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梁實秋 >

梁實秋散文幽默風格的成因及作用

梁實秋散文幽默風格的成因及作用

導語:他是一個作家,他的散文以《雅舍》為代表,是散文界的奇葩。身處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他過着南遷北走的動盪生活。正是這種經歷,使她更深刻的洞悉那個時代的人性,反映到文章上,便形成了他散文中透着諷刺的幽默風格。

梁實秋散文幽默風格的成因及作用

一、梁實秋散文中幽默的成因

—生活的動盪和失意練就了梁實秋用幽默來調侃世人的風格。

梁實秋出生在一個書香氣很濃的封建家庭裏,他自幼聰明好學,1915年秋天考入清華大學,八年後繼續到美國求學。1926年初夏,他沒有留戀異國的物質享受,毅然回到時局動盪的故土。新婚不久,迫於形勢,他只好攜眷南下。到達後,發現形勢比估計中還要動盪。不久城外漸漸聽到了炮聲,於是梁實秋夫婦只好匆匆僱了一輛馬車逃到關下,搭船跑到上海。幾經波折,梁實秋隻身逃到了重慶避難。這是梁實秋人生態度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他是一種儒家的積極入世態度,他心頭一直充滿着一種“匡扶濟世”,“兼治天下”的歷史責任感。但一場深重的民族災難將他心頭的熱情和理想都擊碎了。南遷北走,妻離子散,朝不保夕,使她心中產生了一種人生無奈的悲歎。作為一個有抱負的知識分子,他痛苦地感到:在民族危難的嚴峻時刻,一個空有抱負的知識分子是如此的無能為力,常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無足輕重。而那些手握民族命運的大人物,卻是在國難當頭之際爭權奪利,中飽私囊。他對現實政治完全絕望。從此,他轉向一種隱退避世的處世態度,越來越崇尚老莊的'虛靜境界。從 “兼治天下”到“獨善其身”,從追求外界事業的成功轉到尋求內心生活的恬靜,梁實秋開始把自己靜靜地放在塵世之外,靜靜地觀察着世人,靜靜地用詼諧幽默的話語把世人的百態精巧地勾畫在紙上。

二、梁實秋散文中幽默的作用

—生動犀利地勾畫出人生百態,讓人如鏡中窺己,在笑聲中感受出深重的意藴。

梁實秋是一個處處留心觀察生活的有心人。到重慶後,對於國家政治他不再有任何的期望和憧憬,與世無爭心境使他真正地接近真正的生活。難改骨子裏的書生氣,梁實秋開始用一種略帶玩賞的目光去觀察,審視各種形形色色的世態人生,繼而便用一支幽默詼諧的筆將芸芸眾生的行動舉止乃至神態心理都生動細緻地刻畫了出來。在刻畫的過程中,他又時時夾雜了自己真切的情感和體驗,使人感到如自己親身所聞所見,又如是鏡中窺己,不覺啞然失笑。笑聲之後,往往令人不自覺地深思,深思自己,深思別人,深思那個社會,深思我們的民族,深思我們的國度。

如在《排隊》中,他寫道:“如果你起個大早,趕到郵局燒頭炷香,櫃枱前即使只有你一個人,你也休想能從容辦事,因為櫃枱裏面的先生小姐忙着開櫃子,取郵票文件,調整郵戳,這時候就有顧客陸續進來,説不定一位站在你左邊,一位站在你右邊,也許衣冠楚楚的,也許是破衣邋遢的,總之是會把你夾在中間。夾在中間的未必有優先權,所以,三個人就夾得很緊,胳膊粗、個子大、腳跟穩的佔便宜。夾在中間的也未必輪到第二名,因為説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長比臂猿似的伸出一隻胳臂、越過你的頭部拿着錢要買郵票。人越聚越多,最後像橄欖球賽似的擠成一團,你想鑽出來也不容易。”

在“讓”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按常理,電梯停住應該先讓要出來的人先出來,然後讓要進去的人再進出,和公共汽車的上下一樣。但是我經常看見一些野性未馴的孩子,長頭髮的惡少,以及紳士型的男士和時裝少婦,一件電梯門啟,便瘋狂的往裏擠,把裏面要出來的人擠得唧唧叫。公共場所如電影院的電梯門口總是擁擠着一羣萬物之靈,誰也不肯遵守先來後到的順序而退讓一步。”

我們的民族素來以“禮儀之邦”而自居於世,“謙讓”是我們最重要的優良傳統之一,孔融讓李的故事我們是男女老少無人不知的。古訓有言:“讓,德之先也。”“讓,禮之主也。”但是,在我們這樣的禮儀之邦裏,上面所描述的“無禮”之舉卻是隨處可見。或許我們自己就曾經有意無意地做過。

梁實秋對世態人生的刻畫總是入木三分。其實,對現實人生的留意,對人生百態的刻畫,本來就對人性的一種認識,一種反省。所以,在那些看似可笑的畫面裏,在笑聲之後,我們往往會對笑聲背後那深沉的意藴有所領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iangshiqiu/37lrng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