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工會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1

當前,隨着我鎮經濟的不斷髮展壯大,各種個體經濟組織,個體私營企業等企業的增加,帶來工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工會工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基層工會要適應形勢、發揮作用,就要明確應該重點幹什麼和怎麼幹的問題,理清思路,找準位置,服務大局,把握方向,突出重點,狠抓落實。

一、貫穿一條思想主線——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基層工會是工會的組織基礎和工作基礎,是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到基層的實踐者。為此,一定要把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頭等政治任務來抓,在深入學習領會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在推動工作創新發展上下功夫,在務求實效上下功夫,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要科學地觀察當前新形勢的特點給工會工作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握基層工會組織變化規律,把握基層工會工作規律,抓住規律,迎難而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思路,豐富工作內容,拓寬工作領域,改進工作方式,在創新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求得新突破,在發展中開創新局面,在各項具體工作中體現新舉措。

二、創建學習型組織——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

基層工會組織也把創建學習型組織納入了自己的視野。許多縣市工會以及基層工會開展實施職工素質工程、知識武裝工程、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等活動,對推動職工隊伍知識化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開展了多次經驗交流和理論與實踐的研討活動,在工會系統掀起了創建學習型組織的熱潮。在這股熱潮的衝擊下,基層工會還不知學習型組織是怎麼回事,也上行下效地開展創建活動,大有一轟而起之勢。

基層工會組織是全體成員全身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它是讓全體成員體會到工作中生命意義的組織。是通過學習,創造自我,擴大創造未來能量的組織。從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內容來看,這是當代最前沿的管理理論或最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創建學習型組織實質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是企業管理水平的昇華,需要從企業管理的角度進行策劃,制定規劃和目標。基層工會在創建學習型組織中只能是處於配角和協助的地位,如果基層工會大包大攬,一方面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現形式主義和走過場。如果不把創建學習型組織放到企業黨政工作的大盤子中來思考,工會是絕對承擔不起這個責任的。

三、抓住一個根本任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

基層工會工作在企事業、機關單位,是團結和引導廣大幹部職工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奮鬥的直接組織者。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這是黨和國家在新世紀、新階段的目標任務。因此,把廣大職工羣眾團結和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積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就成為新世紀、新階段各級工會組織的根本任務。基層工會一定要立足於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以及工會工作的全局,緊緊圍繞企事業單位改革發展穩定這個中心,來思考和安排工作。要以技術創新為主要內容,以振興發展企事業為目標,廣泛發動和組織幹部職工羣眾,開展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和合理化建議等羣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持續形成學趕先進的熱潮,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羣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上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更好地履行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

四、落實一個根本方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基層工會與職工羣眾緊密相連,是貫徹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重要推動者。堅決維護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始終保持工人階級隊伍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是新世紀、新階段各級工會組織的重要政治責任。工會是黨領導下的羣眾組織。工會基層組織是黨密切與職工羣眾聯繫的基礎,其工作開展得如何,直接關係到工會橋樑紐帶作用的發揮。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始終是工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也是根本性的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戰略性任務。搞活企事業,搞活工會整個工作,都要抓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這個主題來展開。基層工會一定要認清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堅定不移地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落實。要進一步健全職工民主管理、民主參與、民主監督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維護工人階級隊伍的團結和工會組織的統一,採取有力措施,推動“依靠”方針的落實。

五、加強基層工會組織——人才素質的培養

提高基層工會組織人員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他才能更好地為基層服務。基層工會工作人員要學以致用,把所學理論知識融入,滲透到生產、經營全過程中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提高了基層員工的技能水平、技能素質,基層工會組織應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組織好基層工會工作,不斷開創基層工會工作的新局面。通過送培及定期的各種學習來不斷提高基層工會組織的業務水平,使基層工會組織得到長足發展。

六、突出一個基本職責——代表和維護職工羣眾的合法權益

基層工會根植於職工羣眾之中,是職工羣眾合法權益的具體維護者。工會突出維護職能是工會性質所決定的。當前,職工最大的擔憂是經濟生活上的擔憂、就業上的擔憂、社會福利能否得到保障的擔憂。為此,我們一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武器,以鮮明的職工代表者和維護者的身份,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為基本職責來履行,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原則,敢於為職工羣眾説話辦事;二要強化維權手段,運用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和職工代表大會兩個機制的有效手段,在職工就業、工資分配、勞動安全、社會保障等方面增大維護的力度,特別是對生活困難職工和困難職工羣體的權益給予有效的維護。要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並充分發揮其作用;三要講究藝術,善於維護,只要是有利於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方式、方法、手段都可以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適應維權的需要。

