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適合幼兒講的寓言故事

適合幼兒講的寓言故事

寓言要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使人深受啟發!

適合幼兒講的寓言故事

馴養鬥雞

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盛行鬥雞。舉國上下不乏鬥雞愛好者。其中最酷愛此項活動的莫過於齊王。王宮內養了不少鬥雞,他為了取得勝利,專門派人到紀國僱請出生於馴養鬥雞世家的紀渻(sheng)子。

紀渻子是馴養鬥雞的高手,有一套祖傳的方法,齊王是鬥雞迷,把紀渻子僱來10天后便召見他,詢問鬥雞的搏鬥功夫馴出來沒有。

紀渻子稟告齊王説:“還沒有。它近期表現為內心空虛而神態高傲,模樣盛氣凌人。”齊王知道這種精神狀態是浮躁的表現。還沒到火候。

又過了10天,齊王心裏憋得不耐煩了,傳旨紀渻子彙報馴養情況。誰知紀渻子説仍沒馴成熟。眼下鬥雞聽到其他雞的啼聲,看到雞的影子僅只有反應。他勸齊王再等段時間,如果急於求成,會前功盡棄。

齊王聽了他的勸,又熬過了10天,不見馴雞的消息,心中十分窩火,派人把紀渻子抓進宮殿。不等齊王發問,紀渻子説:“差不多了,馴養已到關鍵階段,鬥雞目前的目光過於敏鋭,雖有鬥志,但心中充滿着傲氣和怒氣……”齊王打斷他的彙報,問他現在能不能參戰。

紀渻子果斷地否定説:“不行!”

齊王發怒地喝道:“我宰了你,我不能再等待了!”

“大王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同意去參戰,鬥雞此時參鬥,難操勝券。”

聽紀渻子如此回答,齊王認為馴養師是個誠實而又勇敢的人,遂收回成令,讓他繼續馴養。

紀渻子走後,齊王在期盼中又苦苦的熬了10天。齊王不等紀渻子進宮,帶領一班隨從徑直到馴養場。此次齊王作好了要麼交鬥雞,要麼交人頭的決定。

在雞場,紀渻子迎見齊王:“差不多了!”

皇上聽畢問他:“可以參鬥?”

“完全可以。”紀渻子肯定地回答,“現今鬥雞雖遇挑戰者向它鳴叫,仍神色自若,視而無見,毫無反應。看上去像一隻木雞。”

齊王轉怒為喜,親自看見鬥雞,只見它昂首挺胸,精神安定專一,不驚不動。連連叫絕:“好雞,好雞!”喜不自勝。他令人把挑戰雞引到鬥雞面前,這些雞一看見紀渻子馴養的鬥雞望而卻步,腿都嚇軟了,轉身便逃。膽大的與它鬥不了幾個回合,紛紛狼狽逃竄。

真正有本領和才能者,都能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馴養鬥雞的大師重視精神品質的修煉,反映出他的德才觀。這個寓言啟示人們只有德才兼備,才能成大器。

管莊子刺虎

管莊子是遠近聞名的勇敢的獵手,他常常一個人獵殺虎豹豺狼,無所畏懼。

一次,管莊子來到一座山前,見有兩隻老虎在那裏爭吃人肉,正在拼命廝打着。它們時而舉起前腿互相猛撲,時而互相咬住脖頸不放,兩虎的咆哮聲震撼着山林。

管莊子舉起鋒利的獵叉,正要上前刺殺這兩隻老虎,與他同行的管與連忙拉住他,説:

“老兄且慢!”

管莊子説:“還等什麼?現在兩隻老虎正在廝打,我得乘它們不備刺殺它們。不然的話,這兩隻老虎一會兒平靜下來,重新和好,我還對付得了嗎?”

管與説:“最好的時機還沒到。你想,老虎是兇猛的野獸;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們為爭奪這塊食物正瘋狂搏鬥,不最後見一個高低,它們不會罷休。兩虎真的動怒拼打,弱些的肯定會被咬死,而強些的那隻虎也會被咬傷。等到它們死的死了,傷的傷了,你再行動,只需要輕而易舉地將受傷的老虎刺死,這兩隻老虎就都屬於你了。”

管莊子恍然大悟。原來管與給管莊子出的是一個只需付出刺殺一隻傷殘老虎的代價,卻能收到殺死兩隻老虎的`主意。這真是一個好主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於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寶貝

蘇格拉底帶着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座神祕的倉庫。這座倉庫裏裝滿了放射着奇光異彩的寶貝。這些寶貝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存放的,也不知道存放者是誰。仔細看看,每件寶貝上都刻着清晰可辨的字紋,分別是:驕傲,妒忌,痛苦,煩惱,謙虛,正直,快樂……

這些寶貝是這麼漂亮,這麼迷人,學生們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往口袋裏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們才發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沉。沒走多遠,他們便感到氣喘吁吁,兩腿發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蘇格拉底説:“孩子們,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面的路還長呢!”

學生們戀戀不捨地在口袋裏翻去翻來,不得不咬咬牙丟掉一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的人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着牙丟掉一兩件寶貝。

“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年輕的人們還是感到它很沉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似的重。

“孩子們,”蘇格拉底又一次勸道,“你們再把口袋翻一翻,看還可以甩掉一些什麼。”

學生們終於把最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來甩掉了,口袋裏只剩下了“謙虛”、“正直”、“快樂”……一下子,他們感到説不出的輕鬆,腳上彷彿長了翅膀。

蘇格拉底長舒了一口氣:“啊,你們終於學會了放棄!”

標籤: 幼兒 寓言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g2z9zx.html
專題