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寓言故事四則精選

寓言故事四則精選

寓言故事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寓言故事四則精選

【寡婦與母雞】

有個寡婦養着一隻母雞,母雞每天下一個蛋。她以為多給雞喂些大麥,就會每天下兩個蛋。於是,她就每天這樣喂,結果母雞長得越來越肥,每天連一個蛋也不下了。

這故事説明,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裏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説,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造父學駕車】

造父是古代的駕車能手,他在剛開始向泰豆氏學習駕車時,對老師十分謙恭有禮貌。可是3年過去了,泰豆氏卻連什麼技術也沒教給他,造父仍然執弟子禮,絲毫不怠。這時,泰豆氏才對造父説:“古詩中説過:擅長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學會編織簸箕;擅長冶金鍊鐵的能人,一定要先學會縫接皮襖。你要學駕車的技術,首先要跟我學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這樣快了,你才可以手執6根韁繩,駕馭6匹馬拉的.大車。”

造父趕緊説:“我保證一切按老師的教導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豎起了一根根的木樁,鋪成了一條窄窄的僅可立足的道路。老師首先踩在這些木樁上,來回疾走,快步如飛,從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師的示範去刻苦練習,僅用了3天時間,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領。

泰豆氏檢查了造父的學習成績後,不禁讚歎道:“你是多麼機敏靈活啊,竟能這樣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學習駕車的人都應當像你這樣。從前你走路是得力於腳,同時受着心的支配;現在你要用這個原理去駕車,為了使6匹馬走得整齊劃一,就必須掌握好韁繩和嚼口,使馬走得緩急適度,互相配合,恰到好處。你只有在內心真正領會和掌握了這個原理,同時通過調試適應了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駕車時進退合乎標準,轉彎合乎規矩,即使跑很遠的路也尚有餘力。真正掌握了駕車技術的人,應當是雙手熟練地握緊韁繩,全靠心的指揮,上路後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趕;內心悠閒放鬆,身體端坐正直,6根韁繩不亂,24只馬蹄落地不差分毫,進退旋轉樣樣合於節拍,如果駕車達到了這樣的境界,車道的寬窄只要能容下車輪和馬蹄也就夠了,無論道路險峻與平坦,對駕車人來説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這些,就是我的全部駕車技術,你可要好好地記住它!”

泰豆氏在這裏強調了苦練基本功的極端重要性。要學會一門高超的技術,必須掌握過硬的基本功,然後才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學習駕車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應當這樣。

【飛必沖天鳴必驚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歷史上曾為楚國的發展建立過顯赫的功業。可是在他登基的頭3年內,卻毫無建樹,不理朝政,晝夜遊戲,猜謎作樂,不聽臣子的意見,並揚言:有敢進諫的,處以死刑。宮廷上下都十分着急,國家有這麼個愚頑的國君怎麼得了!

看到這種狀況,有個叫成公賈的人決定冒死進宮規勸楚莊王。楚莊王對成公賈説:

“你知道,我是不准誰提意見的,你現在為什麼不怕死來提意見呢?”

成公賈説:“我來,不是給你提意見的,我只是想來跟大王一起湊趣解悶,猜猜謎語玩。”

楚莊王説:“既然這樣,那你説個謎我猜。”

成公賈説:“好哇。”於是他給楚莊王説了一個謎語:

“有一隻大鳥,停留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三年了,它不動、不飛、也不叫。大工您説,這是隻什麼鳥呢?”

楚莊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説:

“這隻大鳥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3年沒有動,目的是在堅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3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使自己羽翼豐滿;它3年不叫,是在靜觀勢態、體察民情,醖釀聲威。這隻鳥儘管三年來一直沒飛,可是一旦展翅騰飛必將沖天直上;儘管它三年來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鳴叫起來,必定會聲振四方,驚世駭俗。成公賈先生,你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經猜中了。”

成公賈驚喜地點點頭,欣然離去。

第二天,楚莊王上朝處理國事。他根據三年來的明察暗訪、調查研究和對大臣們政績的考察情況,提拔了5位忠誠能幹的大臣,罷免了10個奸狡無能的大臣。楚莊王的決定和處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興。楚國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慶幸有了一位賢君。

有大智慧的人並不急着表現自己,他們往往先蓄足了底藴,成竹在胸,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一鳴驚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zzde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