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範文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1

根據《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國發[20xx]5號)、《勞動保障部關於印發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的通知》(勞社部發[20xx]18號)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工作的意見》精神,為切實抓好廣東省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提升技能、穩定就業、促進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我省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需要,運用財政補貼政策,組織用人單位、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和就業服務機構,大力開展在粵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促進農民工提高技能和穩定就業,培養適用型技能農民工隊伍,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六個結合,突出廣東特色。

堅持與提高農民工組織就業程度相結合。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定向培訓、勞務合作、對口扶貧、勞務代理等工作,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合格的勞動力供給。

堅持與培養中高級技能人才相結合。加快培養適用型技能農民工隊伍,促進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堅持與創新培訓模式相結合。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訓模式,充分發揮職業培訓機構與用人單位兩方面的優勢,建立農民工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的新機制。

堅持與加強就業和勞動保障管理相結合。重點扶持用工規範的用人單位加強培訓,促進企業規範用工,優化我省用工環境。

堅持與督促企業落實培訓責任相結合。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扶持有願望和條件組織農民工培訓的用人單位,點面結合,促進企業切實履行農民工培訓義務。

堅持完成培訓任務與提高培訓質量相結合。確保參加培訓的農民工絕大部分能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二)堅持二個導向。

在培訓規劃上堅持以當地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為導向;在培訓實施上堅持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導向。

(三)堅持二個創新。

創新培訓模式,建立政府統籌、企業導向、社會參與、個人努力的聯動機制;創新投入機制,建立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共擔經費的培訓投入機制。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20xx-20xx年,組織400萬在粵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年均培訓80萬人;培訓後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比率達到90以上,與用人單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比率不低於80。20xx年任務按勞動保障部的要求執行

(二)任務下達

原則上以各地上年度辦理就業登記的外來流動就業人數為基數,綜合考慮各地培訓鑑定能力、地方資金配套等因素,每年3月底前將農民工培訓就業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市,各市於4月底前下達到縣區和用人單位。

(三)培訓和補貼對象

培訓對象是在我省城鎮就業的農民工,其中外省農民工不少於70,外來城鎮户籍流動就業人員可參照執行。財政補貼對象是指經定點培訓獲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並與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農民工(含城鎮户籍外來工)。

四、工作措施

(一)開展用工檢查摸底,全面掌握在粵農民工情況。

加強就業管理,嚴格執行就業登記和用工登記制度。從20xx年開始,每年的下半年由各地級市統一組織開展一次對農民工就業情況檢查摸底。各地要組成勞動保障監察、就業服務管理、勞動關係、勞動工資、等科(處)室、單位參加的聯合檢查組,依託鄉鎮(街道)勞動保障機構,採用用人單位、農民工個人自報和隨機抽查、重點檢查等辦法,對轄區內用人單位使用農民工情況進行全面摸查,開展用工登記和就業登記,核發《廣東省就業失業手冊》,並將調查結果錄入“農民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建立農民工信息庫。

(二)開展培訓需求調研,制定培訓規劃和具體的計劃。

在用工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各市勞動保障部門還要通過組織用人單位定期自報和公開徵集等方式,廣泛收集用人單位對農民工的培訓需求,建立農民工培訓需求數據庫。要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規劃,制訂農民工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按計劃制訂分期培訓的具體方案,確定每期重點培訓工種,編髮培訓目錄及補貼標準向社會公佈,統籌組織農民工培訓。各市應於每年2月底前將當年農民工培訓計劃報省農民工培訓工作辦公室(省就業服務管理中心)。

(三)認定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實行定點培訓。

制訂實施全省統一的《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定點機構認定和管理辦法》,認定一批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定點機構。定點機構主要包括三類:

1.用人單位農民工技能培訓就業基地。主要承擔本單位農民工和勞務幫扶地區輸出勞動力的培訓;對在行業內具有優勢的用人單位培訓機構,經縣以上勞動保障部門批准可承擔行業農民工培訓。

