勢力便日趨衰落。同年,張騫奉命再次出使西域。他順利地到達了烏孫(巴爾喀什湖、伊塞克湖一帶),又分遣副使去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等國。

張騫前後二次去西域,擴大了漢朝的影響。西域諸國早就知道漢是個非常富饒的國家,很想建立關係,苦於匈奴的阻撓,“欲通不得”(《史記·大宛傳》)。當下匈奴已遭受漢朝的打擊,當然更樂意與漢接近了。於是漢朝頻頻派人到西域,一年中出使的多則十餘次,少的五六次;每次去的人有百餘、數百不等,出現了“使者相望於道”的空前盛況。但這時匈奴在西域的統治還沒有根本動搖,一些國家懾於匈奴的壓力,故意刁難漢使,“禁其食物”。漢使“非出幣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用”(《史記·大宛傳》)。幾個位於交通孔道口的國家,還常常“攻劫漢使”,以兵阻道。在這種情況下,元封三年(前108年),漢發兵擊姑師(今新疆吐魯番、鄯善、奇台一帶)、降樓蘭(今新疆若羌一帶)。

初三年(前102年)漢遠征大宛取勝,自此“西域震恐,都遣使來貢獻”(《漢書·西域傳》)。漢遂在敦煌到鹽澤(今羅布泊)之間設立了交通亭站,還在輪台(今新疆輪台東南)和渠犁(今新疆庫爾勒)等處屯田,置使者校尉,以保護漢與西域諸國間的交通孔道,天山以南地區便在漢的控制下。匈奴雖然仍盤據在天山以北,但已不能“自安”。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西邊日逐王率眾到漢西域地方長官鄭吉處投降,天山以此也歸屬於漢。漢“並護北道”,始設“都護”,匈奴在西域的統治至此全面結束。

標籤: 都護府 西域 設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kepuzhishi/4vo2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