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朱自清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1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裏,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閲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篇課文,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後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文學作品,為今後的閲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本文寫於1927年,領導叛變革命,中國陷於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

3、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麼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二、教學重點:

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要作為一個重點來講。這兩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本文準備採用講解式、啟發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採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本文語言優美,從培養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四、學法:

指導學生如何鑑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

五、課時: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找出感情線索,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品析作品的語言,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感受語言的典雅和充滿詩意。

第一課

六、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鬱悶,想散散心,於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

(二)釋題,簡介作者,並範讀課文。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捲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主要在哪幾段寫荷塘和月色的。

2、其餘段落起什麼作用?

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四)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四、五、六三個自然段。説説每一段都寫了什麼?

第四段:主要寫荷塘。作者哪幾方面來寫的:從荷葉、荷花、塘上的微風、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寫月光。有沒有寫荷塘?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但作者通過寫荷葉、荷花、寫樹影等,將月光寫得可知可感。月光與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寫荷塘周圍的樹。好象沒有寫荷塘和月色?樹是月光照耀下的樹,寫荷塘裏的蛙聲,寫樹上的蟬鳴。此段即是寫荷塘又是寫月色。

2、其餘各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段:交待時間及寫荷塘的緣由。是夏季,月圓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寫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圍是樹為下文第六段做鋪墊。同時點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為後文做鋪墊。

第三段:寫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並想起江南來。與段與主體有何聯繫?荷塘月色具有詩意,使作者想起與荷塘相關的詩來。聯想自然。結尾照應前文。

(五)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麼情?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

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一切景語皆情語,那麼那些景色體現了這種情?

線索即是這樣一種情緒。也是全文的基調。

(六)簡介寫作背景。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本文運用了什麼方法把荷塘月色寫得那樣美?找出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談一談好在哪裏。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2

課文分析至關重要,教學目標要在這裏實現;難點要在這解決;教學重點要在這強調;提問式、講解式、討論式、朗讀式、比較等教學方式要在這充分使用。為了讓學生更好欣賞這篇美文,我分二個課時來講析,這裏着重闡述第一課時,遵循散文教學規律,在整體感知課文基礎上,從4—5段切入,品味語言,賞析課文,體會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讀。播放範讀錄音,示範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閲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後,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也為後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其次賞析4—5段,品味語言妙處,體會景物特點。對月下荷塘部分採用賞析式教學。

1、藉助圖片形象直觀的品味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美。(出示課件)作者描寫荷葉,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寫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寫荷香,把荷香若有若無、遠遠才能聞到的這種感覺與渺茫歌聲相通,作者就這樣抓住荷塘景物特點運用比喻等修辭形象逼真的寫出景物形態美、靜態美、動態美。

2、採用比較閲讀體會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孫犁《荷花澱》片段,並比較閲讀本段與之景物的不同點,品味陽剛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別。

3、採用刪除、替換法體會語言和諧美。將“曲曲折折”“田田”“縷縷”“脈脈”等刪去,將比喻、擬人換成一般描寫比較閲讀,以突顯本文語言的和諧之美。

荷塘月光的賞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教師可出示課件幫助學生體會。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於眼前。

小結本課必不可少,教師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點明再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後再對這兩個畫面閲讀賞析,伴着音樂使學生整體融入作者所給出的至高藝術境界。至此第一課時便結束。

第二課時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閲讀欣賞4—5段基礎上以討論形式完成教學內容。(課件展示)

討論一:回想4—6段景物描寫的特點,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討論二: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

討論三:作者引用《採蓮賦》《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明確問題後,將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請學生配樂朗誦。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於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如果説練習是教學檢測,那麼板書則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本課板書設計遵循簡明精練,突出重點,形象美觀原則。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描繪“夏夜荷塘”:田田的荷葉、星星似的荷花、流水般的月光,令人嚮往,誘人探究。今天我將從五個方面向各位闡述《荷塘月色》的教學思路,具體為:説教材、説教學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最後進行小結。

一、説教材

《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出自山東省技工學校統編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它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是現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一。文學作品核心意義的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和歸宿,核心意義需通過審美形式表現出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荷塘月色》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描繪景物的方法及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學習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分析學情確立重難點:因為我們學生這一階段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荷塘月色》是學生進入技校第一次接觸現代文的學習,因此把抓住景物特點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進行描繪確立為教學重點;《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由於時代久遠,作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感受,不易被學生理解,曲折地表現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是本文教學難點。大教育家孔子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三、説教法、學法

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景,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境界,自主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設想。在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穿課堂始終,輔以講授法、啟示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情景導入—整體感知—精讀品析—欣賞體味—拓展遷移”的教學模式,從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學法指導:多維聽記法、探究式學習法、擴展閲讀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重視讓學生參與和互相學習。同時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概括為一句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分二學時,五個步驟講析。