2.勞動保障部門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從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技工學校和就業訓練中心、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基地、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中認定,主要承擔不具備培訓條件的用人單位和高級以上技能農民工的培訓。

3.社會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從社會各類職業培訓教育機構中認定,主要承擔特有行業工種及具有比較優勢工種的培訓。

(四)依託用人單位,多形式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

農民工培訓必須堅持以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在崗培訓為主要形式。要選擇技術工人需求量大、對職工培訓積極性高的行業和企業為突破口,帶動其他行業和企業重視和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上可採用以下幾種:

1.用人單位自主培訓。具有農民工定點培訓資格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國家職業標準,結合崗位技能要求,制定在崗農民工培訓計劃和教學大綱,報同級勞動保障部門批准後,自行組織培訓,經考核鑑定領證後按規定申請培訓補貼。

2.行業統籌培訓。各行業協會可根據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通用技術工種的技能要求,制定行業工種培訓教學標準、教學大綱和農民工培訓計劃,報省勞動保障廳批准後,指定行業內具有農民工定點培訓資格的用人單位開展行業農民工培訓,並按規定申請培訓補貼。

3.勞動保障部門組織培訓。對不具備培訓條件或不履行農民工在崗培訓義務的用人單位,由同級勞動保障部門制定農民工培訓計劃,向用人單位下達培訓任務,統籌組織農民工到勞動保障部門或社會定點培訓機構培訓,企業應承擔培訓費按規定分擔的部分。高技能農民工培訓原則上由勞動保障部門統籌組織到高技能培訓基地培訓。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從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需要出發,儘量採取靈活方式,把培訓與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的影響降到最低。

4.校企合作培訓。承擔農民工培訓的定點培訓機構要加強與用人單位合作,充分發揮用人單位在崗技能訓練、場地、設備和專業培訓機構教學、師資力量的優勢,共同制訂農民工培訓計劃和教學大綱,採取在用人單位設立培訓基地或隨崗培訓、培訓機構派師資上門授課,或選送農民工到培訓機構培訓共同組織培訓。

5.農民工自選培訓。持有所在單位或擬接收單位同意推薦培訓證明的農民工,可到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的培訓機構,自主選擇政府規定的自選補貼工種參加培訓,經考核獲得相應證書併到已定單位就業的按規定給予補貼。

(五)規範培訓標準和教學大綱,加強職業技能鑑定。

制定實施全省統一的《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標準和教學大綱》。在培訓學時上,參加國家職業資格或專項能力資格培訓的,按國家和省規定執行;參加本省新開發工種技能培訓的,由省統一學時標準。在培訓內容上,應包括公共課程和技能培訓課程,以實操培訓為主,公共課程教材統一使用《廣東省農民進城務工指南》。對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各級職業技能鑑定機構要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則,積極提供技能鑑定和發證服務,適當降低收費。有條件的地級市,要根據本地區的需要,結合農民工實際情況,協助省組織開發適應農民工參加的新工種、新職業和專項能力培訓鑑定標準、教材等資料,確保培訓和鑑定質量。

(六)配套提供公共就業服務,促進農民工穩定就業。

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包括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要向農民工開放,加快在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服務大廳開設農民工專門服務窗口,為農民工免費提供政策諮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鼓勵社會就業服務機構為農民工提供減免費服務。對提供免費服務的就業服務機構,各級政府要給予職業介紹補貼。對經培訓獲得相應證書並達到用人單位上崗要求的農民工,所在用人單位或協議接收單位要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作為申領培訓補貼的依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為確保農民工培訓計劃與“百萬工程”有機結合,農民工培訓工作由各級“百萬工程”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負責統籌組織實施。各地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層層抓落實,確保完成省下達的農民工培訓就業任務。