七、依託一個重要載體——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

基層工會實踐在工會運動的第一線,是“職工之家”的主要創建者。基層工會一定要充分利用建設職工之家這個開展工作的有效載體,把基層工會工作全面帶動起來。一要抓住根本,立足於企事業、機關單位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找準建家在搞活企事業單位中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這樣才有地位、有作為;二要抓住中心,着眼於全面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發展,包括工會運動的發展,是第一要務。從基層工會來説,要把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和工作上水平作為中心任務來抓,把建會、建制、建家結合起來,全面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創造第一流的工作、第一流的業績,推動工會運動的發展;三要抓住核心,密切與職工羣眾的聯繫,不斷增強凝聚力和吸引力;四要抓住本質,實現工會組織的羣眾化、民主化;五要抓住關鍵,致力於提高工會工作整體水平。一定要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去思考和安排建家工作,在基層工會各方面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在“新”字上求突破,努力做到內容新,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充實新內容,保證工會重點工作的落實;形式新,適合基層的實際和會員的意願,不斷創造新形式,為建家注入活力;領域新,把建家拓展到各類企事業和機關單位,當前主要是把非公有制企業工會、街道工會的建家工作抓好,以規範、提高這些工會組織的工作水平;在“深”字上求發展,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加強對基層工會工作理論和建家理論的研究,用發展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推動建家更有深度,更深入人心;在“實”字上求效果,改進作風,真抓實幹,務求實效,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效果取信於職工羣眾。

  20xx年1月19日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2

一、工作現狀

1、組織機構完善。我縣共有19個鄉鎮,所屬鄉鎮企業184個全部成立了聯合工會,在組建工會的同時成立了19個鄉鎮經審組織,組建率達100%。工會換屆選舉時,經審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產生。鄉鎮工會經審會主任均由同級工會副主席擔任。經審委員中多數由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兼任,經審委員工作變動時,按有關規定及時替補合適的人選。

2、各項制度健全。對本次調研,大多數鄉鎮工會十分重視,有些還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經審工作情況彙報,研究經審會提出的有關問題,幫助經審會及時解決一些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和問題,為經審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圍。各鄉鎮經審會以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強化經審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鄉鎮工會經審委員會工作制度》用制度來規範經審工作、規範審計程序、規範審計人員執業行為。

3、審查審計監督工作成效明顯。根據上級工會關於審計規範化要求,各鄉鎮經審會將實務審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一是堅持開展各種專項審計活動。強化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凡工會內部重大經濟活動,經審會都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共同把關。二是堅持開展同級工會經費預決算審計。各鄉鎮經審會堅持開展了對本級工會經費使用情況預、決算審計。對每年本級工會經費收、管、用情況,認真進行審計,並將審計結果在同級工會全委會上予以通報,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並督促限期搞好整改。三是堅持開展工會經費撥繳情況審驗證試點。根據上級工會的要求,我縣各級工會在開展審驗證制度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行審驗證制度。四是堅持開展工會經費計撥情況專項審計。為充分發揮以審促撥、以審促收的重要作用,我縣19個鄉鎮經審會堅持開展工會經費計撥情況專項審計。自查率達100%。有效促進行政足額劃撥工會經費。五是堅持開展工會經審幹部業務培訓。為全面擔升我縣經審幹部業務水平,縣總每年組織開展一、二次經審業務培訓,各鄉鎮工會都會積極選派人員參加學習,有效提升經審業務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各鄉鎮工會經審工作雖然組織較為健全,但由於鄉鎮本級工會經費全都由財政劃撥,財政劃多少是多少,因此工作開展情況很少,沒有履行好經費審查監督的職能。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1、對經審工作的認識不足。部分鄉鎮工會沒有把經審工作列入到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沒有認識到經審工作在工會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為可做可不做,財政劃撥本級多少工會經費,就用多少。

2、經審委員缺乏經審和財務方面的專業知識。特別是經審會主任,大部分是兼任,平時工作較忙,不知道工會經審應開展哪些工作、如何開展,造成經審組織未能履行好審查監督職能,未能對所屬基層工會經審組織進行指導和服務,使經審組織形同虛設。