(一)情景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鑑於本文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採用音樂配置畫面,渲染氣氛,引導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從初中時學過抒情散文《春》的欣賞,過渡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從而引出本次課《荷塘月色》。這樣設計導語,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讓學生理解同一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為教學設計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抒情的格調為引出作者及寫作背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勢利導讓學生出示查找到的朱自清情況,互相補充資料,利用多媒體講故事的形式進行點撥,讓學生明白作者“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質,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地求知慾,為課文教學做了情感鋪墊。

簡介背景時讓學生知道本文滿載着作者矛盾苦悶的心情,使學生準確地把握那個時代的脈搏,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知識鋪墊。

(二)整體感知

在音讀、意讀後讓學生聆聽名家朗誦全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聽……這樣學生閲讀有了遵循,誦讀有了美感。

(三)精讀品析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調的基礎上,讓學生誦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有體會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我會在學生容易困惑的地方設疑: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學生思考後,播放課件,引導學生完成環型層次結構圖並進行講解。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心,理解課文,理清思路……講解……這個設計遵循漸進的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了鋪墊。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提倡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請學生朗誦四、五、六自然段點評後設疑:你能給自然段起上名字嗎,請説一説描寫了那些景物,又是如何描繪?在學生回答後向他們展示第四個自然段的板書,作必要地牽引:名字叫月下荷塘,描寫了這樣一些景荷葉像裙、荷花似星、荷香比歌、葉顫似電、波痕凝碧、流水含情用比喻、擬人、通感的手法繪出了景物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為增加興趣,設計為向學生“求助”:你能幫我完成五、六段的板書嗎?分組討論派代表板書,完成後看課件彌不足。這是第……這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就形成了多維態勢地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構建了“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最後我進行小結,強調重點:告訴學生本文抓住素淡、朦朧的特徵多層次多角度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荷塘月色,並強調“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是本文的重點段落,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至此第一學時結束。

(四)欣賞體味

是在第二學時完成的,首先檢查學生背誦的情況,接着引導學生再次聆聽名家朗誦,感受《荷塘月色》的寧靜美、朦朧美、素雅美,以及在文章的淡淡的喜悦裏夾雜着淡淡的“哀愁”之美。

聽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為什麼喜歡這幾段,從而完成了學生從意會“美”到“言傳美”的`過程,我會在學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利用多媒體進行點撥,增加學生的形象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接受美的薰陶,僅舉幾例:

1.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明確:括號中的詞語不帶文采,只是客觀地描繪事物的狀態。重疊詞地使用不僅繪出了事物的狀態,而且使語氣舒緩,能產生音韻和諧的美感。

2.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些白花,有裊娜地開着的,有羞澀的打着朵兒(含苞欲放)的……明確:“羞澀”本來是描摹女子的姿態、神情的,這裏用來寫荷花,繪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着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像,而“含苞欲放”只是客觀地陳述,感情色彩不強烈。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明確:“瀉”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有形而無聲的特點,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藴含。

設置這三道題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疊詞、修辭,煉詞的角度去賞析散文。

以下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有學生未發現的,有已發現而仍用心不細的,可從不同角度發問:從揣摩語言角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情感的角度點撥,滲透德育教育。

為突破難點,讓學生思考:

1.4—6段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景物特點?(理解作者情感)

2.作者“頗不寧靜”的心情緣於何?(結合時代背景思考)

3.文章引用《西洲曲》中寫採蓮的事情,有什麼作用?

這一過程也主要是學生在活動,我運用控制論的定向控制原理,使學生始終圍繞着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來發言,展開討論。最後以討論的形式完成教學內容。

(五)拓展遷移

語文學習源自教材,但不可侷限於教材,應當向生活延伸,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和獨立思考精神的引導。藉助剛才提到的三個思考題,給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給學生深層次的閲讀和思考提供建議或意見。譬如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我應當告訴學生可以參考閲讀朱自清的《哪裏走》、《一封信》、錢理羣的《關於朱自清的“不平靜”》、孫紹振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等文章來解釋“不平靜”的原因。這樣一來,語文課為學生課外閲讀也提供了建議與方向,對提高學生語文基本功與語文修養都是有好處的。

教學過程的最後兩個環節是小結全文,佈置作業:根據學情分層設計了三道題:

1.引導學生從內容到形式進行總結;

2.寫一篇描寫校園景物的短文;

3.以小組為單位嘗試繪出文中的“月色荷塘圖”並製成板報,課後對完成情況進行評比,讓學生分享合作地快樂。學生理解探索問題有一個心理髮展過程,這個設計分理解——鑑賞——評價——創造四個層次,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一道題在課上完成,學生回答後,我進行課堂小結,至此第二學時結束。最後,我把本次課的教學思路進行小結。

五、小結

過去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累,教師教得更累,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灌輸的一切。這次在教學設計時,我儘可能考慮技校學生的求知特點和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來做。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教師地分析來代替學生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巧妙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造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這樣學生就張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自由地翱遨。

我的説課完畢,感謝各位評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uziqing/opg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