(二)加強經費保障。

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根據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的需要,按照國發5號文和省政府貫徹意見的要求,做好經費預算,協調當地財政按規定安排農民工培訓就業補貼資金,並納入財政年度預算。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提取職工教育培訓費,並按農民工佔全部職工比例,結合所承擔的培訓任務,安排農民工在崗技能提升培訓經費。對不履行義務的企業,按規定強制提取,用於政府組織農民工培訓。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資助外省籍農民工培訓,省本級和各地配套資金主要用於資助本省籍農民工培訓。

(三)強化管理。

加強政策配套,抓緊制訂實施全省統一的《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計劃工作規程》、《農民工定點培訓機構認定管理辦法》、《農民工培訓質量監控和考核辦法》、《農民工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辦法。加快開發使用農民工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實行信息化管理。

(四)加強宣傳發動。

各地要制定“農民工培訓計劃”的宣傳方案,創新宣傳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充分調動農民工和用人單位參與計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2

根據市教育局《關於舉辦x市首屆鄉村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全員培訓與競技活動的通知》(連教辦師【2015】11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x區鄉村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全員培訓與競技活動是“x區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培訓競技活動,以項目統領,充分調動和發揮區級教師發展中心的.工作積極性和統籌協調功能,助推鄉鎮中心校高效開展校本研訓活動、發揮示範輻射作用。

活動採取競技選拔與隨機抽測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複賽、決賽人選。把教學技能培訓與考核競技相結合,以競技帶動培訓、以競技促進學習,提升培訓效能,把競技過程辦成促進廣大教師學習交流的培訓活動,使所有參訓、參賽教師都有收穫和提高。

二、活動分組與範圍

第二屆開展的培訓與競技活動學科為: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綜合實踐(科學、勞技)、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初中思想品德、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每人限報一科。

競技活動按照學段、年齡和地域分組,分別為:初中青年組、中老年組;小學青年A組、B組,小學中老年A組、B組。1978年12月31日後出生的為青年組,以居民身份證為準。中心校為A組,非中心校為B組(以本學期任教學校為準)。

所有鄉村初中、小學的相應學科教師均應報名參加培訓活動(已借調到區政府所在地學校的教師除外)。離退休年齡不足5年(男1960年9月1日前出生,女1965年9月1日前出生)或因病無法堅持正常工作的教師,經個人申請、學校審核、區教育局批准,可以不參加競技活動。

區政府所在地學校(含原城東、城南學校)教師以及近五年(2011年至今)已獲得過縣(區)級及以上教師專業技能大賽(基本功比賽、優質課)一等獎的教師,不在參賽範圍。

三、活動形式與內容

本次競賽程序分為初賽、複賽、決賽三個階段。初賽由區教育局指導鄉鎮中學、中心校組織;複賽由區教育局組織,決賽由市教育局組織。

初賽、複賽的基本內容:粉筆字(分值10%)、學科特色項目(分值10%)、教學設計與教育技術運用(分值30%)和課堂教學(分值50%)。各學校可根據需要,增加普通話等考核內容。

決賽內容為:特色項目展示(分值15%)、現場答辯(分值15%)、教學設計與微型課堂教學(分值70%)。

學科特色項目:音樂學科為彈唱,美術學科為簡筆畫,體育學科為動作示範,信息技術學科為實踐操作,思品(社會)學科為即興演講,其它學科均為徒手作圖。

四、時間安排

12月2日之前,學校完成初賽;12月中旬,區組織複賽;年底市教育局組織決賽。決賽按市局通知要求進行。

五、獎勵辦法及名額分配

本次活動市局設立參訓參賽教師個人單項獎、學校團隊優勝獎、優秀組織獎。個人單項獎按分組分別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根據學校組織培訓、抽測檢查及競賽獲獎等情況評選學校團隊優勝獎、優秀組織獎,集體獎項主要根據獲獎教師佔全體參賽教師的比例和一等獎獲得情況評定。

區按各學校參加初賽教師總數的30%,將參加區級複賽的獲獎名額按比例分配到鄉鎮中心校。參加複賽總名額的60%由學校按競賽成績推薦、40%由區安排在所有應該參訓的教師中隨機抽取。區教育局將對參加複賽的教師分組設立一、二等獎。