3、鄉鎮企業工會建賬率低。大部分鄉鎮企業工會基本未建賬,使經審會無賬可查,基層工會經費實行定額上交,造成經審工作的有些意見和建議無法整改落實,降低了審查監督的作用。

4、縣級工會對鄉鎮工會經審工作的業務檢查指導力度不夠。

三、工作措施

解決這些問題,下一步要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

1、強化領導,夯實基礎。鄉鎮工會應進一步加強對工會經審工作的領導,定期召開會議,聽取經審工作情況彙報,尊重和支持經審會依法開展各項審查審計監督活動,幫助經審會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經費落實、辦公設備等方面,為經審會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工作條件,支持和指導經審會夯實基礎、完善制度,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項審查審計監督活動,充分發揮經審會在工會經費收管用等方面的重要監督作用。

2、加強對經審幹部業務知識的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召開現場指導會、經驗交流會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鄉鎮工會經審幹部的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鄉鎮工會經審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使他們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審計及相關知識與技能,同時把經審幹部培養成敢於監督、善於監督的專業人才。

3、加強經審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對鄉鎮工會經審工作的考核制度和規範化建設制度。應把經審會履行審查監督的職能作為考核的重點,同時,要建立健全鄉鎮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的標準,並加強指導與服務。各鄉鎮工會經審會要對照標準找差距,使鄉鎮工會的經審工作逐步規範。

4、加強工會財務與工會經審的聯繫和溝通。針對鄉鎮所屬企業工會建賬率低的情況,可以通過經審會的審查,把鄉鎮企業工會未建賬的情況作為審計的源頭,通過經審會的審計要求鄉企工會整改落實,把賬建立起來,使經審會有賬可查。鄉鎮工會在加強本級工會財務規範化建設的同時,特別是要加強對有一定規模以上的鄉鎮企業工會財務規範化建設,對難以規範的方面,要加強與經審會的聯繫與溝通,通過經審會的審查,由工會財務和經審共同來督促其整改落實。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3

農民工是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組織的新成員。據統計,目前全國有農民工2.1億人,已加入工會組織的有7000萬人。這麼一支龐大職工隊伍,如何組織和管理?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依法維護?是我們各級工會組織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當前,工會工作面臨的社角是農民工維權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結合學習實踐發展觀活動中,對我縣的農民工構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經統計,我縣目前外出,縣內,外來農民進城、進企業務工人員(含季節性)9825人,其中長年 在縣外,在城內企業,服務業務工人員4300餘人,工種為加工業、服務業、運輸業、銷售業等行業,工資基本在800————3000元之間,且不穩定。全縣8個鄉鎮均建立了工會組織,只是工會主席配備沒有明確。根據我縣農民工的情況,以鄉鎮、村為基本單位,建立工會組織,使農民工有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組織體系建設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一、農民工的特殊性決定了應當儘快建立鄉鎮、村工會組織

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產物。農民工就其身份來説,具有兩重性。一方面,農民工是企業管理的員工。農民工從進城、進入企業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是企業員工的一分子。農民工一般是以勞動合同制形式進入企業的,也就是説,在勞動合同期內,是由企業負責管理的`。但是,勞動合同到期或者因為不符合企業用工的要求而被解除勞動合同,企業就不再對其負責。特別是農民工所從事的職業,往往都具有時間短(即:季節性、工期性、臨時性用工)、技術含量不高等特點,其工作單位極不穩定,人員的流動性很大。所以,要由一個企業來實施對農民工穩定而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難。另一方面,農民工又是鄉鎮、村管轄的村民。鄉鎮、村不僅是農民工的出生地,而且是他們的户籍所在地。他們的家,他們的血緣關係,他們的田地和山林,他們的根基都在鄉鎮、村。這是他們永遠不能割捨的地方。去年年底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我國有多萬名農民工離開了企業,在沒找到新的工作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返鄉,回到自己的故鄉——鄉鎮、村。我縣也有近1200多人回鄉,有的是少數民族村的,他們有土地,有的是沒有土地的,他(她)們又要在當地尋找臨時性工作謀生,有的可能掙到錢尋找合適的地方做些小買賣和開闢商埠,又有的可能待業等等。這都説明,鄉鎮、村是農民工的根基、是農民工的故土、是農民工真正穩定的家。因此,在鄉鎮、村建立起工會組織,為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充分發揮鄉鎮、村工會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中的積極作用,是工會組織建設的客觀要求。

