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方案 >

“責任心”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責任心”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責任心也叫責任感,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範、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嚴格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但管理工作者沒有注意尊重並逐步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常常覺得自己處於管理者的對立面,容易滋長逆反情緒和破壞慾,妨礙了他們對自己的社會地位的確認。而責任心教育的確立正是使學生思想和行為、現實與長遠都能得到發展的關結點。

“責任心”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從當前思想工作的實際來看,中學生的自我意識的水平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中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較低。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與社會的關係,不能正確地認識中學生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角色,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因此,他們在意識到自己責任的同時,不能把它昇華為一種自覺的內心信念,昇華為義務感,也就無法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從世界教育形式來看,1993年,聯合國在中國召開了主題為“21世紀挑戰及教育改革”會議,來自24個國家的與會專家提出了一個共同的看法是:“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挑戰既不是新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問題。一個道德情感貧乏,缺乏責任感的人是不會真正關心他人,無法與人真正合作的,也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由此可見,責任心的培養已經得到世界教育界的.普遍關注。

從課程改革來看,我國在課程改革中已經將培養學生“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列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如果我們站在“對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高度來認識責任心教育,就不難得出開展責任心教育勢在必行。

一、責任心教育的指導思想

1、責任心教育的宗旨

責任心教育的宗旨是:“對國家的前途命運負責,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2、責任心教育的模式

責任心教育基本模式是:“是非觀——愛什麼——對什麼負責——做什麼人”。“是非觀”重點解決是非觀的確立,明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是責任心教育的前提,即責任認識;“愛什麼”是通過愛祖國、愛社會、愛集體、愛他人、愛父母、愛自己的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責任情感,這是責任心教育的基礎,即責任情感;“對什麼負責”是在“是非觀”和“愛什麼”的基礎上形成責任動機,這是產生責任行為的內部驅動力,即責任動機;“做什麼人”是在責任意志的維持下,使良好的責任行為得到養成與強化,這是養成良好責任品質的目標,即責任行為。

3、責任心教育的目標

責任心教育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責任心教育使學生樹立對自己負責,對父母負責,對他人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對祖國負責的良好心態,養成良好的責任行為,使學生逐步成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主體。”從培養目標的角度講,對自己負責是前提,對集體和社會負責是基礎,對祖國負責是最終目標。

4、責任心教育內容

①、明是非:

要自尊自愛、自立自強,不要自卑自賤、自暴自棄要謙虛好學、不恥下問,不要不懂裝懂、自欺欺人;

要孝敬父母、勤儉節約,不要只求索取、鋪張浪費;

要關心他人、團結互助,不要斤斤計較、自私自利;

要文明禮貌、遵章守紀,不要言行無忌、自由散漫;

要熱愛勞動、任勞任怨,不要拈輕怕重、敷衍塞責;

要遵守公德、伸張正義,不要受人利誘、違法亂紀;

要熱愛祖國、立志成才,不要虛度年華、負國負民。②、做怎樣的人

愛自己,對自己負責,做一名全面發展的人;愛父母,對父母負責,做一名孝敬父母的人;

愛他人,對他人負責,做一名團結互助的人;

愛集體,對集體負責,做一名有益於集體的人;

愛社會,對社會負責,做一名服務於社會的人;

愛祖國,對祖國負責,做一名立志報國的人。

③、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此略)

二、責任心教育的原則

1、堅持針對性、實效性的原則

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確定教育專題進行教育,既使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又要在行為上得到規範;既要對學生現實有教育作用,又要對學生今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堅持“迴歸學生生活、迴歸學生體驗”的原則

就是要在責任心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貼近學生生活,在活動的設計、組織上,要遵循責任心心理品質形成的一般規律,堅持“迴歸學生生活,迴歸學生體驗”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參與活動的設計、參與制度的制定、參與活動的組織、參與管理的過程、參與活動的評價,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從他律走向自律,從自律走向自覺,進而養成良好的責任心品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fangan/nd4np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