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安全知識 >

學生體育運動安全防範常識

學生體育運動安全防範常識

生命因安全而精彩。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更精彩,注意安全吧,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真正把“安全”二字牢記在心上!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學生體育運動安全防範常識,希望有所幫助!

學生體育運動安全防範常識

體育與健康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自身的特點(運動、器械)或其它各種因素,存在着風險,隱含着傷害,運動傷害事故(尤其是運動性損傷)偶有發生,成為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給學生心理、生理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中小學生安全防護意識比較淡薄,缺乏運動安全知識和自護方法,是造成體育活動中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因此,將“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放在的首位,讓體育運動安全防範意識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指導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注意安全防範,防止受到運動傷害是十分必要的。

由於中小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已經可以進行一定的正確判斷與辨析,但還不善於進行自律與調控,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安全要求比較熟悉,但從總體上説,運動安全防範知識與技能較差,安全認識不充分,防範意識不深刻,防護行為不規範,又不屑做或不能堅持做,對安全的進行體育運動缺少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如果他們忽視體育運動的安全防範,那麼,體育運動中碰到危險,發生意外傷害是非常容易的事。

在中小學生的體育活動中,我們經常碰到這種現象,無論任何運動,任何動作,學生們都想嘗試,不畏恐懼。恐懼心理的產生是隨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積累、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而增強的。年齡越小,恐懼感越弱,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危險,如“初生牛犢不怕虎”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通過體育運動安全防範常識的學習,主要幫助學生樹立安全觀念,增強學生的安全認識、自律意識,知道體育運動傷害發生的因素,瞭解體育運動安全防範基本常識,具備對危險的初步判斷應變能力,能夠躲避危險,掌握必要的體育運動安全防範知識與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促進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合理活動、科學鍛鍊,最大限度地預防運動事故的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學生造成的傷害。

一、體育運動傷害發生的因素

1、認識不足

對運動傷害預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積極有效地採取預防措施,或措施不當,及易導致運動傷害的發生。

2、準備活動不足

(1)不做準備活動就進行激烈的體育運動,及易造成肌肉損傷、肌腱扭傷,韌帶拉傷等運動傷害;

(2)準備活動敷衍了事,在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尚未達到適宜水平,就進行運動,易對器官功能造成傷害;

(3)準備活動內容不得當或準備活動過量,致使準備活動無效或身體功能有所下降。

3、心理狀態不良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急燥,恐懼、害羞、麻痺、缺乏經驗或不自量力,也容易導致傷害事故。

4、氣候不宜

過高的氣温和潮濕的天氣,導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發生凍傷或其它傷害事故。

5、體質和素質不佳

身體素質低、體質弱,體育基礎差,一時不能適應體育運動的需要,容易發生傷害事故。

6、行為不規範

違反體育運動規律、紀律、規定和要求,也是造成身體傷害事故的原因。

二、體育運動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一)運動前準備好

1、檢查自己的身體情況

參加體育活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學會自我監督,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變化,若有不良症狀要及時向教師反映情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臟病或其他不適合參與體育活動的疾病而隱瞞病情,勉強參加活動。

學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狀,禁止參加體育活動:

(1)體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2)各種內臟疾病(心、肺、肝、腎和胃腸疾病)的急性階段;

(3)凡是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氣管咳血,鼻出血,傷後不久而有出血危險,消化道出血後不久等;

(4)惡性腫瘤;

(5)傳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6)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學生,禁止參加長跑等長時間劇烈運動的項目鍛鍊。

2、檢查場地和器材

要認真檢查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消除安全隱患。要注意場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場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頭土塊;檢查沙坑的鬆散度、是否有石子雜物等;檢查體育設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險,確保自身安全。

3、做好運動準備

要穿運動服裝、運動鞋,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的裝飾物,不要攜帶尖利物品等。做好熱身準備活動。

為什麼要做熱身準備活動?

就是要克服內臟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減低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

如果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就會出現心慌、胸悶、肢體無力、呼吸困難、動作失調等現象。

運動前不重視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做得不充分、不正確、不科學,是引起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準備活動不充分,肌肉、內臟、神經系統機能不興奮,肌肉供血量不足,在這樣的身體狀態下進行活動,動作僵硬、不協調,及易造成運動損傷,甚至導致傷害事故。

(二)運動時講科學

1、要掌握動作要領

在體育運動中,瞭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及方法,不僅能夠在運動過程中發揮好技術動作,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增強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2、要正確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程,在一些體育器械(如鉛球、實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選擇適當場地,確保自身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傷及他人安全。

3、運動負荷要適當。

參加體育活動要根據身體素質條件,選擇最有利於增強體質的運動負荷。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小到大。負荷過小,對身體作用不大;負荷過大,會損害身體;只有適宜的運動負荷,才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三)運動後要恢復