我國工會組織組建的基本要求是:哪裏有職工,哪裏就要建立工會組織。面對着農民工羣體,工會組織有責任把他們組織起來。有的人也許會提出,我們不是已經建立了鄉鎮、村工會組織嗎?但現實情況是,過去建立的鄉鎮工會是針對鄉鎮企業和鄉鎮機關而設立的。這些工會組織工作的對象和工作的職能都沒有涉及到廣大的農民工羣體。現在提出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組建村工會組織網絡,是依靠現有的行政建制,在凡是有農民工的鄉鎮、村分別建立起以服務農民工羣體,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主要職責的工會組織網絡。這種工會組織網絡,不但能為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而且,可以覆蓋到所有的農民工羣體,這就必然會得到廣大農民工的普遍擁護。

二、構建以服務農民工為主要職責的鄉鎮、村工會組織,形成縣、鄉鎮、村三級工會組織網絡

凡是有農民工(包括在當地外出的農民工)的鄉鎮、村原則上都要建立工會組織。按照職工成份的變化,鄉鎮設立工會組織,有條件的鄉鎮可設立鄉鎮總工會。鄉鎮設立的工會在鄉鎮黨委、縣總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求由鄉、鎮黨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又要求設同級副職的工會主席。鄉鎮工會要設立專門的辦事機構,全面承擔起對鄉鎮所屬的單位、村工會組織的領導責任,同時指導、協調、督促所轄基層工會對職工和農民工的管理。凡是有農民工的村也要建立起工會組織。村工會在村黨支部和上級工會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求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工會主席,負責對農民工的管理,為本村的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切實為務工人員維護權益。

三、鄉鎮、村工會組織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

鄉鎮、村工會組織在為農民工服務方面應承擔以下幾項基本職責。

(1)負責所控範圍內所有農民工的會籍管理工作。農民工的入會要簡單。只要口頭申請,就可以註冊入會,並建立起會籍檔案。

(2)負責對農民工的就業和創業培訓。培訓工作應以鄉鎮工會為主體,對農民工實施就業培訓,培訓點可以在鄉鎮,也可以在村,要因地制定。要結合“四三二一”、“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等工作抓好職業、技能等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為其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那些返鄉的有創業願望的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並提供相關政策配套服務。

(3)負責對農民工實施就業安排工作。要根據勞動就業部門,上級工會組織提供的就業信息,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工就業,並對就業後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服務。

(4)負責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尤其是對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意外傷害的處理,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及時進行處理,切實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5)負責黨的關於農民工政策的落實,及時為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工傷險、意外傷害險。積極開展送温暖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廣大農民工手中。

鄉鎮、村工會組織要正確處理鄉鎮黨委和上級工會的關係。鄉鎮工會必須接受黨委和縣總工會的雙重領導,在鄉鎮黨委和在縣總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村工會是工會的基層組織,必須在村黨支部和鄉鎮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樣就形成了在黨領導下的縣、鄉鎮、村(基層)三級工會組織網絡,並通過這個龐大的組織網絡實施對龐大的農民工羣體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是由農民工這一個特殊羣體的特點決定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組織網絡。

四、加強為農民工服務的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組織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1、有利於實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就目前而言,我們各級工會組織對農民工的管理還處在一個相對鬆散的階段。就農民工所在的企業來説,有的企業沒有把農民工納入本企業本單位工會管理的範圍。就農民工所在的村來説,由於沒有工會組織,農民工沒有自己的“職工之家”。根據全總的統計,目前,我國現有2.1億農民工只有7000萬人加入了工會組織。可見我們工會的組建工作不到位。再從維權這個角度分析,原本屬於工會組織的職能,如送温暖等工作,由於工會組織的不健全,不得不由黨和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所代替。因此,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組建村工會組織,實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會工作方針的重要舉措,就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組織起來,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2、有利於黨的一系列農民工政策的落實。黨和各級政府對農民工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出台了一系列的保護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從為農民工“討”工資開始到現在可以為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等等。對農民工可以説是關懷備至。那麼,這些政策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實處,讓所有的農民工都享受到黨的政策的關懷?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就可以由工會組織來組織實施。這樣,不僅可以把黨的政策落到實處,而且,可以惠及到所有的農民工。

