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季羨林 >

荷荇清風季羨林

荷荇清風季羨林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應該都對散文很熟悉吧?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於詩歌的。你有了解過散文的寫作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荷荇清風季羨林,歡迎大家分享。

荷荇清風季羨林

季羨林先生住在北大朗潤園13號公寓。先生寓所得天獨厚,風景秀美,桃紅柳綠,鳥語花香。樓前是一池碧水,樓後是萬泉河,過馬路就是萬園之園圓明園。居室環境的優雅恰與先生的敦厚無華、古樸古風,相互映襯,堪稱雙美。先生在這裏朝觀綠荷墜露,夕賞秋菊落英。“一鬆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兄弟。”“卧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

先生每天凌晨4點聞雞起舞,伏案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先生曾説過:“如果稍有放鬆,靜夜自思,就感到十分痛苦,好像犯了什麼罪,好像是在慢性自殺。”

先生曾風趣地引用魯迅先生的笑話:某江湖郎中在市集上大聲吆喝,叫賣治臭蟲的妙方。有人出錢買這個用紙卷層層嚴裹的妙方,打開一看,只有兩個字:勤捉。“你説它錯嗎?它是完全對的。但説了等於不説”———先生的經驗壓縮成兩個字是勤奮,即爭分奪秒,念念不忘。靈感並非從天而降,而是出自勤奮。時間是一個常數,在人人面前平等,誰也不會多一秒半秒。對研究學問的人來説,時間尤其珍貴。先生社會活動頻繁,文山會海,啼笑皆非。門可羅雀。浩劫一過,門庭若市,會務繁忙,終日馬不停蹄。先生從前讀過馬雅科夫斯基的《開會迷》和張天翼的《華威先生》,覺得異常可笑。豈料自己就成了那一類人物。既無完整時間,就挖空心思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在會前會後會中,先生用一隻耳朵應付會場,關閉另一隻耳朵,集中到腦海裏,構思動筆寫文章。在長短旅途,無論是飛機上、火車上、汽車上,還是自行車上,甚或步行時,先生總是思考不停,積之既久,養成習慣,只要在會場一坐,一聞會味兒,心花怒放,奇思妙想,聯翩飛來;天才火花,閃爍不停,文思泉湧,一瀉千里。一篇文章既成,還耽誤不了逢場做戲的鼓掌。先生就是這樣與勝似生命的時間賽跑的。

人生征途上,先生已走過90餘年,《季羨林學術論著自選集》序言中他説:“自己前面的道路有限了,可也並不想現在就給自己做結論。我這一生選擇了這樣一條道路,走起來並非易事。高山、大川、深澗、棧道、陽關大道、獨木小橋,我都走過了,一直走到今天,仍然活着,很不容易。説不想休息,那是假話。但自謂還不能休息。彷彿有一種力量,一種探索真理的力量,在身後鞭策我,宛如魯迅散文詩《過客》中的那位過客,非走上前去,想休息恐怕不可能。如果有人問:“倘若讓你再活一生,你還選擇這樣一條並不輕鬆的路嗎?我會毫不遲疑地回答:還要選擇這一條路。我還想探索真理,探索真理是永無止境的。”

先生大名鼎鼎,德高望重,來訪者接踵而來,熙來攘往,但先生平易近人,不擺架子,對客人總是古道熱腸,熱情迎送,連開車的司機們都能叫出名字,每次送他回家,先生總是先説聲:“謝謝,辛苦了。”下車後待司機將車調頭開動,他揮手目送很遠才轉身進屋。先生是性情中人,注重友誼,真摯之情、眷眷之意在先生創作的`對親朋好友回憶追念的散文中自然流露。在各種場合,先生從不打斷別人的發言;先生和人站着談話,總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垂手而立;每逢大年初一,先生總是先給老鄰居們拜年。

有一年開學伊始,某新生來校,在校門下車,行李無人照看,恰巧先生路過,白髮,蒼老,衣着陳舊,如同民工,新生招呼道:“老同志,請幫忙照看一會兒行李。”先生允諾照看這位新生的行李。直到開學典禮時先生在台上講話,新生才知道那個看行李時神情虔虔的長者原來就是學術泰斗。先生歷來都是有求必應,不卑不亢,從來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白化文教授這樣描述他的為人:“這位先生衣冠總是整潔而合宜的,他的視盼和藹中帶有嚴肅;他的舉止恭敬卻很自然。他平常待人接物樸拙得像不會説話,但遇着該發言時卻又辯才無礙,間或點綴以輕微的詼諧。他所喜歡的性格是‘剛毅木訥’,他所痛惡的是‘巧言令色’,他永遠是寧靜舒適的,他一點也不驕矜。”

一日,著名編審張中行帶着書店的人請求先生簽名。先生一邊籤一邊説:“賣我們的書,這是好事,可得謝謝。”簽完後,中行説不再耽擱,書店的人在門外等着。先生立即跑出屋來握住來人的手連聲道謝。來人見識過許多學者、高官,但從未見過向求人的人致謝的行家泰斗,一時不知所措,誠惶誠恐,帶着先生簽名的數本書,“葉公好龍”似的跑了。

曾在先生家中工作過的保姆因母病返回老家,先生命文忠寄錢給她,並在附言中寫道:“這些錢助你讀書,是爬格子所得,是乾淨的。”

著名文學評論家謝冕教授經常與先生外出開會,不時搭乘給先生派的車。作為晚輩應是謝教授每次事先隨車出發前往迎迓先生。但先生總是説從朗潤園到謝教授寓所暢春園順路,“還是我前去接你吧。”這種禮儀上的失序,先生卻視為平常,在這位本色老人面前,一切虛華客套都是多餘的。儘管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先生卻始終保持北方原野那份質樸和單純。

作者簡介

季羨林(字希逋、齊奘,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東臨清人,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教育家,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季”。

他早年留學國外,精通多國語言(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佈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季羨林於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8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jimulin/7mvv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