市教育局按照各縣區參加複賽教師總數的10%,將參加決賽的總名額及獎次名額分配到各縣區。決賽總名額的60%由縣區按競賽成績推薦、40%由市隨機在參加複賽的教師中抽取。

六、組織領導

各學校要對推薦上報參加初賽、複賽的教師認真進行資格審查,參賽人員的主要信息必須在學校網站公佈,接受羣眾監督。凡發現弄虛作假或不符合規定的,取消參賽資格,並對當事人及有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處分。

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xx

下設辦公室:

主任:x

副主任:x

成員:xx

七、其它事項

12月2日之前,以學校為單位,加蓋公章上報所有初賽人員名單一份至區教師發展中心綜合培訓部,Excel表格電子稿通過辦公平台發至綜合培訓部xx處。聯繫電話:xx(電話政務通短號xx)。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3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會澤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對全鄉農民進行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以提高農民掌握、運用現代科技的能力,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現根據我鄉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實際,制定大橋鄉20xx年農民科學素質技能培訓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20xx年農民科學素質技能培訓工程,以提高農民對農業科技認知和應用能力為核心,緊緊圍繞圍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和我鄉農業主導優勢產業,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為出發點,堅持“政府統籌,站所協作、村組組織、農民參與”的原則,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推行“分層培訓、梯次提高”的組織形式,對全鄉農村主要勞動力進行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馬鈴薯地方標準培訓、科技示範户主體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着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我鄉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必須的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推動我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廣大幹部和農民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增強開拓市場,增收致富的本領,使農民羣眾的素質與建設新農村相和諧,以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技幹部和農民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民對農業科技認識和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出發點,着力構建以“農民培訓工程”為主體,農業科技入户、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相結合的農村素質提升工程體系;積極探索建立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旱作農業生產體系,倡導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模式,堅持常規培訓與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農民進行鍼對性、實用性的培訓,提高農民掌握、運用現代科技的能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

20xx年我鄉農民培訓工程“主要任務是:以農民科技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現代遠程知識(種養殖)培訓為重點為,培訓農民5500人次,其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500人;科技入户工程示範户培訓1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00人次。

三、培訓方式及時間

實行常規培訓與集中培訓相結合,農閒集約化培訓與農時季節性培訓相結合,時間安排從20xx年1月開始至20xx年11月對14個村民委員會開展培訓。

四、培訓內容

按照《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和《會澤縣“十一五”農牧業發展規劃》確定的優勢特色產業任務和目標,採取專家巡迴講課的方式,綜合知識講授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和避災農業理念等;實用技術培訓重點講授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地方標準、林果、蔬菜、養殖等產業的無公害、標準化生產以及重點、難點技術和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科技知識。重點是,專業培訓:

1、馬鈴薯產業

(1)、小春馬鈴薯地膜栽培

(2)、大春馬鈴薯會—2號商品薯栽培管理技術

(3)、大春馬鈴薯種薯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

(4)、馬鈴薯商品、種薯分級包裝標準

(5)、馬鈴薯標準化脱毒栽培及窖藏保鮮技術

(6)、對鄉內營銷馬鈴薯大户進行市場培訓

2、經果林產業

核桃、板栗栽培管理技術

3、草畜產業

(1)肉牛、羊、豬、雞、兔的品種改良及鍵舍飼養殖技術

(2)青貯玉米種植及玉米青貯技術

(3)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4、蔬菜產業

(1)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

(2)無公害辣椒栽培技術

(3)大白菜無公害栽培技術

(4)塑料拱棚蔬菜栽培技術

(5)中藥瑪卡種植技術

4、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以農產品加工、餐飲、保健、建築、製造、家政服務就業技能為主,同時兼顧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和城市生活常識等方面的培訓。

五、培訓組織措施

1、按照“政府引導、部門協作、組織農民參與”的原則,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馬鈴薯產業、畜牧產業、經果林產業、蔬菜產業等技術培訓,由鄉農科、畜牧、林業、科協共同組織實施,14個村兩委負責14個村內農民的組織,並提供培訓場地。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由扶貧、勞保所共同組織實施。

