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行政公文 >報告 >

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查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查報告

須要明白一個情況或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通常要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並將探尋到的規律和經驗寫進調查報告。但是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查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查報告1

一、調查意圖

合作學習是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越來越需要合作,越來越注重合作精神的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與能力,也越來越成為現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小組合作學習”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學中被開始重視和應用。但是小組合作學習常常還在一種比較淺的層面上展開,因而存在着不少的問題,致使很多的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往往徒有虛表而效果不佳。教師對此困惑也較大。基於以上原因,特設計相關問題進行本次調查,目的旨在通過調查,尋找、診斷、分析問題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訂解決對策,使小組合作學習能真正起到改進課堂教學機制、教學方式及教學的組織形式,切實培養、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與談話、聽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問卷調查為主,分別對課改年級各班隨機抽選部分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情況問卷調查,調查後還對相關老師、學生進行相應的座談了解,並深入課堂進行了驗證性聽課。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涉及12個方面問題,主要包括:

a、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和興趣;

b、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形式;

c、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內容;

d、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過程;

e、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效果。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逐次統計以及與有關教師、學生的座談及深入課堂聽課,看到當前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作用認識比較充分,老師提出的合作討論的問題較有價值,因而受到學生的歡迎。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當前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沒有以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為根本,僅僅流於形式,使合作學習作為新課改精神在課堂上一種時尚的表現。主要表現在:

⑴小組活動形式比較單一(選擇前後座位四人一組的佔81.5%)。

具調查,儘管四人一組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組合職數,但凝固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逐步產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組合作學習內部各成員之間缺少平等的溝通與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台,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成績差的學生往往被忽視,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得不到鍛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你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嗎?”選擇回答經常的佔48.6%,偶爾回答的佔40.5%,幾乎不回答的佔10.9%。其中選擇後兩個答案的都是自認為學習成績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責任分工。

合作學習前沒有作預先的準備,想到哪説到哪,多數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意見就算完事,而對於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討論無法深化。從“你們班小組合作學習有明確分工嗎?”這一問題的統計的結果36.6%認為沒有或有時有;從“你班小組合作學習老師提出問題後什麼時間討論?”選擇老師提出問題就討論的佔39.9%,獨立思考後討論的佔38.1%,兩者兼有佔22.0%;從“你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時知道應怎麼做嗎?”選擇知道的僅佔61.0%的結果;以及從“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對某個問題有爭論,你會怎麼做?”選擇聽學習優秀同學的佔34.4%,選擇記錄下來全班討論的佔60.2%,選擇不了了之的佔5.4%等情形來看,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合作起來。

⑶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必要的評價機制,尤其是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的表現情況沒有給予必要的評價反饋。

從“你班小組合作學習後對其中探討的問題怎麼處理?”選擇在全班交流評價的佔55。3%,偶爾交流評價的佔36。5%,就此結束的佔8。2%和第10題選擇每次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表現情況都有評價的佔33。2%,有時有的佔48。0%,沒有的佔18。8%來看,小組合作學習處於有合作、無競爭,表現好壞無所謂狀態,缺乏科學、積極的激勵、反饋等評價機制,學生沒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續發展的內驅力。

⑷教師片面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並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當了不正當的角色。

從問卷調查中的大多數問題及師生座談、聽課中瞭解到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合作學習過程往往是匆匆開始、草草收場,對學生的求異、創新思維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討論最後總喜歡以其認為唯一正確的答案來評定小組合作學習所得出的不同的各種結論。

通過對調查問卷及談話、聽課情況的反饋分析,筆者認為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⑴師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不夠明確。

通過與教師的交談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僅僅把小組合作學習看作是一種教學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問卷中少數學生認為合作學習輕鬆好玩(佔12.4%),而它真正的意義卻在培養學生充分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⑵學生合作意識較差,合作技能較低。

合作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往往導致合作活動流於形式,對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對討論過程中結論、問題等缺少記錄、比較、分析,造成合作成員討論時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即草草了事,討論很難深入,合作學習難以落到實處。

⑶小組合作之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

39.9%的同學選擇老師提出問題就討論,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於展開討論、研究,由於學生的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時“人云亦云”的現象,同時思考問題的程度不會縝密、深刻,致使對問題的研究討論難以深化。

⑷小組合作時未能創設營造應有的情境。

合作學習前沒有創設應有的條件為有效小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合作時又沒有給予充裕的時間,急於完成教學任務,只顧預設,不問生成,造成合作時疲於應付,無從下手,往往是虎頭蛇尾,學生無法從容進行實驗、探索、討論,只得草草收場。

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沒有太大的探討價值。

只追求合作討論的形式,只是為做給人看的,不講究效果,容易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