3、有利於團結動員最廣大農民工羣體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農民工既是一個龐大的職工羣體,又是一種龐大的社會力量。通過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組織,就可以依照工會法和工會章程,把這支隊伍合法地組織起來,並充分發揮這支隊伍的積極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農民工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建功立業。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4

最近,我會抽調專門力量組成調查組,對全市7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的工會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於鄉鎮街道工會自身建設情況

1.機構狀況。目前,全市7個鄉鎮 4個街道全部建立了工會聯合會。基層工會組織312個,形成了鄉鎮(街道)工會聯合會、工會委員會,10人以下企業工會分會掛靠村居聯合工會的三級管理網絡。

2.隊伍狀況。全市11個鄉鎮(街道)工會,按同級黨政副職配備了工會主席。共有專、兼職工會工作人員24人。全市範圍內以各鄉鎮(街道)為依託,聘用社會化工會工作者79人。3.會員狀況。全市鄉鎮(街道)共有職工6.3萬人,其中農民工2.03萬人。

(二)關於鄉鎮街道工會工作情況

近幾年來,鄉鎮(街道)工會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工會組建。全面推進黨建帶工建工作,僅去年,共組建基層工會86個(涵蓋法人單位及10人以下),發展會員5000多人,發展農民工會員1716人。二是抓規範建設。以創“六好鄉鎮(街道)工會”為契機,實行邊建會、邊規範,對各鄉鎮(街道)基層工會的標牌、制度等內容,全部統一規範,上牆公示,廣泛開展了工會的規範化建設。三是抓職工維權。一方面,狠抓勞動合同和工資集體協商的簽訂工作。接受問卷調查的9個鄉鎮街道工會,有

5.1萬名職工與用工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 涵蓋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簽訂率達85%。另一方面,積極進行侵權個案的職工權益維護工作,20xx-20xx年,12個鄉鎮街道工會共進行個案維權162起。四是抓項目幫扶。近年來,共向1612名困難職工送慰問金43.7萬元,大米20多萬斤,油2萬多桶,被服3萬多件。五是抓就業創業。各個鄉鎮根據職工需要,結合本區域實際,大力整合資源,開展了靈活多樣的就業創業活動。幾年來,共舉辦招聘會47場次,招聘就業人員16000多人,開辦培訓班278場次,培訓就業職工7000多人,職工素質大大提升。並且大部分鄉鎮(街道)都建立了培訓中心和招聘中心(站、點)。

(三)關於鄉鎮街道工會工作經費情況

從調查數據顯示: 4個街道工會平均每年經費2萬多元,7個鄉鎮工會平均每年經費8000-1萬元。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的來源主要上級工會下撥經費,同級行政撥款,經費自籌等三部分。工會經費的使用主要有四個部分,一是宣傳教育活動開支;二是各種文藝活動開支;三是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四是正常辦公開支。

創新意識不夠。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工會工作的地位逐步提高,作用也越來越大,尤其是企業產業工人中80、90後成為主體,他們思想活躍,但目前鄉鎮(街道)工會主席兼職多,有些工會主席能力不能適應社會多元化的工會工作要求,在工作中舉措不多,創新工作能力不夠。

工會經費不足。目前,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的主要來源是上級工會下撥經費,同級行政投入較少, 經費來源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開展各種活動很困難,影響了工會工作的正常開展。

進一步健全素質培訓機制。繼續深化素質培訓教育制度,一方面為鄉鎮(街道)工會幹部和工會社會化工作者提供提升素質能力的平台,有計劃的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形成職工就業能力的崗位培訓機制,讓更多的職工參與進來。

加大經費投入力度。經費是制約鄉鎮(街道)工會工作重要的瓶頸問題,希望上級工會採取以獎代投等形式,加大對鄉鎮(街道)工會的扶持力度。

20xx年5月16日

鄉鎮工會調研報告5

一、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建設取得的主要進展

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我縣鄉鎮(街道)工會在組織建設和履行職能作用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建設日益加強

