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家庭教育 >

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方法

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對家庭教育要有新認識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間在長期相處的家庭生活中彼此的教育和影響。

家庭教育必須回答好四個問題:

(1)為何教育?即明確家庭教育的目的。

(2)教育誰?即教育對象要明確,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3)教育什麼?即教育的內容,不僅僅是完成作業。

(4)怎樣教育?即用什麼方法來教育。

長期以來,我們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有比較大的偏頗,在開展教育時也存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或脱節,或齟齬的現象,所以,提高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以使家庭教育跟得上時代節奏,跟得上學校教育變革的步伐,非常重要。

1.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家庭有學校無法替代的優勢和責任。家庭在教育上有三大優勢:親情,時間,生活。親情是他人都無法替代的,而親情是最好的無聲教育。學生在家的時間遠遠比在學校長,佔每天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上,家庭教育有充裕的時間;家庭生活遠比學校生活無拘束,學生的性格、習慣往往容易自然真實地表露,家長遠比教師更瞭解孩子的狀態,更有教育的針對性。也因為如此,家庭教育的責任也必然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

2.父母是孩子的家長,更是陪伴孩子一路成長的朋友。家長是孩子的朋友,説的是家長與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是不少家長還未意識到的。現在是信息化時代,知識並不被成年人壟斷,更不完全由家長來傳授,孩子們與家長都可以同時在互聯網上獲得相同的知識,家長和孩子成了學習的夥伴。研究也早已證明,家庭的氣氛越民主、平等,越把孩子當朋友,孩子對父母越親近,關係越融洽、自然,孩子成長得越快樂、健康。

3.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教養就是經教育而養成的文化、品德修養。有了高的教養,人的精神樣貌就自然顯得高貴。西方有貴族傳統,但我們曾經錯認為那是有錢人叫貴族,以為貴族就是牽着一條穿戴華麗的名犬的派頭,其實,貴族並不一定代表金錢地位,而是代表一個階層高貴的精神和脱俗的教養,由這樣一個富於教養的階層引領社會走向高尚、文雅。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有禮貌、有規矩、有涵養、有風度的謙謙君子,就應該在“教養”上發力。

二、家庭教育的6大誤區

目前,家庭教育的誤區比較多,或緣於教育認知的偏誤,或緣於缺少對孩子的全面瞭解,或緣於目的上的完全錯位。我這裏講六方面的誤區。

1.“我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其他都是學校的事”。這是責任誤區。這是很不利於孩子教育的。家長不明白家庭教育的責任,只養不育,招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把家當成教育的“避風港”,在家可以任性、放肆,完全將學校裏的教育抵消掉,失去家校教育的合力。家庭是生活的場所,也是教育的場所。

2.“孩子的任務就是讀書,其他事不用做。”這是培養誤區。在現時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最終會成為廢物。學生生涯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但不是唯一的任務,我們要培養的不是一個知識容器或一架兩腳書櫥,而是一個完整的.人,他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

3.“成績好才是硬道理,其他再好有什麼用?”這是目的誤區。成績只能判斷一個孩子學習上有限度的情況,並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學業水平,因為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是考試考不出來的。一個人的能力不是由幾個僵死的分數所能證明,而手裏只有分數單的孩子,進入社會難以立足。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最終取得成就的人,品質上是堅毅、自強、陽光、積極,而不是僅有好分數的人。孩子是人,人的一生有多方面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家庭必須引導他鼓勵他實現這些需要,也就是成為完整的人。

4.“教育孩子是母親的事。”這是分工誤區。普遍家庭都是母親承擔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責任,好像母親更有教育的天份,其實這不是理想的家庭教育結構。父母都共同負起教育孩子的義務和責任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效果會更好,並且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的人格成長更為重要。若要避免教育孩子上夫妻觀點、手段反差,就要兩口子有事先商量,先統一。

