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節日常識 >

小雪時節的飲食習俗

小雪時節的飲食習俗

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温的節氣,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較高,意味着天氣會越來越冷,降水量漸增。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小雪時節的飲食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小雪時節的飲食習俗

1、吃白蘿蔔

中國民間流傳“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諺語,蘿蔔在古時稱為菜菔,也稱為“土人蔘”。我國中醫認為,在冬季吃白蘿蔔,能健脾養胃、益氣補精,而且能夠預防疾病,非常有益於健康。在冬天人們很注重養生飲食,但是缺乏運動,所以體內會積聚過多的熱,而白蘿蔔正好可助於消化,有去咳止痰的作用。

2、吃萵筍

萵筍,又叫萵苣,鉀的含量比較高,非常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的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着一定的食療作用。而且萵筍具有鎮靜的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能夠幫助睡眠。吃萵筍的時候,不要把萵筍葉丟掉,這樣能更好地享受萵筍的美味,同時能收穫更豐富的營養素。

3、吃荸薺

荸薺的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着“地下雪梨”的美譽,北方人視它為“江南的人蔘”。荸薺中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豐富,但是它的熱量卻不是很高,所以很適合初冬食用。我國中醫認為,荸薺屬於寒性的食物,能清瀉內火,對發燒初期的患者有着很好的退燒作用,但是高燒期間不宜食用。

4、吃大白菜

白菜含有着非常豐富的粗纖維,除了能夠潤腸、還能促進排毒、刺激腸胃的蠕動,促進排泄和消化。另外對預防腸癌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有肺熱咳嗽、便祕或者腎病的患者,冬季應該多吃白菜。但是如果有胃寒腹痛、大便溏瀉者還是少食為好。

5、羊肉

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狀。

6、牛肉

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等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髮育及手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和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用牛肉,有暖胃作用,為寒冬補益佳品。

7、吃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小雪時節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稱“十月朝,餈粑祿祿燒”,指的就是祭祀事件。餈粑由糯米蒸熟再通過特質石材凹槽衝打而成,手工打餈粑很費力,但是做出來的餈粑柔軟細膩,味道極佳。有純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與小米拌和做的,還有玉米與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還用黏米與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種木雕模裏做的。這種模內刻有圖案花紋,俗稱“脱粑”。餈粑的製作非常費人力,必須要幾個人一起才能製作完成。

8、吃刨湯、殺豬菜

小雪前後,土家族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東北的殺豬菜和刨湯相仿,剛剛殺的豬割下血脖,煮熟切片蘸蒜醬吃;燉上一鍋酸菜,加上豬肉、血腸,叫做白肉血腸,也是非常鮮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erichangshi/yyp82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