2、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繼續推行“二個一”(即免費發給農民一張培訓卡、一本培訓教材)和“科技入户”機制。

3、充分發揮農村科普示範培訓基地的作用,授課教師由鄉涉及站所邀請縣農業局、縣畜牧局、林業局統一組織安排,任務落實到人。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建立農民培訓檔案(花名冊、培訓卡),同時要發揮好現有農業科技示範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民培訓中的作用,合力抓好農民培訓工作。

4、各村民委員會配合培訓機構對培訓人員進行登記造冊,並組織技術人員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培訓,確保培訓任務的完成。各培訓機構要規範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建立農民培訓檔案,同時負責在農民培訓卡上對農民培訓情況進行登記。

5、培訓結束後,要將培訓花名冊上報。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層層抓好落實。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二年,要充分認識農民科學素質技能培訓實施的重要意義,切實履行職能作用,明確目標、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做好培訓工作。各村要切實做好組織工作,認真落實培訓場地和受培人員,保證培訓時間的落實和培訓效果。今年的農民培訓工作繼續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要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培訓目標任務,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切實把培訓任務落實到培訓機構和受訓農民,力爭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持續強化培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學、善經營、講誠信的新型農民,讓他們成為科技興農和科技致富的先鋒。

2、增加投入,加大力度,紮實推進農民培訓。加強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戰略任務。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努力營造“學習型”鄉村、培養“學習型”農民,把“農民培訓工程”、“農業科技入户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引導深入,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技能提升培訓實施方案4

根據我礦《關於開展“三基建設年”活動的通知》(XX礦發〈2012〉XX號)文件精神,為了進一步加強職工隊伍的基本技能建設,努力提升職工綜合素質,全力推進礦井安全發展,現就職工基本技能建設及素質提升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各級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根據上級安排,全年完成各類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240人次;

(二)專業技術人員及各級管理幹部繼續學歷教育。副處級以上管理(專技)人員80%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基層隊支部書記80%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各副總90%達到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三)井上下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完成井上下崗位作業和操作人員安全培訓計劃1200人次,井上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計劃100人次,全部做到持證上崗。

(四)崗位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崗位職業技能培訓120人次,培訓、鑑定各層級技術工人50人以上;每年爭取鑑定技師2~3人,職業技能鑑定不低於5個工種(按照集團安排執行)。

(五)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除本礦工團組織的內部技能大賽外,要積極參加華煤集團公司工會舉辦的相關職業技能大賽,對採煤機、電工、輸送機、安全檢查工等地面10個專業工種,先在礦內集中開展一次員工崗位技術練兵和比武活動,員工技術練兵、技術比武活動的參與率達到95%以上,通過技術比武、技能比賽和崗位練兵,實現職業技能培訓的目的。

(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節能減排“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

(七)認真落實好師帶徒的“傳、幫、帶”。對新上崗和轉崗人員按照集團公司(2011)XX號文件規定,簽訂師徒合同,建立師帶徒激勵機制,帶動新人早日結業獨立上崗。

(八)爭先創優。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評選1~2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工人中評選2名“金藍領”活動。

(九)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教育培訓機制體制,建設好網絡課堂,完善教育培訓基地,為員工培訓創造有利條件。

二、工作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各層級管理人員的培訓。一是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對公司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培訓。按時參加集團公司舉辦的高管人員培訓班和職業經理人資格培訓班。內容重點是戰略決策、管理創新、資本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危機風險管理、廉潔從政、依法治企等高新企管理論的培訓,提高領導人員高層管理理論知識和應對複雜局面能力。二是按照集團公司安排,選派科室隊黨政負責人蔘加集團公司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培訓內容重點進行基層黨務、企業文化、管理實務和政策法規等內容的系統培訓,着力強化安全質量管理、項目合同管理、績效管理、精細化管理意識,加快知識和觀念更新,提高組織、領導、協調、溝通能力

