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農民外出務工調查報告

農民外出務工調查報告

在想要了解某一情況或某一事件時,我們務必要去調查清楚情況,並最終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民外出務工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民外出務工調查報告

農民工是中國歷史上的新生人羣,是當代中國城鎮化、工業化的直接產物,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一方面是農民,一方面是工人。出則為工,入則為農,生活於城市之中、落户於鄉村之內。大多數農民工都具有兩面性,一面還保留着樸實、憨厚、真誠、勤勞的“土農民”風範,同時又接觸到城市文化、習慣的薰陶,具有積極向上,學習先進文化知識的“洋思想”。他們在為城市建設做出特殊貢獻的同時,增加了收入,拓展了眼界,轉變了觀念,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據我鎮xxxx年底勞務經濟摸底情況顯示,我鎮有5000餘名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佔全鎮總人口的31.8%,年均務工經商收入達6500萬元左右。外出務工農民的行業種類有哪些?文化及年齡結構情況如何?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給農村帶來了哪些影響?如何正確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對以上問題,不少人不甚瞭解。日前,借村委換屆下鄉工作之機,帶着上述問題,筆者對本鎮幾個村的農民外出務工情況作了一次調查。

一、外出務工農民的比例,年齡、文化結構及行業類型

1、外出務工農民的比例

為驗證勞務經濟摸底關於全鎮外出務工人數的準確性,我對農田村及周邊的五一、銀米、新喜、國慶等五個村的總人口及外出務工的人數進行了詳細地調查。經調查,這五個村共有1740户,6496人,外出務工2050人,佔五村總人口的31.6%。這個數字與勞務經濟摸底統計的數字基本吻合。

2、外出務工農民的年齡和文化結構

從對五個村的調查顯示,在外出務工的2050人中,高中、中專文化的41人,佔外出人數的2%,初中文化的892人,佔43.5%,小學文化的771人,佔37.6%,文盲346人,佔16.9%。而在2050人中,15至20週歲的289人,佔14.1%,20至30週歲的761人,佔37.1%,30至50週歲的689人,佔33.6%,50週歲以上的311人,佔15.2%。由此可見,外出務工農民中,初中文化的居多,小學文化的次之,而在這些人中,20至30週歲的居多,30至50週歲的次之。

3、外出務工農民從事的行業種類

人們通常把外出的農民工統稱為打工,其實,打工族僅佔外出農民的微弱多數,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經營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行當。仍以五個村中的農田村為例,在全村外出的562位農民中,真正務工的有248人,佔外出農民的44%,從事其他經營的就有218人,佔外出農民的39%,另有96人從事拾荒和其他行業,這類人佔外出農民的17%。即使同一打工類型,其從事的行業也是千差萬別,既有從事建築、加工業的,也有從事餐飲和家政服務業的,既有在集體所有制企業的,也有在私營企業的。同樣,從事經營的也是各式各樣,不一而足。其它村的情況,和農田村大致相同。越隨着調查的深入,就會發現外出農民遠非打工、經商、拾荒這幾種行業,而是種類繁多,不勝枚舉。五村外出農民,多是自己聯繫工作,政府有序組織的極少。

二、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帶來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帶來的積極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了農民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在家庭經營收入尤其是農業收入絕對減少的情況下,外出打工在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調查的五個村中,因疾病和自然災害變得一貧如洗的24户農民,靠外出務工經商又恢復了生機,走上了致富路。18個光棍漢靠外出務工經商,找到了自己人的另一半,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務工經商,簡直難以想象。

2、學會了一技之長,增強了致富能力。許多農民在外出務工中不僅獲得了資金,解決了增收難題,而且學到了技術。經商的農民則增長了商品知識、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增強了致富的能力。

3、增長了見識,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自身素質。最突出是生育觀念的更新。過去,“多子多福”是不少農民恪守的觀念,通過外出打工後,這一傳統觀念被“晚生晚育,少生優育,生男生女一個樣”的觀念所替代,計劃生育成了他們的自覺行動。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多讀書,讀好書,不再像他們這樣到處打工,過受苦受累的日子,有很多家庭放棄了在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機會,把孩子送到幾十公里以外的縣城就讀,每年要多花費兩三千元,這足以顯示現在農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4、促進了城鄉交流和農村文明的進程。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不僅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溝通,使城市的先進文化和現代文明得以在農村傳播,也促進了城鄉之間資源互補,信息交流,從而打破了城鄉之間嚴格劃分的界限,改善了相對封閉和對立的城鄉二元結構,促進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5、外出務工農民把掙來的錢反哺農業,促進了農業的增產增收。在農田等五個村的46部小四輪、25部小三輪,9部大型挖掘機、剷車和眾多的農業機械,幾乎都是農民通過打工掙來的錢購買的。這就説明,農民們務工經商後,通過對農業的反哺,改變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益。

