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科普知識 >

為什麼地面塌陷出現的坑洞大多是圓形

為什麼地面塌陷出現的坑洞大多是圓形

地面塌陷災害對人類造成的災害。地面塌陷是在一定條件下,自然動力或人為動力造成地表淺層巖土體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陷坑的動力地質作用或現象。地面塌陷可以發生在鬆散的土層,亦可以發生在基巖中,還可以發生在兩類巖石共同發育的地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地面塌陷出現的坑洞大多是圓形,僅供參考,歡迎閲讀

為什麼地面塌陷出現的坑洞大多是圓形

在北美洲洪都拉斯的一片海域,有一處叫作“藍洞”的'水下坑洞。這個大洞直徑約340米,深約122米,外觀呈非常規則的圓形。附近的礁石和幽藍的海水讓藍洞看上去如同一個巨大的眼珠,因此被稱作“大海之眼”。藍洞是一個石灰巖溶洞,形成於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為海水上升,洞內壓力增大,造成了洞頂塌陷,才形成如今的模樣。

一提到坑洞,大家腦海裏可能都會想象出一個圓形物體。為什麼坑洞大多近於圓形而不是方形或其他形狀呢?眾所周知,同樣周長的幾何圖形中,圓形的面積是最大的。如果某塊地面下部因巖溶、過度抽排水或者開挖形成空洞,上面的土層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就有坍塌的趨勢,抵抗這種趨勢的力來源於土層側壁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面積成正比,也就是與坑洞周長成正比。對於面積一定的坍塌體來説,若其形狀是圓形,其周長最小,也就是接觸面積最小,就最易被破壞,即最容易發生坍塌。因此,我們看到的坑洞大多呈圓形也就不足為奇了。被子彈穿過的玻璃、被石頭砸穿的冰面,也都會留下近似圓形的空洞,道理是一樣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kepuzhishi/0xzn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