(二)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一是依照集團公司安排的專項培訓,按時組織全礦專業人員培訓。二是根據礦井實際,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開展技術開發、技術改造、技術攻關項目,有針對性地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以新理論、新規程、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和培訓,靈活採用專題研討、講座等方式,使專業人員參加培訓人數達到100%。三是按照崗位技術需要,制定傾斜政策,對有潛質的青年人才,可以選送到高等院校深造、進修。四是按照專技人員實行繼續教育學分考核和證書登記制度,把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學分與其職稱評聘掛勾,激發專業技術人員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加強井下生產一線及井輔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進一步規範、創新安全培訓模式,持續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加大科隊及班組長等三級管理人員培訓,其內容主要是安全質量體系的機制建設、安全生產和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的培訓。重點是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隊伍管理、事故案例分析和管理技巧等內容。班組長培訓內容:主要圍繞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安全規程、班組建設、班組文化、班組核算、應急處置、緊急避險、管理技巧和班組管理制度、班組現場管理實務(班組及崗位隱患排查防控、危險源辨識防控、安全監測監控設施管理等)。一線職工的培訓內容:重點抓好崗位標準流程和安全規程、操作規程、作業規程的學習和應知應會知識。

(四)全面加強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廣泛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專業(工種)培訓重點是生產、安全相關的、技術含量較高的生產崗位和輔助工、以及其他專業技術工種的鑑定。參加集團公司以培養中、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為主的職業技能鑑定提升計劃、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和職業技能鑑定。根據集團公司下達培訓計劃,分解落實技術工人培訓指標,選派優秀技術工人脱產到技術學院進行強化新知識、新理論和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嚴格鑑定程序和職業標準,抓好鑑定質量,提高鑑定合格率。結合生產需要,進一步擴大培訓工種、範圍、人數,立足崗位全員培訓的同時,要注重實效,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開展自主培訓,全年計劃完成崗位技能自主培訓120人次,爭取主要生產單位職工普遍提升一個技能水平檔次,達到生產、安全、質量對員工專業技術素質的要求。

(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活動。積極參加本礦和集團公司工會組織的技術比武活動,按照礦工會制定的實施計劃,組織開展專業工種的大賽活動。組織各級幹部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幹開展計算機、寫作、演講、書法等崗位技能比賽;組織生產崗位人員學業務學技能,達到應知應會、熟練操作的要求,員工參與率達到80%以上。使員工達到精一崗、會兩崗、懂三崗,成為安全生產和業務領域的行家裏手。

(六)深化“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等活動。一是開展技術創新課題評選活動。針對本單位的技術難題、節能減排等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組織發動廣大員工進行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解決影響生產效益的系列難題,促進企業科技進步。二是依託工會組織開展的“工人先鋒號”創建活動,推薦一名集團公司級的“工人先鋒號”典型,形成先鋒帶頭作用的良好氛圍。三是開展節能減排的“金點子”、合理化建議,開展人人獻計獻策活動,組織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開展技術管理創新或提出合理化建議,評審出優秀的技術管理創新成果上報集團公司參加評獎,從而激發員工鑽研崗位技術的積極性。四是通過“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着力推動員工隊伍由操作型向知識型、技能型、學習型轉變,五是礦團委要以“青工崗位技校”建設為載體,利用多種手段,培養一批勤於學習,善於鑽研,基本功紮實,複合技能型的青年人才。

(七)開展好“傳、幫、帶”活動。新老專技人員和新老工人之間簽訂導師徒合同,建立師帶徒激勵機制。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要明確指導1~2名技術員成才;技師、高級工每年帶徒不少於2人,培養的徒弟應分別達到中、高級工基本技能水平。對專業技術人員和技師、高級技師實行動態管理,嚴格按照集團公司的有關規定認真進行考核。通過簽訂師徒合同,明確雙方的責權利,對培養出人才的中高級工、技師,按培養人數給予獎勵,並作為年度續聘或高聘的依據之一。