5.“父母工作忙不過來,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去管(或交給家教、保姆去管)。”這是錯位誤區。有些家長的“忙”是因為“玩”,這更不應該。隔代教育已經被證明弊大於利,因為爺爺奶奶只能看孩子,無能力教孩子。家教機構只能督促孩子做作業,也不是具有教育的能力。保姆與孩子之間沒有親情,又受制於地位,不可能有感情和責任去教育孩子。父母再忙也要親自負責好子女的教育,不然,你的孩子將在情感、知識、社會性、體質等方面不如堅持親子教育的父母。

6.“孩子學不會,都是老師沒教好。”這是認知誤區。孩子學會學習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目前,我們的作業基本是留在回家做的,學生在學校學得的知識,要在家庭作業這個環節去鞏固,這也是留給家長配合的任務,也是家長了解孩子學習並向老師反饋的機會。學不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一是基礎,二是理解能力,三是要愛學習,這些都不是單靠學校或家庭可以解決,應該雙方合力,方能解決得好些。

三、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人是有差異性的,教育必須關注孩子的差異性,才可能找到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

1.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而個性鮮明的完整的人。家長們要想想,我們是不是朝這個目的在培養孩子?“全面發展”是指情感、智能、體質等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個性鮮明”是指思想、性格、言行具有比較突出的個人特點,“完整的人”是指人格健全、人的潛能得到完全自主的發掘,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結果。適合孩子的教育就必須是全面、個性、完整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同質、缺損的教育。

2.人的生長性決定了教育必須去適合孩子。人具有階段的生長性,人的一生處在生成變化之中,大腦在人的老年階段還會有新質生成。小學生是人的相對幼小的階段,處於生長活躍期,生長性十分明顯。每個孩子的生長性又是很獨特的,差異性是存在的,因此只有讓教育去適合孩子,知道每個階段孩子需要什麼,不能強求孩子去適合千篇一律、差強人意的教育。

3.適合孩子的教育就是遵循孩子成長方向和教育規律所實施的教育。“孩子的成長方向”,一是與時代發展同向的方向,一是與自己智能發展趨勢相一致的方向,兩者是並行不悖的。“教育規律”,就是實施教育應該遵循的人的內在秩序,以及教育科學本身的內在秩序。與時代發展相逆,與自身智能發展趨勢相逆,與人和教育的內在秩序相逆,就不是適合孩子的教育。

四、如何構建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

(一)認識家庭教育三原則:理解孩子;正己示範;陪伴成長。這是我的見解。家長是不是理解孩子?往往是貌似理解,實際並還不完全理解。理解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理解,教育是無法進行的。家長在孩子眼裏是偶像,如果你能夠正己示範,處處給孩子一個好的樣板,你的教育肯定會成功;反之,你要求孩子做好的自己不先做好,甚至你還不讓孩子做好,像拉着孩子衝紅燈過馬路,你的教育是失敗的。陪伴成長,對於小學生尤其是低部的孩子,非常重要,但這裏説的陪伴,不是整天陪在身旁,不敢放手,而是保持一定距離的觀察和引領,依然要保護孩子的自主性。我認為,在陪伴孩子過程,要特別關注孩子的好奇心、獨立性和動手能力,這是孩子自主成長的三大力量。

(二)要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你是建立了一個物質家庭,還是建立了一個物質與精神共在的家庭。好的物質條件固然對孩子成長有利,但還不是成長可以依賴的根本,好的精神環境才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根本。家訓可以看成家庭精神的本質寫照。我的外祖父是一個醫者,他給家族的訓誡是“寧可三餐無魚,不可一日無書。”至今依然影響着我。孩子還需要一個融洽的家庭環境,整天爭吵的家庭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及其對家庭的態度。家裏要有一套好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最好家裏有書房,最少也要有書櫥,這裏孩子成長必須的。

