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雜誌實習報告彙編6篇

雜誌實習報告彙編6篇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雜誌實習報告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雜誌實習報告彙編6篇

雜誌實習報告 篇1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裏不敢説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的事,每位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説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説,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台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編輯説説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

雜誌實習報告 篇2

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編輯部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實踐。相對來説,這是一次專業不對口的社會實踐,因為就編輯部的工作性質來説更適合中文專業的同學。而且當初我也正是因為懷着對中文的強烈興趣,自己找到雜誌社的主編谷禾先生,以求鍛鍊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編輯部的這一個月時間裏,我跟隨身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谷禾、艾龍、王淑紅三位老師看到、學到、體會到許多東西。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也從這個專業不對口的實踐崗位上學到不少我們公共管理專業內的經驗與知識,對我來説真可謂受益匪淺。而這些是在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家庭育兒》雜誌情感版與《健康必讀》、《科教文匯》、《畜禽養殖》、《幸福寵物》、《健康導報》同屬一家公司,各份雜誌(報紙)都有自己獨立的編輯部與發行部,但是有統一的辦公室、廣告與外聯部門,受公司的統一領導。五報一刊雖然分屬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醫藥促進會、中老年保健專業委員會三個實體,但是交由一家公司來辦可以大大地減少辦報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廣告等資源,提高運行效率,增加效益。

而美編也一直努力地改進雜誌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依託公司的客户資源搞好發行工作。這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雜誌社的管理工作對我影響頗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實踐體會也讓我深有感觸。上班的時間是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雜誌社的地址在朝陽區的安貞橋附近,我必須擠以擁擠聞名中青院的300路車上下班。大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平時在學校,如果早上沒課總要睡個懶覺,很晚才起牀。現在卻必須每天都要早早起牀,早早去擠公交車。雖然九點鐘上班,時間看似來得及。但這必須忽略堵車的因素,我應該有更加充分的時間,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狽。這對我的時間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是早上的起牀時間。比如何時吃飯,何時睡覺都要有新的安排。

週一到週五的上班,對自己洗衣服、運動等事項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影響。平時的課表隨着學期的結束作廢,考試表也跟着作廢,我重新給自己安排了一個時間表。早上六點鐘起牀,半小時洗漱、放鬆、整理,六點半吃早飯,七點鐘等公交車(等車大約十五分鐘,坐車一個小時),八點半左右到單位,十五分鐘清理辦公室衞生然後開始工作,十二點鐘吃午飯,午休半小時,一點半上班,五點下班,六點半吃晚飯,七點半跑步半小時,九點鐘上網兩小時,十一點睡覺。開始時雖然實習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興奮感,但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突然改變給自己帶來很大的不適應。另外,週六週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變。總體説來,由於上班的時間比較固定,所以時間的安排也比較固定;自己專心致志的進行自己的時間活動,沒有了那麼多的社會、社團活動打亂自己的時間安排。 時間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個方面。

雜誌實習報告 篇3

我來到了xx日報社進行我的畢業實習,決定考研的我選擇了分散實習,以前總是聽學長學姐説集中實習是大學四年中最刻苦銘心的回憶。在還沒有來到報社進行實習之前,在我的心中已經想過很多有關實習的內容,甚至對沒有選擇集中實習而感到後悔,但是經過了這次實習,證實了我的選擇是沒有錯的,我獲得了很多很多。

此次短短一個月的實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專業的知識,更多的是瞭解了社會、瞭解了社會各個層次的人、關注了以前從未關心過的事情,增長了關於專業關於社會各個方面的知識。在這次實習期間,我更進一步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了做新聞的氛圍和記者這份職業的特色。比起前兩次寒暑假的實習有了新的體會,新的感想。

此次實習過程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的指導老師彭老師對於新聞的敏感性以及他對於報紙的熱愛,對於記者這份職業的喜愛。指導老師的專業水準和新聞素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成為我在實習期間不斷前進不斷努力的動力。

指導老師是90年代初文學專業的學生,在新聞媒體單位工作已近15年,在報社也可以説是主筆記者了。他主要負責每個星期《財智時代》的撰寫和編輯工作,是這份特刊的主編。這份特刊主要是報道經濟方面的新聞,主要採訪的就是各大銀行、信用社、政府税收部門以及各種經濟報告會。與這些單位和部門打交道需要對國家經濟政策非常瞭解,還要掌握各大銀行的辦行原則以及他們的借貸方針政策,更主要的是要把我他們對xx經濟發展的支持和做出貢獻。對於一個大四的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説,這真是個難題,因為這裏面關於經濟專業方面的知識非常多。

第一天去報社,聽完老師的介紹我整個人都矇住了,這是以前完全沒有關注過的方面,並且我對經濟這塊非常的不敏感,雖説對國家重大的經濟政策會有所掌握,但是真正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腦海中還是一片空白。老師説給我一個星期的時間去關注經濟、瞭解經濟並且學會看經濟新聞,掌握經濟新聞,培養對經濟的敏感。要求我每天向他彙報自己關注過的新聞。就是經過老師這樣的指導和教育,我開始去琢磨去研究經濟領域,慢慢的我對經濟新聞越來越敏感。