我縣鄉鎮工會組織原來都是基層工會,亦即鄉鎮機關工會,與轄區內的鄉鎮企業工會沒有隸屬關係。隨着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按照上級工會的要求,對鄉鎮工會組織進行體制創新、組織升級。20××年12月,全縣18個鄉鎮的工會組織在原來的基礎上全部組建了既有基層工會職能又有地方工會職能的鄉鎮總工會,同時還建立了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等工作機構,承擔起對轄區內工會工作的領導和介入的職責。20××年,新成立的4個街道辦事處也都先後建立了總工會。22個鄉鎮(街道)總工會的工會主席大部分由鄉鎮(街道)黨委副書記兼任,個別由鄉鎮人大主席兼任,學歷均大專以上,還配備兼職工會副主席22名和工會專職工作人員22人。

2、數量規模日益擴大

隨着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我縣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形成一個較大的羣體。為了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各鄉鎮(街道)總工會把本轄區內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全部吸納為下屬村工會會員,使其本地入會。另外,由縣總工會牽頭,依託縣駐京流動黨委,在北京海淀區建立輸入地工會工作委員會,依託勞務派遣工黨委,正在籌建勞務派遣工會委員會。努力實現工會組織的縱向延伸和對農民工的縱深覆蓋。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各鄉鎮(街道)轄區內非公企業比以前有較大幅度增長。鄉鎮(街道)工會突破單位和用工形式的限制,通過建立聯合基層工會、工會聯合會、社區工會、區域性工會聯合會等方式,把難以單獨建會單位的職工和大量分散、流動的職工組織起來,使大量勞務派遣工、季節輪換工、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今年,全縣18個鄉鎮全部建起了區域性工會聯合會,橫向擴面,不留死角,實現了轄區內工會組織的全覆蓋。

目前,全縣22個鄉鎮(街道)總工會下屬工會聯合會22個、村級工會聯合會42個(涵蓋村工會296個)、基層工會92個(其中村工會70個,其餘為鄉鎮、街道機關工會)、企業基層聯合工會10個(涵蓋法人單位157個)。共有工會會員19329人,其中,鄉鎮(街道)機關會員1130人,農民工會員18199人。

3、職能作用日益明顯

鄉鎮(街道)總工會在縣、鄉鎮(街道)、基層工會“小三級”工會組織中發揮着承上啟下的中樞作用,逐步成為工會工作的前沿陣地,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發展、為職工辦好事實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依法開展工資集體協商。18個鄉鎮總工會全部代表轄區內職工與企業簽訂了區域性工資集體合同,覆蓋企業157家,覆蓋職工2832人。工資集體合同備案率為100%,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企業建制率100%、履約率100%。通過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使職工的收入得到明顯提高。據測算,簽訂工資集體合同的企業職工人均工資達1050元/月,比工資集體協商前增長12.1%,且大部分企業能按工資集體合同的規定給職工發放工資,切實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是開展羣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各鄉鎮(街道)工會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密結合當地企業實際和經濟發展的重點難點,積極開展了靈活多樣的勞動競賽、技術革新等羣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動員職工為推動鄉鎮(街道)企業發展、做大做強本地支柱產業建功立業。

三是努力為職工羣眾做好事辦實事。各鄉鎮(街道)工會普遍建立了困難職工檔案,堅持開展年節期間的“送温暖”活動和多種形式的日常扶貧濟困工作,年均籌集資金近2萬元,救助困難職工30多人。積極向縣總工會申請參加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活動,使互助範圍向鄉鎮總工會、村工會和中小企業延伸,今年又將773名村委工會會員納入互助範圍。協助住建局進一步健全建築市場和市場監管體制,併為12名農民工追討拖欠工資8萬餘元。與縣勞動就業部門聯合實施“陽光工程”,對農民工和城鎮待業人員進行職業培訓,並開展職業介紹。饅頭營鄉總工會與鄉紀委、司法等相關部門聯合建立“信訪服務中心”,接待羣眾、職工來信來訪,使廣大羣眾、職工的合理訴求得到了解決,有效維護了職工隊伍和全鄉社會的穩定。

二、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縣鄉鎮(街道)工會在組織建設和職能作用發揮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工會幹部沒有編制