外出務工經商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好處,但同時這種行為也是一把“雙刃劍”,其消極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大批有文化的年輕農民脱離農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業的發展。有文化的中青年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是農業諸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現在,這些人脱離了農業和農村,而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基本上都是“老、少、婦”羣體,造成部分農田荒置,耕地資源流失,這與我國目前實施的科教興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戰略極不相稱,對推廣農業科技、保持農業持續發展產生阻礙。大多數農民雖沒有使土地撂荒,但對土地粗放和掠奪式經營較為普遍,降低了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致使農業生產後勁不足。留守在家的這部分沒有文化、缺少科技知識的“老、少、婦”羣體,能保持土地不撂荒已是力不從心,再想奪得農業高產高效就勉為其難。

2、大量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也給農村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是參與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難。像公路維護、搶險救災、產業幫帶、婚喪嫁娶等等,都是一支由婦女、老人組成的“3860”部隊來湊合,由於戰鬥力弱,大都勉強完成,這種局面就是大批中青年勞動力外出造成的。二是計劃生育難搞。外出務工經商的農民一離開家鄉後,就“一別音容兩渺茫。”村裏每年的幾次計劃生育活動,每季的一次“三查”,想找這些人即使是“上窮碧落下黃泉”,也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就給計劃生育帶來了難度。

3、大批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也導致農村中學生的在量流失。不久前,我對本鎮的一所初中近三年在校學生人數作了初步調查,發現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年級越高,學生人數越少。校方解釋説,少了的學生都轉學到縣城去了。這種現象有,但只是個別的,更多的學生即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都踏上了艱難的打工之途。

4、大批年輕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也給家庭穩定和農村社會治安留下了隱患。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為當地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也給農村家庭帶來了不穩定因素,影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丈夫外出、妻子留守農村的家庭,夫妻之間出現的問題更多,丈夫常年在城裏,接受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與妻子大不相同,即使春節回家幾天可能還會因為對某些事的觀點不同而爭吵,夫妻間的距離因此而變得越來越大,從而影響夫妻關係的穩定。再是由於留守村中的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他們的社會治安意識、自我防範意識較差,給不法之徒留下了可剩之機。而外出務工的'人越多的村就是案件的多發地帶。

5、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形成了留守兒童羣體,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影響。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使得家庭經濟相對活躍,從而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但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家庭擔負着最重要的社會化責任,而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對大多數兒童來説,父母是最主要的教化者和引導者。留守兒童的父母一方或者雙方不能經常教化和引導孩子,不能和孩子在一起生活,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由於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祖輩或親戚可能因此過於溺愛孩子,或者祖輩由於自身的原因,根本無法很好照看孩子,對學齡孩子的教育更顯得力不從心。留守兒童的性格會因此受到一定影響,少數兒童產生封閉、自卑心理和交流障礙。

6、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老人的家庭地位,留守老人問題開始突出。由於子女進城就業,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經歷不同程度上改變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擴大了他們與老年人之間的代溝,在返回農村後,他們的觀念、習慣及興趣愛好方面與父母的差異也越來越大。而老人除了要照看孫子外,還要負責田裏的農活。他們終日生活在寂寞和孤獨之中,得不到子女的更多的關心,地位反而不如從前,尤其是對於兒子外出,兒媳在家的老人更是如此。

7、大量素質較高青年農民外出,導致難以選出較高水平的村級組織領導人,直接影響了村內民主建設。大量有文化、素質高的青年農民長期外出,他們不可能在本應該隨時發揮民主權利的村內發揮民主權利,即使是在村委會換屆選舉的重要時刻,由於時空阻隔和信息不靈,也使這些外出打工者很難真正返回村中行使民主權利。就連掌握公共權力的村幹部甚至也流動在外,深刻地影響着村公共權力的運作,影響農村的建設與發展。

三、對農民外出務工的幾點思考

第一、推進户籍制度改革進程,降低農民工進城的門檻

今年,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城鄉二元户籍管理制度退出了歷史舞台,無論城市人口還是農村人口,至少從身份上實現了統一――自此只有居民之稱,中國再無“農”和“非農”的身份區別――這是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實質性突破,也使得農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這樣才能消除對農民工人格的岐視和尊嚴的屈辱,才能使他們揚眉吐氣地生活和工作,心情舒暢地創造財富。

第二、加大對農業的扶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做大做強農業“蛋糕”,想方設法讓農民增產增收,儘快富裕起來。同時,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青年農民返鄉創業,依靠科學文化知識和多種實用技術脱貧致富。

第三、大力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求,確定農民工培訓內容,注重培訓質量和實際效果,通過培訓要使農民工崗位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就業競爭力有所增強。在專業培訓的同時,也要抓好務工者的法制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制法律意識。

第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為務工者排憂解難。政府服務應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就業需求信息的蒐集和發佈;

2、外出打工者的有序化組織;

3、當地留下的農民的生產生活安排;

4、為有回鄉創業意識的打工者提供良好的投資創業服務;

5、協同重點輸入地政府,為在外打工的農民提供服務和權益保障;

6、關注留守兒童,適時開展家長教育,讓其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視。

第五、加大《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執法力度,嚴防中小學生輟學流失。

第六、加強農村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搞好社會保障、醫療衞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第七、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和組織建設,使村委會能夠履行自治職能,管好本村事務。

第八、警民聯手,共建治安網絡,確保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lk9k3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