雖然實習的時間很短,我可以想象初彭老師當初剛進軍經濟領域時的樣子,他肯定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我不知道也不懂得的努力,他肯定讀了很多關於經濟的書籍,看了許多經濟報紙,瀏覽了無數的財經網頁。只有他有這樣深厚的功底才可以教育在這麼段的時間內對經濟領域有全新的瞭解和認識。與此同時,他似乎時刻保持着新聞的敏感性,時刻關注重大事件的發生。這是我在他身上學到的重要知識,這將對我以後工作或者學習才產生重大作用。

雜誌實習報告 篇4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記者。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記者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説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記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説,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台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記者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最高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記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記者編輯説説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飄萍先生。在我看來,要當好一名記者那是需要天賦的,而邵飄萍先生擁有當記者的所有天資。他交際能力極強,上達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與之靠得攏,談得來,因而耳目眾多。他聰慧機靈,“守若處女,動若脱兔,有鬼神莫測之機”,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他懂得采訪對象的心理,會打心理戰。有人説過,優秀的新聞記者需是通才,邵飄萍先生便是通才。在這次的報社實習中,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有太多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記者需瞭解各行各業的知識,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去採訪洪山區評選“花王”,那些退休老爺爺把養花當成他們晚年的愛好,他們愛花如命,他們養花養出了門道,養出了藝術,讓我欽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瞭解一些花藝方面的知識,這樣能與他們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採訪附一社區京劇班,兩名骨幹都是省人名醫院的退休職工,愛好京劇,看到她們聊起京劇來精神矍鑠,神采飛揚,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點京劇方面的知識。老人們説個什麼紅娘,西廂,我絲毫不瞭解,真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學院教授諮詢房產證的解決辦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點法學知識,這樣我問的問題就能更深一點,獲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採訪外教進社區教孩子英語,我多希望我的英語能在好點,這樣與外教交流暢通無阻,也能獲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一個“社會學家”。除了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宏觀形勢有清楚地把握,還要對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社會問題,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採訪中看到什麼人説什麼話,在對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區這條線。社區是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我應該對社區的管理結構,對武漢社區的情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還記得我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去採訪紫陽路街道辦社區工作者的演講比賽。我對社區工作者一無所知,回來之後,我便上網瞭解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等等,瞭解之後我發現社區工作者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職業。

雜誌實習報告 篇5

採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説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瞭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採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採訪者發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瞭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採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採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採訪者不同,《盛世》雜誌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採訪的時間並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繫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為自己安排採訪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為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採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於採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冷場的現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是偶遇的關係,事前自己並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於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為“客套”的問題,雖然心裏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為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為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為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採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採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於被採訪者所説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失實”的情況。

大陸人的“優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瞭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着不鹹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採訪梧州市委書記。在採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於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眾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採訪過後,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麼是招商,為什麼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採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穿裝打扮合時宜 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於“實習”性質,但是對於用人單位來説卻決不會因為你是實習生而放鬆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於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為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採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衣”,雖然對於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裏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為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麼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於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誌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於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現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着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採訪任務。

雜誌實習報告 篇6

暑假的實習主要是在雜誌社的助理任務的見習,在這次的實習中,由於是初出茅廬,對於雜誌社的編輯工作流程不是很熟悉,主要工作是負責助理工作,幫助編輯們篩選稿件,校對文稿以及修改工作,這也是最基本的常見的一種實習工作。或許這次簡單的實習工作對於我來説不一定起到真正的幫助,或許雜誌社的實習並沒有實現我發表文章的願望,但是盡力過一段時間的實習,我可以問心無愧的説我也有了收穫。每天上班的感覺也讓我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雖然實習中也或多或少會碰到一些問題,但是在老師和同事們的幫助下還是解決了。 本次的實踐旨在通過這次經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為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好基礎,在這一個月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期刊雜誌的文化氛圍,以及專業上學不到的東西,這對於我來説受益匪淺。

一、實習目的

雜誌社工作策劃流程的熟悉,充分了解一套刊物,從約稿到出版發行的全過程。充分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知識,以期達到或是説基本具有編輯的能力。

二、實習單位及崗位介紹

該單位是一家地方級的雜誌機構,專門針對社會現實以及社會大眾思想的普及,其口號是“新鋭,實在”類似於《青年文摘》的綜合鋅文摘出版社.由於員工人手有限,以及大量的讀者來信和投稿的篩選需要,該雜誌社通過各地的高校大學生組成的一支“校園特約編輯”小組,以便給各個編輯篩選各種投稿和一些標準文章,一邊各位編輯們的工作效率的提高。而我所負責的主要是收發信件和改稿校對工作,主要回復一些讀者的來信,兼顧稿件的篩選, 以及文字的校對工作。