1、認真做恢復整理活動

做恢復整理活動的目的就是使人體更好的從緊張運動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使心臟逐漸恢復平靜,放鬆身心。如果突然停止運動,就會造成暫時性的貧血,產生心慌、暈倒等一系列不良現象,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2、自我檢查運動反應

如果感到十分疲勞,四肢酸沉,出現心慌、頭暈,説明運動負荷過大,需要好好調整與休息。

運動後經過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體力充沛,食慾增加,睡眠良好,説明運動負荷安排比較合理。

3、適當補充能量

參加體育運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運動後(運動前也應適當補充能量)要科學飲食,保證身體的需要,確保取得最佳的鍛鍊效果。

(1)半小時至1小時後進餐。

(2)5至10分鐘後飲水(含鹽)。

體育運動安全口訣:

體育運動到操場,檢查場地和器材;運動服裝先換上,手錶飾品要摘掉;

運動前要做熱身,活動四肢扭扭腰;運動前後喝點水,劇烈運動要適量;

遵守規則講文明,危險動作杜絕掉;運動全部結束後,恢復整理要做好。

科學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愉悦身心。相反,體育運動如果做不到科學、合理、安全,就不能達到運動目的,運動不當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我們懂得一些體育運動安全常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知識,養成良好的安全運動習慣,就會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體育運動常識有哪些

劇烈運動時和運動後不可大量飲水,進餐後不宜運動,不要在不適當的地點運動會帶來傷害,不要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運動,選擇最佳運動量,劇烈運動後不可立即坐在地上歇息,也不宜立即洗澡等等。注重!久沒參加劇烈體育運動的人羣,要想達到鍛鍊目的就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以達到有效的鍛鍊目的。

1、劇烈運動時和運動後不可大量飲水

劇烈運動時,體內鹽分隨大量的汗液排出體外,飲水過多會使血液的滲透壓降低,破壞體內水鹽代謝平衡,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甚至還會發生肌肉痙攣現象。由於運動時,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頻率來增加血液和氧氣,以滿足運動需要。而大量飲水會使胃部膨脹充盈,阻礙膈肌活動,影響呼吸;血液的循環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臟負擔,不僅不利於運動,還會傷害心臟。

此外,大量飲水會使胃酸濃度降低,影響食物消化。長期大量運動後飲水簡單得胃病。

2、進餐後不宜運動

進餐後需要較多的血液流到胃腸道,幫助食物消化與養分汲取,假如這時參加運動就會造成血液流向四肢,阻礙胃腸的消化,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疾病。體弱者進餐後血壓還會降低,稱為餐後低血壓,外出活動簡單跌倒。長期餐後運動簡單得盲腸炎。飲酒後不可進行遊泳等運動項目。

3、在不適當的地點運動會帶來傷害

由於運動的基本功能是通過呼吸從外界攝入大量新奇氧氣,以滿足健康的需求,故運動前一定要選擇好地點,以平坦開闊,空氣新奇的公園河灘體育場等處最佳。

4、不要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運動

運動不僅是身體的鍛鍊,也是心理的鍛鍊。當你生氣悲傷時,不要到運動場上去發泄。運動醫學專家的解釋是:人的情緒直接影響着身體的生理機能,而情緒的變化又產生於大腦深部,並擴散到全身,在心臟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跡,這種痕跡將影響人體機能的健康。

5、選擇最佳運動量

選擇最佳運動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數評定法心率評定法庫珀評定法菲克斯評定法疲勞評定法簡便評定法階段評定法等等。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肅靜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6、整理運動的好處

整理活動,是指在體育鍛煉後所採納的一系列放鬆練習和運動後按摩等恢復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提高鍛鍊效果。

整理活動可以使擔心的肌肉得到放鬆,在運動中,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肌肉高度擔心。假如激烈運動後立即靜止不動,肌肉內淤積的血液就不能及時流回心臟,肌肉僵硬,疲勞不易消除。相反,運動後做一些整理活動,使運動慢慢緩和下來,或通過按摩擠壓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和歇息。

7、運動後營養的補充與恢復

運動員經常是天天都要練習,接近比賽時甚至一天練習兩次,參加比賽也經常需要一天持續出賽兩三次,包括預賽準決賽和決賽,例如田徑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數天中天天持續出賽,例如籃球。這時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就變得非常重要,對於下次練習的成效或是比賽的結果有絕對的影響。對運動員而言,運動後的恢復不應該是順其自然,而應該是主動積極的補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為緊接而來的比賽或練習做好打算。

8、運動後的營養補充着重於三方面:

第一方面:補充因流汗而損失的水份和電解質

第二方面:補充運動中消耗的肝醣(glycogen)

第三方面:修復受傷的肌肉和組織

9、運動後不能立即洗澡

運動後立即洗澡會導致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以致於頭暈眼花渾身無力,還會由於身上的乳酸累積過多使全身痠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anquanzhishi/k7rgn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