(八)開展爭先創優活動。依照《集團公司明星員工和技術技能人才評選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加強對優秀技術工人和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評選,採取自下而上逐級推薦的方法進行。按照集團公司要求做好“明星員工”和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參評人選的推薦工作。每年力爭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評選1~2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在技術工人中評選2名“金藍領”。對評選的技術技能人才稱號實行動態管理,認真兑現人才待遇。一是有計劃地定期安排優秀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脱產學習、參觀考察、舉辦講座和技術交流。二是優先推薦參加高一個等級的專業職稱、職業資格考評;三是兑現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津貼。按照集團公司有關規定隊技術工人、明星員工和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給予相應的津貼補助,以鼓勵他們繼續發揮革新創造作用。

(九)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集團職工培訓中心為依託,以本礦職工培訓校舍為基礎,廣泛開展各層級、各類別員工的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健康體魄素質等的培訓。不斷加大教育培訓投入,加強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網絡大學和信息化技術的資源優勢,與集團培訓中心協調,搞好網站建設,開發培訓項目,增強服務功能,把信息化教育的輻射面逐步延伸到區隊、班組和家庭,形成方便快捷、內容豐富、文明上網、適應自學的先進教育培訓手段。完善培訓組織機構,提高培訓質量。合理安排各層級、各類別人員的培訓費用比例,確保80%以上的職教經費用於全體員工的教育培訓活動。

三、活動時間安排

由人力資源科、黨羣工作部、安全檢查科、礦團委等各有關單位配合,制定全年工作計劃,開展各類管理人員的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生產作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崗位職業技能培訓、“傳、幫、帶”活動和加強教育培訓體系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並嚴格責任分工,按照制定下發的方案、培訓和驗收計劃,逐月分步實施。

由黨羣部、工會、團委、安檢科、人力科牽頭,有關單位配合,組織實施“技術創新”、“工人先鋒號”創建、“青工崗位技能”建設、節能減排“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絕活、絕技、絕招”展示和傳授活動,技術比武活動,爭先創優活動等工作。

四、檢查督導

礦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小組要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督查指導,對每項活動都要制定周密的實施方案,嚴格責任,落實任務目標,抓好督促檢查。檢查的內容為月度目標完成情況、工作措施的落實情況、工作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糾偏、工作中的創新做法和湧現出的典型事例、活動的效果和員工羣眾的反響反映等。實行每天都要調度情況,每旬都要有重點工作,每月都要進行全面檢查,每季度都要按專業召開現場推進會。對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或意見,加以指導、協調與溝通,要認真督促抓好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檢查、督導工作結束後,必須形成專門的書面檢查、督導報告,提交到“三級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考試評估

考試採取兩種方式:一是組織各專業(崗位)理論知識考試。由各專業部門審核,建立各專業(工種)考試試題庫的內容,列出每個工種崗位的“應知應會”、“必知必會”的試題,採取筆試或機考的形式,組織全員考試。二是組織實踐操作技能考試。在模擬實訓基地或作業現場,組織實踐操作技能過關考試。礦員工技能素質提升組及有關部門,負責監考和培訓質量的評估檢查。對管理人員、專技人員和特殊工種人員的考試,必須由安檢、黨羣、紀委及專業部門的人員監考。發現作弊現象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嚴肅處理。考試成績作為年度各部門、基層單位素質提升效果評估依據之一。

六、考核與獎懲

按照《關於開展“三基建設年”活動的通知》(XX發〈2012〉XX號)文件精神,依照專項素質提升實施方案的有關內容要求進行責任包保和分工。企管科考核辦負責將員工素質提升納入績效考核內容。結合《員工素質提升工程進展情況月度通報》及季度員工素質提升工程推進會等有關情況,對各部門、單位和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對考核評估成績達不到素質提升要求的部門、單位要重新學習、補考、驗收,確保員工素質提升工程各項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對在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爭先創優活動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按照礦發有關文件執行獎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q7nm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