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雜文 >

覺解與事業(網友來稿)

覺解與事業(網友來稿)

河北省南皮縣第一中學 曹洪新

覺解與事業(網友來稿)

曾有三個砌磚匠,有人問他們正在做什麼。

一個回答:“在砌磚。”

另一個回答:“在賺錢。”

最後一個回答:“在建造世界上最美的建築。”

若干年後,第一個砌磚匠仍在那兒砌磚;第二個砌磚匠成為一個包工頭,統領着幾十名砌磚匠;而最後一個砌磚匠早已成為一名傑出的建築師,並設計建築了相當美麗的建築物。

做同樣的事,卻有着截然不同的結果,原因何在?

究其根源,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於他們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意義,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著名哲學家馮友蘭説:人與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了解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怎樣去做,並且是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了意義。

第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着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子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不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

他眼中看到的只有磚,他所做的事就是把磚放在應該放的地方而已,他的“事業”就是將磚壘得更長更高,一塊一塊,一塊一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機械地重複着同一的動作。砌磚對於他就是一種固定的工作,他只能成為一個砌磚技術熟練的工人而已。

第二個人可能意識到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為自己或親人而做各種事。他所做的事,其結果可以有利於他人,其動機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

他眼中看到的只是錢,他所做的事只是獲得錢財的手段,他所想的就是如何從砌磚中牟取更多的錢財。砌磚對於他就是一種賺錢的工具,後來,他成為一個包工頭,掌管着數十名砌磚工人。

第三個人,可能瞭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分子,自己有責任創造美,讓世界變得更美。有了這種覺解,他覺得自己在為他人,為社會做事。這樣。他所做的事,就有了更廣泛深刻的意義。

他眼中看到的不是磚,更不是功利,而是“美”。他所做的事就是如何將磚砌得更美,把磚砌成“美”的藝術。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琢磨演繹着各式各樣的結構模式。砌磚對於他就是一種藝術事業,最後,他成為一名傑出的建築師。

可見,同一件事,覺解程度不同,人對事的態度就不同,付出的心血和精力也就不同,結果 必然會大相徑庭。

忽而想到王順友――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木裏,地處四川涼山州西北角,中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地勢險,平地少。多少年來,郵件傳遞也只能靠鄉郵員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況才有所改變,鄉郵員開始配馬---馬班郵路由此而生。王順友就是馬班郵路上的郵遞員。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蒼涼孤寂的深山峽谷裏躑躅獨行;二十年,步行26萬公里,足可重走長征21回,環繞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沒延誤一個班期,沒丟失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100%。

1995年的一天,郵路上騾子受驚後腿亂踢,王順友的腸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連走9天,王順友終於送完郵件。當被老鄉架到醫院時,人已氣若懸絲,奄奄一息。 1988年7月,雅礱江上溜索繩突然繃斷,王順友人只摔在江岸上,郵件彈入水中,順江而去。王順友跳進江中。把郵包拖上岸。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正是在這樣平凡的工作中,王順友表現出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強烈的敬業精神。

他所給予我們的啟示:一個人該如何面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並把它做到極致。

對於一般人而言,送信,走山路,與馬為伴――這是一件多麼單調枯燥乏味的工作,也許你可以做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但很難會做到十年甚至幾十年。而王順友,他卻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着這塊陣地,用他的雙足每年完成一次“長征”,且從沒有丟過一件郵件,投遞率達100%。當他捧着被馬踢斷的腸子仍然奔波于山路時,當他跳進急流去搶落水的郵件時,當我們看到這些不可思議的數字(20年,330天,26萬,21回,100%,9天……)時,我感到一種驚心動魄的偉大。在他眼中,郵件高於一切,工作高於一切,他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還要寶貴。有了這樣的覺解,還有什麼做不好的工作呢?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説:一個人關鍵是種好自己的園子。是啊,怎樣才能種好自己的園子呢?那要看你的覺解了,一個把工作當成畢生的事業去做的人,哪怕他的工作再平凡,也會創造出不平凡的價值來。

我們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又是怎樣的覺解呢?是機械地重複着同一的行為,還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還是為他人為社會盡自己的責任。

我們應該怎樣讓自己的工作成為畢生追求的事業呢?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zawen/qd8v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