我縣鄉鎮(街道)總工會從主席、副主席到一般工作人員均無編制,真正是“有職無編”。而同為羣團組織的青年團、婦聯則都有專職編制。因無編制,工會幹部均為兼職,且身兼數職,故無暇進行業務思考與創新,對工會工作只能疲於應付。另外,由於種種原因鄉鎮(街道)幹部變動比較頻繁,也影響到工會幹部隊伍的穩定。相當一部分工會幹部知識結構不合理,理論、業務素養不能很好地適應工會工作,與上級工會的要求和基層工會以及職工的需求差距較大。

2、部分領導關注不夠

由於過去各鄉鎮轄區內的職業羣體主要是農民,只是鄉鎮機關及所屬少數企事業單位建有工會組織,從領導到羣眾對“工會”的概念比較模糊,認為工會與鄉鎮沒有多大關係,工會工作也基本沒有列入鄉鎮工作議程。現在,經濟社會形勢的巨大變化促使鄉鎮(街道)的工會組織日漸增多,工會工作也逐步列入鄉鎮(街道)工作議程。但由於思維的慣性,部分領導對工會和工會工作關注不夠,重視程度不夠,與黨對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3、工會經費嚴重不足

雖説鄉鎮總工會“既有基層工會職能又有地方工會職能”,但在工會經費方面,由於相關政策缺位,鄉鎮(街道)工會既無地方工會管理和使用經費之權,又無基層工會經費留成,處於地方與基層工會經費管理和使用的空白地段。僅有的一點活動經費就是鄉鎮(街道)機關工會自身的經費留成,且工會財務不獨立,沒有直接支配和使用經費的權力,工會經費使用審批困難。這與鄉鎮(街道)總工會履行“地方工會”職能,開展工作、活動的經費需求相比實在是極不相稱,嚴重影響了其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建設的主要對策

我們認為,我縣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建設今後應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

1、抓機構強組織

當前,應根據形勢的發展和按照理順組織體制、整合組織資源、壯大組織力量的要求,積極與上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儘快出台關於加強鄉鎮(街道)工會機構編制、幹部配備、工會經費等方面的政策,明確鄉鎮(街道)工會作為一級地方工會的基本定位,同時履行地方工會和基層工會職能,為推動工會工作在鄉鎮(街道)的落實提供堅實的組織保證。

應積極推動鄉鎮(街道)工會幹部的配套工作,各鄉鎮(街道)工會至少要配備1名真正意義上的專職工會副主席和1名專職工會幹部。同時還應為鄉鎮(街道)配備專職工會工作者或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選聘工會協理員,以充實鄉鎮(街道)工會幹部隊伍。另要通過參加上級工會培訓、以會代訓、交流學習、鼓勵自學等形式來提高工會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業務素質,提高從事工會工作的本領和能力。

2、抓宣傳提認識

各級工會要通過多種媒體和形式大力宣傳新形勢下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宣傳鄉鎮(街道)工會工作取得的經驗和成效,不斷擴大鄉鎮(街道)工會工作的社會影響,使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羣眾充分認識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動過問和積極支持鄉鎮(街道)工會工作。各級黨政領導也要突破思維慣性,關注、重視工會工作,為鄉鎮(街道)工會的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

3、抓經費堅保障

上級工會要明確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留成比例,採取市總工會讓一點兒、縣總工會擠一點兒、鄉鎮(街道)湊一點兒的方式,切實解決鄉鎮(街道)工會經費問題。對鄉鎮(街道)工會經費的提取上繳應打破傳統框框,從有利於鄉鎮(街道)工會開展工作的原則出發,為鄉鎮(街道)工會開展工作奠定堅實的經費保障。

4、抓載體,增活力。

鄉鎮(街道)工會既有地方工會的綜合性、指導性,又有基層工會的具體性、實踐性,因此不能照搬傳統的工會工作套路,要結合鄉鎮(街道)工會特點,積極探索和建立符合鄉鎮(街道)實際的工作模式、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工會要積極爭取鄉鎮(街道)黨政支持,建立定期向黨委彙報工作制度以及與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聯繫制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努力構建“黨政支持、部門協同、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鄉鎮(街道)工會工作運行機制。同時積極推動縣委、鄉鎮(街道)黨委將工會工作納入考核範圍。要遵循業餘、小型、分散、多樣、適度、有效的原則,根據職工意願和企業需求開展工作和活動,健全完善鄉鎮(街道)工會“上代下”的工作機制,把基層難以開展的工作和活動提升到鄉鎮(街道)一級來開展,不斷增強鄉鎮(街道)工會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jnnk8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