(三)要根據孩子成長的心理特點給予特別的關注。小學這六年是人生極其重要的奠基階段。家長要學會從牽手到放手,讓孩子漸漸學會獨立。還要注意到6——12歲,是孩子感官的關鍵期,要多采用刺激感官的方式學習;也是孩子語言關鍵期,要多講故事給孩子聽,多與孩子談話,多提問,學外語。6——8歲,是想象力關鍵期,讓孩子多看動畫片、科幻片,畫畫,編故事。6——10歲,是文化敏感期,讓孩子廣泛接觸文化知識。8——12歲,是黃金閲讀期,要鼓勵孩子廣泛閲讀,培養閲讀興趣和習慣。

(四)要觀察孩子智能的優勢,施以正確的引導。家長要了解一種理論,叫“多元智能理論”,它的創立者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每個人起碼都有8種智能: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自省智能,但是每個人這8種智能的優勢和劣勢各不相同,因此構成每個人不同的智能結構,我們説某孩子有音樂天賦,就因為他的音樂智能有優勢;某個孩子在一處陌生的地方能夠很快記住複雜的路道和方向,就因為他的空間智能有優勢。那麼知道多元智能理論的常識,就是要在引導孩子發展的過程更傾向於揚長,適當的補短,因為孩子的優勢智能充分挖掘之後,可能成為他今後發展的強大力量和正確方向。

(五)要常帶孩子參加户外活動或運動,培養他們愛上一項運動。我們孩子現在户外活動時間太少,每天的運動量也不足,少有孩子愛上一項體育運動項目,跟發達國家的孩子比,體質差異明顯。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對户外活動和運動的興趣,讓孩子在體質、心理素質上更好,還要讓孩子愛上一項運動,樂此不疲。這方面,家長要示範,家長要先改變自己不愛運動的不良習慣。

(六)要帶孩子聆聽音樂會、看美術展覽,培養一門藝術愛好。藝術素養同樣也是受益終生的,必須從小培養。當孩子喜歡上藝術,將大大有利於想象力、節奏感、審美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而這些都是一個優秀孩子的基本素養,內心的美好,離不開這些方面。

(七)要常帶孩子上圖書館、書店,給孩子買喜歡的書籍,培養愛閲讀的習慣。雖然我們已經進入電子閲讀佔據生活時間的時代,但是,手捧一本書進入痴迷的閲讀狀態,依然是優於電子閲讀。

一是綠色環保,相比於電子閲讀,長時間閲讀對眼睛比較有利;

二是可以“圈點勾劃”,讀書就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自古而然;

三是更為重要的,與作者對話,讓精神成長,紙質書籍的墨香可以消弭彼此的距離。

家長要把閲讀放進家庭計劃,其樂融融地開展親子閲讀。

(八)要尊重孩子,傾聽孩子的聲音,與孩子平等對話。上面我們談到要和孩子交朋友,就是要站在同一的平台上,平等對話。中國傳統家庭往往更注重長輩的“威權”,家長喜歡説一不二,不喜孩子有異議,這是不民主的。現代教育的一個基點,就是師生平等、家長和孩子平等,目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人,人就是講平等,世界的秩序就是講平等。只有平等,你才能聽到孩子內心真實的聲音,才能有有效的溝通,才能長久地實現教育的目的。讓孩子屈從的教育都不能改變孩子。有研究證明,在家裏常受體罰的孩子,在人生髮展上有陰影,內心不快樂,生活、成就都遠不如小時候少被體罰的孩子。

各位家長,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的是家長。家長在家庭教育這輛車上,不能“無證駕駛”,要拿到合格證書,就要多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的知識,以保證家庭教育這輛車能夠安全前行。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更是他們自己生命的起步,未來的路是他們自己走出來的,但今天父母為他們創設的和睦家庭、親子教育、家訓家風,將成為他們成長路上不竭的精神食糧。

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正如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一樣重要,加強溝通,加強對話,如今天的家長會,是當下教育必須重視的,家校聯繫的渠道一定要保持暢通,對孩子的教育才能達成一致,達成一致才能成功!

標籤: 成長 家庭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atingjiaoyu/mne0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