⑹教師沒有發揮好應有的作用。通過調查瞭解,我們清楚地看到由於過份強調學生的“學”的意義,教師常常只成為事後的評論員,而不能積極參與並引領學生“學”的全過程,對一些普遍問題不能及時適當的提供變式幫助學生解疑,以至使教學活動出現東扯西拉的思維混亂,反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⑺缺少評價激勵機制。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掌握了一種科學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方式和技巧,能促進合作學習效果的提高。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評價的方式可以調節羣體的成員學習性質和方式,從而改善、協調羣體內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而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泛泛説一説某某小組表現不錯,某某同學表現尤佳了事,沒有針對性、有個性的評價。

五、思考與建議

1、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強化角色意識。

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組建學習小組,應先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組,採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機制開展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負責者、記錄員、資料員、評分員、彙報員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鍊和提高,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養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觀點和思想,並以虛心誠懇的態度接納別人的正確意見等,在合作中讓各人的智慧大放異彩。

3、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教給小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抓住合作契機及時引導。可以在新知探就的過程中引導;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引導;在靈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中努力豐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導;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導等。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採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自始至終營造民主、和諧的合作氣氛,既不失時機地點撥,又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師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學風和習慣。

4、不圖熱鬧,講究實效。

小學生合作學習要注重其實效性,要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在需要時、重要處、均受益的前提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例: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避免合作交流時“人云亦云”的現象;合作學習要有價值,1+1+1>3,避免造成“擺樣子”的現象;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力戒合作學習“假”與“浮”;合作學習的形式、內容及評價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變,既要注意預設,更要重視生成,要因時、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實加強交流與評價。

小組之間缺乏交流與評價,容易迷失方向、產生衝突。讓學生之間把合作的學習情況進行大組充分交流並對之進行適當的評價,既可以拓展思維,營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環境,又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激發學習熱情,培養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評價以小組為對象,必然導制學生小組或羣體之間競爭性行為,羣體之間的競爭又促進羣體內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相幫助,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幫助遠遠比教師僅僅針對學生個體的指導性行為更有效力。為了不致使班級羣體出現分化、敵對的現象,可以考慮在一定的'時期內按適當比例更換小組的成員構成,對學生儘可能的採取積極、多元多維的評價方式和標準,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小組合作學習的調查報告2

隨着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們的教育理念發生很大的變化,課堂氣氛越來越活躍,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還有很多教學細節不符合新課程理念,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努力加以改進。使學生獲得認識世界的整體視野,關注新穎而變化的時代、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真實而複雜的生活,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從而真正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為做好課題研究,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

户縣北街小學四年級學生

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來,28%的學生還沒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認為自己主動參與課堂的也僅僅佔到14%,近一半的學生語文課情趣不足,孩子們對小組合作學習和情景化學習興趣很濃,同時有80%的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形式只是有時組織,沒有做到常態化。

調查反思:

通過以上的數據顯示,本年級的學生對語文課還是基本感興趣的。但是,學習習慣不夠良好,很多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同時上課自主參與學習積極性不足,這從上課舉手回答問題就能看出來。學生們喜歡合作學習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同時暴露出老師的問題:課堂合作學習組織太少,(這點我深有體會,不是不想組織,而是沒有時間組織,每學期末的統考是最嚴峻的挑戰,讓人無奈,現在仍舊處在困惑當中。)

看着調查數據,不斷回顧教學過程,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

1、一個學生要能在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上學有所獲,學有所樂,不預習是萬萬不行的。

好多家長不斷地向我反饋自己孩子在語文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問我該怎麼去指導孩子,我最終給他們的答案就是:語文學習其實就是一種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但凡在語文學習上走在前面的孩子,不用多説,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接受這個班我一直把學習習慣的培養的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做。但現在看來還遠沒有達到我的預期,而且也並非我一人之力就能扭轉,家長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恰當的時間也必不可少,如果這是放在二年級,我想效果會比現在好得多。

2、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不足。

一是課堂上説的再多,考試又不會去考,還要和別人一樣面對,不停地去背誦,抄寫,做練習,時間長了,孩子們就沒有交流的積極性了。二是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已經失去了活力,很多同學都希望老師趕快把課講完,指導一下練習題更實用。

3、學生們喜歡合作學習,但開展的太少。

究其原因是我講課多注重學生個人的交流理解,注重師生的交流卻忽視了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合作。其次是情境化教學方式運用太多,忽視了合作交流學習,最後我發現本班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學習效率不高,很多學生把合作當娛樂,缺乏團結合作精神和紀律性。

措施:

1、繼續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

2、採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注意提問的難易程度和提問的方式方法。

3、注重合作交流學習,學生能説的我不講,學生交流能解決的我不講,加強合作交流的管理和組織,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ngzhenggongwen/baogao/74vq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