三、實習內容及過程

當第一次進入雜誌社的時候,我的心裏充滿了好奇與敬意,作為一名學生,雜誌文摘社對與我們都是在熟悉不過的一個名字了,因為從小到大我們所接觸到的課外讀物也基本上是這些,這次能有幸來到這個雜誌社感到很幸運。我的實習職責是“自由論壇”欄目的助理編輯。這樣的實習工作雖然讓我的日語專業無從用起,雖然,之前的我對勵志類的書籍幾乎“聞所不聞,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實習機會。因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讓我們在校園不曾接觸的東西;任何一位在公司的前輩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亮點。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們實習情況是不是順利,但是,我的實習生活在最初的階段,可以用“迷茫”兩個字來概括。實習的第二天,單位就給我配備了一台電腦,起初是欣喜,而後便是迷茫了。初來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前輩們,似乎各有各的事情。報社的工作似乎不同於其它,靈活性和獨立性更強。因此,這個時候得我更無助。我就這麼無所事事的上上網,聊聊天,把所有網站的新聞看一個遍??這樣清閒的日子,讓我心慌。我反覆問

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甚至對於所有坐辦公室的工作開始排斥,這樣的清閒,我會崩潰。

經歷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就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習鑑定,如果僅僅是為了幾句評語,如果僅僅是想要一個拿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隻身來到廣州。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穫。於是,我開始主動翻閲各類暢銷類的勵志書籍,總結這類書的共同規律,然後嘗試策劃一個選題,並向老師尋求指導和意見。經過三個星期,我策劃了一本叫《一句話點燃你的智慧》,並列出整本書的提綱。最後在暑期即將結束時成功地完成這項在開始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種成就感不是言語能表達出來的,我想,這就是實踐的經歷所獨具的吸引力吧。

雜誌的發行,第一步當然是約稿。沒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雜誌是沒辦法發行的,一個雜誌社也是辦不起來的。之後才能對約來的稿件進行分類處理,進行編輯。再經過排版、繪圖、彩編等才被最終發行。因此,我的第一項工作,即第一個實習項目便是約稿。

之後便是協助那些編輯老師們的工作,這項工作,不再像約稿那樣繁瑣,但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相應高許多。因此我要學的東西也很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篩選,看它合不合適運用。如合適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工作。處理即編輯,它的主要內容是:將篇幅長度編輯成所需的長度;詞語的應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後,細細校正文章格式、錯字標點等。

編輯工作,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工作,有其自身的規律。要在選題、組稿、審稿、加工整理、整體設計等編輯實踐中總結探索它的規律性,並以此指導實踐活動。如此循環往復,逐步建立和完善編輯學理論,才能使編輯工作不致成為盲目的實踐,而成為自覺的創造性勞動。

編輯工作猶如一項系統工程。各環節相互聯繫、制約和促進,具有嚴密的整體性,而每一環節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各環節中有許多工序,相互之間同樣具有制約性和相對獨立性。一個環節、工序的工作影響着另一個或幾個環節、工序乃至全部編輯工作。這就既要從宏觀上把握編輯工作的整體性,又要在微觀上抓

好每一個環節、工序的工作,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係。要用嚴密的制度規範各自的職責和相互關係,使整個編輯工作協調一致,高效率運轉。

都説好稿子是編出來的,記者上交的稿件往往是半成品,需要編輯的在加工才能出版。編輯對稿件進行在加工時。有時也需要記者參與,比如補採訪,寫重點等,對一個新手來説,頭幾篇的稿件往往是不合格的,需要多次的改寫才能發表。這是我在雜誌社的最後一項實習內容,也是較難的一項實習內容。這些具體工作説起來容易,可實際操作起來卻不太簡單。在編輯過程中,我也曾出現過一些錯誤,但在老師的幫助下,都已一一改正,並順利完成編輯任務,在此過程中也學習許多知識。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四、實習總結及體會

歷經了一個由不熟悉到熟悉,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以至於自己都驚奇起來,我對某些問題居然也專業了。實踐結束了, 收信、回信、篩選稿件??日復一日,無數瑣碎平凡的事構成的我實踐的主旋律。有機會參與到實踐中,這樣理論結合實踐,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在編輯部的時間過得很快,從開始工作的新鮮好奇到後來的得心應手,讓我看到了自己這一個月的轉變,不僅業務上越來熟練,積累了經驗,而且心態也和平了很多。以前總覺得畢業後要做點兒大事,心氣高,不務實,單通過這次的實習,我知道了踏實的做好每件事,從基礎做起,才能為以後打下堅實的根基,才更能得到更大的發展。感謝這次實習的鍛鍊,感謝實習中的每一位老師的指導,感謝新解釋的朋友們的幫助。我想等我走上了工

作崗位的某一天,回憶起這次畢業前的實習,也依然會覺得很温暖的。

通過在出版社的暑期實習,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得到增強,能夠把學到的理論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過程中我瞭解到許多關於選題,策劃,編輯,校對,排版,彩編等方面的知識,逐漸熟悉了文化傳媒方面的一些知識,並進一步瞭解圖書出版和市場需求之間的緊密關係。同時,我學會了怎樣同公司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關係,在和諧的氛圍中共同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收到良好的經濟效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也強烈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編輯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素質,不僅要有廣博得知識,高超的技能,較強的隨機應變能力,較高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m00377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